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尔佳辅助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14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寿柏泉 孟昭业 郑葆春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7年第1期10-11,共2页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0岁。保尔佳与手术、化疗或放疗联合治疗的有颊癌4例,舌癌3例,颌颈部恶性淋巴瘤和转移癌各2例,牙龈癌、腭腺样囊性癌、上颌骨软骨肉瘤各1例。
关键词 口腔 颌面部肿瘤 恶性 保尔佳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促进牙龈成纤维细胞的自噬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瑜 李树锦 +2 位作者 张森林 操小马 张艳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0μg/mL Pg-LPS刺激HGF 12 h或24 h,采用雷帕霉素作为阳性对照,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自噬体...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0μg/mL Pg-LPS刺激HGF 12 h或24 h,采用雷帕霉素作为阳性对照,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自噬体的分布;同时使用MitoSOX Red荧光探针标记线粒体活性氧(mtROS)、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体,观察Pg-LPS处理后HGF mtROS与线粒体自噬水平;分别以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N-乙酰半胱氨酸(NAC)以及辅酶Q10(CoQ10)阻断ROS,Western blot法检测Pg-LPS刺激后LC3B的表达量。结果 Pg-LPS处理后LC3BⅡ/LC3BⅠ的比值与自噬体数量均显著升高,并且24 h处理组高于12 h处理组,同时mtROS生成量与线粒体自噬均明显增加。此外CoQ10可有效降低Pg-LPS诱导的HGF自噬。结论 Pg-LPS在HGF中通过触发mtROS活化自噬,并且自噬参与受损线粒体的降解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自噬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珊瑚复合人工骨的研制及其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森林 毛天球 +1 位作者 王会信 赵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制备珊瑚(coral)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人工骨并测试其骨诱导活性。方法:将rhBMP-2与珊瑚复合后植入鼠肌袋内。6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复合骨(1∶20w/w);第2组为复合... 目的:制备珊瑚(coral)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人工骨并测试其骨诱导活性。方法:将rhBMP-2与珊瑚复合后植入鼠肌袋内。6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复合骨(1∶20w/w);第2组为复合骨(1∶40w/w);第3组为单独珊瑚。术后1、3、6周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并用图象分析法作成骨定量测定,结果:术后1周,可见复合材料表面及孔洞内有软骨形成。3周出现编织骨。6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珊瑚被部分吸收。诱导成骨的量有时间依赖性和rhBMP-2剂量依赖性。结论:rhBMP-2/coral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珊瑚可能是目前能使用的rhBMP-2最合适的缓释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人骨形成蛋白2 珊瑚 骨诱导 人工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震 寿柏泉 +2 位作者 刘锐 张森林 孟昭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外伤病人拍摄常规X线片 ,行电子束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 电子束CT具有扫描速度快 ,图象清晰的特点 ,其三维影象可以任意旋转和切割 ,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情况 ,为制定治疗...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外伤病人拍摄常规X线片 ,行电子束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 电子束CT具有扫描速度快 ,图象清晰的特点 ,其三维影象可以任意旋转和切割 ,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情况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大量准确信息。结论 电子束CT在颌面部骨折的诊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二维CT和三维CT互相补充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电子束CT X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牙周炎牙龈组织病理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毛钊 赖仁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0-42,共3页
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将15例老年牙周炎与10例慢性成人牙周炎病人的牙龈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了比较观察。发现:①老年牙周炎组龈上皮多数重度糜烂,鳞状上皮中下层细胞固缩凋亡改变和粘膜下纤维组织增生现象多于成年牙周炎组;②老年牙... 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将15例老年牙周炎与10例慢性成人牙周炎病人的牙龈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了比较观察。发现:①老年牙周炎组龈上皮多数重度糜烂,鳞状上皮中下层细胞固缩凋亡改变和粘膜下纤维组织增生现象多于成年牙周炎组;②老年牙周炎组龈上皮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轻于成年牙周炎组。提示:老年人牙周炎患者牙周局部组织的抗炎、抗感染能力及组织愈合和修复能力均低于成年人牙周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龈 组织病理学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植入块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早期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建辉 梁河清 王天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0-202,共3页
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聚乳酸(PLA)制成多孔成形块状,并将PLA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有效的复合,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在术后2,4周通过X线片、组织学观察缺损部位的骨生成情况。结果表明:PLA-... 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聚乳酸(PLA)制成多孔成形块状,并将PLA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有效的复合,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在术后2,4周通过X线片、组织学观察缺损部位的骨生成情况。结果表明:PLA-rhBMP-2植入组术后2周就有部分新骨形成,术后4周骨生成明显;而单独植入PLA组术后4周仅有少量新骨生成。钙含量测定显示PLA-rhBMP-2组高于PLA组。结果提示:PLA为BMP的有效传递系统,PLA-rhBMP-2复合植入块是一种有应用潜能的人工骨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骨形成蛋白-2 骨缺损 下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冠桥复合树脂表面结构的改变
7
作者 张怀勤 赵云凤 +1 位作者 杜传诗 郑弟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7-119,T008,共4页
采用Kulzer公司生产的光固化冠桥复合树脂制成16件修复体,在进入狗口腔环境前和进入口腔环境后分别拍摄了扫描电镜照片,观察复合树脂表面结构,结果为在口腔环境3个月后复合树脂表面变粗糙,还可见到一些暴露的气泡,这是由... 采用Kulzer公司生产的光固化冠桥复合树脂制成16件修复体,在进入狗口腔环境前和进入口腔环境后分别拍摄了扫描电镜照片,观察复合树脂表面结构,结果为在口腔环境3个月后复合树脂表面变粗糙,还可见到一些暴露的气泡,这是由于口腔环境中的一些化学物质、酶、热力、水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 复合树脂 冠桥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6例腭裂手术治疗体会
8
作者 杨震 寿柏泉 孟昭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99-99,共1页
156例腭裂手术治疗体会杨震*寿柏泉孟昭业作者单位:南京军区总医院口腔科,江苏省210002*校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6例,男118例,女38例;年龄3~32岁,平均10.5岁。双侧腭裂24例;单侧完全性... 156例腭裂手术治疗体会杨震*寿柏泉孟昭业作者单位:南京军区总医院口腔科,江苏省210002*校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6例,男118例,女38例;年龄3~32岁,平均10.5岁。双侧腭裂24例;单侧完全性腭裂55例,不完全性腭裂55例,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皮瓣与钛网联合修复上颌骨缺损病人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森林 孟兆业 +2 位作者 程娟 王玉娟 唐静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6期38-39,共2页
对8例因肿瘤切除造成上颌骨缺损病人行游离前臂皮瓣与钛网联合修复手术,总结术后护理。提出做好皮 瓣观察护理等对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 外科皮瓣 上颌骨 钛网 修复外科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上游启动子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婷 余擎 +4 位作者 肖明振 赵守亮 高杰 朱庆林 曹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3-515,共3页
目的 克隆并测定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 (DSPP)基因上游启动子的序列。方法 提取成年Balb c鼠基因组DNA ,设计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得到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上游启动子的序列。再将目的片段定向连入T载体 ,酶切鉴定并测序。... 目的 克隆并测定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 (DSPP)基因上游启动子的序列。方法 提取成年Balb c鼠基因组DNA ,设计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得到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上游启动子的序列。再将目的片段定向连入T载体 ,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 将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分 3段克隆 ,分别得到 997bp、10 0 4bp及 6 74bp大小的目的片段。连入载体后 ,酶切结果测定重组质粒成功。其测序结果与小鼠基因组染色体位置 5q2 1处的相应序列 99%一致。结论 成功克隆到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上游启动子的序列 ,为进一步研究DSPP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涎磷蛋白 聚合酶链式反应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