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灶性癫痫发作期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新生 张志强 +2 位作者 卢光明 田蕾 孙康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164-1167,1171,I0013,共6页
目的:采用脑电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观察发作期癫痫引起的脑活动情况,探讨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在癫痫发作及传播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方法:1例行脑电同步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发现其在采集期间多次轻微癫痫发作... 目的:采用脑电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观察发作期癫痫引起的脑活动情况,探讨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在癫痫发作及传播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方法:1例行脑电同步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发现其在采集期间多次轻微癫痫发作,在保证功能磁共振数据质量的情况下,分析两段采集过程中癫痫发作活动引起脑活动的改变情况。结果:两次数据采集得到一致的脑激活结果:双侧顶叶、内颞叶大脑皮层广泛激活信号,双侧纹状体、丘脑及脑干诸皮层下灰质核团明显激活信号,以左侧为著;小脑蚓部、中央叶、右小脑半球及齿状核亦有明显激活信号;全脑最大激活点位于左顶叶。结论:在局灶性癫痫发作时,大脑皮层原发灶与皮层下诸结构形成往返神经环路;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是癫痫对侧传播的主要部位;皮层下结构在癫痫发作类型及传播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发作 磁共振成像 神经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庆强 朱文荣 +2 位作者 吴正参 童明敏 王中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等特点,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 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儿童及青少年8例;小脑蚓部5例,... 目的探讨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等特点,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 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儿童及青少年8例;小脑蚓部5例,其他部位8例。MRI扫描:肿瘤完全囊变者1例,囊实性者9例,实性者3例,伴附壁结节者1例。T1WI上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低信号,T2WI上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及附壁结节呈明显强化。肿瘤DWI低信号11例,等低混杂样信号2例,SWI可见低信号2例。伴有轻度瘤周水肿及梗阻性脑积水各3例。结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小脑蚓部多见,多为囊实性,占位效应较轻,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光栅视觉刺激生理成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平 张志强 +1 位作者 卢光明 邵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旋转光栅刺激引起的视觉皮层生理反应,探索其反应的组成成分。方法:在1.5T磁共振扫描仪上,对9例健康志愿者以梯度回波基础上加平面回波(GRE-EPI)成像序列法采集旋转光栅引起的视皮层反应数据,SPM99软...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旋转光栅刺激引起的视觉皮层生理反应,探索其反应的组成成分。方法:在1.5T磁共振扫描仪上,对9例健康志愿者以梯度回波基础上加平面回波(GRE-EPI)成像序列法采集旋转光栅引起的视皮层反应数据,SPM99软件进行数据离线后处理。结果:旋转光栅的各种刺激成分引起不同视觉皮层中枢的兴奋。枕叶中央区域的强烈反应位于初级视觉皮层区,与白光刺激有关;两侧19区的反应与视觉运动功能有关。枕叶中央微弱反应区与形状察觉功能有关。结论:旋转光栅包含丰富的视觉信息,作为刺激源可兴奋视觉中枢的不同区域。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作为研究视皮层生理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光刺激 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CT检查技术探讨
4
作者 郑玲 李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8期617-617,共1页
关键词 颈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癌MRI、DSA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家和 钱其军 +6 位作者 王中秋 刘崎 仇毓东 尤天庚 曲增强 沈锋 吴孟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和诱发肝癌模型MRI、DSA的成像技术及影像特点 ,建立肝癌实验模型。材料和方法 :将CBRH3 癌组织块接种在大白鼠肝脏不同部位和二乙基硝胺诱发肝癌模型 ,分别在癌肿形成后 ,行MRI、DSA检查及癌组织镜检 ,观察其影像学...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和诱发肝癌模型MRI、DSA的成像技术及影像特点 ,建立肝癌实验模型。材料和方法 :将CBRH3 癌组织块接种在大白鼠肝脏不同部位和二乙基硝胺诱发肝癌模型 ,分别在癌肿形成后 ,行MRI、DSA检查及癌组织镜检 ,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和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接种癌T1WI呈低信号 ,T2 WI呈较均匀高信号 ,DSA表现为环形异常血管染色 ;诱发癌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 (10例 ) ,T2 WI呈等或略高信号 8例 ,呈低信号 2例。结论 :接种癌影像学表现和人体转移性肝癌相类似 ,可作为转移性肝癌之实验模型 ;而诱发癌影像表现和人体原发性肝癌相类似 ,可作为原发性肝癌之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大鼠 MRI DSA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