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立飞 江志伟 +2 位作者 鲍扬 王刚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以及单孔腹腔镜手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可进一步减少创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文中拟探讨FTS联合SILS应用于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直肠癌手术...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以及单孔腹腔镜手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可进一步减少创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文中拟探讨FTS联合SILS应用于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直肠癌手术患者40例分为2组,应用FTS理念联合传统腹腔镜手术22例作为FTS腔镜组,应用FTS理念联合SILS 18例作为FTS单孔组。比较2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2组病例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的腹腔镜手术相比较,术后住院时间缩短。FTS单孔组较FTS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指导下的传统腹腔镜手术以及SILS均能加快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相对于传统腹腔镜手术,SILS因其手术切口缩小而减轻了术后疼痛,加速了康复,因手术瘢痕减少和缩短,故不影响局部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单孔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4
2
作者 叶向红 李维勤 +3 位作者 王新颖 刘娣 江方正 彭南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3-45,4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内近两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针对主要的感染途径制订HAP预防的主要措施,旨在进一步降低ICU内HAP的发生率。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住该科ICU、住院时间>48 h、并具... 目的: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内近两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针对主要的感染途径制订HAP预防的主要措施,旨在进一步降低ICU内HAP的发生率。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住该科ICU、住院时间>48 h、并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患者作为重点观察对象:①建立人工气道患者。②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12分。③伴有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他肺部疾患者。⑤免疫功能低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辅助细胞计数(CD4)/H IV抑制细胞计数(CD8)<0.9。气道护理工作由专职气道护理人员进行,2次/周进行痰液采样及细菌鉴定,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登记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HAP者79例,分离出致病菌263株,革兰阴性菌占59.31%,革兰阳性菌占28.90%,真菌占11.79%。前三位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鲍曼不动杆菌(46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3.66%。结论:我院外科患者术后HAP发生与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密切相关,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HAP致病菌的特点,针对感染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重点的预防管理,并采取专人护理人工气道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方法,可望有效降低HAP的发生率,并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大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与NO、IL-6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于宝军 夏照帆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 :观察烧伤休克大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水平 (TAC)、一氧化氮 (NO)和白介素 6 (IL 6 )的变化 ,探讨血清中NO、IL 6与TAC的相关性。 方法 :选用SD大鼠制成 30 %三度烫伤后 ,根据分组在各时相点取颈动脉血 5~ 8ml,分离血清 ,用生化方... 目的 :观察烧伤休克大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水平 (TAC)、一氧化氮 (NO)和白介素 6 (IL 6 )的变化 ,探讨血清中NO、IL 6与TAC的相关性。 方法 :选用SD大鼠制成 30 %三度烫伤后 ,根据分组在各时相点取颈动脉血 5~ 8ml,分离血清 ,用生化方法测定TAC和NO代谢产物 ,用放免法测定IL 6水平。 结果 :TAC在烧伤后即有明显的下降 ,而NO和IL 6水平则相应增高 ,以烧伤后 6h为最显著。相关分析可见NO与IL 6均与TAC的下降有负相关性 (r=- 0 .839,r =- 0 .785 )。 结论 :严重烧伤可导致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水平的降低 ,与随后的炎症介质NO和IL 6的大量释放有明显相关性。提示在临床上提高TAC水平 ,以及阻断或中和活性氧 (OFRs)的产生可能会降低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抗氧化能力 一氧化氮 白介素6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型研究生应掌握的外科新知识——手术机器人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嵇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1-1124,共4页
21世纪初,以da Vinci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被引入外科领域,经过10年的不断发展,手术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适应证范围扩大,其临床应用的优势日益显现[1-3]。在不久的将来,手术机器入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微创外科的新标准,微创外科将... 21世纪初,以da Vinci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被引入外科领域,经过10年的不断发展,手术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适应证范围扩大,其临床应用的优势日益显现[1-3]。在不久的将来,手术机器入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微创外科的新标准,微创外科将迎来手术机器人的新时代。临床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新方式,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要求在培养过程中,以临床工作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同时提升其科研能力和素养。手术机器人时代即将来临,外科临床型研究生应积极主动迎接挑战,掌握外科手术发展的制高点,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型研究生 培养 外科 手术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腹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5
作者 倪小冬 李幼生 +1 位作者 黎介寿 毛广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88-389,393,共3页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外科(DCS)理论在腹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结果。方法:2例腹部巨大包块择期手术患者,第1例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后,应用DCS理论进行治疗;第2例术前根据DCS理论制订了手术方案,并在术中实施。结果:2例患者的治疗均获...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外科(DCS)理论在腹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结果。方法:2例腹部巨大包块择期手术患者,第1例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后,应用DCS理论进行治疗;第2例术前根据DCS理论制订了手术方案,并在术中实施。结果:2例患者的治疗均获得成功。尤其第2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平稳。结论:腹部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若术中可能出现引起生命危险的情况,应根据DCS理论制定手术方案及处理术中出现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外科 腹部外科 择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手术机器人外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20
6
作者 嵇武 李宁 黎介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7期577-579,共3页
进入21世纪,以da Vinci外科手术系统(daVinci surgical system,DVSS)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以其全新的理念和技术优势,克服了腹腔镜技术的不足,在国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内少数医院也相继引进DVSS,开... 进入21世纪,以da Vinci外科手术系统(daVinci surgical system,DVSS)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以其全新的理念和技术优势,克服了腹腔镜技术的不足,在国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内少数医院也相继引进DVSS,开展了多种手术机器人手术,并已在一些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在整体上与国外仍有不小的差距。1DVSS国外应用进展DVSS2000年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0家医院开展了DVSS手术,DVSS主要分布于欧美等国家,截止2011年6月,全球已安装近2000台,其中美国拥有1400余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外科 手术系统 手术机器人 腹腔镜技术 机器人手术 FDA批准 应用 国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6
7
作者 倪元红 黄小静 江志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5-67,74,共4页
总结40例胃癌患者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保温、术后疼痛护理、早期进食和早期活动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以及出院后的随访工作是胃癌患者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治疗顺利实施的护理重点。
关键词 胃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对腹腔感染后肠粘膜结构和细胞增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顾军 黎介寿 +1 位作者 李宁 刘放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观察腹腔感染后肠粘膜结构和上皮细胞增生代谢的改变以及生长激素 (GH)对感染后肠粘膜的影响。 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 (CLP)和经颈静脉插管微量输液泵输注建立腹腔感染及静脉营养大鼠动物模型。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TPN组、感... 目的 :观察腹腔感染后肠粘膜结构和上皮细胞增生代谢的改变以及生长激素 (GH)对感染后肠粘膜的影响。 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 (CLP)和经颈静脉插管微量输液泵输注建立腹腔感染及静脉营养大鼠动物模型。研究分为正常对照组、TPN组、感染加TPN组和GH组、感染加TPN组。后三组经颈静脉插管微量输液泵给予静脉营养 ,GH组同时每天给予GH 1U/kg。检测小肠粘膜厚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 ;并观察小肠粘膜上皮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和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率变化。 结果 :TPN后小肠粘膜厚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呈萎缩趋势 ,肠上皮细胞增生率下降 ,感染加重。GH可减轻感染大鼠TPN后小肠粘膜萎缩 ,并促进肠上皮细胞增生和肠粘膜PCNA表达。 结论 :腹腔感染后小肠粘膜呈现明显萎缩变化 ,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下降。GH可促进感染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生 生长激素 肠粘膜 腹腔感染 G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于宝军 唐星明 +2 位作者 李志宇 乔安意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频率分布以及与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观察不同多态性基因型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该院普通外科住院的181例患者,分为脓毒症...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频率分布以及与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观察不同多态性基因型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该院普通外科住院的181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100例)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组(81例),以1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取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IL-1基因上+3 953T、IL-10基因上-592A和-1082A,共3个SNP。在诊断为SIRS或脓毒症24 h内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用RT-PCR法检测IL-1和IL-10 mRNA的表达;同时取血浆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蛋白表达。结果:SIRS组和脓毒症组中,+3 953T、-592A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脓毒症早期,IL-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在+3 953C/T组明显高于C/C组;而IL-10两个SNP对脓毒症早期的IL-10表达水平,无明显的影响作用。结论:该研究显示,IL-1及IL-10基因上SNP差异可能是脓毒症患者易感的原因之一。在脓毒症发生机制中,有促炎介质和抑炎因子的共同参与,其表达水平与SIRS及脓毒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0 单核苷酸多态性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二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小肠镜检查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四海 周志宏 +6 位作者 李伟彦 余红梅 林宁 汪志明 诸葛海鸿 吴素梅 杨建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952-955,共4页
目的:比较一定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二异丙酚靶控输注时,不同的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联合产生的麻醉效能,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探讨此复合方式用于无痛小肠镜检查的合理配伍。方法:200例次需小肠镜检查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 目的:比较一定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二异丙酚靶控输注时,不同的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联合产生的麻醉效能,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探讨此复合方式用于无痛小肠镜检查的合理配伍。方法:200例次需小肠镜检查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Ⅰ组单纯用1%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设定为4.5μg/ml,Ⅱ、Ⅲ、Ⅳ组在输注二异丙酚前1 min先静脉注射0.3μg/kg瑞芬太尼,注药时间30 s,Ⅱ、Ⅲ、Ⅳ组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分别设定为3.0μg/ml、3.5μg/ml、4.0μg/ml。观察检查前、睫毛反射消失时、小肠镜经过曲氏韧带或回盲瓣、检查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患者体动发生率。结果:与用药前比较,各组睫毛反射消失时MAP、HR显著降低;Ⅰ组小肠镜经过曲氏韧带或回盲部时MAP、HR均显著增高,Ⅱ、Ⅲ组进入上述部位时MAP、HR增加不明显,Ⅳ组各时间点MAP、HR均显著降低,且因肠腔张力太小,导致小肠镜进入有困难;Ⅰ组诱导时间较短,唤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较长,二异丙酚总用量和检查中的体动发生率显著增加;Ⅱ、Ⅲ组二异丙酚总量减少、体动发生率较Ⅰ组明显减少;Ⅳ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3.5μg/ml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复合0.3μg/kg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确切、检查中体动发生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低、清醒程度高,为小肠镜检查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无痛小肠镜 异丙酚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嵇武 李令堂 +2 位作者 黎介寿 全竹富 汪志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0期749-751,755,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 (LRFA)在提高肝治疗效果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LRFA方法治疗各类肝癌 36例共 5 8个病灶 ,术后 2周内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 (AFP)、癌胚抗原 (CEA)及腹部彩色超声、增强CT ,观察近期疗效 ;并于术后 1、3、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 (LRFA)在提高肝治疗效果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LRFA方法治疗各类肝癌 36例共 5 8个病灶 ,术后 2周内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 (AFP)、癌胚抗原 (CEA)及腹部彩色超声、增强CT ,观察近期疗效 ;并于术后 1、3、6个月及随后每 6个月复查上述指标 ,观察远期疗效。 结果 :每次LRFA平均治疗 3.8个病灶 ,治疗时发现新病灶 5例共 11个 ,占总例数的 13.9%。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右上腹部隐痛不适、发热 ,对症处理后逐步恢复正常。无相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LRFA治疗 2周后 ,术前AFP升高的 2 3例患者中 ,17例明显降低 ,5例无明显变化 ,1例升高 ,术前CEA升高的 3例患者 ,均明显降低。术后 1、2周复查腹部彩色超声、增强CT ,35例病灶完全坏死 ,1例 (2 .9% )残留癌灶 ,再次行LRFA获治。平均随访 19.2个月 ,9例 (2 5 % )复发。 1年存活率 91.7% ,2年存活率 83.3%。 结论 :LRFA融合了射频与腹腔镜二项微创技术的优点 ,扩大了治疗的适应证 ,可有效地提高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射频消融 肝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危重患者精神障碍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向红 王晓东 +2 位作者 虞文魁 彭南海 李维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21-423,426,共4页
目的:寻找对ICU内患者精神障碍的最佳处理方案和有效预防措施,使其对患者的伤害降低至最小程度。方法:试验组为2002年11月至2004年8月间收住ICU并具有发生精神障碍高危因素的危重患者1227例,对其进行精神障碍的重点观察,制定相应的护理... 目的:寻找对ICU内患者精神障碍的最佳处理方案和有效预防措施,使其对患者的伤害降低至最小程度。方法:试验组为2002年11月至2004年8月间收住ICU并具有发生精神障碍高危因素的危重患者1227例,对其进行精神障碍的重点观察,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监护;对照组为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收住ICU的患者3535例,并采取常规的监护和治疗措施。结果:试验组发生精神障碍者42例,与对照组的76例相比其发生率降低49.71%;对试验组的42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镇静治疗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收住ICU的患者常规进行精神障碍发生因素的分析,并对具有发生精神障碍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和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精神障碍 预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林秋 虞立平 顾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讨论乳腺癌术前穿刺活检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与新... 目的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讨论乳腺癌术前穿刺活检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ER、PR、HER-2表达情况,并观察化疗效果。结果 40例乳腺癌患者中,ER、PR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2.5%和52.5%,HER-2过表达率37.5%。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组与PR阴性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过度表达组与非过度表达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阴性、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能对化疗更敏感,有可能是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干细胞与肠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耿艳霞 黎介寿 李秋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5,共5页
肠黏膜上皮细胞终身不断自我更新,这一过程须凭借肠道隐窝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ISC)持续增殖、分化,取代终末分化细胞来完成。这种动态平衡在正常肠道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以及肠道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肠道黏膜损... 肠黏膜上皮细胞终身不断自我更新,这一过程须凭借肠道隐窝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ISC)持续增殖、分化,取代终末分化细胞来完成。这种动态平衡在正常肠道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以及肠道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肠道黏膜损伤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ISC在肠道损伤后分裂加快,促进了损伤修复。了解ISC的相关生物学特性,例如定位、标记、分裂分化机制等对于促进肠道损伤后结构与功能的完全修复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干细胞 定位 分裂 分化 损伤修复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填塞在损伤控制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文波 王革非 +1 位作者 李幼生 李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55-660,共6页
腹腔填塞是损伤控制外科的有效手段。文中就腹腔填塞的历史背景、填塞方式的改进、填塞材料的更新、腹腔填塞的适应证和指征、具体操作方法、并发症及其处理,以及再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综述。
关键词 腹腔大出血 腹腔填塞 损伤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30
16
作者 嵇武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微创是21世纪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以内镜、腔镜和介入技术为基础的微创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有些技术已迅速取代传统剖腹手术,成为部分疾病治疗的首选。同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也要引起了我们足够... 微创是21世纪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以内镜、腔镜和介入技术为基础的微创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有些技术已迅速取代传统剖腹手术,成为部分疾病治疗的首选。同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也要引起了我们足够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多种微创技术的全面发展和组合应用是当前发展的潮流,而虚拟现实技术、手术机器人和远程微创手术的研发将是今后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内镜 介入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与癌细胞凋亡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铭 于泽平 +2 位作者 刘福坤 虞伟 吴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与细胞凋亡发生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 方法 :应用端粒酶 TRA P- PCR电泳、银染及 EL ISA法、凋亡细胞原位检测 (TU NEL法 )和 S- P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 ,分别对端粒酶定性和定量...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与细胞凋亡发生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 方法 :应用端粒酶 TRA P- PCR电泳、银染及 EL ISA法、凋亡细胞原位检测 (TU NEL法 )和 S- P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 ,分别对端粒酶定性和定量测定其活性 (TA)、计算凋亡指数 (AI)、检测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p5 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TA定性检测平均阳性率为 89.8%、定量测定吸光值中位数 0 .6 3± 0 .2 9,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和良性病变组织(P<0 .0 5 ) ,其表达阳性率高者预后较差 ,5年累积生存率 (6 0 .3% )低于阴性者 (77.4% ) ,二者有显著差异 (P<0 .0 5 ) ,但酶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 TNM分期、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无关。 AI中位数4.83± 0 .74,与 TA表达高度相关 (r=0 .7331,P <0 .0 5 ) ,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 3.4%和 40 .7% ,其中 Bcl- 2表达水平与 TA、AI高低呈高度正相关 (r=0 .7814,P<0 .0 5 ) ,p5 3与之呈负相关 (r=- 0 .6 2 5 5 ,P<0 .0 5 ) ;经多变量 Cox回归分析显示仅 TA、AI对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有影响 ,TA阳性率高、AI>4.0 %者的平均生存时间短于 TA阴性、AI<4.0 %者 (P<0 .0 5 )。此外 ,术前接受化疗者的 TA表达水平低于未化疗者 (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癌 端粒酶 细胞凋亡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我国开展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嵇武 李令堂 +5 位作者 王永光 丁凯 陈兴东 林宁 李宁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734-737,共4页
目的:报道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PLC)的初步经验,探讨OPLC的可行性、适应证范围、操作流程和优势。方法:对60例OP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OPLC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为(22.5±11.0)min,术中出血量为(16.5±6... 目的:报道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PLC)的初步经验,探讨OPLC的可行性、适应证范围、操作流程和优势。方法:对60例OP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OPLC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为(22.5±11.0)min,术中出血量为(16.5±6.5)ml。患者术后恢复进流质时间为(10.5±2.0)h,恢复进半流饮食时间为(21.0±4.0)h,术后平均留院观察时间为(31.0±6.5)h。除4例在术后第2 d回家外,其余56例均在术后第1 d回家。OPLC的平均总费用明显低于同期住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2周随访,评价非常满意15例,满意41例,不满意4例,总体满意率为93.3%。结论:OPLC可在门诊安全地进行。该术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有效地提高医院的床位周转率,大大减少患者住院的不适感,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费用。但目前在我国开展OPLC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门诊手术 治疗费用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D_2手术学习曲线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海波 江志伟 +1 位作者 鲍扬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23-926,共4页
目的胃癌D2手术是目前公认标准的胃癌手术方式,腹腔镜在胃癌手术中的技术应用也得到了认可,文中探讨腹腔镜胃癌D2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腔镜胃癌患者D2手术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日期先后分为5组(A、B、C、D、E),每组20... 目的胃癌D2手术是目前公认标准的胃癌手术方式,腹腔镜在胃癌手术中的技术应用也得到了认可,文中探讨腹腔镜胃癌D2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腔镜胃癌患者D2手术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日期先后分为5组(A、B、C、D、E),每组20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腹率、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频度等。结果 5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12±52)m in、(306±54)m in,显著长于C组(271±31)m in、D组(265±35)m in和E组(257±33)m in(P<0.05);A、B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9±91)m l、(211±89)m l,明显多于C组(158±52)m l、D组(104±54)m l和E组(89±41)m l(P<0.05);手术频度由A组2.9例/月、B组4例/月逐渐上升到C组5例/月、D组6.7例/月、E组10例/月;中转开腹率由A组25%、B组20%下降到C组10%、D组5%、E组5%;5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肠道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胃癌D2手术的学习曲线大致为4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胃癌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持续肾替代治疗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长生 虞文魁 +5 位作者 石佳靓 陈启仪 沈娟红 殷红珍 李宁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逐渐成为以多器官联合支持为核心的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研究领域的热点,实验利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持续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 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逐渐成为以多器官联合支持为核心的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研究领域的热点,实验利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持续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观察ECMO联合CRRT对正常小型猪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只健康小型猪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ECMO组(E组)和ECMO+CRRT组(EC组),每组6只。于实验前后行血培养,取肝、脾、肾、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行细菌培养,同时观察肠道显微及超微结构;分别于实验前1 h、实验后2、6、12和24 h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结果 EC组小型猪肠黏膜组织病理评分低于S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例数S组和EC组均为1例,E组为2例;EC组肝、脾、肾和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平均菌落数低于S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组DAO呈下降趋势,S组无明显波动,E组呈逐渐升高趋势,24 h时达到最高,与EC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ABP在EC组治疗2 h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论 ECMO联合CRRT治疗优于单独使用ECMO治疗,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持续肾替代治疗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