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念、内涵及护理应对 被引量:39
1
作者 彭南海 叶向红 +2 位作者 高勇 陈月英 徐丹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63-66,共4页
外科危重疾病如腹部严重战创伤、腹腔大出血、严重腹腔感染、腹腔间室综合征,患者往往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不全,必须紧急外科手术处理,但此类患者又难以承受较长的手术时间。此时,外科手术理念必须从传... 外科危重疾病如腹部严重战创伤、腹腔大出血、严重腹腔感染、腹腔间室综合征,患者往往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不全,必须紧急外科手术处理,但此类患者又难以承受较长的手术时间。此时,外科手术理念必须从传统模式中摆脱出来,这不仅是手术的成功率,更重要的是患者的存活率。因此,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应运而生,并且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仅适用于外伤濒死患者的外科技术,拓展为危重患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理念,对其相应的护理工作亦有着巨大挑战。作者就这一理念和内涵阐述其发展历程、理论依据、适应证及治疗策略,制订出护理工作的积极应对措施,明确每一治疗阶段的护理重点,为成功救治危重患者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手术 腹部创伤 危重疾病 腹腔间室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栋 杨俊伟 +3 位作者 陈朝红 戴春笋 刘志红 黎磊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455-45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探讨该化合物导致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T细胞为研究对象,选择流式细胞分析术、DNA凝胶电泳及DNA片段测定等作为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结果:...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探讨该化合物导致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T细胞为研究对象,选择流式细胞分析术、DNA凝胶电泳及DNA片段测定等作为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只能造成活化的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且与雷公藤内酯醇的浓度正相关;雷公藤内酯醇诱导活化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的作用与细胞活化的程度密切相关;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雷公藤内酯醇只能造成S+ G2M 期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却不能导致G0G1 期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诱导淋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其所处的细胞周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长期应用雷公藤多苷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3
作者 季曙明 王庆文 +6 位作者 尹广 陈劲松 殷立平 沙国柱 唐政 刘志红 黎磊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长期应用雷公藤多苷(T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3例同期肾移植受者进行对照性临床研究,随机分为TⅡ组(n=121)和对照组(n=102),另根据TⅡ剂量的不同将TⅡ组121例患者分为常规剂量TⅡ组(n=82)和双倍剂量T...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长期应用雷公藤多苷(T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3例同期肾移植受者进行对照性临床研究,随机分为TⅡ组(n=121)和对照组(n=102),另根据TⅡ剂量的不同将TⅡ组121例患者分为常规剂量TⅡ组(n=82)和双倍剂量TⅡ组(n=39)。以糖皮质激素、环孢素和硫唑嘌呤作为防治排斥的“三联”免疫抑制基础药物。各组患者均无并发感染、环孢素肾中毒和手术并发症。各组之间的性别、年龄、透析时间、冷缺血和热缺血时间、淋巴细胞毒性试验、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均非常接近。结果:TⅡ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经病理证实的急性排斥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分别为4.1%和26.5%。TⅡ双倍剂量组在术后3个月内无一例发生急性排斥。TⅡ组中发生急性排斥的病理程度也较对照组轻。根据Banff分类,TⅡ组5例患者细胞性排斥为中度急性排斥(ⅡA级);对照组27例急性排斥中,重度急性排斥(Ⅲ级)和中度急性排斥(ⅡB级)各11例。两组之间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发生率分别为7.4%和12.7%。TⅡ组移植肾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郴77.5%。P〈0.01)。TⅡ组大多数受者5年内肾功能正常,肾功能异常(SCr≥132.6μmol/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6%和61.8%。对血肌酐倒数到达透析需要的时间(1/SCr为0.1)进行预测,即1/SCr值由0.5~0.1,预期到达的时间(月),TⅡ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预期值分别为0.5:90.14和42.67;0.2:164.71和66.79;0.1:186.91和78.08。结论:肾移植术后长期应用TⅡ能有效地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减轻排斥反应的病理程度,降低CAN的发生率,保持移植肾功能长期稳定。雷公藤多苷不良反应轻,适合于长期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雷公藤多苷 急性排斥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仁诱导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姚根宏 张国栋 +4 位作者 栾建凤 叶东 严京梅 朱培元 雷千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79-882,共4页
本研究探讨薏苡仁油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分别用0.4,0.8,1.6mg/ml的薏苡仁油作用Jurkat细胞24小时,用CCK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Hoechst33258染色、PI及PI/Annexin V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细胞... 本研究探讨薏苡仁油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分别用0.4,0.8,1.6mg/ml的薏苡仁油作用Jurkat细胞24小时,用CCK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Hoechst33258染色、PI及PI/Annexin V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细胞凋亡,然后采用JC-1染色分析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表明:0.8和1.6mg/ml的薏苡仁油能显著抑制Jurkat细胞增殖;随着薏苡仁油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数目增多,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薏苡仁油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而且此效应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有关,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薏苡仁油治疗白血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油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任斌辉 景华 +1 位作者 李德闽 李忠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19-521,524,共4页
目的 :观察心肺分流术 (CPB)后促炎因子和静止呼吸顺应性 (Cs)的变化 ,并探讨CPB后乌司他丁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 30例接受CPB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 (U组 )和对照组 (C组 ) ,分别于麻醉后CPB前 (T1)、主动脉阻断 ... 目的 :观察心肺分流术 (CPB)后促炎因子和静止呼吸顺应性 (Cs)的变化 ,并探讨CPB后乌司他丁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 30例接受CPB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 (U组 )和对照组 (C组 ) ,分别于麻醉后CPB前 (T1)、主动脉阻断 30min(T2 )、主动脉开放后 6 0min(T3 )、12 0min(T4)、180min(T5)各时间点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及丙二醛 (MDA) ;同时计算Cs和动态肺顺应性 (Cd)及呼吸指数 (RI)。 结果 :CPB后 ,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TNF α、IL 6、IL 8及MDA较T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与C组比较 ,U组CPB后各时间点上述各指标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 ;C组T3 、T4、T5的Cs和Cd较T1有明显下降 ,与U组相应时间点比较亦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C组T3 、T4、T5的RI明显高于U组 (P <0 .0 5 ) ,U组RI体外循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①CPB后患者外周血中TNF α、IL 6、IL 8及MDA均明显增加 ;②CPB能引起肺炎性损伤 ,病理生理改变主要表现在RI增加 ,肺顺应性下降 ;③乌司他丁能降低CPB后促炎细胞因子TNF α、IL 6、IL 8及氧自由基MDA的水平 ,可抑制CPB后RI的增加及肺顺应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肺损伤 心肺分流术 肺功能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国人肠粘膜通透性的检测 被引量:17
6
作者 蒋小华 李宁 +2 位作者 刘放南 李元新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 :建立一项可靠、灵敏测定人尿乳果糖 (L)及甘露醇 (M)的实验方法 ,并研究健康国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 6h后尿中排泄率的比值 (L/M)。 方法 :用高压液相色谱示差 (HPLC RI)检测法分别测定 2 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乳果糖 10 g、甘露醇... 目的 :建立一项可靠、灵敏测定人尿乳果糖 (L)及甘露醇 (M)的实验方法 ,并研究健康国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 6h后尿中排泄率的比值 (L/M)。 方法 :用高压液相色谱示差 (HPLC RI)检测法分别测定 2 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乳果糖 10 g、甘露醇 5g测试液 ,6h后尿中的乳果糖和甘露醇浓度 ,计算乳果糖和甘露醇排泄率及其比值。 结果 :甘露醇和乳果糖 6h尿中的排泄率分别为 5 .74%± 0 .5 8% (0 .6 5 %~ 11.47% )和 0 .132 %± 0 .0 12 %(0 .0 0 5 %~ 0 .2 0 6 % ) ,L/M比值为 0 .0 2 8± 0 .0 10 (0 .0 13~ 0 .0 5 1)。 结论 :应用HPLC RI方法测量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的含量是一种灵敏和可靠的方法 ,测量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可反映肠粘膜通透性 ,可作为监测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膜通透性 乳果糖 甘露醇 高压液相色谱 尿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的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蒋小华 李宁 +1 位作者 朱维铭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2期102-104,108,共4页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后病人营养、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将96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2~8天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9...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后病人营养、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将96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2~8天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9天分别检测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IgG、IgM、IgA、CD4、CD8、CD4/CD8、IL-1α、IL-2、IL-6、IL-10、TNF-α等项目,用药期间留24 h尿、粪测定氮,计算氮平衡. 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前清蛋白、IgA、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肠内免疫营养可减轻胃癌病人手术创伤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营养 对照组 CD4/CD8 前清蛋白 胃癌术后 炎症反应 TNF-α 结论 胃癌手术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患者精神障碍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唐绍强 景华 +2 位作者 张石江 李忠东 李德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为提高对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预防和诊治水平。 方法 :分析心脏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 结果 :本组病例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 4 81% (6 2 / 12 89) ,5 9例患者治愈 ,3例死亡。... 目的 :为提高对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预防和诊治水平。 方法 :分析心脏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 结果 :本组病例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 4 81% (6 2 / 12 89) ,5 9例患者治愈 ,3例死亡。 结论 :术前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心功能水平低下等 ;术中因素有手术类型、体外循环及其时间、手术及转流技术 ;术后因素包括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持续时间、过度刺激、药物的滥用以及心肺功能不全、感染等。治疗包括 :①找出并消除潜在的致病因素 ;②按精神病学疾病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精神障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与MRI表现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碧云 陈自谦 肖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与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和MRI表现。6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2例位于颅内,2例位于四肢,1例位于腹膜...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与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和MRI表现。6例全部行CT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2例位于颅内,2例位于四肢,1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前纵隔。软组织pPNET的CT表现为大的、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伴坏死囊变,不伴钙化,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骨pPNET主要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有1例可见瘤骨形成,增强后不均匀强化。MRI在SE的T1WI上表现为等肌肉信号,T2WI上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部分病例可见假包膜改变。结论pPNET的CT与MRI缺乏明确特征表现,但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判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检出远处转移和评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眼症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尹婕 黄振平 +2 位作者 杨丽萍 石尧 倪利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69-470,共2页
关键词 干眼症 角膜地形图 泪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渗透浓度晶体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脑屏障和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宋娟 邵芹 +7 位作者 葛亚丽 朱娟 封小美 张志捷 周志强 杨建军 刘健 段满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55-258,262,共5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渗透浓度晶体液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血脑屏障(BBB)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林格液)组、7.2%高渗氯化钠注射液(高渗盐)组和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复方电解质)组,每组50只,重度... 目的:比较3种不同渗透浓度晶体液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血脑屏障(BBB)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林格液)组、7.2%高渗氯化钠注射液(高渗盐)组和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复方电解质)组,每组50只,重度失血性休克[放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40%,平均动脉压(MAP)为35~45mmHg]维持1 h后分别输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或7.2%高渗氯化钠注射液;测定放血前(T0)、放血1 h(T1)、输液毕即刻(T2)、1 h(T3)、2 h(T4)血清S100B含量、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和干/湿质量比,电镜观察海马CA1区BBB改变。结果:三组T1~T4时间点血清S100B含量均比T0时升高(P〈0.05)。高渗盐和复方电解质组在T3和T4时显著低于林格液组(P〈0.01)。放血及输液前后脑组织EB含量无变化(P〉0.05)。与T0比较,林格液组T1~T4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都显著增加(P〈0.05),高渗盐组仅在T1时增加(P〈0.05),复方电解质组在T1、T2和T3时增加(P〈0.05)。三组脑组织含水量在T0和T1时无显著差异(P〉0.05);T2时高渗盐组脑组织含水量低于林格液组(P〈0.01);T3和T4时高渗盐和复方电解质组都低于林格液组(P〈0.01)。放血1 h后电镜下示血脑屏障发生改变,林格液组胶质细胞足突空泡化最明显,毛细血管周围水肿液最多。结论:重度失血性休克后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增加,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苏时短期内加重BBB损伤和脑水肿,7.2%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复苏都能减轻BBB损伤和脑水肿,且7.2%高渗氯化钠注射液优于复方电解质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高渗氯化钠注射液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 血脑屏障 S100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期痫样发放对内侧颞叶癫痫脑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寒 张志强 +5 位作者 许强 张其锐 陈光辉 杨昉 孙康健 卢光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目的探讨间期痫样发放对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静息态网络的影响,揭示间期癫痫活动发放对全脑功能的损害机制。材料与方法从45例行同步脑电f MRI数据采集单侧颞叶癫痫患者中,挑选35例(左侧颞叶癫痫患者18例、右侧颞叶癫痫患者17例),以同步... 目的探讨间期痫样发放对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静息态网络的影响,揭示间期癫痫活动发放对全脑功能的损害机制。材料与方法从45例行同步脑电f MRI数据采集单侧颞叶癫痫患者中,挑选35例(左侧颞叶癫痫患者18例、右侧颞叶癫痫患者17例),以同步脑电图监测,每一患者均采集间期痫样发放及无痫样发放状态静息态f MRI数据。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别提取患者两种状态的核心网络、背侧注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默认网络及感觉运动网络等7套内在连接网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痫样发放及无痫样发放状态m TLE患者脑内在连接网络的差异。结果相比未发放状态,发放状态下颞叶癫痫患者核心网络的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听觉网络的脑岛及颞上回功能连接减低。此外,背侧注意网络的顶上小叶在左侧颞叶癫痫患者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而在右侧表现为连接减弱。前默认网络的额中回在右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减弱,而后默认网络颞中回及后扣带回在右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执行控制网络的中扣带回和视觉网络枕叶皮层在左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左侧组视觉网络及右侧组听觉网络内连接强度的变化与发放状态下IEDs发放次数呈正相关。结论内侧颞叶癫痫发作间期痫样发放对脑高级认知网络及感知觉网络均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对参与脑高级认知功能网络的损害,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海马硬化这一特异性内侧颞叶癫痫在发作间期脑功能受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脑电描记术相位同步 磁共振成像 癫痫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曲唑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巧莲 梁元姣 +2 位作者 吴元赭 郝群 卓士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27-630,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trazole)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RL-952,培养液中加入来曲唑和(或)丙酸睾酮、醋酸甲地孕酮(MA),用计数法分析细胞的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 目的:探讨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trazole)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RL-952,培养液中加入来曲唑和(或)丙酸睾酮、醋酸甲地孕酮(MA),用计数法分析细胞的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并对药物处理过的细胞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凋亡细胞。结果:来曲唑联合丙酸睾酮、MA对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有影响,使G0/G1期的细胞增加,S期、G2/M期细胞减少;单用丙酸睾酮或来曲唑对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可抑制丙酸睾酮所致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细胞株 来曲唑 醋酸甲地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 环己烷 异丙醇荧光光谱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祥和 祁青 +1 位作者 徐建国 朱四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甲醇环己烷异丙醇荧光光谱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王祥和1祁青2徐建国2朱四海2异丙酚是量、效相关性好的静脉麻醉药。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对指导准确和科学用药极为重要。通常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异丙酚浓度,但价高费时,无法大量测定。... 甲醇环己烷异丙醇荧光光谱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王祥和1祁青2徐建国2朱四海2异丙酚是量、效相关性好的静脉麻醉药。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对指导准确和科学用药极为重要。通常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异丙酚浓度,但价高费时,无法大量测定。我们采用了自行改良的荧光光谱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甲醇 环己烷 异丙醇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06
15
作者 张宗军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16-418,共3页
双源CT具有双球管和双组探测器,其单扇区重建时间分辨率可达83m s,可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同时,双球管可同时输出不同能量的X线,提高了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对病变诊断的正... 双源CT具有双球管和双组探测器,其单扇区重建时间分辨率可达83m s,可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同时,双球管可同时输出不同能量的X线,提高了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对病变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双能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体周围骨保护素表达与磨损微粒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骏骅 赵建宁 +5 位作者 王与荣 吴苏稼 周利武 曾晓峰 郭亭 包倪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02-305,I001,共5页
目的 :观察骨保护素 (osteoprotegerin ,OPG)在假体周围各区的浓度变化 ,研究各区OPG表达与磨损微粒聚积之间的关系。 方法 :临床选取 4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例 ,于术中按照Delee 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 Amstutz股骨分区法 ,采... 目的 :观察骨保护素 (osteoprotegerin ,OPG)在假体周围各区的浓度变化 ,研究各区OPG表达与磨损微粒聚积之间的关系。 方法 :临床选取 4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例 ,于术中按照Delee 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 Amstutz股骨分区法 ,采取松动假体周围各区的反应界膜组织 ,采用羊抗人OPG多克隆抗体对界膜进行免疫标记 ,比较OPG在各个分区中的浓度 ,并以电镜观察统计界膜各个分区中磨损微粒聚积的数目。 结果 :髋臼分区中OPG阳性细胞数目三区显著高于一区和二区 (P <0 .0 5 ) ,股骨分区中OPG的阳性细胞数目一区、六区和七区显著高于其余各区 (P <0 .0 5 )。髋臼分区中三区磨损微粒聚积数明显高于一区和二区 (P <0 .0 5 ) ,股骨分区中一区、七区中黑色磨损微粒均匀弥漫存在 ,明显高于其余各区 (P <0 .0 5 )。 结论 :假体周围OPG的表达具有一定规律性 ,并与磨损微粒的局部聚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微粒 骨溶解 骨保护素 人工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妇科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梁元姣 梅巧娣 吴效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83-86,共4页
在许多组织增生过程中 ,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会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最近的研究发现 ,IGF 1存在于各种增生组织 ,如子宫内膜和卵巢组织。患有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时 ,血清中IGF 1水平较高 ,而子宫内膜局部的IGF 1水平... 在许多组织增生过程中 ,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会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最近的研究发现 ,IGF 1存在于各种增生组织 ,如子宫内膜和卵巢组织。患有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时 ,血清中IGF 1水平较高 ,而子宫内膜局部的IGF 1水平减低 ,这可能是导致不孕的原因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卵巢局部的IGF 1活性增强 ,与患者肥胖、高雄激素水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有关。IGF 1在良、恶性肿瘤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IGF 1能刺激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围绝经期妇女若存在高IGF 1和低IGF 1结合蛋白 3(IGFBP 3)水平 ,则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大。绝经前后女性的高IGF 1水平与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异位症 乳腺癌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诺昔康复合二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苏中宏 金毅 +2 位作者 徐建国 贾真 马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商品名:可塞风)复合二异丙酚的麻醉效果及其对人工流产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90例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D组单用二异丙酚麻醉;DF组使用芬太尼1μg/kg和二异丙酚麻醉;DL组使用氯诺昔康16mg和二...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商品名:可塞风)复合二异丙酚的麻醉效果及其对人工流产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90例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D组单用二异丙酚麻醉;DF组使用芬太尼1μg/kg和二异丙酚麻醉;DL组使用氯诺昔康16mg和二异丙酚麻醉。以VAS评分评价患者清醒后即刻、5、10、20min及离院时的疼痛强度,同时观察术中体动反应强度、二异丙酚用量、唤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①术后疼痛VAS评分:DF组和D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低于D组(P<0.05),DL组清醒后20min及离院时明显低于DF组(P<0.05);清醒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和其他两组比较,DF组术中体动反应轻、二异丙酚用量少、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短(P<0.05);和麻醉前相比,DF组麻醉后3min的血压、心率、脉血氧明显降低(P<0.05);DF组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DL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复合二异丙酚麻醉,可有效地控制人工流产手术后疼痛,但术中镇痛作用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人工流产 手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对丙泊酚麻醉人工流产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和血清皮质醇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毅 徐建国 +1 位作者 林宁 杨建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观察芬太尼对丙泊酚 (Propofol)静脉麻醉人工流产患者脑电双频指数 (BIS)和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方法 :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四组 :Ⅰ组 (对照组 ,n =16 )以 3.5mg/ (kg·min)的... 目的 :观察芬太尼对丙泊酚 (Propofol)静脉麻醉人工流产患者脑电双频指数 (BIS)和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方法 :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四组 :Ⅰ组 (对照组 ,n =16 )以 3.5mg/ (kg·min)的速率静注丙泊酚 ,若宫颈扩张无肢动反应时停药 ,并开始手术 ;术中视需要追加丙泊酚。Ⅱ~Ⅲ和Ⅳ组于丙泊酚给药前 1min分别静注 0 .2 5、0 .75和 1.2 5 μg/kg的芬太尼 ,每组均为 16例。术中观察脑电BIS、SBP、DBP、HR和SpO2 的变化 ,记录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的BIS值及恢复时间、丙泊酚用药量等。通过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评估患者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结果 :与Ⅰ组比较 ,Ⅲ、Ⅳ组患者宫颈扩张无肢体反应和负压吸引过程中出现肢体反应的BIS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丙泊酚的用药量显著减少 (P <0 .0 1)。Ι、Ⅱ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血浆皮质醇浓度均较注药前高 (P <0 .0 1)。Ⅳ组定向力恢复的时间较Ι组明显延长 (P <0 .0 1) ,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增加 (P <0 .0 5 )。 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术中使用合适剂量的芬太尼 (0 .75 μg/kg) ,可增强止痛和抗伤害作用 ,使镇静深度变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丙泊酚 双频指数 皮质醇 血浆浓度 人工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汉东 史继新 +7 位作者 杭春华 成惠林 孙康健 潘云曦 樊友武 谢韡 李杰 乔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1期986-988,共3页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方法 :对 19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天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按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本组 5 6例 ,其中内侧型 2 8例 ;外侧型 17例 ;镰幕型 11例。对主要向幕上发展...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方法 :对 19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天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按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本组 5 6例 ,其中内侧型 2 8例 ;外侧型 17例 ;镰幕型 11例。对主要向幕上发展者 ,根据肿瘤的部位 ,采用扩大翼点入路、颞下入路、颞枕部入路和枕部入路 ;肿瘤全部或主体在颅后窝者 ,采用枕下或枕部 枕下联合开颅术 ;跨幕者采用颞下 乙状窦前入路 ;镰幕型均采用枕部入路。 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 5 3例 ,部分切除 3例 ,全组共死亡 2例 (3.6 % ) ,术后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 5例 ,复发 6例。 结论 :天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天幕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