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生成素-1基因治疗兔心肌梗塞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仕林 景华 +3 位作者 黎介寿 易龙 马百坤 方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3-530,共8页
探讨血管生成素_1(Ang1)基因经重组腺病毒介导转移促进心肌缺血区血管形成的作用 .应用共转染 2 93细胞 ,制备纯化Ang1重组腺病毒及LacZ重组腺病毒 .将Ang1重组腺病毒及LacZ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感染兔冠状动脉结扎后缺血心肌细胞 ,分别应... 探讨血管生成素_1(Ang1)基因经重组腺病毒介导转移促进心肌缺血区血管形成的作用 .应用共转染 2 93细胞 ,制备纯化Ang1重组腺病毒及LacZ重组腺病毒 .将Ang1重组腺病毒及LacZ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感染兔冠状动脉结扎后缺血心肌细胞 ,分别应用RT_PCR方法及X_gal染色测定外源基因在转导心肌中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及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观察缺血心肌内血管生长及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 ,并用心脏超声检查观测了注射Ang1重组腺病毒后心功能变化 .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感染兔缺血心肌后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 ,X_gal染色显示LacZ基因转移后第 3、7、14、2 8d注射部位心肌均见蓝染 ,尤以 7d明显 ,RT_PCR测定提示Ang1基因在转移后第 3d心肌中即有表达 ,7、14d仍呈阳性表达 .转移 2 8d后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及侧支循环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心肌梗塞发生后各组的心功能随时间延长均有所改善但 14d内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2 8d后Ang1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本实验表明腺病毒介导的Ang1基因在兔缺血心肌中能有效表达 ,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改善心脏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血管形成素-1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炎沙门菌致化脓性关节炎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史利宁 邵海枫 +1 位作者 王卫萍 张小卫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44-344,共1页
2005年11月,我院从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膝关节液中2次分离出肠炎沙门菌,报道如下。 患者男,26岁。因患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于2004年4月在外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于移植前1d开始至移植后10d,持续24h静脉滴注环孢... 2005年11月,我院从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膝关节液中2次分离出肠炎沙门菌,报道如下。 患者男,26岁。因患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于2004年4月在外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于移植前1d开始至移植后10d,持续24h静脉滴注环孢素A3mg·kg^-1·d^-1;10d后按9mg·kg^-1·d^-1口服;60d后每周递减环孢素A总量的5%。至2004年12月,因发生咳嗽、咳痰、发热,遂停用环孢素。至2005年6月之间反复咳嗽咳痰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关节炎 化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双酚伪麻干混悬剂中的盐酸伪麻黄碱和氢溴酸右美沙芬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4,共3页
建立了可同时测定双酚伪麻干混悬剂中盐酸伪麻黄碱和氢溴酸右美沙芬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先经甲醇溶解,过滤,然后以LichrospherC6H6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乙腈 水 H3PO4(体积比为50∶50∶0 1,pH2 5,内含1g/L十二烷基硫酸钠... 建立了可同时测定双酚伪麻干混悬剂中盐酸伪麻黄碱和氢溴酸右美沙芬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先经甲醇溶解,过滤,然后以LichrospherC6H6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乙腈 水 H3PO4(体积比为50∶50∶0 1,pH2 5,内含1g/L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在220nm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氢溴酸右美沙芬、盐酸伪麻黄碱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 03~206mg/L和5~200mg/L时,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批内(n=7)测定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 8%和1 0%,批间(n=5)测定的RSD分别为2 2%和1 5%;对双酚伪麻干混悬剂中氢溴酸右美沙芬、盐酸伪麻黄碱测定回收率分别为100 0%~101 8%和95 7%~98.7%。该法适用于双酚伪麻干混悬剂中氢溴酸右美沙芬和盐酸伪麻黄碱的质量控制及含量测定,方法准确,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盐酸伪麻黄碱 氢溴酸右美沙芬 双酚伪麻干混悬剂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大鼠肝脏枯否细胞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施鑫 孙桂勤 +1 位作者 吴波 黎介寿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9-593,共5页
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大鼠肝脏枯否细胞 (KC)的生物学特征和免疫功能表达 .以实验室建立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获得大鼠肝脏枯否细胞 ,细胞活性和纯度分别为 95 %和 96 % .结果发现K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培养 15min后开始贴附 ,2 4h后完... 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大鼠肝脏枯否细胞 (KC)的生物学特征和免疫功能表达 .以实验室建立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获得大鼠肝脏枯否细胞 ,细胞活性和纯度分别为 95 %和 96 % .结果发现K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培养 15min后开始贴附 ,2 4h后完全贴附于玻璃培养皿 ,能够抵抗胰蛋白酶的消化 ,存活达 4周 ,具有强烈的吞噬作用、特异性的过氧化物酶反应阳性和能够表达特异性的ED1抗原 .研究表明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大鼠肝脏KC分离和培养方法并不影响细胞的活性 ,在体外条件下能够维持细胞在体时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 生物学 免疫学 大鼠 肝脏 体外培养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