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生于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的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9例临床病理特征
1
作者 Schaefer I M Fletcher C D M +1 位作者 张惠斌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0,共1页
弥漫型神经纤维瘤是神经纤维瘤的一个罕见亚型,约60%病例与I型神经纤维瘤(NF—1)相关,典型表现为真皮或皮下界限不清的斑片状结节,好发于躯干及头颈部,发生恶变少见。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临床病理特征 弥漫型 罕见亚型 斑片状 头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严重烫伤淋巴组织细胞凋亡的原位TUNEL及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屿娜 林忠清 +4 位作者 林海 林雪怡 余英豪 卢瑜 钱祥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后大鼠淋巴组织内细胞凋亡状况。方法 :采用大鼠 3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 ,应用原位组织TUNEL技术及透射电镜 ,分别观察烫伤后 3、6、12h 3个时相点大鼠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凋亡细胞的分布、定位和形态特征。结...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后大鼠淋巴组织内细胞凋亡状况。方法 :采用大鼠 3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 ,应用原位组织TUNEL技术及透射电镜 ,分别观察烫伤后 3、6、12h 3个时相点大鼠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凋亡细胞的分布、定位和形态特征。结果 :烫伤后 6、12h ,在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 ,并见其呈散在分布于胸腺的皮质、脾的白髓及肠系膜淋巴结的皮质淋巴小结之间。结论 :严重烫伤可致大鼠淋巴组织的细胞凋亡。组织原位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T细胞聚集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烧伤 淋巴组织 细胞凋亡 原位杂交 TU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别非典型纤维黄色瘤与其他皮肤恶性梭形细胞肿瘤p40比p63更具特异性 被引量:3
3
作者 Henderson S A Torres-Cabala C A +2 位作者 Curry J L 张惠斌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4-1304,共1页
皮肤低分化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的诊断非常困难,尤其是低分化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pindle cel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pSCC)与非典型纤维黄色瘤(atypical fibroxanthoma,AFX)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早前研究认为p63能够有效区... 皮肤低分化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的诊断非常困难,尤其是低分化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pindle cel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pSCC)与非典型纤维黄色瘤(atypical fibroxanthoma,AFX)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早前研究认为p63能够有效区别AFX与SpSCC,但有文献报道在一些AFX中p63亦呈广泛表达,因而限制了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细胞肿瘤 黄色瘤 P40 P63 ATYPICAL SQUAMOUS 鳞状细胞癌 鉴别诊断 文献报道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显著不平常特征的卒中性平滑肌瘤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Bennett J A Lamb C +2 位作者 Young R H 张惠斌(摘译) 余英豪(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5-795,共1页
卒中性平滑肌瘤最早由Myles等在1985年报道,描述为呈星状新鲜出血带被富于细胞的平滑肌包绕的平滑肌瘤。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以“出血性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替代卒中性平滑肌瘤定义。在随后的工作中,作者发现许多难以与卒中性平滑肌瘤... 卒中性平滑肌瘤最早由Myles等在1985年报道,描述为呈星状新鲜出血带被富于细胞的平滑肌包绕的平滑肌瘤。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以“出血性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替代卒中性平滑肌瘤定义。在随后的工作中,作者发现许多难以与卒中性平滑肌瘤定义相匹配的形态学特征,这些与妊娠作用相关的伴卒中改变的平滑肌瘤特征在文献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在诊断上经常出现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形态学特征 卒中性 学分 细胞性 出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样肾小球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黎美仁 曲利娟 宋屿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样肾小球病的病理形态特点。方法观察1例纤维样肾小球病肾穿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光镜、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及临床资料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光镜下系膜增生、PAM-Masson染色系膜区见团块状状嗜复红蛋白沉积,GBM... 目的探讨纤维样肾小球病的病理形态特点。方法观察1例纤维样肾小球病肾穿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光镜、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电镜)及临床资料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光镜下系膜增生、PAM-Masson染色系膜区见团块状状嗜复红蛋白沉积,GBM增厚、局灶节段细小钉突化;各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在肾小球内不同程度的沉积;电镜见系膜区、GBM及肾小管基膜上沉积物中均见大量纤维样物质沉积,此类物质无分支,杂乱排列,较淀粉丝粗,较胶原纤维细。结论纤维样肾小球病主要表现为膜性肾病型,其次为系膜增生型;超微结构观察是诊断纤维样肾小球病的主要依据,电镜下纤维样物质(直径15~25nm)呈弥漫性或团块状分布于肾小球系膜区和(或)GBM是纤维样肾小球病的主要特点,患者多为中年女性,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疾病 纤维样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建松 郑智勇 姚丽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3-683,共1页
患儿男,4个月。出生3个月时无明显诱因于颈后出现红色硬肿,突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大小1.5×1.5cm,搔抓破溃后出现红色结痂,愈合后留下色素斑。皮损累及躯干、四肢,呈非对称性分布。患儿为足月顺产,发育正常。家族中未发... 患儿男,4个月。出生3个月时无明显诱因于颈后出现红色硬肿,突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大小1.5×1.5cm,搔抓破溃后出现红色结痂,愈合后留下色素斑。皮损累及躯干、四肢,呈非对称性分布。患儿为足月顺产,发育正常。家族中未发现类似病史。入院体查:左下肢可见数个疱疹,突出于皮面,疱液清,周围无红晕(图1);全身皮肤散在色素斑。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瘤 皮肤肿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瘤:临床、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征分析
7
作者 Menon M P Nicolae A +2 位作者 Meeker H 张惠斌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9-949,共1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淋巴瘤相对罕见,最常见亚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瘤(PCNSTL)不足CNS淋巴瘤的5%。作者报道18例PCNSTLs的临床、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其中15例被归为非特殊性外周T细...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淋巴瘤相对罕见,最常见亚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瘤(PCNSTL)不足CNS淋巴瘤的5%。作者报道18例PCNSTLs的临床、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其中15例被归为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为γδT细胞淋巴瘤,1例为TCR沉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免疫表型 分子学 中枢神经系统 特征分析 带病生存 克隆性 形态特征 粒酶 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梭形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大多为起源于滤泡中心细胞的肿瘤
8
作者 Charli-Joseph Y Cerroni L +2 位作者 LeBoit P E 张惠斌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6-1126,共1页
发生在皮肤的B细胞淋巴瘤及少数T细胞淋巴瘤镜下见肿瘤细胞可显示梭形细胞样特征,目前有关皮肤梭形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 cSCBCLs)报道不足30例,既往cSCBCLs常被归为变异亚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因而有学者认为其比同类B细胞... 发生在皮肤的B细胞淋巴瘤及少数T细胞淋巴瘤镜下见肿瘤细胞可显示梭形细胞样特征,目前有关皮肤梭形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 cSCBCLs)报道不足30例,既往cSCBCLs常被归为变异亚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因而有学者认为其比同类B细胞淋巴瘤更具侵袭性而需接受强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肿瘤细胞 细胞样 梭形 皮肤 滤泡 T细胞淋巴瘤 强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否具有恶性潜能
9
作者 Diolombi M L Cheng L +2 位作者 Argani P 张惠斌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86-1186,共1页
有文献报道268例经随访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为此作者对该中心1990~2013年间所有的58例CCPRCC进行回顾分析。在早期诊断的病例中有32例行免疫组化检查。
关键词 乳头状肾细胞癌 透明细胞 恶性潜能 免疫组化检查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