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侵犯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8
1
作者 许尚文 陈自谦 +2 位作者 钱根年 李天然 赵春雷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9期971-974,共4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侵犯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搜集资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侵犯9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该病主要发生于脊柱、股骨及骨盆,多侵犯单骨。9例中8例为单... 目的:总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侵犯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搜集资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侵犯9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该病主要发生于脊柱、股骨及骨盆,多侵犯单骨。9例中8例为单骨发病、1例为多发,9例中8例为B细胞源性,1例为T细胞源性。X线及CT表现为溶骨型3例,浸润型5例,硬化型1例。病变在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9例均合并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影。骨破坏范围广泛,但骨皮质破坏的范围相对小而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轻,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强化。结论: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定位,在术前准备及术后疗效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淋巴瘤 非霍奇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汇区影像解剖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世清 王守森 +3 位作者 高进喜 荆俊杰 马明 薛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观察颅内窦汇(Torcular herophili,TH)区解剖及变异的价值。方法对45例未累及TH区结构的颅内脑膜瘤患者,以及21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患者,行3D CE-MRV检查,再在VR工作站重建TH,观察其构成及...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观察颅内窦汇(Torcular herophili,TH)区解剖及变异的价值。方法对45例未累及TH区结构的颅内脑膜瘤患者,以及21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患者,行3D CE-MRV检查,再在VR工作站重建TH,观察其构成及引流特点。结果根据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直窦(Straight sinus,StS)和双侧横窦(Transverse sinus,TS)的吻合关系,TH区VR解剖形态分为3型:Ⅰ型18例,Ⅱ型15例,Ⅲ型33例。根据SSS汇入TS的方式分为4型:Ⅰ型18例,Ⅱ型26例,Ⅲ型17例,Ⅳ型5例。根据StS汇入TS的方式分为4型:Ⅰ型18例,Ⅱ型23例,Ⅲ型7例,Ⅳ型18例。TS引流优势表现为右侧为主25例,左侧为主9例,基本相等32例。结论 TH区解剖变异性较大,VR技术是观察TH区解剖的有效方法,有助于了解TH区的解剖和引流特点,对临床诊断及TH区手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汇 解剖 三维重建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半球成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囊性变的影像特点及其手术学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帆 张雪林 +4 位作者 钟群 张玉忠 昌仁民 曲华丽 徐昕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2-364,共3页
目的总结成年人幕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几种囊变形式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外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手术资料的15例幕上成年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术前、术后及随访影像素材,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与病理所见对照... 目的总结成年人幕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几种囊变形式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外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手术资料的15例幕上成年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术前、术后及随访影像素材,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15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均发生于双侧大脑半球。发病年龄21~52岁,平均28.5岁。影像表现分为五型:2例单纯囊肿囊壁无强化型,5例囊壁明显强化型,2例囊实混合型,4例囊肿伴壁结节型,2例坏死囊变型(假囊肿型)。结论发生于大脑半球的成年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同样易发生囊性变。低级别胶质瘤亦可发生明显强化。MRI水抑制序列有助于勾勒囊壁无强化型的手术范围。其余四型有强化程度不等的瘤体或囊壁,可彻底切除强化部分,而酌情保留无强化囊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ot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付丽媛 梁永刚 +4 位作者 陈自谦 刘冰川 陈建新 陈坚 李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6期480-482,共3页
目的观察Slot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检查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拟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行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检查。采用Slot技术,通过一次连续数秒曝光获得包含双髋关节至踝关节的双下肢全长负重位... 目的观察Slot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检查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拟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行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检查。采用Slot技术,通过一次连续数秒曝光获得包含双髋关节至踝关节的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影像。结果 3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检查,其中膝关节内翻畸形34例,外翻畸形2例。所摄X线片中,患者双髋关节、股骨、膝关节、胫腓骨及踝关节均显示良好,可为术前计划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采用Slot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检查技术对拟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双下肢全长,对术前计划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双下肢全长影像 放射摄影术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技术治疗腹部脏器出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宇宁 杨熙章 +6 位作者 陈自谦 杨利 宋宇 张盼 陈代文 李慧敏 黄艺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8-640,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脏器出血介入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36例腹部脏器出血患者,行急诊介入栓塞或血管腔内隔绝术,其中肝脏假性动脉瘤10例,胃溃疡出血3例,小肠假性动脉瘤3例,肾脏假性动脉瘤12例,肾脏血管畸形5例,瘢痕... 目的探讨腹部脏器出血介入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36例腹部脏器出血患者,行急诊介入栓塞或血管腔内隔绝术,其中肝脏假性动脉瘤10例,胃溃疡出血3例,小肠假性动脉瘤3例,肾脏假性动脉瘤12例,肾脏血管畸形5例,瘢痕妊娠出血3例。结果 36例均行相应脏器出血动脉及分支栓塞或血管腔内隔绝术,止血成功率100%,未发生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等并发症。结论腹部脏器出血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针对实质或空腔脏器应采用个性化的介入技术和栓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腹部器官 介入 栓塞 血管腔内隔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T灌注成像对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钟群 张雪林 +2 位作者 张玉忠 成官迅 陈自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86-1989,共4页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的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肝炎肝纤维化伴原发性肝癌或肝炎后肝硬化伴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测量出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实体部分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的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肝炎肝纤维化伴原发性肝癌或肝炎后肝硬化伴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测量出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实体部分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分数(HAF)、IRF到达时间(IRFTO)等灌注指标,每个指标均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肝脏实质比较,原发性肝癌的BF、BV、PS、HAF值升高,MTT、IRFTO值则下降(P<0.05)。结论在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原发性肝癌有着不同于其本底基础的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志峰 王如密 +2 位作者 郑兆聪 李小平 叶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观察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皮质脊髓束(CST)的受损情况,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HICH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基底核区HICH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所有患者分别...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观察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皮质脊髓束(CST)的受损情况,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HICH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基底核区HICH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发病后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肌力测定、NIHSS评分,对CST损伤程度和各个时期肌力、NIHSS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健侧CST解剖形态与正常人大致相吻合,患侧CST则受血肿的侵犯,表现为受压、移位、不同程度的破坏;CST完整患者的肌力、NIHSS评分恢复情况在各个时期均较CST中断的患者好,发病后3个月是恢复最快的阶段。结论: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了解基底核区HICH患者CST的损伤情况,有助于早期预测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在鼻咽癌调强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彭德新 陈自谦 +2 位作者 刘耀 白伟 王志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02-606,共5页
目的放疗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首选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IMRT)已应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文中探讨3.0T MRI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 目的放疗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首选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IMRT)已应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文中探讨3.0T MRI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0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的MRI影像,比较放疗前后肿瘤大小、信号以及边界变化情况。结果 18例放疗后肿瘤病灶缩小,1例变化不明显,1例增大,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信号减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fficient,ADC)值增大,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动态增强病例,放疗前后时间信号曲线最大斜率(maximum slope,MS)减低、对比剂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延长。8例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缩小,并发鼻旁窦炎症6例和乳突炎1例。结论 3.0T MRI可良好显示鼻咽癌放疗后变化,对IMRT的疗效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疗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MRA技术在肝脏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自谦 肖慧 +6 位作者 倪萍 陈代文 马明 王锦良 钱根年 许尚文 杨熙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5,109,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MRA(3DCEMRA)技术在肝脏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行肝脏磁共振血管成像患者及30例对照组病人,利用自动透视触发技术进行肝脏血管成像,造影剂到达降主动脉起始段时启动3D扫描,扫描时相包括肝动脉期、门...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MRA(3DCEMRA)技术在肝脏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行肝脏磁共振血管成像患者及30例对照组病人,利用自动透视触发技术进行肝脏血管成像,造影剂到达降主动脉起始段时启动3D扫描,扫描时相包括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腔静脉期,分离各组图像并与蒙片剪影,再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图像重建(MPR),评价各期图像质量。结果:采用3DCEMRA技术所获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质量满意;造影剂到达降主动脉起始段时间与造影剂流速、总量之间呈线性相关;造影剂总量和流速与肝血管信号强度呈正相关。结论:3DCEMRA技术可准确把握造影剂到达靶血管时间,结合最佳的造影剂总量和注射速度,明显提高肝脏磁共振血管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陶超超 王燕华 +3 位作者 赵春雷 许尚文 席继辉 陈自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8例小肠病变患者18F-FDG PET/CT的显像资料,均经手术或活检(37例)以及3年内随访(1例)证实,将18F-FDG PE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18F-FDG PET...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8例小肠病变患者18F-FDG PET/CT的显像资料,均经手术或活检(37例)以及3年内随访(1例)证实,将18F-FDG PE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患者,FDG高摄取病变33例(另外2例SUVmax分别为1.6、2.3,在小肠生理性低摄取的背景下亦能准确发现病灶),其中肿瘤性病变占87.9%(29/33),良恶性病变代谢SUVmax值无统计学意义。CT以小肠新生物为肿瘤性病变最主要征象,包括肠管的局限性增厚(17/31)和软组织肿块(20/31)。3例假阳性(均有明确高代谢病灶,均发生肠梗阻)和1例假阴性(新生物及高代谢均不明显),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原发性小肠病变的敏感度96.8%(30/31),特异度57.1%(4/7),假阳性率42.9%,假阴性率3.2%,准确度89.5%(34/38)。结论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但对于部分代谢较高的良性病变和代谢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误诊,需引起相关诊断工作人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志峰 王如密 +2 位作者 郑兆聪 李小平 叶友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内囊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探讨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入院时采用Brunnstrom评分法对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偏瘫...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内囊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探讨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入院时采用Brunnstrom评分法对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应用日本东京大学的Volume-one 1.72下的Dtv.Ⅱ.R2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成像,比较观察双侧内囊白质纤维束形态。结果健侧内囊白质纤维束解剖形态与正常人大致相吻合,患侧内囊白质纤维束则受血肿的侵犯,表现为受压、移位、不同程度的破坏;患侧皮质脊髓束受损级别和患肢肌力有明显相关性(r′s=-0.8911,P<0.05)。结论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了解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内囊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这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掌握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9
12
作者 虞浩 许尚文 +3 位作者 王晓阳 殷灿 陆菲菲 刘学兵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8例,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4例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扫描,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8例,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4例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扫描,2例行磁共振灌注(PWI)扫描。结果:8例患者原发2例,分别位于脑膜以及脊膜;转移6例,均位于脑内,多接近脑表面。信号表现:典型的黑色素瘤3例,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不典型黑色素瘤5例,信号表现多样,部分出现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DWI示除2例多发转移者表现为低信号外,其余5例均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1 H-MRS表现:原发于脑膜者胆碱(Cho)峰明显增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缺失,并出现高耸的脂质(Lip)峰;3例脑内单发转移者Cho峰明显升高,NAA峰减低,出现不同程度升高的Lip峰。PWI表现:2例行灌注成像者均表现为高灌注。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影像表现多样,与其黑色素含量、瘤内出血及坏死密切相关,综合分析临床和影像资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黑色素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内错构瘤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黄梅萍 陈自谦 +1 位作者 王洁 官红莲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分析误诊的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2年的6例被CT误诊后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内错构瘤的CT表现。结果:6例支气管内错构瘤病灶均位于大支气管内,其中右侧支气管4...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分析误诊的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2年的6例被CT误诊后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内错构瘤的CT表现。结果:6例支气管内错构瘤病灶均位于大支气管内,其中右侧支气管4例,左侧支气管2例。行增强扫描的4例中未见强化2例,2例轻中度强化。伴阻塞性肺不张5例、钙化2例,均未见脂肪密度。6例支气管内错构瘤误诊为肺癌的4例,误诊为结核1例,误诊为异物1例。结论:支气管内错构瘤CT表现不典型,易致误诊,结合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肿瘤 错构瘤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被引量:7
14
作者 皮厚山 董其龙 陈代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720-3721,共2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各种病变的影像特点。结果:68例患者中,牙源性囊肿19例,造釉细胞瘤1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混合...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各种病变的影像特点。结果:68例患者中,牙源性囊肿19例,造釉细胞瘤1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混合性牙瘤4例,上皮瘤1例,间叶性肿瘤1例,鳞癌13例,腺样囊腺癌4例,软骨肉瘤3例,淋巴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良性病变多表现为颌骨膨胀性改变,病灶密度不均,边缘光整,类圆形或分叶状;恶性者常有骨质破坏改变及邻近软组织肿胀。结论:CT能够明确肿瘤范围、骨质改变,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急性肠梗阻的肾动脉血栓及经肾动脉溶栓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艺生 杨熙章 +1 位作者 吴纪瑞 付丽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6,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79岁,既往有心房颤动病史。因腹胀4d后突发下腹部疼痛2d余为主诉人院。患者4d前出现腹部不适,食欲下降,未予以重视。2d前,突发下腹部间歇性胀痛,伴有恶心呕吐,出虚汗,无发热寒战,无尿频、尿急、尿痛,肝、肾区... 病例资料患者女.79岁,既往有心房颤动病史。因腹胀4d后突发下腹部疼痛2d余为主诉人院。患者4d前出现腹部不适,食欲下降,未予以重视。2d前,突发下腹部间歇性胀痛,伴有恶心呕吐,出虚汗,无发热寒战,无尿频、尿急、尿痛,肝、肾区无叩击痛。腹胀不伴有腹泻,口服止痛药物缓解不明显。于门诊给予胃肠减压,补液,止痛药物等治疗,腹痛明显缓解。因4d未解大便,初步临床诊断:急性肠梗阻。行全腹部CT平扫并增强及三维重建示:右肾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肾实质内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肾皮髓质未见明显强化,延迟期有轻度强化,其内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未见强化.动脉期重建图像见右肾动脉起始部轨道样改变,见内充盈缺损低密度影,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分支显示良好。诊断意见:右肾供血不足,考虑右肾动脉起始部血栓形成致动脉狭窄,右肾多发梗死(图1)。急症行肾动脉DSA示:左肾动脉显影良好,右肾动脉自起始部未见显影(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栓塞 肾动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测量CT值阈值法的准确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国来 陈自谦 陈光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体积测量CT值阈值法软件的准确性及应用。方法:4粒分别注入5 mL、10 mL、15 mL及20 mL自来水的乒乓球行螺旋CT扫描后传入后处理工作站,在自身携带的软件内分别以自来水CT值±50 HU、±100 HU及±150 HU...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体积测量CT值阈值法软件的准确性及应用。方法:4粒分别注入5 mL、10 mL、15 mL及20 mL自来水的乒乓球行螺旋CT扫描后传入后处理工作站,在自身携带的软件内分别以自来水CT值±50 HU、±100 HU及±150 HU为测量阈值范围进行体积测量,测得各组测量值减去乒乓球体积进行校正,以校正前、后测量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得出各组差异比,所得同组校正前、后差异比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及不同组校正后差异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各自同组校正前、后差异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T值±50 HU组与±100 HU及±150 HU组之间校正后差异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T值±100 HU和±150 HU组之间校正后差异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排螺旋CT体积测量CT值阈值法具有简便、客观、可重复性操作及"适形"等优点,其测量准确性关键点在于设置恰当CT值阈值范围,临床上有选择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视觉刺激下心算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慧 陈自谦 +4 位作者 钱根年 倪萍 陈锦华 王锦良 杨熙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37-840,850,共5页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正常人视觉刺激下简单心算任务进行研究,探讨不同计算任务类型相关脑功能区的定位及作用机制,进一步理解人脑高级思维模式。资料与方法:对12名右利手志愿者(男6名,女6名)进行简单加法计算、简单减...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正常人视觉刺激下简单心算任务进行研究,探讨不同计算任务类型相关脑功能区的定位及作用机制,进一步理解人脑高级思维模式。资料与方法:对12名右利手志愿者(男6名,女6名)进行简单加法计算、简单减法计算和退位减法计算任务的fMRI研究。应用组块设计模式,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志愿者行T1WI和fMRI。采用AFN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同时记录被试的计算正确率和反应时间。结果:12名被试中共获取10人的行为学数据。3种心算任务模式随计算难度的增加,平均反应时间延长,计算正确率下降。男女间比较复杂减法任务计算正确率存在差异,女性低于男性(P<0.05)。3种计算任务存在共同激活脑区,额叶为减法任务主要相关脑区。随任务难度加深,脑总体激活体积增大。结论:fMRI可以简单便捷地定位心算相关脑功能区,心算为多个脑功能区协同工作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史震山 陈自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278-1279,共2页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造成。国外文献^[1]报道其发病率为4‰~6%;国...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造成。国外文献^[1]报道其发病率为4‰~6%;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1‰,若包括出生前即死亡的胎儿,本病的发病率会更高。CHD种类繁多,按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分流分为三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 螺旋CT 发病率 怀孕初期 发育时期 结构异常 局部解剖 国外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