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孢霉素A治疗自身免疫性血液病──附8例报告
1
作者 应江山 王学文 +1 位作者 钱晓萍 刘海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5年第2期177-179,共3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血液病 环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和残留病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翰卿 翟勇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1-245,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克隆性增生的疾病,目前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血液肿瘤。流式细胞术已广泛用于MM患者的免疫表型以及微小残留病灶监测,辅助MM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根据浆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不...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克隆性增生的疾病,目前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血液肿瘤。流式细胞术已广泛用于MM患者的免疫表型以及微小残留病灶监测,辅助MM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根据浆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不同可区分正常浆细胞和恶性浆细胞,目前许多免疫标注的临床意义已阐明,但对一些表型的临床意义仍有争议,检测方案和设门方法也未统一。本文对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和残留病灶流式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分型 微小残留病灶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杨继红 于亚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B细胞淋巴瘤(BCL)是一组包含多种不同,临床表现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肿瘤。根据分子发病机制的不同 可分为低生长比率BCL和高生长比率BCL。低生长比率BCL的发病主要为凋亡调控异常致使细胞凋亡受抑,而 并无明显的细胞增殖异常。与此相... B细胞淋巴瘤(BCL)是一组包含多种不同,临床表现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肿瘤。根据分子发病机制的不同 可分为低生长比率BCL和高生长比率BCL。低生长比率BCL的发病主要为凋亡调控异常致使细胞凋亡受抑,而 并无明显的细胞增殖异常。与此相反,高增长比率BCL是因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癌基因异常(如Bcl 6和c myc) 致细胞增殖增加所致。部分低或高增长比率BCL均可获得另外的分子异常,主要为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异常, 从而进展为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 淋巴瘤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Castlem an病(附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学文 唐政 +1 位作者 刘红 刘海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270-272,共3页
关键词 CASTLEMAN病 发病机理 病理组织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中白细胞增多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学文 应江山 +2 位作者 钱晓萍 刘海宁 庄昱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211-214,共4页
53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发生白细胞增多(>20×109/L)58%(31/53例),维甲酸综合征11%(6/54例次)。5例(9.4%)早期死亡,3例有白细胞增多。高白细胞组9例并用D... 53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发生白细胞增多(>20×109/L)58%(31/53例),维甲酸综合征11%(6/54例次)。5例(9.4%)早期死亡,3例有白细胞增多。高白细胞组9例并用DA或HA方案化疗。非高白细胞组和高白细胞组的完全缓解率(包括早期死亡病例)分别为82%(18/22例)和77%(24/31例),化疗为目前对白细胞增多症的主要针对性治疗,综合性治疗对减低早期死亡仍居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全反式维甲酸 白细胞增多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γ球蛋白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学文 李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365-1369,共5页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γ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with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是最常见的浆细胞病,为无症状的前期恶性疾患,呈亚临床病症。每年约有1.5%的MGUS患者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M)或相关的浆细胞病。累积的进展概...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γ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with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是最常见的浆细胞病,为无症状的前期恶性疾患,呈亚临床病症。每年约有1.5%的MGUS患者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M)或相关的浆细胞病。累积的进展概率10年10%,20年21%和25年26%。与匹配的对照人群相比,其进展为MM、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AL淀粉样变和淋巴瘤的危险分别增加25倍、46倍、8.4倍和2.4倍。MGUS与广泛范围的其他恶性和非恶性疾病相关,表明MGUS不总是无害或良性。确定MGUS进展的高危因素,推迟或预防其进展及其对高危进展因素的靶向和改善生存期均是本综述探索和讨论的热点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γ球蛋白病 多发性骨髓瘤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浆细胞病出血与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和处理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学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809-815,共7页
由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高效免疫调节药物沙利度胺和雷利度胺(lenolidomide)诱发的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TE)发生率高,引起了对恶性浆细胞病患者VTE的发生率和潜在的病理生理学以及血栓预防措施的关注。而在淋巴增殖性疾患患者出血并发症相... 由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高效免疫调节药物沙利度胺和雷利度胺(lenolidomide)诱发的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TE)发生率高,引起了对恶性浆细胞病患者VTE的发生率和潜在的病理生理学以及血栓预防措施的关注。而在淋巴增殖性疾患患者出血并发症相对少见。典型的发生在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AVWS)和原发性淀粉样变相关的获得性凝血异常两者的处理正面临挑战。本文纵览恶性浆细胞病重要的止血相关并发症,并复习了可影响克隆性浆细胞病诊断和治疗处理的其他不常见的出血和血栓性事件。由于这些止血并发症大多数不常见,相关信息来自病例回顾或系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浆细胞病 多发性骨髓瘤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 血栓形成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壁包块起病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治
8
作者 翟勇平 周小钢 +1 位作者 宋萍 强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6-859,共4页
0引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常见的血液肿瘤,据国外统计MM发病率已超过白血病。其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为骨痛、肾功能不全等非血液系统症状,首诊多在骨科、肾脏科等相关科室,易造成漏诊和误治[1]。为提高对MM诊断和... 0引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常见的血液肿瘤,据国外统计MM发病率已超过白血病。其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为骨痛、肾功能不全等非血液系统症状,首诊多在骨科、肾脏科等相关科室,易造成漏诊和误治[1]。为提高对MM诊断和治疗的认识,现将我院内科查房中1例以胸壁包块起病的MM病例的诊治过程和经验进行分析讨论。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4岁,因"右胸背麻木1年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胸壁包块 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血液系恶性疾患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王学文 钱晓萍 +1 位作者 应江山 刘海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86-87,共2页
中图法分类号R979.1吡柔比星(pirarubicin),又称吡喃阿霉素(THP-ADM)是阿霉素的衍生物,在阿霉素结构的4-0-位上接上四氢吡喃基,系最新一代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已经临床证实该药抗瘤谱广,疗效高,... 中图法分类号R979.1吡柔比星(pirarubicin),又称吡喃阿霉素(THP-ADM)是阿霉素的衍生物,在阿霉素结构的4-0-位上接上四氢吡喃基,系最新一代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已经临床证实该药抗瘤谱广,疗效高,毒性低。本科应用吡柔比星治疗1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柔比星 血液系恶性疾患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粒、红、巨三系病态造血的初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0
作者 王学文 庄昱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68-71,共4页
初发性(denovo)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发病时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作为前驱病变,亦非继发性白血病,初诊时骨髓白血病细胞之外的成熟细胞显示粒、红、巨核三系有骨髓增生异常(或病态造血)的表现,称之为伴三系... 初发性(denovo)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发病时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作为前驱病变,亦非继发性白血病,初诊时骨髓白血病细胞之外的成熟细胞显示粒、红、巨核三系有骨髓增生异常(或病态造血)的表现,称之为伴三系病态造血(TMDS)的初发性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造血 急性髓性白血病 临床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能在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学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87-88,共2页
中图法分类号R733.7泰能(Tienam)又称复方亚胺硫霉素,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抗菌谱特广,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抗菌活性特强而著称。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由于免疫机能缺陷、粒细胞缺乏和... 中图法分类号R733.7泰能(Tienam)又称复方亚胺硫霉素,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抗菌谱特广,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抗菌活性特强而著称。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由于免疫机能缺陷、粒细胞缺乏和白血病细胞负荷,抗感染治疗不易奏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泰能 继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成功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12
作者 王学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74-376,共3页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胞白血病的生物学和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惠霞 王学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394-397,共4页
毛细胞白血病为 B细胞恶性增生性疾患 ,并伴有特殊的活化征象。毛细胞表型可能与细胞生存期延长和治疗的敏感性有关。 90 %以上的患者对嘌呤类药物有效 ,完全缓解 (CR)率 >75 % ,大多数患者无病生存期长。干扰素不如嘌呤类药物有效 ... 毛细胞白血病为 B细胞恶性增生性疾患 ,并伴有特殊的活化征象。毛细胞表型可能与细胞生存期延长和治疗的敏感性有关。 90 %以上的患者对嘌呤类药物有效 ,完全缓解 (CR)率 >75 % ,大多数患者无病生存期长。干扰素不如嘌呤类药物有效 ,但在全血细胞明显减少者作为初期治疗仍应保留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白血病 生物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遗传学指标在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及评价
14
作者 马昊 王学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248-252,共5页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与细菌感染(附135例次分析)
15
作者 马昊 王学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 AL )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的有关因素及防治对策。  方法 :对173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的 135例次细菌感染分析了不同类型 AL的感染率、1990年以前及1990年以后 G+及 G-菌感染率和抗生素药敏分析 ,并分析了年龄、住...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 AL )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的有关因素及防治对策。  方法 :对173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的 135例次细菌感染分析了不同类型 AL的感染率、1990年以前及1990年以后 G+及 G-菌感染率和抗生素药敏分析 ,并分析了年龄、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粒细胞缺少持续时间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因素对继发感染的影响。  结果 :ANL L中 M6及M1感染率最高 ,而 M3的感染率最低。>51岁的感染率显著高于 <51岁的感染率。住院时间愈长 ,感染的机率愈大。外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 ANC)越低 ,感染的机率越高。粒细胞缺少持续时间越长 ,感染的机率越大。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较未使用的感染机率高。细菌感染 G-菌感染率仍高于G+菌 ,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G+菌及 G-菌药敏分析以舒普深最佳。  结论 :对 AL患者感染治疗成功的因素 ,除了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加强支持治疗 ,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及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学表型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预后
16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72-75,共4页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类在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方面异质性的疾病。免疫学表型是AML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的重要补充。本文就免疫学表型与AML的预后作如下综述。⒇1髓性抗原的表达与AML...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类在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方面异质性的疾病。免疫学表型是AML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的重要补充。本文就免疫学表型与AML的预后作如下综述。⒇1髓性抗原的表达与AML预后Pagnuco等〔1〕分析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表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玉梅 许宁 +3 位作者 孙晶晶 许德香 吕雯 胡林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primary systemic amyloidosis)即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derived amyloidosis,AL)。硼替佐米(bortezomib)联合地塞米松是治疗AL的有效方案。文中探讨AL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primary systemic amyloidosis)即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derived amyloidosis,AL)。硼替佐米(bortezomib)联合地塞米松是治疗AL的有效方案。文中探讨AL患者的观察与护理重点。方法 10例AL淀粉样变性患者,均经肾活检或肠黏膜活检病理确诊。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疗效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等不良反应时,护理干预能及时发现并正确评估病情,进行预见性护理,保证了用药的安全。结论硼替佐米治疗AL有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至关重要,进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使75%的患者器官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血小板制剂中滤除白细胞输血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学文 刘海宁 +2 位作者 邹元国 史平 庄昱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测试PL型滤器对浓缩血小板制剂 (PCs)中白细胞的滤除作用。 方法 :对 40例次血液病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输注滤除白细胞的PCs,测定滤除前、后PCs中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和GMP 140。 结果 :血小板回收率为 (91.5± 7.8) % ,白... 目的 :测试PL型滤器对浓缩血小板制剂 (PCs)中白细胞的滤除作用。 方法 :对 40例次血液病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输注滤除白细胞的PCs,测定滤除前、后PCs中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和GMP 140。 结果 :血小板回收率为 (91.5± 7.8) % ,白细胞滤除率为 99.9% ,输注无效率分别为 16 .2 5 % (Donna标准 )和 8.75 % (Eernise标准 )。未增加血小板激活 ,临床出血征象消失和好转率 93%。 结论 :PL型白细胞滤器具有高血小板回收、高白细胞去除、体外不激活血小板的高质量特点 ,是滤除PCs中白细胞的理想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制剂 白细胞滤除 PL型滤器 血小板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丹丹 邵靓婧 许立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环维黄杨星D(CVB-D)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CVB-D对心衰的治疗作用。方法结扎SD大鼠冠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随机分为5组,另加假手术组。应用超声心动仪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室后壁舒... 目的通过观察环维黄杨星D(CVB-D)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CVB-D对心衰的治疗作用。方法结扎SD大鼠冠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随机分为5组,另加假手术组。应用超声心动仪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室后壁收缩期厚度(LVPW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射血分数(EF)、心率(HR)、心输出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每搏输出量(SV);制作心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VB-D中、大剂量组EF、LVSF明显增加(P<0.05或P<0.01),CVB-D小、中剂量组可见SV增加(P<0.05),CVB-D小、中、大剂量组显示CO增加(P<0.05),CVB-D大剂量组显示LVIDs减少,LVPWs增加(P<0.05)。光镜下CVB-D各剂量组使受损心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心肌纤维排列逐渐整齐,横纹逐渐明显,轮廓逐渐清晰。透射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变化:CVB-D使受损心肌纤维断裂减少,线粒体数量增多、肿胀变性减轻。结论 CVB-D对心衰大鼠心脏收缩、泵血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心肌肌纤维、线粒体的损伤有缓解作用,推测CVB-D对心衰存在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维黄杨星D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生物学标本资料库的建立和管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翰卿 梅建刚 +2 位作者 曹红琴 邵靓婧 翟勇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7-1732,共6页
目的:建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生物学标本资料库,并探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质量控制,以及标本库的信息化管理等相关问题。方法: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及外周血标本。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后进行磁珠分选浆... 目的:建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生物学标本资料库,并探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质量控制,以及标本库的信息化管理等相关问题。方法: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及外周血标本。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后进行磁珠分选浆细胞,分选所得的浆细胞分为2份,1份加适量TRIzol,编号后于-80℃低温冷冻保存用于后续RNA提取。另1份加适量小牛血清细胞冻存液,编号后于-80℃低温冷冻保存用于后续DNA提取;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清、血浆,编号于-80℃低温冷冻保存。同时建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标本库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专人管理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以便于快速、有效的收集管理、查询及调用标本及临床资料数据。结果:已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同时期的浆细胞共244份,血清共564份,血浆1 005份。对所收集标本的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整理后归档管理。结论: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数量的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生物学标本库,以保存骨髓分选的浆细胞为特色,为今后相关的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标本库 分子生物学 浆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