1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查抄地方志农史资料述论 |
曾京京
|
《农业考古》
|
2020 |
1
|
|
2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纪实 |
曾京京
|
《古今农业》
|
2020 |
1
|
|
3
|
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农业伦理挖掘与研究——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 |
卢勇
余加红
|
《古今农业》
|
2018 |
9
|
|
4
|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事业:时代转向及历史方位 |
陈加晋
卢勇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7
|
|
5
|
历史长河中的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利用探索——基于内蒙古敖汉旗的调查研究 |
何红中
白艳莹
|
《农业考古》
|
2019 |
3
|
|
6
|
引进与重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日本佐渡岛朱鹮—稻田共生系统”的经验与启示 |
卢勇
王思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7
|
关于明清生态环境变化和农业灾荒发生的初步研究 |
吴滔
|
《农业考古》
|
1999 |
8
|
|
8
|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三) |
闵宗殿
|
《农业考古》
|
1985 |
3
|
|
9
|
传统农业的转化:西欧经历与中国发展 |
张家炎
|
《农业考古》
|
1998 |
3
|
|
10
|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五) |
闵宗殿
|
《农业考古》
|
1986 |
0 |
|
11
|
美学发现与价值重塑: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转向 |
陈加晋
卢勇
李立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0
|
|
12
|
从洪灾走廊到水乡天堂:明清治淮与里下河湿地农业系统的形成 |
卢勇
陈加晋
陈晓艳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3
|
我国近代农业的萌芽 |
闵宗殿
王达
|
《农业考古》
|
1984 |
3
|
|
14
|
试论《知本提纲》中的传统农业哲学 |
郭文韬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6
|
|
15
|
我国历史上的农业推广述评 |
章楷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6
|
|
16
|
中国近代畜牧科研机构的建立及畜禽养殖研究的进展 |
李群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17
|
也谈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关系 |
朱自振
|
《农业考古》
|
1987 |
1
|
|
18
|
我国传统农业中的多种经营及其历史经验 |
王达
|
《农业考古》
|
1985 |
1
|
|
19
|
商品经济与小农生产——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导论 |
曹幸穗
|
《农业考古》
|
1991 |
0 |
|
20
|
六朝江东农业开发述略 |
秦冬梅
|
《古今农业》
|
199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