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MRI阴性癫痫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权巍 张志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癫痫是因大脑神经异常放电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患者在常规磁共振检查中未能发现癫痫灶,称为常规MRI阴性癫痫。当前,MRS、DTI、fMRI等多种影像技术在常规MR... 癫痫是因大脑神经异常放电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患者在常规磁共振检查中未能发现癫痫灶,称为常规MRI阴性癫痫。当前,MRS、DTI、fMRI等多种影像技术在常规MRI阴性癫痫中已得到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各种影像技术在常规MRI阴性癫痫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磁共振成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开展肺栓塞临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2-803,共2页
肺栓塞是第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年发生率约为100~200/100 000。急性肺栓塞可以是致命性的或者迁延发展成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因为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常是非特异的,因此影像学检查在肺栓塞的检测、严重性评估和预后判断... 肺栓塞是第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年发生率约为100~200/100 000。急性肺栓塞可以是致命性的或者迁延发展成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因为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常是非特异的,因此影像学检查在肺栓塞的检测、严重性评估和预后判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CT肺动脉成像 磁共振成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帆 张龙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0-852,共3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肺动脉栓塞并发症,是唯一可通过手术治疗达到痊愈效果的肺动脉高压类型。影像学检查对CTEPH的确诊、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以及指导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成...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肺动脉栓塞并发症,是唯一可通过手术治疗达到痊愈效果的肺动脉高压类型。影像学检查对CTEPH的确诊、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以及指导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成像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近年来,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和双能量CT的出现提高了周围型肺栓塞的检出率,在CTEPH的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MRI对CTEP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在右心功能评估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就CTEP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成像 SPECT/CT融合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泌乳素瘤药物疗效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思璇 张志强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0-973,共4页
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近年来对垂体泌乳素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药物的进一步研发,使泌乳素瘤的药物治疗越来越被重视。以MRI为主的新的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泌乳素瘤的影像诊断与治疗评估。本文对影像技术评估泌... 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近年来对垂体泌乳素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药物的进一步研发,使泌乳素瘤的药物治疗越来越被重视。以MRI为主的新的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泌乳素瘤的影像诊断与治疗评估。本文对影像技术评估泌乳素瘤药物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素瘤 垂体 药物治疗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磁共振成像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邢昊昱 刘碧霞 戴西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3,共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一种睡眠中的呼吸紊乱,导致大脑间歇性的缺氧和睡眠中断,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倾向于与慢性间歇性缺氧、睡眠结构异常、神经内分泌紊乱、脑血管损伤和炎症因子等有关。对阻塞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一种睡眠中的呼吸紊乱,导致大脑间歇性的缺氧和睡眠中断,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倾向于与慢性间歇性缺氧、睡眠结构异常、神经内分泌紊乱、脑血管损伤和炎症因子等有关。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行早期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认知功能 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的相对强化值评估肺动脉栓塞短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艳娥 周长圣 +2 位作者 唐春香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的肺实质相对强化值在评估肺动脉栓塞短期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经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短期临床预后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n=24)和预后良好组(n=21)。利用...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的肺实质相对强化值在评估肺动脉栓塞短期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经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短期临床预后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n=24)和预后良好组(n=21)。利用双能量后处理软件lung PBV计算全肺的相对强化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相对强化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指标的最佳诊断阈值,并计算该阈值的诊断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的相对强化值(34.4%±7.0%)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118.6%±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相对强化值的最佳诊断阈值为67%,该阈值诊断肺栓塞短期预后的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81%。结论:基于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的肺实质相对强化值能够有效预测肺动脉栓塞的短期预后,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短期预后的评估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灌注 肺栓塞 双能量CT 相对强化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CT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林竹潇 张龙江 +1 位作者 陈燕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6-849,共4页
急性肺栓塞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CT肺动脉成像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急性肺栓塞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具有非侵入性、快速、特异度高、敏感度高等优点。近年来,CT肺动脉成像的过度使用及辐射剂量等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急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CT肺动脉成像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急性肺栓塞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具有非侵入性、快速、特异度高、敏感度高等优点。近年来,CT肺动脉成像的过度使用及辐射剂量等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危险分级的方法及CT肺动脉成像技术的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双能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不同管电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林竹潇 张龙江 +4 位作者 周长圣 周帆 顾海峰 鲍雪芹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评价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不同管电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接受管电压为120kV、100kV、80kV、70kV的CCTA扫描。在CCTA检查前及...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评价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不同管电压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接受管电压为120kV、100kV、80kV、70kV的CCTA扫描。在CCTA检查前及检查后20min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符合标准的血样经过淋巴细胞分离及抗γ-H2AX蛋白和抗ATM蛋白抗体孵育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内DNA双链断裂水平。对CCTA检查前、后DNA双链断裂的改变情况及不同管电压组间DNA的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CCTA扫描后γ-H2AX和ATM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管电压由120kV降低至80kV,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比的差值逐渐减小;管电压降低至70kV,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比的差值增高;组间比较发现,除A组与C组(P=0.007)、B组与C组之间(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管电压的降低,四组间ATM阳性细胞百分比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结论: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CTA管电压降低至80kV能够有效减少DNA双链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DNA双链断裂 Γ-H2AX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动态对比增强肺动脉成像评估肾病综合征患者肺栓塞 被引量:5
9
作者 赵艳娥 唐春香 +5 位作者 周长圣 张军 王鹏 李延军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3-837,共5页
目的:以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的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3.0TMR动态对比增强肺动脉成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肺栓塞的诊断效能。方法:31例可疑肺栓塞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1~3d内完成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和3.0T MR... 目的:以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的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3.0TMR动态对比增强肺动脉成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肺栓塞的诊断效能。方法:31例可疑肺栓塞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1~3d内完成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和3.0T MR动态对比增强成像扫描。以双能量CT肺动脉和肺灌注融合图像(DECT)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分别以肺叶和患者为基本研究单位,计算磁共振肺动脉图像(MRPA)、磁共振肺灌注图像(MRPP)及两者融合图像(MRPA/MRPP)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采用Kappa检验分析MRPA/MRPP与DECT图像的诊断一致性。结果:8例患者因磁共振图像质量较差而被排除。23例患者和115个肺叶的影像数据纳入研究。DECT图像共发现14例患者和41个肺叶有肺栓塞。以DECT图像的结果为参考标准,以肺叶为研究单位,MRPA、MRPP、MRPA/MRPP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48.8%、94.6%、83.3%、76.9%、78.3%)、(65.9%、96%、90%、85.5%、85.2%)和(70.7%、94.6%、87.9%、85.4%、86.1%);以患者为研究单位,MRPA、MRPP、MRPA/MRPP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1.4%、66.7%、78.9%、60%、69.6%)、(78.6%、77.8%、84.6%、70%、78.3%)和(92.9%、66.7%、81.3%、85.7%、82.6%)。不管是以肺叶还是患者为研究单位,MRPA/MRPP与DECT图像的诊断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8、0.62。结论:3.0T MR动态对比增强肺动脉成像能够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肺栓塞进行综合评估,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灌注 肺栓塞 双源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评估急性肺栓塞治疗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静 张龙江 +2 位作者 唐春香 李勰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在急性肺栓塞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双能量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肺动脉栓子数目、肺动脉阻塞指数、右心室/左心室直径比值、肺动脉主干/升主动脉直径...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在急性肺栓塞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双能量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肺动脉栓子数目、肺动脉阻塞指数、右心室/左心室直径比值、肺动脉主干/升主动脉直径比值、双能量CT肺灌注缺损积分、全肺及左右肺的强化值和相对强化率。结果:30例患者中29例在治疗后肺动脉内栓子完全(n=18)或部分缓解(n=11),1例患者肺栓塞加重。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显示治疗后5例患者无灌注缺损,2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灌注缺损。30例患者治疗前后肺栓塞的位置、数目、肺动脉阻塞积分和双能量CT肺灌注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动脉主干/同层面升主动脉直径比值、右心室/左心室直径比值、全肺及左右肺的强化值和相对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双能量CT可用于急性肺栓塞治疗疗效的评估,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双能量CT 治疗疗效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