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透析治疗在肾脏病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戴秀娟 林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9期845-846,共2页
关键词 结肠透析 透析治疗 肾脏病 结肠黏膜 浓度梯度 透析液 腔内注入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治疗肾脏疾病的现代药理研究 被引量:158
2
作者 彭卫华 曲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10期614-616,共3页
关键词 肾疾病 黄芪 药理学 蛋白代谢 血脂代谢 水钠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龙圣海 庄永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276-279,共4页
传统而言,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Ⅰ型超敏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但近年来发现,MC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促进炎症的形成和基质成分的产生与降解,在病原清除、修复病变、血管增生、组织的重塑和纤维化的形成中起有重要作用[... 传统而言,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Ⅰ型超敏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但近年来发现,MC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促进炎症的形成和基质成分的产生与降解,在病原清除、修复病变、血管增生、组织的重塑和纤维化的形成中起有重要作用[1],还可通过促炎及促纤维化等作用参与慢性肾脏疾病进程[2]。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肥大细胞在肾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肾脏疾病 Ⅰ型超敏反应 病理生理过程 cell 效应细胞 基质成分 血管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银春 庄永泽 +1 位作者 黄翠红 陈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9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ln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并发重症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idiopathic acute renal failure,iARF)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采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ln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并发重症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idiopathic acute renal failure,iARF)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采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降脂等综合治疗9例PNS并发重症iARF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结果 PD10~14 d,1例患者病死,其余8例患者治愈;PNS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5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及无效(no remission,NR)各2例.结论 PNS并发重症iARF患者采用PD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降脂等综合治疗及合理的护理方法,多数患都病情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并发症 重症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卢萍 余英豪 +4 位作者 庄永泽 曲利娟 郑晓晖 曾德华 刘庆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6期541-543,共3页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的高发区[1],HBV感染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 nephritis,HBV-GN)[2,3]。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4],HBV感染与多种病理类型肾炎相关,如膜性肾病(HBVM...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的高发区[1],HBV感染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 nephritis,HBV-GN)[2,3]。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4],HBV感染与多种病理类型肾炎相关,如膜性肾病(HBVM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HBV-MPGN)、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HBV-MsPGN)、IgA肾病(HBV-I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分析 HBV感染 临床 IgA肾病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对合并高脂血症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彭卫华 曲强 陈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血脂康 高脂血症 糖尿病 白蛋白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黏附分子及血栓调节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钟晓容 庄永泽 余英豪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20-123,I0004-I0005,共6页
目的: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血栓调节蛋白(TM)在HBV-GN不同临床病理类型中的表达特点,研究它们在HBV-G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HBV-G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活检... 目的: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血栓调节蛋白(TM)在HBV-GN不同临床病理类型中的表达特点,研究它们在HBV-G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HBV-G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活检组织中ICAM-1、VCAM-1和TM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ICAM-l在HBV-GN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有较强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ICAM-l和VCAM-1在肾小管上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不同病理类型中ICAM-l和VCAM-1在肾小管上的表达有明显差异。TM在增生硬化型(SGN)组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其他各种病理类型表达下调。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ICAM-1和VCAM-1的表达则逐渐增加,则在重度病变组表达最多(P<0.05),TM则相反。肾小管上ICAM-1和VCAM-1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呈正相关。TM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呈负相关。结论:ICAM-1和VCAM-1在HBV-GN患者肾小管的表达增加,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可能是导致肾小管免疫病理损伤而促进疾病进展的重要发病机制。肾组织中TM表达不能完全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血栓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治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庄永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659-662,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之一。新生儿实施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之后,该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成人慢性肾脏病中也不少见,在肾活检病例中占2.5‰~4.4%[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之一。新生儿实施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之后,该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成人慢性肾脏病中也不少见,在肾活检病例中占2.5‰~4.4%[1,2]。1971年Combes首次报道了1例HBV相关性膜性肾病,至今已有40多年,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上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其发病与遗传背景、免疫复合物介导、HBV直接感染及自身免疫紊乱等有关。乙肝病毒X蛋白(HBvx)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EMT[3,4],使足细胞cyclin B1降解受阻,同时下调cyclin A和上调p21的表达,从而抑制足细胞增殖[5]。尽管如此,但HBV-GN的诊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HBV-GN进展机制不清楚、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特点及它们之间相关性,诊断与治疗方面也缺乏统一的指南与共识,影响HBV-GN预后的因素到底有哪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诊治 HBV-GN 乙型肝炎病毒疫苗 cyclin 继发性肾脏疾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乙肝病毒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呈肾病综合征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波 庄永泽 余英豪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5期416-419,I0008,共5页
目的:探讨呈肾病综合征(NS)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呈NS且肾穿组织内小动脉≥5条的HBV-GN患者15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其肾内小动... 目的:探讨呈肾病综合征(NS)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呈NS且肾穿组织内小动脉≥5条的HBV-GN患者15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其肾内小动脉病变,比较伴与不伴肾内小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平均年龄26.3岁,男∶女为3.6∶1;伴高血压者36例(23.7%)、贫血52例(34.2%)、肾衰竭者33例(21.7%)、肝功能异常者20例(13.2%)。乙肝大三阳者87例(57.2%);血清和肾组织内H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1)。病理表现以膜性肾性(MN)、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膜增生性肾炎(MPGN)为主;未成年组与成年组MN、MPGN所占比例不同(P<0.05)。伴有肾内小动脉病变者84例(55.2%),与无肾内小动脉病变者相比,其高血压发生率较高(P<0.05),24h尿蛋白定量显著较高(P<0.01),贫血、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率显著较高(P<0.01)。结论:呈NS的HBV-GN患者绝大多数为HBV携带者且伴有病毒复制,病理以MN、MsPGN及MPGN为主,半数以上伴有肾内小动脉病变,伴有肾内小血管病变者高血压、贫血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率较高,蛋白尿更严重,为预后不良的病理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内小血管病变在CKD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波 庄永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921-923,共3页
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进展,人们发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不仅有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还存在肾内小血管病变,而且肾内小血管病变对CKD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选择及其预后均有不同程度... 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进展,人们发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不仅有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还存在肾内小血管病变,而且肾内小血管病变对CKD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选择及其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已有研究证实CKD伴肾血管病变患者肾脏进展迅速,病情重、预后恶劣,治疗也较为困难[1,2]。临床中虽然对肾间质血管病变有一定的认识,但因目前肾脏病治疗主要参考是临床表现和肾穿刺病理类型及分级,而这两方面的因素对CKD的间质血管病变关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小血管病变 CKD 慢性肾脏疾病 临床实践 临床表现 肾血管病变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卫华 南丽红 陈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9期526-527,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老年人 ARF 急性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及其在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付婷婷 王丽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1118-1120,共3页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脂代谢异常、高血压为主要特征,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合并出现多种代谢性疾病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严重影响健康的临床症候群。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内质网应激 肾损害 病理生理基础 临床特点 中心性肥胖 糖调节受损 脂代谢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DNA阳性血清对足细胞增殖、凋亡及其细胞周期调控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婷 庄永泽 余英豪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乙肝病毒DNA阳性血清对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增殖、凋亡及cyclin D1及p27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为对象,分别用健康人血清(C组)、携带HBV无肾损害者阳性血清(B组)和乙型肝炎病毒相... 目的:探讨人类乙肝病毒DNA阳性血清对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增殖、凋亡及cyclin D1及p27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为对象,分别用健康人血清(C组)、携带HBV无肾损害者阳性血清(B组)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者HBV-DNA阳性血清[依据其HBV-DNA含量分为A1组(<103copy/ml)、A2组(104copy/ml)及A3组(106copy/ml)]刺激,采用MTT检测足细胞增殖水平,Annexin V法检测足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足细胞cyclin D1及p2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人类HBV-DNA阳性血清对小鼠分化足细胞有明显刺激增生作用,与C组比较,A1组对足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而A2、A3组及B组血清均能显著刺激足细胞发生增殖,但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阳性血清对小鼠足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与空白组及C组比较,A1、A2、A3组和B组阳性血清对小鼠足细胞cyclin D1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下调足细胞p27mRNA的表达,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类HBV-DNA阳性血清可刺激小鼠分化足细胞发生增殖,但对细胞中cyclin D1的表达和凋亡没有影响,其刺激增殖作用可能与下调p27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IgAN肾组织肥大细胞浸润不同检测方法的对比
14
作者 庄永泽 龙圣海 余英豪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6期490-493,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以类胰蛋白酶抗体与C3a受体抗体检测肾组织肥大细胞(MC)浸润的可行性。方法:以正常肾组织为对照(n=6),选择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IgA肾病(HBV-IgAN,n=6)和原发性IgA肾病(pIgAN,n=6)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以类胰蛋白酶... 目的:探讨以类胰蛋白酶抗体与C3a受体抗体检测肾组织肥大细胞(MC)浸润的可行性。方法:以正常肾组织为对照(n=6),选择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IgA肾病(HBV-IgAN,n=6)和原发性IgA肾病(pIgAN,n=6)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以类胰蛋白酶抗体、C3a受体抗体检测肾组织肥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C3aR及类胰蛋白酶阳性肥大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胞浆着色,呈棕褐色颗粒,分布基本一致,但未完全重叠。正常肾组织MC在肾间质偶有浸润,肾小球内未见浸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BV-IgAN与pIgAN肾间质肥大细胞浸润显著增加,主要分布于肾小管周围间质区域,以纤维化区域多见。C3aR阳性的肥大细胞数目与类胰蛋白酶阳性肥大细胞数目显著正相关(r=0.975;P<0.05)。但两种疾病之间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类胰蛋白酶抗体及C3aR抗体两种免疫组化方法均适用于肾组织肥大细胞的检测。肾组织肥大细胞浸润在HBV-IgAN和pIgAN进展中的作用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IgA肾病 C3a受体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DNA阳性血清对系膜细胞增殖及其AT_1RmRNA和AT_2RmRNA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钟晓容 庄永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HBV无肾损害者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HBV-DNA阳性血清对体外培养系膜细胞增殖及AT1RmRNA、AT2RmRNA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为对象,分别用健康人血清、携带HB... 目的:探讨携带HBV无肾损害者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HBV-DNA阳性血清对体外培养系膜细胞增殖及AT1RmRNA、AT2RmRNA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为对象,分别用健康人血清、携带HBV无肾损害者和HBV-GN患者HBV-DNA阳性血清刺激,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各组系膜细胞增殖水平,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AT1RmRNA、AT2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携带HBV无肾损害者和HBV-GN患者的两种HBV-DNA阳性血清可刺激系膜细胞增殖明显,其中48h高浓度组及72h中高浓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携带HBV无肾损害者和HBV-GN患者的两种HBV-DNA阳性血清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单一指标来看,携带HBV无肾损害者和HBV-GN患者的两种HBV-DNA阳性血清对系膜细胞表达AT1RmRNA和AT2RmRNA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而从AT1RmRNA/AT2RmRNA比值来看,携带HBV无肾损害者和HBV-GN患者的两种HBV-DNA阳性血清同时使AT1RmRNA/AT2RmRNA比值上调,尤其在HBV-GN患者中48h中高浓度组和72h组AT1RmRNA/AT2RmRNA比值较携带HBV无肾损害者显著增加。结论:HBV-GN患者含高滴度HBV-DNA血清可导致系膜AT1RmRNA/AT2RmRNA表达失调,可能参与系膜细胞增殖,促进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 肾小球系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转分化中β-catenin及TGF-β的变化及活性维生素D_3的干预作用
16
作者 庄永泽 谢瑛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转分化(EMT)中β-catenin及TGF-β的变化及活性维生素D3干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分6组进行实验:正常组(C组)、阿霉素组(即模型组,ADR组)、低剂量活性维生素D3组(LVD组)、高剂量... 目的:探讨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转分化(EMT)中β-catenin及TGF-β的变化及活性维生素D3干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分6组进行实验:正常组(C组)、阿霉素组(即模型组,ADR组)、低剂量活性维生素D3组(LVD组)、高剂量活性维生素D3组(HVD组)、缬沙坦组(ARB组)、缬沙坦+高剂量活性维生素D3组(AHVD组)。各实验组干预24 h、48 h时通过RT-PCR检测β-catenin、TGF-βmRNA的表达,Western Bolt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用药物干预24 h及48 h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R组足细胞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与ADR组相比,四个药物干预组(ARB组、LVD组、HVD组、AHVD组)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24 h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R组TGF-βmRNA表达上调(P<0.01);与ADR组相比,四个药物干预组TGF-β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48 h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R组TGF-βmRNA表达上调(P<0.01);与ADR组相比,HVD组与AHVD组TGF-β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而LVD组及ARB组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通过抑制信号转导通路中β-catenin、TGF-β的表达而抑制足细胞发生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3 足细胞 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 Β-CATENIN 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_3对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转分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瑛玲 庄永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分六组:正常组(C组)、阿霉素组(即模型组,ADR组)、缬沙坦组(ARB组)、低剂量活性维生素D3组(LVD组)、高剂...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分六组:正常组(C组)、阿霉素组(即模型组,ADR组)、缬沙坦组(ARB组)、低剂量活性维生素D3组(LVD组)、高剂量活性维生素D3组(HVD组)、缬沙坦+高剂量活性维生素D3组(AHVD组)。干预24 h、48 h后采用RT-PCR检测synaptopodin、P-cadherin、desmin、FS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olt检测synaptopodin、P-cadherin、desm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24 h及48 h ADR组synaptopodin、P-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1)、desmin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和FSP-1 mRNA表达上调(P<0.01)。与ADR组相比,24 h时ARB组、LVD组、HVD组、AHVD组synaptopodin mRNA表达均升高(P<0.01)但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时与ADR组相比,LVD组及HVD组synaptopod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48 h四个药物干预组P-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24 h及48 h四个药物干预组desm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FSP-1 mRNA表达均下调(P<0.05),但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霉素可诱导小鼠足细胞发生EMT,活性维生素D3可通过修复足细胞synaptopodin、P-cadherin及抑制desmin、FSP-1的表达来拮抗足细胞EMT而起到保护足细胞的作用。缬沙坦和活性维生素D3在抑制足细胞EMT方面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3 足细胞 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细胞转分化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谢瑛玲 庄永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最外层的独特的肾小球上皮细胞,其在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足细胞受到不同的损伤(如TGF-β、高糖、阿霉素等刺激)时可以发生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最外层的独特的肾小球上皮细胞,其在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足细胞受到不同的损伤(如TGF-β、高糖、阿霉素等刺激)时可以发生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EMT是指极化的上皮细胞经历许多生化的改变过程从而获得间充质细胞表型。足细胞发生EMT后将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出现蛋白尿;严重时可导致足细胞从肾小球基底膜上脱离或者是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转分化 肾小球上皮细胞 肾小球滤过屏障 上皮-间充质 肾小球基底膜 TGF-β 足细胞 滤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