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体会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庆 张晓辉 +1 位作者 殷英杰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0-60,共1页
对伴有各种合并症、肥胖以及手术难度较大的妇科病人,我们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妇科手术患者... 对伴有各种合并症、肥胖以及手术难度较大的妇科病人,我们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妇科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Ⅲ级,病人一般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妇科手术 联合腰麻 阴式手术 硬膜外腔注射 全子宫切除术 硬膜外导管 蛛网膜下腔注药 老年病人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伍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创伤病人麻醉诱导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红军 周志强 +2 位作者 孙杰 杨建军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伍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创伤病人全麻诱导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创伤休克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Ⅰ组),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Ⅱ组),每组30例。诱导时依次静注芬太尼2μg/kg、咪唑安定0.05 mg/kg、罗库溴... 目的探讨丙泊酚伍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创伤病人全麻诱导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创伤休克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Ⅰ组),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Ⅱ组),每组30例。诱导时依次静注芬太尼2μg/kg、咪唑安定0.05 mg/kg、罗库溴铵0.8 mg/kg,同时Ⅰ组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TCI)4μg/ml,Ⅱ组丙泊酚TCI 2μg/ml加氯胺酮0.5 mg/kg。采用Bioz.com阻抗法血液动力学连续监护系统监测HR、BP、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加速度指数(ACI)等指标。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HR诱导时均显著增快(P<0.05)。Ⅰ组SBP、CI、SI、SVRI诱导时均显著下降(P<0.05),而Ⅱ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Ⅰ组在麻醉诱导时SBP、CI、SI较Ⅱ组显著下降(P<0.05),其余各时点也有一定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间在各时点的HR、DBP、ACI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丙泊酚伍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有利于保持创伤病人全麻诱导时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氯胺酮 血液动力学 阻抗心电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深度对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多志 谢海 +3 位作者 刘健 李铁军 任建军 董振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83-1285,1289,共4页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7例,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调整丙泊酚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BIS-I组(BIS:...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7例,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调整丙泊酚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BIS-I组(BIS:45-55)和BIS-II组(BIS:55-65)。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抽取静脉血,检测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手术结束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前一天记录MMSE评分,并在术后3、7天随访。记录患者手术至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BIS-I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皮质醇浓度高于BIS-II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时,BIS值在45~65,患者的术中应激、苏醒、拔管、术后早期疼痛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均无明显差异,但BIS值在45~55较55~65的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较低,可能伴有更好的应激水平的控制,维持BIS值在45-55之间麻醉深度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全凭静脉麻醉 麻醉深度 MMSE评分 脑电双频谱指数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部手术病人围麻醉期红细胞内ATP/ADP和2,3DPG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国楼 林桂芳 +4 位作者 钱燕宁 刘存明 刘华 屠伟峰 尹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5-118,共4页
成年上腹部手术病人30例分为硬膜外阻滞(EB)和静脉普鲁卡因复合全麻(IPBA)两组,比较研究围麻醉期红细胞内ATP、ADP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血糖于手术60min均开始明显升高,高血糖反应持续至术后,但血胰岛素... 成年上腹部手术病人30例分为硬膜外阻滞(EB)和静脉普鲁卡因复合全麻(IPBA)两组,比较研究围麻醉期红细胞内ATP、ADP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血糖于手术60min均开始明显升高,高血糖反应持续至术后,但血胰岛素仅略有增加。两组红细胞内ADP含量均无显著改变。EB组手术前和手术60min ATP含量分别为11.73和10.70μmol/g(Hb),显著高于麻醉前的7.11μmol/gHb,ATP/ADP比值亦相应增大,提示红细胞能量代谢正常。但IPBA组病人红细胞内ATP含量和ATP/ADP比值均明显低于EB组,提示全麻的某些用药可能对红细胞膜或红细胞内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围麻醉期 红细胞 ATP/A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 创伤 疼痛和麻醉 被引量:13
5
作者 姜雪梅 徐建国 李德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72-273,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创伤 疼痛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开展产科镇痛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本瑜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537-537,共1页
关键词 产科 分娩 镇痛 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诱导全身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朝玉 段满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诱导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92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对照组则给予芬太尼诱导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诱导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92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对照组则给予芬太尼诱导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1、T2、T3、T4四个时点,心率(HR)、心排出量(CO)以及心脏指数(CI)在T2、T3、T4三个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起效更快,麻醉、镇痛作用更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诱导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微阵列检测异氟醚麻醉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志强 程璐 +6 位作者 杨建军 俞敏 吕然 沈锦春 刘红军 代海滨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用DNA微阵列筛选异氟醚麻醉的表达基因。方法12只雄性Wister大鼠,分为2%异氟醚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用2%异氟醚麻醉1h,B组直接处死后取脑组织。提取RNA,荧光标记,用有4096个位点的BiostarR40s基因芯片,检测差异表达的基因。结... 目的用DNA微阵列筛选异氟醚麻醉的表达基因。方法12只雄性Wister大鼠,分为2%异氟醚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用2%异氟醚麻醉1h,B组直接处死后取脑组织。提取RNA,荧光标记,用有4096个位点的BiostarR40s基因芯片,检测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发现了2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7个基因下调,9个基因上调。结论基因芯片检测出2%异氟醚麻醉1h有26个差异表达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异氟醚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比卡因及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运动阻滞EC_(50)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甘树媛 李青 +1 位作者 段满林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34-737,共4页
目的测定罗比卡因单独使用以及复合不同浓度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时,分别产生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in 50%patients,EC50),从而确定硬膜外使用芬太尼对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产生运动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目的测定罗比卡因单独使用以及复合不同浓度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时,分别产生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in 50%patients,EC50),从而确定硬膜外使用芬太尼对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产生运动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下肢及肛周会阴部择期手术患者165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33人.选择L2~3或L3~4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4 cm成功后,以5 ml/min的速度向硬膜外腔缓慢注入15 ml配置好的药液,Ⅰ组:单纯罗比卡因;Ⅱ组:罗比卡因复合1μg/ml芬太尼;Ⅲ组:罗比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Ⅳ组:罗比卡因复合3μg/ml芬太尼;Ⅴ组:罗比卡因复合4μg/ml芬太尼.各组中第1位患者向硬膜外腔注入的罗比卡因浓度均为0.425%,其后各患者所用浓度按序贯法进行调整,浓度变化梯度定为0.025%.改良Bromage评分等于4分者为无效运动阻滞,低于4分时为有效运动阻滞.根据Dixon和Massey法[1]计算各组运动阻滞的EC50值.结果五组入选患者中,12例结果显示可疑而退出,根据实际进入的153例,Ⅱ~Ⅴ组罗比卡因运动阻滞EC50值与Ⅰ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比卡因复合低浓度芬太尼(0~4μg/ml)用于硬膜外麻醉时,对罗比卡因产生运动阻滞的EC50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阻滞 半数有效浓度 局部麻醉药 罗比卡因 阿片类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麻醉学杂志》创刊25周年献辞
10
作者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临床麻醉学 杂志 创刊 统计源期刊 改革开放 影响因子 核心期刊 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不同给药方法辅助硬膜外阻滞时的血浆浓度与镇静作用 被引量:31
11
作者 徐建国 于颖群 +3 位作者 祁青 朱四海 傅素娥 王祥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最适给药方法,在42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研究了三种给药法的血浆浓度和临床效应。方法:组1异丙酚负荷量1.5mg/kg,3min后开始维持量3.75mg·kg-1·h-1。组2负荷量... 目的:探讨异丙酚最适给药方法,在42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研究了三种给药法的血浆浓度和临床效应。方法:组1异丙酚负荷量1.5mg/kg,3min后开始维持量3.75mg·kg-1·h-1。组2负荷量0.75mg/kg,随之接与组1相同维持量。组3以0.15mg·kg-1·min-1共6min为负荷量,立即接维持量。手术进腹前,为消除患者意识,以免牵拉内脏不适,在给予0.1μg/kg芬太尼同时,于1min内注入异丙酚15mg并将维持量增加0.75mg·kg-1·h-1。结果:(1)组1给药后1min血浆异丙酚浓度2.42μg/ml,血压下降,呼吸暂停,舌下坠和SpO2低于90%的发生率高;而组2、组3负荷量后血浆浓度1.381~1.479μg/ml,不发生呼吸暂停和SpO2严重降低。(2)三组维持量3.75mg·kg-1·h-1给药,血药浓度1.109~1.308μg/ml,Ramsay镇静计分3~4分,维持量4.5mg·kg-1·h-1时,血浆浓度1.513~1.608μg/ml。Ramsay计分5分,给药量、血药浓度、镇静深度之间相关性好,调整容易。(3)术中无恶心、呕吐或鼓肠;停药后迅速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药代动力学 硬膜外腔 阻滞麻醉 给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定对晚期癌痛患者行吗啡鞘内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红军 高献忠 +2 位作者 李伟彦 贾宏彬 金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2-415,420,共5页
目的:评估右旋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于晚期癌痛患者行吗啡鞘内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晚期癌痛患者,静脉滴定后均采取鞘内镇痛方式。术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单用吗啡(M阶段);第二阶段吗啡+右旋美托咪定混合液(M+D阶段)。采用双盲交... 目的:评估右旋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于晚期癌痛患者行吗啡鞘内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晚期癌痛患者,静脉滴定后均采取鞘内镇痛方式。术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单用吗啡(M阶段);第二阶段吗啡+右旋美托咪定混合液(M+D阶段)。采用双盲交叉法,所有患者随机分配进入M阶段和M+D阶段,待获得48小时满意的镇痛后交叉进行另一阶段鞘内滴定。记录静脉滴定后、M阶段和M+D阶段疼痛评分、满意度、有效吗啡剂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获得满意镇痛后每阶段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各研究阶段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阶段与M阶段相比有效吗啡剂量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但M+D阶段与M阶段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鞘内给药后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减少。M+D阶段嗜睡发生率显著增加。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和高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定可加强鞘内吗啡镇痛作用,显著减少吗啡用量,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右旋美托咪定 吗啡 鞘内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部分恢复吗啡耐受大鼠的吗啡镇痛效能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永乐 谢军明 +5 位作者 舒银银 张瑶 底妍 孙茜 刘健 李伟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吗啡耐受大鼠的吗啡镇痛效能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8):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吗啡耐受组;Ⅲ组为10 mg.kg-1瑞舒伐他汀对照组;Ⅳ组、Ⅴ组、Ⅵ组分别为0.4、2、10 mg.kg-1瑞...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吗啡耐受大鼠的吗啡镇痛效能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8):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吗啡耐受组;Ⅲ组为10 mg.kg-1瑞舒伐他汀对照组;Ⅳ组、Ⅴ组、Ⅵ组分别为0.4、2、10 mg.kg-1瑞舒伐他汀处理组。Ⅱ、Ⅳ、Ⅴ、Ⅵ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1,Ⅰ组和Ⅲ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每天8∶00和16∶00各1次,连续10 d。d 6起,上午皮下注射前30 min,Ⅰ、Ⅱ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Ⅲ、Ⅳ、Ⅴ、Ⅵ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灌胃,连续5 d。d 6、11,测定大鼠基础热缩足潜伏期(PWTL)后,计算尾静脉注射吗啡30 min时各组大鼠的MPE值。d 11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留取腰5脊髓,比较各组脊髓内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及星形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①d 6,6组的基础PWTL无明显差异。与Ⅰ组相比,Ⅱ、Ⅳ、Ⅴ和Ⅵ组MPE值明显降低(P<0.05)。d 11,6组的基础PWTL无差异。与Ⅰ组相比,Ⅱ、Ⅳ组尾静脉注射吗啡后30 min的MPE值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Ⅴ、Ⅵ组的MPE值明显升高(P<0.05)。②d 11,6组大鼠腰5脊髓内总ERK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Ⅳ组腰5脊髓内p-ERK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Ⅲ、Ⅴ、Ⅵ组腰5脊髓内p-ERK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腰5脊髓内GFAP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Ⅵ组腰5脊髓内GFAP的强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部分恢复吗啡耐受大鼠的吗啡镇痛效果,这可能与其抑制脊髓内ERK的磷酸化,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神经炎症 胶质细胞 他汀 脊髓背角 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芬太尼和静注吗啡用于子宫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志强 徐建国 +1 位作者 张利东 李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366-367,共2页
目的 比较病人自控硬膜外芬太尼 (PCEAF)和病人自控静注吗啡 (PCIAM )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60例病人 ,进行随机、双盲研究。PCEAF组用芬太尼 2 0 μg ,锁定时间 10分钟 ;PCIAM组用吗啡 1mg ,锁定时间 7分钟。 结果 PCEAF... 目的 比较病人自控硬膜外芬太尼 (PCEAF)和病人自控静注吗啡 (PCIAM )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60例病人 ,进行随机、双盲研究。PCEAF组用芬太尼 2 0 μg ,锁定时间 10分钟 ;PCIAM组用吗啡 1mg ,锁定时间 7分钟。 结果 PCEAF组PCA应用少于PCIAM组 (P <0 0 1)。PCEAF病人疼痛最高分为 2 0 ( 10~ 3 3 ) ,而PCIAM组为 3 2 ( 14~ 5 2 ) (P <0 0 5 )。PCEAF组在咳嗽时最高评分为 3 1( 2 1~ 4 1) ,PCIAM组为 5 6( 3 0~ 71) (P <0 0 1)。PCEAF组恶心和嗜睡较少 ,瘙痒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硬膜外PCA给予芬太尼是安全的 ,并减少恶心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吗啡 硬膜外自控镇痛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昂丹司琼对术后PCA曲马多镇痛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贾宏彬 林宁 +1 位作者 杨建军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比较使用昂丹司琼预防术后PCA曲马多镇痛时恶心呕吐对曲马多镇痛疗效的影响 ,观察昂丹司琼与曲马多合用于PCA是否会降低曲马多的镇痛疗效。方法 选择 80例择期中上腹部手术病人 ,ASAⅠ~Ⅲ级。手术结束后 ,选择曲马多PCA镇痛。... 目的 比较使用昂丹司琼预防术后PCA曲马多镇痛时恶心呕吐对曲马多镇痛疗效的影响 ,观察昂丹司琼与曲马多合用于PCA是否会降低曲马多的镇痛疗效。方法 选择 80例择期中上腹部手术病人 ,ASAⅠ~Ⅲ级。手术结束后 ,选择曲马多PCA镇痛。分四组 :A组 ,病人用生理盐水加曲马多 ;B组 ,病人 (对照组 )用昂丹司琼加曲马多 ;C组 ,给予曲马多加安慰药和氟哌利多 ;D组 ,给予曲马多加昂丹司琼和氟哌利多。观察 4、8、1 2、2 4h的曲马多用量、疼痛视觉评分、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级。结果 B组的恶心、呕吐、镇静、疼痛评分值均小于A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B组的 4h曲马多用量为 (4 92± 1 0 3)mg ,明显高于A组 (390± 83)mg(P <0 0 5 ) ,且 8、1 2、2 4h的曲马多用量也多于A组 ,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C组与D组比较 ,恶心、呕吐、镇静、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曲马多 昂丹司琼 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常见的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6
16
作者 潘冬青 滕成玲 申培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科手术中已开始应用。文中针对机器人手术中常见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方法观察分析2010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的334例外科手术中机器... 目的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外科手术中已开始应用。文中针对机器人手术中常见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方法观察分析2010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的334例外科手术中机器出现的故障情况。结果 334例"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中出现了40次常见故障,其中主要包括更换机器人手术器械时器械锁住、操作台抓手"无力反馈"等。结论预见性的评估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正确掌握故障的处理方法,可大大降低因手术仪器不能正常使用而耽误手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机器损伤,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机器人手术系统 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液酸碱和电解质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伟 朱敏敏 +2 位作者 田伟千 谈珊柏 金文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液酸碱、电解质变化及麻醉处理。方法18例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10、20、30min、新肝期10、20、30min测定动脉血pH、PaO2、PaCO2和肺动脉混合静脉血HCO3-、SvO2、K+、Ca2+、Na...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液酸碱、电解质变化及麻醉处理。方法18例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10、20、30min、新肝期10、20、30min测定动脉血pH、PaO2、PaCO2和肺动脉混合静脉血HCO3-、SvO2、K+、Ca2+、Na+和Hct。结果与无肝前期时相比,无肝期20min时pH值明显升高(P<0.05),随后在新肝期10、20min时逐渐下降;而PaCO2和HCO3-自无肝期20min以后都保持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新肝期10、20、30min时Hct和PaO2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Na+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血K+浓度在无肝期10min时升高(P<0.05),而新肝期10min时又明显降低(P<0.05);血Ca2+浓度基本保持稳定,只是在无肝期30min时比无肝前期时略有升高(P<0.05)。SVO2在无肝前期时较高,但在无肝期30min时较无肝前期时显著降低(P<0.05),在新肝期又回升至无肝前期时水平。结论原位肝移植术中酸碱和电解质变化较大,围术期适时监测血酸碱、电解质变化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预防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酸碱平衡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中心血管功能及其维护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永光 徐建国 管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07-309,共3页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中心血管功能及其维护王永光*徐建国*管忍*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终末期肾衰病人常伴有肾性高血压、水钠储留、左心室肥厚、严重贫血等,大大增加了麻醉及手术期间心血管风险,临床上因心血管功能衰竭导致肾移植失败...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中心血管功能及其维护王永光*徐建国*管忍*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终末期肾衰病人常伴有肾性高血压、水钠储留、左心室肥厚、严重贫血等,大大增加了麻醉及手术期间心血管风险,临床上因心血管功能衰竭导致肾移植失败的病例屡有发生。因此,如何维护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异体移植 心血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A2B腺苷受体介导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婷婷 孙晓迪 +2 位作者 苗晓蕾 段满林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琥珀酰明胶注射液(改良明胶,MFG)对A2B腺苷受体(A2BAR)介导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不结扎,不穿孔,不复苏;生理盐水组(NS组,30ml/kg);输注MFG7.5ml/kg组(M...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琥珀酰明胶注射液(改良明胶,MFG)对A2B腺苷受体(A2BAR)介导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不结扎,不穿孔,不复苏;生理盐水组(NS组,30ml/kg);输注MFG7.5ml/kg组(MFG1组);15ml/kg组(MFG2组);30ml/kg组(MFG3组)。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术后4h开始液体复苏2h,6h内持续监测HR和MAP,6h后处死动物取相应组织进行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A2BAR含量、cAMP及PKA表达水平、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NS、MFG1、MFG2、MFG3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A2BAR表达、cAMP及PKA、TNF-α、IL-6和IL-10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与NS组比较,MFG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均降低(P<0.05);A2BAR表达,cAMP及PKA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TNF-α,IL-6和IL-1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FG可通过增强内皮细胞上A2BAR的表达及其信号通路的传导来发挥其肺血毛细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酰明胶 A2B腺苷受体 CAMP PKA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欣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15-317,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病因 神经系统损伤 脊髓敏感化 传入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