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硫酸镁经不同途径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血液科住院化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在化疗同时A组不实施护理干预,B组用50%MgSO4湿敷,C组用25%MgSO45 m l微量泵输入,D组用50%MgSO45 m l微量泵输入。比较4组化疗...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硫酸镁经不同途径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血液科住院化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在化疗同时A组不实施护理干预,B组用50%MgSO4湿敷,C组用25%MgSO45 m l微量泵输入,D组用50%MgSO45 m l微量泵输入。比较4组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静脉炎发生率(70%)明显高于其他3组,B组静脉炎发生率(35%)明显高于C组(5%)和D组(10%);A组静脉炎发生时间[(7±5.24)d]明显早于其他3组(P<0.05),C、D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时间[19 d,(33±12.12)d]较B组[(15±9.31)d]明显推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硫酸镁微量泵输入能显著改善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展开更多
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尿中本周氏蛋白(Bence Jones protein,BJP)酰胺酶催化作用与肾小管细胞毒性作用的关系,进一步了解BJP对MM肾损伤的毒性机制。测定13例MM患者尿BJP的酰胺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和催化...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尿中本周氏蛋白(Bence Jones protein,BJP)酰胺酶催化作用与肾小管细胞毒性作用的关系,进一步了解BJP对MM肾损伤的毒性机制。测定13例MM患者尿BJP的酰胺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和催化常数(kcat);以不同浓度BJP与猪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共同培养24 h后,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的BJP浓度与LLC-PK1细胞共同培养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临床出现肾损伤的MM患者尿中BJP较未出现肾损伤MM患者尿中BJP更易对LLC-PK1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BJP的kcat值越高,对LLC-PK1细胞毒性作用越强。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BJP能够诱导LLC-PK1细胞发生凋亡及坏死,毒性作用随BJP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结论:BJP能够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并随BJP浓度的增高而增强;BJP酰胺酶催化作用强度与其毒性作用呈正相关,其可能是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机制之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硫酸镁经不同途径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血液科住院化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在化疗同时A组不实施护理干预,B组用50%MgSO4湿敷,C组用25%MgSO45 m l微量泵输入,D组用50%MgSO45 m l微量泵输入。比较4组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静脉炎发生率(70%)明显高于其他3组,B组静脉炎发生率(35%)明显高于C组(5%)和D组(10%);A组静脉炎发生时间[(7±5.24)d]明显早于其他3组(P<0.05),C、D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时间[19 d,(33±12.12)d]较B组[(15±9.31)d]明显推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硫酸镁微量泵输入能显著改善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文摘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尿中本周氏蛋白(Bence Jones protein,BJP)酰胺酶催化作用与肾小管细胞毒性作用的关系,进一步了解BJP对MM肾损伤的毒性机制。测定13例MM患者尿BJP的酰胺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和催化常数(kcat);以不同浓度BJP与猪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共同培养24 h后,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的BJP浓度与LLC-PK1细胞共同培养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临床出现肾损伤的MM患者尿中BJP较未出现肾损伤MM患者尿中BJP更易对LLC-PK1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BJP的kcat值越高,对LLC-PK1细胞毒性作用越强。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BJP能够诱导LLC-PK1细胞发生凋亡及坏死,毒性作用随BJP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结论:BJP能够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并随BJP浓度的增高而增强;BJP酰胺酶催化作用强度与其毒性作用呈正相关,其可能是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