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
被引量:
67
1
作者
崔峰
李明
王思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6-164,共9页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社区居民的感知能较真实地反映所在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视角,对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的保护与经济...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社区居民的感知能较真实地反映所在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视角,对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的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垛田从总体上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但正面临着青年人不愿继续从事垛田耕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后继乏人的困境;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居民对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对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影响的感知强于对社会影响的感知;垛田的旅游开发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关注社区居民的感知与利益诉求,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来协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
经济社会发展
社区居民感知
垛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
39
2
作者
李明
王思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25-33,共9页
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因面临诸多困境和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面临社会普遍缺乏保护意识、保护主体存在结构性缺失、对保护对象认识存在较大...
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因面临诸多困境和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面临社会普遍缺乏保护意识、保护主体存在结构性缺失、对保护对象认识存在较大分歧、保护利用与农村发展矛盾日渐突出、工业化城市化不断侵蚀其生存空间等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对传统农业文化的认识偏差、管理体制不合理、学术共同体未形成、缺乏利益协调机制和战略规划。要解决这些困境,应该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建立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构建学术共同体、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制定战略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时期洪泽湖高家堰大堤的建筑成就
被引量:
7
3
作者
卢勇
沈志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112,共4页
高家堰大堤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的东岸堤防,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建安时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大堤主体部分由千斤条石砌就,用石达60万立方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石质人工堤坝,有“水上长城”之誉①。今天所见的...
高家堰大堤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的东岸堤防,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建安时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大堤主体部分由千斤条石砌就,用石达60万立方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石质人工堤坝,有“水上长城”之誉①。今天所见的高家堰大堤主要建自明代中后期,历经400多年的增修、扩建,千百万河工的不停修筑,高家堰大堤的总土方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本文拟对高家堰大堤的建筑技术成就试作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成就
高家堰
洪泽湖
明清时期
明代中后期
建安时期
主体部分
建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苏兴化地区垛田的起源及其价值初探
被引量:
24
4
作者
卢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垛田是江苏中部兴化里下河水网地区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当地人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成垛,垛上耕作,形成垛田。本文从有关垛田的神话传说出发,依次考证了垛田的形成原因与起源时间、垛田的特点...
垛田是江苏中部兴化里下河水网地区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当地人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成垛,垛上耕作,形成垛田。本文从有关垛田的神话传说出发,依次考证了垛田的形成原因与起源时间、垛田的特点与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垛田的现状和价值作了比较深入的解读,为垛田今后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化
垛田
起源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
被引量:
67
1
作者
崔峰
李明
王思明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6-164,共9页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编号:2011ZDIXM0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创新重点研究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编号:Y020110275)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投标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共同体构建"
文摘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社区居民的感知能较真实地反映所在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视角,对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的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垛田从总体上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但正面临着青年人不愿继续从事垛田耕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后继乏人的困境;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居民对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对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影响的感知强于对社会影响的感知;垛田的旅游开发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关注社区居民的感知与利益诉求,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来协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
经济社会发展
社区居民感知
垛田
Keywords
agro-cuh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perception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Duotian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
39
2
作者
李明
王思明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
中华
农业
文明
研究
院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25-33,共9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大招投标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共同体构建"(2012JDXM015)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大招投标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2011ZDIXM013)
文摘
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因面临诸多困境和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面临社会普遍缺乏保护意识、保护主体存在结构性缺失、对保护对象认识存在较大分歧、保护利用与农村发展矛盾日渐突出、工业化城市化不断侵蚀其生存空间等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对传统农业文化的认识偏差、管理体制不合理、学术共同体未形成、缺乏利益协调机制和战略规划。要解决这些困境,应该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建立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构建学术共同体、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制定战略规划。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
困境
对策
Keywords
Agro-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Difficulties
Countermeasures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时期洪泽湖高家堰大堤的建筑成就
被引量:
7
3
作者
卢勇
沈志忠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112,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清时期淮河水灾与救灾机制研究>(11YJC770034)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苏北农业发展与农业灾害史研究>(苏教社政[2010]2号)
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自主创新重点研究项目<明清时期苏北的农业灾害与防治得失>(020110027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高家堰大堤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的东岸堤防,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建安时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大堤主体部分由千斤条石砌就,用石达60万立方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石质人工堤坝,有“水上长城”之誉①。今天所见的高家堰大堤主要建自明代中后期,历经400多年的增修、扩建,千百万河工的不停修筑,高家堰大堤的总土方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本文拟对高家堰大堤的建筑技术成就试作考察。
关键词
建筑成就
高家堰
洪泽湖
明清时期
明代中后期
建安时期
主体部分
建筑技术
分类号
K837.1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苏兴化地区垛田的起源及其价值初探
被引量:
24
4
作者
卢勇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苏北农业发展与农业灾害史研究"(苏教社政[2010]2号)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苏教社政[2010]1号)
文摘
垛田是江苏中部兴化里下河水网地区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当地人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成垛,垛上耕作,形成垛田。本文从有关垛田的神话传说出发,依次考证了垛田的形成原因与起源时间、垛田的特点与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垛田的现状和价值作了比较深入的解读,为垛田今后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兴化
垛田
起源
价值
Keywords
Xinghua Region
Lixiahe Area
Duotian(stack field)
Origin
Value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
崔峰
李明
王思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李明
王思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明清时期洪泽湖高家堰大堤的建筑成就
卢勇
沈志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江苏兴化地区垛田的起源及其价值初探
卢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