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现状及临床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罡 杭春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69-572,共4页
脑血管痉挛(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常见并发症,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CVS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但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其治疗也取得一些进展,作者对此进行综述。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期痫样发放对内侧颞叶癫痫脑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寒 张志强 +5 位作者 许强 张其锐 陈光辉 杨昉 孙康健 卢光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目的探讨间期痫样发放对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静息态网络的影响,揭示间期癫痫活动发放对全脑功能的损害机制。材料与方法从45例行同步脑电f MRI数据采集单侧颞叶癫痫患者中,挑选35例(左侧颞叶癫痫患者18例、右侧颞叶癫痫患者17例),以同步... 目的探讨间期痫样发放对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静息态网络的影响,揭示间期癫痫活动发放对全脑功能的损害机制。材料与方法从45例行同步脑电f MRI数据采集单侧颞叶癫痫患者中,挑选35例(左侧颞叶癫痫患者18例、右侧颞叶癫痫患者17例),以同步脑电图监测,每一患者均采集间期痫样发放及无痫样发放状态静息态f MRI数据。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别提取患者两种状态的核心网络、背侧注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默认网络及感觉运动网络等7套内在连接网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痫样发放及无痫样发放状态m TLE患者脑内在连接网络的差异。结果相比未发放状态,发放状态下颞叶癫痫患者核心网络的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听觉网络的脑岛及颞上回功能连接减低。此外,背侧注意网络的顶上小叶在左侧颞叶癫痫患者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而在右侧表现为连接减弱。前默认网络的额中回在右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减弱,而后默认网络颞中回及后扣带回在右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执行控制网络的中扣带回和视觉网络枕叶皮层在左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左侧组视觉网络及右侧组听觉网络内连接强度的变化与发放状态下IEDs发放次数呈正相关。结论内侧颞叶癫痫发作间期痫样发放对脑高级认知网络及感知觉网络均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对参与脑高级认知功能网络的损害,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海马硬化这一特异性内侧颞叶癫痫在发作间期脑功能受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脑电描记术相位同步 磁共振成像 癫痫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汉东 史继新 +7 位作者 杭春华 成惠林 孙康健 潘云曦 樊友武 谢韡 李杰 乔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1期986-988,共3页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方法 :对 19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天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按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本组 5 6例 ,其中内侧型 2 8例 ;外侧型 17例 ;镰幕型 11例。对主要向幕上发展...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方法 :对 19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天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按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本组 5 6例 ,其中内侧型 2 8例 ;外侧型 17例 ;镰幕型 11例。对主要向幕上发展者 ,根据肿瘤的部位 ,采用扩大翼点入路、颞下入路、颞枕部入路和枕部入路 ;肿瘤全部或主体在颅后窝者 ,采用枕下或枕部 枕下联合开颅术 ;跨幕者采用颞下 乙状窦前入路 ;镰幕型均采用枕部入路。 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 5 3例 ,部分切除 3例 ,全组共死亡 2例 (3.6 % ) ,术后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 5例 ,复发 6例。 结论 :天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天幕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癫痫灶定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志强 卢光明 谭启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15-1918,共4页
癫痫灶的定位是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的前提,当前各种术前检测手段都有一定的不足。而最新出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除了可以应用于癫痫的术前临床心理学评价研究,在癫痫灶的定位方面有更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意义,包括通过判断优势半球对... 癫痫灶的定位是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的前提,当前各种术前检测手段都有一定的不足。而最新出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除了可以应用于癫痫的术前临床心理学评价研究,在癫痫灶的定位方面有更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意义,包括通过判断优势半球对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方法、脑电图联合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及数据驱动模式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癫痫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耳鼻漏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乔梁 史继新 +3 位作者 王汉东 樊友武 孙康健 印红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脊液耳鼻漏的定性、定位诊断以及手术入路、修补材料及方法等问题 ,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脑脊液耳鼻漏患者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30例患者共进行 4 3次手术 ,一次手术成功 2 4例 ,6例经... 目的 :探讨脑脊液耳鼻漏的定性、定位诊断以及手术入路、修补材料及方法等问题 ,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脑脊液耳鼻漏患者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30例患者共进行 4 3次手术 ,一次手术成功 2 4例 ,6例经过多次手术。 2 9例患者手术后脑脊液漏停止 ,1例失败 ,无感染及死亡。 结论 :脑脊液耳鼻漏患者必须经过一种甚至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准确判断漏口位置 ;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以及采用多层严密的修补方法才能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耳鼻漏 手术治疗 影像诊断 手术入路 颅底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弥漫性轴突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乔梁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108-1111,共4页
磁共振弥散成像是通过水分子弥散差异成像,反映水分子弥散运动状态。由于成像原理不同于传统磁共振,故弥散成像对中枢神经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改变较为敏感,从而成为弥漫性轴突损伤诊断的重要技术。弥散加权成像能通过突出弥散效应显示损伤... 磁共振弥散成像是通过水分子弥散差异成像,反映水分子弥散运动状态。由于成像原理不同于传统磁共振,故弥散成像对中枢神经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改变较为敏感,从而成为弥漫性轴突损伤诊断的重要技术。弥散加权成像能通过突出弥散效应显示损伤灶;弥散张量成像能反映各向异性矢量,更加敏感地显示损伤灶,并可通过神经纤维束成像显示轴突损伤。弥散成像不仅提高了弥漫性轴突损伤的诊断,还有利于判断伤情及预后。该作者对以上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突损伤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结合X-刀治疗复杂难治型脑肿瘤 被引量:1
7
作者 华长春 谭启富 +6 位作者 史继新 孙克华 王汉东 孙康健 潘云曦 李金华 李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73-373,375,共2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 复杂难治型脑肿瘤 立体定向仪 X-刀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乔梁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能够反映组织代谢功能的影像技术,已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方法。PET在脑膜瘤诊断中常用糖类、氨基酸等代谢物类显像剂以及受体类显像剂。不同显像剂能从不同方面反映脑膜瘤的代谢功能,而脑膜瘤的增殖性与其...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能够反映组织代谢功能的影像技术,已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方法。PET在脑膜瘤诊断中常用糖类、氨基酸等代谢物类显像剂以及受体类显像剂。不同显像剂能从不同方面反映脑膜瘤的代谢功能,而脑膜瘤的增殖性与其功能改变密切相关。因此PET能无创地反映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特点。临床上PET用于脑膜瘤与其他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以及脑膜瘤疗效评价,显示其作为功能影像技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脑膜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透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丁鸭锁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653-656,共4页
微透析技术是一种活体细胞外液(ECF)生化物质采样技术,现已被广泛用于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作者简要介绍这项技术的原理、检测方法及其在神经重症监护(NIC)中的应用,并对这项技术的优缺点作评价,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微透析 神经重症监护 细胞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可视化研究
10
作者 张庆荣 史继新 +5 位作者 张绍祥 林支付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2期1062-1064,F032,共4页
目的 :研究海绵窦断层结构并建立人体海绵窦的可视化模型。 方法 :国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头颅连续断层标本 ,观察海绵窦在各断面上的内部结构和毗邻 ,然后对海绵窦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 结果 :所获得的海绵窦三维重建... 目的 :研究海绵窦断层结构并建立人体海绵窦的可视化模型。 方法 :国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头颅连续断层标本 ,观察海绵窦在各断面上的内部结构和毗邻 ,然后对海绵窦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 结果 :所获得的海绵窦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楚地显示海绵窦内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 ,并可方便地测量任意间距和海绵窦三角大小 ,各结构可单独显示和合成显示 ,并可任意方向的旋转。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断层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在脑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斌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磁共振波谱 (MRS)是一种新兴的无创性体内观察组织代谢的方法 ,在脑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作者重点综述MRS在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以及鉴别肿瘤复发与放射治疗后坏死方面的新进展。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脑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