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改良结合专科培训用于伤口护理中心的管理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蒋琪霞 王桂玲 +2 位作者 彭青 黄秀玲 李晓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7期994-999,共6页
目的:调查技术改良结合专科培训的管理方法在伤口护理中心专科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从技术改良入手,2013-2014年改良和应用(改良应用阶段)5项伤口护理技术(包含30项技术流程及15项管理流程),2015年对其中16项技术流程和6项... 目的:调查技术改良结合专科培训的管理方法在伤口护理中心专科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从技术改良入手,2013-2014年改良和应用(改良应用阶段)5项伤口护理技术(包含30项技术流程及15项管理流程),2015年对其中16项技术流程和6项管理流程进行再改进和应用(优化应用阶段),并通过角色扮演、专科门诊跟训、疑难伤口个案护理报告、考核流程等方法培训护士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两阶段的实施效果。结果:改良应用和优化应用两阶段均无纠纷投诉,不良事件为Ⅲ级和Ⅳ级,发生率0.01%~0.02%。两阶段每月专科护理门诊量和治疗量有增加,以治疗量增加较明显(P〈0.05),其中清创、负压和红光治疗量优化应用阶段明显增加(P〈0.05)。伤口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化应用阶段患者满意率提高(P〈0.05)。结论:技术改良结合专科培训有助于伤口护理中心的安全和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伤口护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护理 安全管理 护理管理 专科护理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医院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与使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蒋琪霞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6期89-92,共4页
为了解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的教育培训、使用与管理,以借鉴其经验,指导我国专科临床护理工作,赴美国8家医院进修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并参加了Emory大学培训中心的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培训课程及美国中东部地区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大会... 为了解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的教育培训、使用与管理,以借鉴其经验,指导我国专科临床护理工作,赴美国8家医院进修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并参加了Emory大学培训中心的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培训课程及美国中东部地区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大会,了解了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使用和组织管理架构、团队合作工作模式、工作内容及其方式和继续教育等现状。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从选拔、培训、工作模式和内容、时间管理到继续教育再注册等环节均有明确规定,专科护士爱岗敬业、队伍稳定,对我国的专科护士培训和使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伤口造口失禁 专科护士 教育培训 专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性愈合在胫前外伤性溃疡伤口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秀玲 蒋琪霞 +2 位作者 彭青 周昕 李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9-1291,共3页
胫骨前区皮肤解剖结构特殊,往往相对轻微的胫骨前区创伤都能导致外伤性溃疡。因此胫骨前区损伤常常发生,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常会延误伤口的愈合,甚至会导致伤口的感染。运用湿性愈合理念,根据伤口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敷料结合... 胫骨前区皮肤解剖结构特殊,往往相对轻微的胫骨前区创伤都能导致外伤性溃疡。因此胫骨前区损伤常常发生,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常会延误伤口的愈合,甚至会导致伤口的感染。运用湿性愈合理念,根据伤口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敷料结合整体干预成功治愈了一组胫骨前外伤性溃疡伤口。文中总结经验并对正确处理此类伤口进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外伤 伤口护理 湿性愈合 弹力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渐进式培训模式在伤口护理进修护士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蒋琪霞 张爱琴 +4 位作者 王桂玲 王金金 彭青 周昕 李晓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阶梯渐进式培训模式对伤口专科护理进修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设计3个月阶梯式培训计划,成立带教小组,以58名进修护士为研究对象,专人辅导每名进修护士第1个月完成读书报告,第2个月完成个案护理报告,第3个月完成结业答辩和专科... 目的探讨阶梯渐进式培训模式对伤口专科护理进修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设计3个月阶梯式培训计划,成立带教小组,以58名进修护士为研究对象,专人辅导每名进修护士第1个月完成读书报告,第2个月完成个案护理报告,第3个月完成结业答辩和专科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由带教小组按标准评定成绩。随访进修后1-6年的专业成长情况。结果 58名进修护士各项理论和技能考试合格率为91.38%-96.55%。进修后1-6年18.97%成为专科护士,65.52%开展了全院伤口护理会诊,100%开展了新技术新方法,17.24%获得了课题,79.31%发表了论文。不同职称和学历、军队和地方医院进修护士的培训成绩和专业成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阶梯式培训有益于快速提升进修护士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在职培训 伤口护理 阶梯渐进式培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内皮肤撕裂伤现患率及流行特征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9
5
作者 蒋琪霞 江智霞 +12 位作者 郑美春 郭艳侠 吴越香 唐永利 付红英 陈丽娟 李玉红 封海霞 陈玉盘 沈定玉 潘迎春 贾静 朱亚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5期631-636,共6页
目的:调研医院内皮肤撕裂伤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4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多中心横断面调研,964名受训合格护士使用一致的调研工具、方法和流程,在同一时间内对住院时间≥24h、年龄≥18岁并知情同意的患者从头到脚检... 目的:调研医院内皮肤撕裂伤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4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多中心横断面调研,964名受训合格护士使用一致的调研工具、方法和流程,在同一时间内对住院时间≥24h、年龄≥18岁并知情同意的患者从头到脚检查皮肤,判断皮肤撕裂伤严重度分级、部位和损伤原因。结果:共获得18 806例有效资料,皮肤撕裂伤现患率为1.06%(199/18 806),均为院内获得,男性高于女性(P<0.05),≥60岁者高于<60岁者(P<0.05);住院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P<0.05),有发生压疮的危险、低蛋白血症、贫血以及有撕裂伤史者发生率较高(P<0.05)。严重度以3级为主,占48.74%。结论:医院内皮肤撕裂伤均发生于住院期间,有发生压疮的危险、撕裂伤史以及营养不良、老年和住院时间较长者是重点预防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撕裂伤 横断面研究 现患率 发生率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 被引量:228
6
作者 蒋琪霞 管晓萍 +10 位作者 苏纯音 郭秀君 陈月娟 朱亚君 贾静 柏素萍 张瑞 刘莉 徐玲 吴乐燕 刘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获得综合性医院住院成人患者的压疮现患率和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下一步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研时间、工具、方法、流程及判断标准,组织统一培训合格的护士457名对12所综合性医院≥18岁的住院患者实施横... 目的:获得综合性医院住院成人患者的压疮现患率和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下一步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研时间、工具、方法、流程及判断标准,组织统一培训合格的护士457名对12所综合性医院≥18岁的住院患者实施横断面调研,统计压疮现患率和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压疮现患率为1.579%,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0.628%。压疮现患率排序前三位科室分别为ICU、老年科、神经内科,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排序前三位科室分别为ICU、老年科、内科;前三位年龄分别为>89岁、80~89岁、70~79岁;前三位压疮部位分别为骶尾部、足跟部、髂嵴;前三位发生时段为不清楚发生时间、8∶00-12∶00和2∶00-8∶00。结论:本研究所获得的压疮现患率和发生率可代表我国部分地区住院患者的基线值。≥70岁者是压疮预防的重点对象;骶尾部、足跟部和髂嵴部是压疮重点防护部位;ICU、老年科和内科是重点预防科室;8∶00-12∶00和2∶00-8∶00是重点预防时段,值得注意的是有76.545%的压疮发生时段不清楚,因此需要加强护士的压疮预防意识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要求检查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医院获得性压疮 现患率 发生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口护理专职护士交接班制度在院内会诊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彭青 周昕 蒋琪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4,共2页
2007年我院以门诊伤口护理中心为实体,吸收全院压疮发生高危科室的护理骨干,成立了伤口护理虚拟学组[1],确立了四级管理组织框架及其小组工作模式[2]。学组设计并启动了压疮预警管理项目[3],制定了会诊制度,病区若有伤口或压疮可... 2007年我院以门诊伤口护理中心为实体,吸收全院压疮发生高危科室的护理骨干,成立了伤口护理虚拟学组[1],确立了四级管理组织框架及其小组工作模式[2]。学组设计并启动了压疮预警管理项目[3],制定了会诊制度,病区若有伤口或压疮可上报给压疮干预小组,由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安排专业护士会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接班 流程 护理会诊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多发性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娟 程秀红 +3 位作者 潘锁花 谷萍 朱红梅 蒋琪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3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多发性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伤口的效果及护理。方法于2010年8月收治1例因车祸致双下肢多发性骨折伴左足大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局部坏死组织行保守性锐器清创和交互式清创,经过20d负压治疗后伤口潜行基... 目的观察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多发性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伤口的效果及护理。方法于2010年8月收治1例因车祸致双下肢多发性骨折伴左足大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局部坏死组织行保守性锐器清创和交互式清创,经过20d负压治疗后伤口潜行基本闭合,在联合腰麻下行左股骨髂骨植骨术和左侧腓肠神经血管肌皮瓣移植术。结果负压治疗后伤口上皮化选择肌皮瓣移植,肌皮瓣成活,患肢明显消肿。伤口完全愈合,愈合时间74d。随访6个月,伤口无复发;肌皮瓣弹性、色泽良好,修复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将负压伤口治疗用于多发性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伤口的术前准备,能抑制细菌繁殖,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伤口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对大面积组织坏死患者的影响及其护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礼霞 蒋琪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对大面积组织坏死伤口温度及渗液pH值的影响。方法对患者伤口的坏死组织逐步分次清创,清创完成征得患者后同意后,按"十步法"操作流程进行负压伤口治疗,负压设定为—125mm Hg,采用吸引5min、停止2min...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对大面积组织坏死伤口温度及渗液pH值的影响。方法对患者伤口的坏死组织逐步分次清创,清创完成征得患者后同意后,按"十步法"操作流程进行负压伤口治疗,负压设定为—125mm Hg,采用吸引5min、停止2min的间断吸引模式,对负压治疗前后的伤口温度和渗液pH值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治疗后第2周,患者的伤口温度、渗液pH值均比治疗前降低,但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愈合时间为198d。结论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能够促进药物外渗导致血管闭塞伤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 湿性疗法 整体干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3 位作者 郭艳侠 黄秀玲 彭青 李晓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13-16,共4页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除菌抑菌和改善伤口微环境的效果。方法将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24h局部给氧,持续12d。12d后两组...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除菌抑菌和改善伤口微环境的效果。方法将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24h局部给氧,持续12d。12d后两组继续按湿性疗法处理伤口或手术治疗,直至愈合或3个月止。两组干预3、6、9、12d评估测量伤口渗液pH、伤口温度,干预前和12d分泌液细菌培养监测伤口细菌阳性率;3个月内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12d观察组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渗液pH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伤口温度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治疗优化了伤口微环境,强化了除菌抑菌作用,有助于提高伤口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慢性伤口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 负压伤口治疗 局部氧疗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与纱布填充敷料在负压伤口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5
11
作者 蒋琪霞 朱礼霞 +2 位作者 李晓华 彭青 周昕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比较纱布和泡沫两种敷料填充伤口实施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治疗对伤口愈合的作用,以优选填充敷料。方法将70例入选者随机分为泡沫敷料组(34例)和纱布敷料组(36例),分别采用泡沫敷料、纱布填充伤口,均采用智能化吸引装置行负压伤口治疗... 目的比较纱布和泡沫两种敷料填充伤口实施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治疗对伤口愈合的作用,以优选填充敷料。方法将70例入选者随机分为泡沫敷料组(34例)和纱布敷料组(36例),分别采用泡沫敷料、纱布填充伤口,均采用智能化吸引装置行负压伤口治疗。于负压治疗0d、7d、14d、21d测量两组伤口缩小率和PUSH计分,观察肉芽组织100%覆盖伤口床的时间。结果治疗不同时间两组PUSH计分比较,干预主效应F=0.057,P=0.811;时间主效应F=44.189,P=0.000;交互效应F=1.490,P=0.226。伤口缩小率比较,干预主效应F=0.970,P=0.328;时间主效应F=260.287,P=0.000;交互效应F=2.216,P=0.113。两组肉芽100%覆盖伤口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纱布和泡沫敷料实施负压伤口治疗对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缩小的作用相近,均可以作为负压封闭治疗伤口的有效填充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 慢性伤口 伤口愈合 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伤口治疗时两种填充敷料对伤口床温度和渗液酸碱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蒋琪霞 朱礼霞 +2 位作者 李晓华 彭青 周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3-6,18,共5页
目的比较实施负压治疗时纱布和泡沫填充敷料对伤口床温度(伤口温度和伤口周围皮肤温度)和渗液酸碱度的影响,以筛选更合理有效的填充敷料。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治疗的20例患者... 目的比较实施负压治疗时纱布和泡沫填充敷料对伤口床温度(伤口温度和伤口周围皮肤温度)和渗液酸碱度的影响,以筛选更合理有效的填充敷料。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治疗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A组患者采用泡沫敷料,B组患者采用纱布作为填充敷料实施负压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智能化吸引装置,其压力值和吸引模式均相同。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d使用相同方法测量伤口床温度及渗液pH,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平均伤口缩小率、治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敷料干预主效应、敷料干预与治疗时间交互效应,两种填充敷料实施负压治疗前和后21d内渗液pH变化、伤口温度和周围皮肤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时间主效应、负压治疗前和后21d内渗液p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伤口温度随治疗时间延长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纱布和泡沫敷料作为填充敷料实施负压伤口治疗对伤口床温度及渗液pH作用相当,均可以作为负压治疗的有效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 伤口床温度 渗液酸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和红外线辅助伤口治疗的照射时间与效果观察 被引量:49
13
作者 蒋琪霞 周昕 +1 位作者 彭青 李晓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近年来已有关于物理干预辅助治疗伤口以减轻疼痛与促进愈合的研究,但尚缺乏不同光源物理干预治疗的时间与效果研究。文中旨在比较红光(red light,RL)照射与远红外线(far infrared ray,FIR)照射2种物理干预辅助伤口治疗的效果及... 目的近年来已有关于物理干预辅助治疗伤口以减轻疼痛与促进愈合的研究,但尚缺乏不同光源物理干预治疗的时间与效果研究。文中旨在比较红光(red light,RL)照射与远红外线(far infrared ray,FIR)照射2种物理干预辅助伤口治疗的效果及有效作用时间。方法将90例伤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3组伤口的处理方法除物理干预方法与时间外均相同,分别为RL治疗20 min(RL20组)、FIR治疗10 min(FIR组)和RL治疗10 min(RL10组)。治疗前后7、14、21和28 d分别测量伤口温度、疼痛计分、伤口面积并计算每组伤口的缩小率和治愈率,记录愈合时间。结果 3组伤口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05),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1,P〉0.05)。治疗28 d后伤口缩小率均〉50%,提升伤口温度1~2℃。3组伤口患者治疗前后第7-28天疼痛计分减少均≥6分,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20组治疗第28天伤口面积明显缩小(P〈0.01),FIR组第14、28天伤口缩小明显(P〈0.05)。RL10组第21、28天缩小明显(P〈0.05)。结论 RL与FIR辅助伤口治疗效果相当,但RL治疗具有照射均匀、穿透深度深、操作方便、安全性强等优点;照射10 min和20 min的效果相近。建议RL辅助治疗伤口每次10 min、连续14 d为宜。FIR治疗以热辐射效应为主,照射时间10 min/次、疗程根据伤口可延长14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线 红光 伤口护理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伤口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49
14
作者 蒋琪霞 王建东 +4 位作者 徐元玲 彭青 周昕 李洋 黄秀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常见病原菌种类、阳性率及其分布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分析含银敷料对不同种类病原菌的干预效果及其有效作用时间,为临床有效护理伤口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选的178例慢性伤口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伤口和清创,含银敷料覆盖...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常见病原菌种类、阳性率及其分布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分析含银敷料对不同种类病原菌的干预效果及其有效作用时间,为临床有效护理伤口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选的178例慢性伤口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伤口和清创,含银敷料覆盖或填充,隔日处理1次,连续干预28d,随访3个月。结果干预前检出致病菌阳性率和耐药菌阳性率分别为76.40%和67.42%,病原菌10种,排序前3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1.46%)、铜绿假单胞菌(13.48%)和大肠杆菌(8.43%)。含银敷料干预后7d病原菌阳性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预14d和28d阳性率进一步下降,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下降最明显。干预后14d伤口面积缩小,干预后7d疼痛计分下降,干预28d面积缩小和疼痛减轻最明显。干预期内和随访期内愈合率分别为18.54%(33例)和87.08%(155例)。结论慢性伤口中存在高阳性率的病原菌,影响伤口愈合。含银敷料对不同细菌抑菌效果存在差异性,至少连续使用2~4周才能奏效。临床需结合伤口类型、细菌种类等综合分析,动态调整,合理使用含银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病原菌 伤口感染 含银敷料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用于伤口治疗的流程设计 被引量:41
15
作者 蒋琪霞 胡素琴 +1 位作者 彭青 周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8期1-3,31,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在门诊伤口治疗中的操作流程及其合理性。方法参照负压伤口治疗的相关指南报告和流程优化及再造的文献,设计了"十步法"操作流程。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门...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在门诊伤口治疗中的操作流程及其合理性。方法参照负压伤口治疗的相关指南报告和流程优化及再造的文献,设计了"十步法"操作流程。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工作和进修的护士共22人进行了流程应用培训,并筛选12例慢性伤口进行应用评价,针对问题每6个月修改1次,持续性改良。评价方法:计算平均操作时间;每月考核每名护士VAC流程操作;每月调查每名护士对流程操作的满意度;每周调查每例患者对护士流程操作的满意度。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07年和2008年护士流程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9.65±3.37、89.80±4.39(P>0.05),护士平均操作时间2008年较2007年明显缩短(P<0.05)。护士和患者对流程合理、便捷、有效的满意率分别为98.90%、96.13%和97.24%。结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制定VAC操作流程和培训护士有助于流程准确规范使用,在VAC治疗实践中评价和修改流程有助于提高流程管理的效果。12例慢性伤口患者接受"十步法"操作流程进行VAC结果表明,流程合理实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 伤口治疗 负压封闭辅助技术 流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清创方法结合整体护理干预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2
16
作者 蒋琪霞 李晓华 +2 位作者 胡素琴 彭青 周昕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8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清创方法结合整体护理干预治疗Ⅱ~Ⅳ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48例(74处)Ⅱ~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取自溶清创、保守性锐器清创和自溶联合保守性锐器清创,同时给予减压、营养、活动指导、皮肤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三种清创方法结合整体护理干预治疗Ⅱ~Ⅳ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48例(74处)Ⅱ~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取自溶清创、保守性锐器清创和自溶联合保守性锐器清创,同时给予减压、营养、活动指导、皮肤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总治愈率为94.59%,愈合时间为(83.23±72.59)d。三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种清创方法均能有效清创,结合全程整体护理干预能提高压疮愈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其中以自溶联合保守性锐器清创效果最好。临床应用中应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压疮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自溶清创 保守性锐器清创 自溶联合保守性锐器清创 湿性疗法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35
17
作者 蒋琪霞 刘云 +1 位作者 王桂玲 李晓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8B期29-31,共3页
负压伤口治疗是伤口治疗新方法,近年来在临床各科得到应用和发展。作者综述了负压伤口治疗的两个关键技术,包括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在压疮、下肢溃疡、急性伤口治疗中应用的进展。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封闭负压辅助闭合 压疮 下肢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和红外线辅助治疗创伤性伤口减痛促愈效果观察 被引量:35
18
作者 蒋琪霞 李晓华 +2 位作者 周昕 彭青 朱礼霞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2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评价红光与红外线辅助治疗创伤性伤口的减痛促愈效果。方法将107例创伤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红光治疗20min组(A组)36例和10min组(C组)35例及红外线治疗10min组(B组)36例,三组伤口处理均采用标准的湿性疗法,仅物理干预... 目的观察评价红光与红外线辅助治疗创伤性伤口的减痛促愈效果。方法将107例创伤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红光治疗20min组(A组)36例和10min组(C组)35例及红外线治疗10min组(B组)36例,三组伤口处理均采用标准的湿性疗法,仅物理干预方法和时间不同,每种物理干预疗程均设为2个疗程28d,治疗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测量每组伤口照射前后温度、疼痛评分;治疗后第7、14、21和28天测量伤口面积并计算伤口缩小率,记录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干预治疗28d,三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三组伤口缩小率、伤口温度和伤口疼痛评分比较,时间主效应均P<0.01。结论红光10~20min和红外线10min均能提升伤口温度、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和缩短愈合时间,连续干预28d是安全有效的,以红光20min法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伤口 远红外线 红光 湿性疗法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伤口气味评估与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瞿小龙 蒋琪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4期435-437,共3页
恶性肿瘤伤口是一种复杂的伤口,随着恶性肿瘤的高发生率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在护理恶性肿瘤伤口的患者时,控制症状是其主要目的。本文就恶性肿瘤伤口最常见的气味症状的评估与管理进行综述,为临床恶性肿瘤伤口气味的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恶性肿瘤伤口 气味 评估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获得性压疮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蒋琪霞 郭秀君 +10 位作者 管晓萍 苏纯音 陈月娟 朱亚君 贾静 柏素萍 张瑞 刘莉 徐玲 吴乐燕 刘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0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获得性压疮(HAPU)的危险因素,为筛选重点预防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压疮现患率调研微型数据集和压疮现患率调查工具对12所综合性医院横断面调研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有效调研对象39...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获得性压疮(HAPU)的危险因素,为筛选重点预防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压疮现患率调研微型数据集和压疮现患率调查工具对12所综合性医院横断面调研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有效调研对象39 952例,发生HAPU 251例(282处),HAPU发生率0.63%。年龄和性别、Braden计分和失禁计分、是否使用床上减压装置和是否规律变换床上体位为HAPU相关因素(P<0.05,P<0.01)。结论对年龄≥70岁的男性、Braden计分≤16分和失禁计分≤2分的患者需要关注预防HAPU,主要措施包括使用床上减压装置和有规律定期改变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压疮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