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1
作者 刘琦 欧俊 +2 位作者 孟奎 燕晓雯 石群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31-433,T003,共4页
目的 :观察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 4 0岁以下患者的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行雌激素受体 (ER)、孕酮受体 (PR)免疫组化标记。 结果 :13例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年龄为 2 2~... 目的 :观察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 4 0岁以下患者的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行雌激素受体 (ER)、孕酮受体 (PR)免疫组化标记。 结果 :13例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年龄为 2 2~ 39岁 ,病理形态包含四种类型 ,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 8例 ,免疫组化标记示 6例ER和PR阳性 ,均为分化好的子宫内膜样腺癌。 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 1例死亡 ,7例健在。其中 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 ,1例经保守治疗后分娩 ;其余病理类型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或转移性肿瘤 )的 5例患者中 4例死亡。 结论 :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 ,以子宫内膜样腺癌多见。ER、PR阳性、分化好的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较好 ,早期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 ,甚至可生育 ,而低分化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期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 临床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燕 周志毅 石群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088-1093,共6页
病理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对前列腺癌的预后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运用灵敏的诊断方法和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对临床早期发现前列腺癌至关重要。近年来,凋亡相关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判断预后的价值倍受关注。... 病理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对前列腺癌的预后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运用灵敏的诊断方法和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对临床早期发现前列腺癌至关重要。近年来,凋亡相关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判断预后的价值倍受关注。前列腺癌相关的酶或蛋白以及相关激素受体的作用在前列腺癌研究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肿瘤标记物 肿瘤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角质层及其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潘敏鸿 周晓军 姜少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36-1039,共4页
皮肤角质层(SC)位于表皮的最外层,具有独特的结构、物理和生化特性。可能引起由终末分化的角质细胞和镶嵌于其中的脂质基质组成,是机体的重要保护屏障,能抵抗外源性有害物质渗透和防止体内水分丢失。近年的研究表明,外界各种刺激因素如... 皮肤角质层(SC)位于表皮的最外层,具有独特的结构、物理和生化特性。可能引起由终末分化的角质细胞和镶嵌于其中的脂质基质组成,是机体的重要保护屏障,能抵抗外源性有害物质渗透和防止体内水分丢失。近年的研究表明,外界各种刺激因素如紫外线辐射、机械摩擦、有机溶剂等均可能引起SC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其损伤-修复过程复杂,机制尚不清楚,多种细胞因子、神经酰胺等均可能参与了此过程的调控。作者对SC的结构与功能、损伤与修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层 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浸泡对表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潘敏鸿 姜少军 +5 位作者 吴波 刘晓红 马恒辉 周航波 章如松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916-91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对裸鼠表皮角质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24只雄性裸鼠随机分为4组,应用光镜、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海水浸泡后裸鼠表皮角质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规律。结果:海水浸泡后,裸鼠表皮基底层和颗粒...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对裸鼠表皮角质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24只雄性裸鼠随机分为4组,应用光镜、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海水浸泡后裸鼠表皮角质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规律。结果:海水浸泡后,裸鼠表皮基底层和颗粒层角质细胞发生凋亡,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质浓缩,嗜酸性增强,还可见核碎裂、溶解;原位末端标记显示,对照组仅见基底层极少数阳性细胞,海水浸泡6和12 h,表皮各层见大量散在的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Ki-67和细胞周期蛋白D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裸鼠仅基底层见少数细胞核呈弱阳性。海水浸泡3和6 h,Ki-67基底层阳性细胞轻度增加(P>0.05),海水浸泡12 h,基底层和颗粒层可见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1);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增加在海水浸泡6和12 h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上述改变均与浸泡时间呈正相关。结论:长时间海水浸泡可导致表皮角质细胞的凋亡和增殖,两者共同参与了海水浸泡对皮肤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表皮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觅 张新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5-77,共3页
对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首次报道至今已有一个世纪 ,对该肿瘤的认识也从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作者回顾该肿瘤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着重介绍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嗜酸细胞肿瘤 鉴别诊断 研究进展 临床表现 病理特征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冲击伤后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穗桦 薛春燕 +4 位作者 姜涛 张慧 郑颖鹃 姜忠翠 姜少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兔眼冲击波损伤后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动态观察,探讨眼冲击波损伤后视网膜结构改变及演变过程。方法:用激波管制成兔眼冲击波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不同时点处死动物,摘取全眼球,取视飞纹下方后极部全层眼球壁,在透... 目的:通过对兔眼冲击波损伤后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动态观察,探讨眼冲击波损伤后视网膜结构改变及演变过程。方法:用激波管制成兔眼冲击波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不同时点处死动物,摘取全眼球,取视飞纹下方后极部全层眼球壁,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冲击波造成了一系列的视网膜结构改变。首先表现为视网膜视细胞结构损伤,如视细胞的外节出现微丝微管的断裂肿胀和结构紊乱、视盘肿胀和崩解、视细胞核肿胀碎裂;继而出现视网膜水平细胞和节细胞的反应性肿胀,线粒体等膜性细胞器明显肿胀,细胞间骨架破坏;随后视网膜内网状层肿胀,节细胞膜性细胞器明显肿胀,细胞间骨架破坏消失,细胞间结构异常、溶解消失。结论:眼冲击波损伤后视网膜视细胞的早期超微结构改变可能是冲击波的直接致伤效应所致,节细胞的结构紊乱可能是继发性改变,均是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的病理改变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冲击伤 视网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组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敏 谢海龙 +1 位作者 马恒辉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0期726-729,共4页
目的 :选择一种高效、简便、稳定的从蜡块中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的方法。 方法 :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方法从石蜡组织中提取DNA ,比较所提取的DNA质量 ,PCR扩增cyclinD1基因的效率。对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了改良。 ... 目的 :选择一种高效、简便、稳定的从蜡块中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的方法。 方法 :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方法从石蜡组织中提取DNA ,比较所提取的DNA质量 ,PCR扩增cyclinD1基因的效率。对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了改良。 结果 :四种方法提取的DNA质量都能达到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但在操作程序、扩增效率等方面存在差异。 结论 :微波脱蜡法操作简单、快速、扩增成功率高 ,适合于应用PCR技术对病理标本进行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提取 石蜡组织 聚合酶链反应 CYCLIN D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文斌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growthfactor,IGF)系统由IGF及其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IGFBP)组成,体内外研究表明,它们调控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IGF是一 种强力的促细胞分裂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growthfactor,IGF)系统由IGF及其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IGFBP)组成,体内外研究表明,它们调控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IGF是一 种强力的促细胞分裂素,其作用决定于IGF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IGFBP是由6种与IGF高亲和力结合蛋白组成 的家族,不仅具有运载蛋白的功能,而且通过IGF依赖性或非依赖性机制抑制或促进IGF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表 明,IGFBP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黄文斌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50-453,共4页
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 ,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当今细胞生物学领域中极其活跃的学科。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包括双相电泳、质谱分析、蛋白质组信息学。蛋白质组学从新的角度研究肿瘤 ,寻找肿瘤标记蛋白 ,进而阐明其表达水平的变... 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 ,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当今细胞生物学领域中极其活跃的学科。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包括双相电泳、质谱分析、蛋白质组信息学。蛋白质组学从新的角度研究肿瘤 ,寻找肿瘤标记蛋白 ,进而阐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相互关系 ,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消化系统肿瘤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遗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志毅 石群立 王修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38-441,共4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高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于脑内或脊髓内。绝大多数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该文作者对近年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遗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素统 遗传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拓扑异构酶Ⅱ在扁桃体程序性死亡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波 黄兆琦 +1 位作者 孟奎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95-297,C001,C002,共5页
目的 :了解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bcl 2、Ki 6 7在扁桃体淋巴滤泡程序性死亡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系。 方法 :收集 2 3例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标本 ,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TopoⅡ、bcl 2、Ki 6 7在淋巴滤泡中... 目的 :了解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bcl 2、Ki 6 7在扁桃体淋巴滤泡程序性死亡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系。 方法 :收集 2 3例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标本 ,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TopoⅡ、bcl 2、Ki 6 7在淋巴滤泡中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与程序性死亡分布的关系。 结果 :TUNEL法显示扁桃体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多集中在淋巴滤泡生发中心 ;bcl 2为套区淋巴细胞表达 ;TopoⅡ阳性分布多集中于滤泡暗区和基底明区 ,而明区较少 ,外套层基本不表达 ;Ki 6 7分布与TopoⅡ相似。 结论 :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细胞程序性死亡活跃 ,bcl 2呈阴性表达 ,而TopoⅡ在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呈阳性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 细胞程序性死亡 淋巴滤泡 拓扑异构酶Ⅱ BCL-2基因 KI-67基因 DNA片段末端标记法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磨损微粒在界面中的分布及运动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秾 赵建宁 +3 位作者 周利武 王与荣 吴苏稼 印洪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 :观察人工关节置换中的磨损微粒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运动。 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兔 32只 ,在兔的股骨远端沿股骨轴线钻孔 ,植入直径 4mm ,长 15mm的圆柱形钛合金棒作为模拟假体。按膝关节内注入微粒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 ,即注入超高... 目的 :观察人工关节置换中的磨损微粒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运动。 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兔 32只 ,在兔的股骨远端沿股骨轴线钻孔 ,植入直径 4mm ,长 15mm的圆柱形钛合金棒作为模拟假体。按膝关节内注入微粒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 ,即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钛合金微粒、骨水泥微粒和等渗盐水组。在第 16周处死动物 ,取股骨远端及膝关节囊 ,观察磨损微粒在界面中的分布及运动情况。 结果 :各实验组假体隧道边缘产生一层纤维结缔组织界膜 ,其中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在这层界膜组织下可见明显的骨吸收和骨破坏现象。聚乙烯组、钛合金组、骨水泥组假体隧道边缘的组织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隧道一区的组织细胞含量明显高于二区 (P <0 .0 5 )。 结论 :人工关节磨损微粒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限制微粒在假体骨界面之间的移动可能会减少假体松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磨损微粒 骨溶解 分布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