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辅助治疗15例重症皮肤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向农 陈向齐 陈胜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2-382,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病 重症 丙种球蛋白 泼尼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治疗腋臭36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向齐 刘向农 +1 位作者 牛高祥 陈进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9-240,共2页
应用微波多功能的治疗仪治疗 36例腋臭,痊愈 30例 (83.3% ),显效 5例 (13.9% ),总有效率为 97.2%。
关键词 微波治疗 腋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天疱疮9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向农 陈向齐 +1 位作者 牛高祥 陈进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重症天疱疮 治疗 皮质类固醇 免疫抑制剂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皮损部位黏附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胜平 张国威 +1 位作者 何威 刘向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15、CD11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脓疱型银屑病(PP)发病中的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探索新途径。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例患者(银屑病组)和13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表面CD15、CD11b的荧光强度。...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15、CD11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脓疱型银屑病(PP)发病中的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探索新途径。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例患者(银屑病组)和13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表面CD15、CD11b的荧光强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例患者皮损处脓疱壁、血管内皮细胞、角质形成细胞ICAM-1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皮肤标本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P患者与正常对照者PMN表面CD15、CD11b的荧光强度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P患者皮损组织的脓疱壁、真皮浅层和乳头内血管及表皮角质形成细胞ICAM-1染色呈阳性;表皮内ICAM-1的表达呈局灶性分布;正常皮肤组织ICAM-1染色呈阴性。结论黏附分子CD15、CD11b、ICAM-1参与了PP的发病,并促进炎症发展,提示抗人黏附分子抗体可能成为治疗PP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黏附分子 CD15 CD11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比萘芬口服联合复方酮康唑霜外用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向齐 陈小勇 +2 位作者 刘向农 曾抗 孙乐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70-471,共2页
足癣是演习部队常见的真菌病。根据足癣临床表现不同,临床上常分为3型,即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和浸渍糜烂型。笔者在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采用特比萘芬(兰美抒)250mg/d口服1周联合复方酮康唑霜外用1周(简称“1+1”联合... 足癣是演习部队常见的真菌病。根据足癣临床表现不同,临床上常分为3型,即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和浸渍糜烂型。笔者在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采用特比萘芬(兰美抒)250mg/d口服1周联合复方酮康唑霜外用1周(简称“1+1”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足癣,并与常规外用复方酮康唑霜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癣 特比萘芬 酮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联药物治疗重症脓疱型银屑病18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慧 张娟 刘向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831-1832,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使用抗生素、丙种球蛋白(丙球)、复方甘草酸胺和银屑灵治疗重症脓疱型银屑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使用该种方案冲击治疗的18例重度银屑病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和临床护理,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并观察其... 目的:探讨一种使用抗生素、丙种球蛋白(丙球)、复方甘草酸胺和银屑灵治疗重症脓疱型银屑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使用该种方案冲击治疗的18例重度银屑病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和临床护理,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并观察其疗效和护理的作用。结果:本组18例患者,治疗第1周总有效率为55.56%、第2周总有效率为72.22%、第3周总有效率为83.33%、第4周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4种药物联合方案和适宜的护理方式为重症脓疱型银屑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药物联合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维A酸乙酯对小鼠多形核白细胞趋化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陈胜平 张国威 +3 位作者 何威 刘向农 陈水发 陈向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91-891,共1页
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分组90只小鼠随机均分3组。空白对照组:根据体重每天用0.5ml左右的花生油灌胃;小剂量芳维A酸乙硝(arotinoid ethylester,AE)组:按7.4g/(kg·d)灌胃;大剂量AE组,按14.8g/(kg·d)灌胃。观察时相点:未... 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分组90只小鼠随机均分3组。空白对照组:根据体重每天用0.5ml左右的花生油灌胃;小剂量芳维A酸乙硝(arotinoid ethylester,AE)组:按7.4g/(kg·d)灌胃;大剂量AE组,按14.8g/(kg·d)灌胃。观察时相点:未灌胃时(0天)、灌胃后第1、2、4,6、8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维A酸乙酯 中性白细胞 趋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8
作者 陈胜平 张国威 +1 位作者 何威 刘向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8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观察脓疱型银屑病(PP)患者经芳维A酸乙酯(AE)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例PP患者应用AE治疗前、后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荧光强度,以13... 目的观察脓疱型银屑病(PP)患者经芳维A酸乙酯(AE)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例PP患者应用AE治疗前、后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荧光强度,以1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3例PP患者AE治疗前、后其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AE治疗后PP患者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的表达与正常对照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CD11b的表达与正常对照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E是通过抑制PP患者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而发挥其临床疗效的;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可作为PP活动性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疱型银屑病 黏附分子 CD15 CD11b 芳维A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注射重组干扰素α-2b致过敏性休克1例
9
作者 陈向齐 刘莹 刘向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重组干扰素Α-2B 过敏性休克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10
作者 刘向农 陈向齐 陈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 军事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萎缩1例
11
作者 吴洁 陈胜平 +1 位作者 陈向齐 曾德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3-173,共1页
患者女.46岁。因左踝周疼痛性红斑反复发作2年余,再次发作2个月余.于2009年11月10日来我院就诊。皮损初发于左踝周,为数枚米粒至绿豆大红色斑疹,散在分布,数日后变为暗紫红色。后逐渐扩大至1分硬币大片状斑疹,伴轻微触痛。局部... 患者女.46岁。因左踝周疼痛性红斑反复发作2年余,再次发作2个月余.于2009年11月10日来我院就诊。皮损初发于左踝周,为数枚米粒至绿豆大红色斑疹,散在分布,数日后变为暗紫红色。后逐渐扩大至1分硬币大片状斑疹,伴轻微触痛。局部自行破溃形成浅溃疡,溃疡缓慢愈合,局部遗留白色萎缩性瘢痕及色素沉着.部分皮损中央遗留不规则黑色结痂。长期不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部寻常狼疮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志勇 刘向农 陈进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1-181,共1页
关键词 狼疮 寻常型 鼻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