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 被引量:36
1
作者 卢光明 张志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3-687,共5页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是以深度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高性能计算能力及医学影像大数据共同促进出现的时代产物,同时也是当今医学发展重要的需求方向。文章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意义目标、研发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出版物中的应用
2
作者 许健 陈君坤 +3 位作者 卢光明 张宗军 黄伟 陈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62-63,共2页
0引言医学影像的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不仅为医学影像资料的数字化存档与远程会诊带来方便,而且为医学影像资料的出版带来革命性进步。本文作者通过运用计算机编辑和出版《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书的全过程,深深体会到计算机技术在医学... 0引言医学影像的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不仅为医学影像资料的数字化存档与远程会诊带来方便,而且为医学影像资料的出版带来革命性进步。本文作者通过运用计算机编辑和出版《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书的全过程,深深体会到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出版物中的优势。《CT诊断与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数字化处理技术 CT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朱宗明 张宗军 +6 位作者 陈宏伟 任斌 鲍健 汤群锋 吴力源 胡晓云 卢光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采用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高分辨MRI,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经颈部CTA检测出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并... 目的采用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高分辨MRI,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经颈部CTA检测出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并伴管腔狭窄,再接受MRI扫描;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40例患者中,CTA检出斑块61个,其中混合性斑块31个;钙化性斑块18个;软斑块12个。高血压30例,检出斑块49个;无高血压10例,检出斑块12个。MRI检出斑块61个,其中Ⅲ型14个;Ⅳ~Ⅴ型23个,Ⅵ型6个;Ⅶ型18个。斑块内溃疡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同侧急性脑梗死14例,双侧颈动脉斑块造成双侧脑梗死10例,一侧颈动脉检出粥样斑块而对侧发生脑梗死2例。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以混合性斑块为主,双侧好发;高血压患者斑块发生率高于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同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颈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4
作者 许健 卢光明 +2 位作者 郑玲 袁彩云 陈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10-914,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未确定3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占38%(20/53),腹部不适及腹痛占36%(19/53)。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含血供的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性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 I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准确定位、良恶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18)F-脱氧葡萄糖PET/CT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中秋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常林风 吴江 郑玲 王俊鹏 秦莉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59-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影像表现及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6例胰腺恶性病变和6例胰腺炎患者均经病理和临床等综合手段证实,并均行18FFDG全身PET/CT显像,观察胰腺癌的PET/CT表现,结合手术病理和临床结... 目的:探讨胰腺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影像表现及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6例胰腺恶性病变和6例胰腺炎患者均经病理和临床等综合手段证实,并均行18FFDG全身PET/CT显像,观察胰腺癌的PET/CT表现,结合手术病理和临床结果,分析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胰腺恶性病变26例,其中20例为胰腺癌,3例为胰腺癌手术后复发,2例为胰腺转移癌,1例为交界性肿瘤(潜在恶性);胰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腹膜腔及肠系膜转移4例,肝脏转移7例,脊椎等其他骨转移2例,其他部位转移2例。胰腺恶性病变的PET/CT表现为Ⅰ型21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0例。PET/CT对胰腺疾患诊断的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87.5%。结论:胰腺癌18FFDGPET/CT的影像表现可多种形式,其中Ⅰ型占80.8%,为典型表现;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但仍存在少部分假阳性和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阳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7
6
作者 吴江 王中秋 +4 位作者 朱虹 朱建国 袁彩云 吴正参 刘珍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2-645,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18F-FDGPET/CT表现及影像学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SPTP的影像学资料。8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接受PET/CT检查。结果8例C...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18F-FDGPET/CT表现及影像学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SPTP的影像学资料。8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接受PET/CT检查。结果8例CT平扫均呈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实性成分为主型2例,囊性成分为主型3例,囊实性相间型3例。6例包膜完整,7例外生性生长,2例见出血,1例见钙化。2例MRI平扫实性成分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长T1、长T2信号,包膜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MRI发现一处CT未能显示的出血灶。实性成分及包膜在CT、MR增强扫描中均呈延迟强化,但实性成分的强化程度始终低于胰实质,而包膜的强化程度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高于胰腺实质。1例PET/CT实性成分呈半环形、不均匀FDG代谢增高灶。结论SPTP的影像学特征为包膜完整、体积较大、可伴出血和钙化的囊实性肿块,其实性成分及包膜增强后延迟强化,且实性成分FDG代谢增高等。综合影像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吴越菲 史玉振 +3 位作者 童明敏 刘永康 戴玲玲 王中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7-471,共5页
目的分析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肾嗜酸细胞腺瘤5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孤立型纤维瘤3例,后肾腺瘤、血管瘤、平滑肌瘤和球旁细胞瘤各1例;其中12... 目的分析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肾嗜酸细胞腺瘤5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孤立型纤维瘤3例,后肾腺瘤、血管瘤、平滑肌瘤和球旁细胞瘤各1例;其中12例接受CT检查,3例接受MR检查。结果 11例CT或MR平扫显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肾嗜酸细胞腺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体积较大者可出现中央瘢痕。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R T1WI、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内夹杂索条状、斑片状高信号以及流空信号。血管瘤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易发生囊变;孤立型纤维瘤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后肾腺瘤、平滑肌瘤和球旁细胞瘤缺少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肾脏罕见良性肿瘤大多边界清晰,影像学表现多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诊断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胡裕效 朱虹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9-633,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的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或在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中,其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文中主要综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的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或在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中,其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文中主要综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的PCNSL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及医学影像学特征。PCNSL具有某些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将传统医学影像手段(如CT、MRI)与新兴医学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等,能大大提高PCNSL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计算机体层扫描仪 磁共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华斌 李苏建 +1 位作者 王中秋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胰腺实性-假乳状瘤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妇女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Frantz于1959年首先报道了本病,其组织发生来源尚未确定。文中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 目的:胰腺实性-假乳状瘤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妇女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Frantz于1959年首先报道了本病,其组织发生来源尚未确定。文中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表现为胰腺区巨大囊实性肿块,包膜大多完整,增强后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肿块体积均较大,邻近结构受压移位。造影增强后肿瘤实质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增强前后均呈低密度。1例肿块内伴有条状钙化;1例伴有胰管轻度扩张;5例均未见肝内外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特征,可与其它有类似影像学表现的胰腺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腺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正参 王中秋 +2 位作者 吴江 王正阁 刘珍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947-950,共4页
目的:胰腺囊腺瘤属于胰腺囊性病变,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的胰腺肿瘤,文中探讨胰腺囊腺瘤的CT及MR 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胰腺囊腺瘤患者的CT及MR I(CT 9例,MR I 3例),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胰腺囊... 目的:胰腺囊腺瘤属于胰腺囊性病变,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的胰腺肿瘤,文中探讨胰腺囊腺瘤的CT及MR 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胰腺囊腺瘤患者的CT及MR I(CT 9例,MR I 3例),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胰腺囊腺瘤多发于中年女性,12例患者均呈单个或多发囊状改变,囊大小不等,囊内有分隔的9例,囊壁有结节的5例,囊壁点状或蛋壳状钙化3例。结论:胰腺囊腺瘤在CT及MR I检查中有一定的特异性,大多可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囊腺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碧云 陈自谦 肖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5例,分析其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靠近Monro孔处,在CT上呈等或稍高密度,在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5例,分析其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靠近Monro孔处,在CT上呈等或稍高密度,在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可见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均可见囊变,边缘清晰。免疫组化突触素(Syn)均为阳性表达,2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1例S-100呈阳性表达,3例Ki-67阳性表达。结论青年人位于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CNC的诊断,CT与MRI有助于诊断此病,确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学评价及新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丽 许健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2-1108,共7页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继外科手术、放化疗之后肿瘤治疗的新的有效手段。许多临床前抗血管生成治疗动物试验显示出很好的前景,但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却不够满意,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讨。如何在活体上无创评...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继外科手术、放化疗之后肿瘤治疗的新的有效手段。许多临床前抗血管生成治疗动物试验显示出很好的前景,但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却不够满意,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讨。如何在活体上无创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效果是目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介绍利用显微光学成像、超声成像、CT、MRI、核医学、分子影像、多模式成像等成像方法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肿瘤血管生成成像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在儿科肾病综合征患者肾静脉血栓检出和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龙江 罗松 +4 位作者 周长圣 王梅 唐春香 赵艳娥 卢光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评估CT血管成像在儿科肾病综合征患者肾静脉血栓检出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1年6月共63例年龄≤18岁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纳入本研究。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根据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是否有充盈缺损判定血栓有无,并与超声检... 目的:评估CT血管成像在儿科肾病综合征患者肾静脉血栓检出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1年6月共63例年龄≤18岁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纳入本研究。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根据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是否有充盈缺损判定血栓有无,并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3例患者中,CT血管成像检出11例(17.5%,11/63)患者有肾静脉血栓存在,9例为急性,累及双肾静脉2例,单侧肾静脉血栓6例(右侧1例,左侧5例),仅下腔静脉者1例;2例为慢性肾静脉血栓。6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超声检查,均为阴性。8例患者进行了CT随访检查,4例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吸收,3例未见明显变化,包括1例慢性肾静脉血栓。结论:CT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肾静脉血栓,在其诊断和随访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儿科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瘘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价值评估 被引量:7
14
作者 刁强 郑玲 李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瘘的影像学特征及支架置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间1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食管瘘患者,其中放疗、保守治疗后出现食管-胸腔瘘及食管-纵隔瘘各1例,食管癌术后出现瘘患者10例。12例均行口服碘水造... 目的:探讨食管瘘的影像学特征及支架置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间1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食管瘘患者,其中放疗、保守治疗后出现食管-胸腔瘘及食管-纵隔瘘各1例,食管癌术后出现瘘患者10例。12例均行口服碘水造影及螺旋CT检查,并于透视引导下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口服碘水造影,检查显示,造影剂溢入胸腔8例;溢入气管3例;溢入纵隔部位1例。12例行螺旋CT检查,其中8例显示瘘口与胸腔相通,2例直接显示食管残胃-气管瘘的瘘口和瘘管,2例因瘘口小而未能显示。12例患者均顺利置入覆膜内支架,既完全封堵了瘘口,又解决了进食、呛咳问题,有效控制肺部、纵隔等感染问题,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根据口服碘水造影和螺旋CT征象可以诊断食管瘘,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瘘 碘水造影 CT 支架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神经根疾病MR脊髓造影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施鑫 朱锡旭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43-445,449,共4页
目的 :观察和评价核磁共振 (MR)脊髓造影术对腰骶神经根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MR为SiemensMag netonImpact 1.0T超导扫描机 ,所采用的扫描序列为脂肪抑制重T2 SE序列 ,重建方法为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的MR脊髓造影技术 ,检查 75... 目的 :观察和评价核磁共振 (MR)脊髓造影术对腰骶神经根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MR为SiemensMag netonImpact 1.0T超导扫描机 ,所采用的扫描序列为脂肪抑制重T2 SE序列 ,重建方法为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的MR脊髓造影技术 ,检查 75例慢性腰腿痛患者。 结果 :MR脊髓造影能清晰地显示腰骶硬脊膜外腔、神经根及其神经根鞘的形态与结构。 75例MR脊髓造影中 ,11例为腰骶部神经根病变。其中神经根变异 6例 ,占8.0 % ;神经根囊肿 2例 ,占 2 .6 % ;神经根纤维瘤 3例 ,占 4 .0 %。在MR脊髓造影图像上表现各有其特点。 结论 :神经根疾病在MR脊髓造影的影像上有其特征性的表现 ,能为临床诊断椎管内神经根病变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神经根疾病 影像学评价 核磁共振 脊髓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道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梅 张龙江 +1 位作者 路莉 卢光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906-907,共2页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住临床上比较少见,可发生住全身各个部位[1-2]。泌尿生殖系统中,IMT多发生任膀胱及前列腺.肾脏比较少见[3]。肾脏IMT颅后较好,但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极易误诊...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住临床上比较少见,可发生住全身各个部位[1-2]。泌尿生殖系统中,IMT多发生任膀胱及前列腺.肾脏比较少见[3]。肾脏IMT颅后较好,但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极易误诊为肾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组织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汁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影像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柴学 张龙江 +4 位作者 胡小波 赵艳娥 陈波 周长圣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811-814,I0002,共5页
目的:在肺栓塞疾病的研究中,肺栓塞动物模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该模型尚存在不足。文中采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制作家兔急性肺栓塞(PE)模型,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和CT肺动脉成像(CTPA)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验证该实验影像模... 目的:在肺栓塞疾病的研究中,肺栓塞动物模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该模型尚存在不足。文中采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制作家兔急性肺栓塞(PE)模型,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和CT肺动脉成像(CTPA)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验证该实验影像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新西兰家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4)。实验组26只采用明胶海绵栓子经股静脉插管制备成急性PE模型,栓塞前行DSA和CTPA,并于栓塞后2 h、1 d、3 d、7 d再次行CTPA和DSA后处死。对照组4只家兔注入等渗盐水,分别于第3d、7d各处死2只。所有家兔处死后均行病理检查。结果:26只实验组家兔肺栓塞模型24只制备成功,模型制备成功率为92%,24只家兔参与影像及病理分析。在DSA和CTA影像上肺栓塞表现为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的截断,病理检查可见肺动脉内有明胶海绵栓塞物。结论: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物制备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成本低廉,是肺栓塞影像学研究的一种较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肺血管造影术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评估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刁强 卢光明 王修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990-993,1004,共5页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发生于胸膜间皮细胞而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罕见肿瘤。由于该病无典型表现,误诊率很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正确评估已成为MPM诊治的必然趋势。影像学检查在MPM的诊断、分期及病情评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多...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发生于胸膜间皮细胞而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罕见肿瘤。由于该病无典型表现,误诊率很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正确评估已成为MPM诊治的必然趋势。影像学检查在MPM的诊断、分期及病情评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胸膜间皮瘤诊断、分期、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X线 计算机X线断层摄像术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 X线断层摄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孤立性纤维瘤影像诊断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苏建 陈英鑫 袁彩云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6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孤立性纤维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少见肾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肾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结果:2例肾肿瘤均起自肾实质并突入肾盂,大小分别为2cm和3cm;在CT平扫时均表现为略... 目的:探讨肾脏孤立性纤维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少见肾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肾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结果:2例肾肿瘤均起自肾实质并突入肾盂,大小分别为2cm和3cm;在CT平扫时均表现为略高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锐利,增强后有轻中度强化。其中1例行MRI检查,T2WI上肿块与肾实质比为明显低信号。病理学表现:境界清、质硬的肿块,切面灰白或黄白色有漩涡和编织状结构,形态类似子宫的平滑肌瘤。显微镜下孤立性纤维瘤可见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交错缠绕在一起伴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成蟹足样。免疫组织化学CD34强阳性。结论:肾孤立性纤维瘤罕见,其由于纤维组织致密造成CT上肿瘤密度较肾实质高,在MRI的T2WI上肿瘤为低信号表现,有助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季学满 张宗军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337-1340,共4页
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多见于婴幼儿,呈侵袭性生长,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播散。肿瘤组织中含有横纹肌样细胞、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性间质成分和上皮组织。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髓母细胞瘤。细胞遗传学表现为22... 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多见于婴幼儿,呈侵袭性生长,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播散。肿瘤组织中含有横纹肌样细胞、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性间质成分和上皮组织。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髓母细胞瘤。细胞遗传学表现为22对染色体呈单体性或22q11.2缺失。临床多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强化性治疗。因继发性囊变坏死或出血,影像学呈多样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