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DR双能量减影与DR胸片及胸部CT吸收剂量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骏 赵国良 +3 位作者 李苏建 周正良 张玥玥 陈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DR双能量减影(DES)与DR高千伏X线摄影、DR亚高千伏X线摄影、胸部常规CT扫描以及低剂量胸部CT扫描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之间的差异,从剂量学角度阐明胸部影像学检查程序。方法:72例患者采用DR双能量减影、DR高千伏X线摄影以及C... 目的:探讨胸部DR双能量减影(DES)与DR高千伏X线摄影、DR亚高千伏X线摄影、胸部常规CT扫描以及低剂量胸部CT扫描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之间的差异,从剂量学角度阐明胸部影像学检查程序。方法:72例患者采用DR双能量减影、DR高千伏X线摄影以及CT扫描。DR双能量减影采用140 kV3、20 mA,60 kV、500 mA自动曝光,以及110 kV3、20 mA,60 kV、500 mA自动曝光进行后前站立位X线摄影。DR高千伏X线胸部摄影采用140 kV2、00 mA与亚高千伏采用110 kV、200 mA自动曝光后前站立位进行摄影。常规CT胸部扫描采用120~130 kV进行扫描。低剂量CT胸部扫描采用110 kV进行扫描。对各组X线吸收剂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能量减影之间、高千伏胸部X线摄影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减影技术的被检者吸收剂量与DR胸部高千伏X线摄影及胸部CT检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DR双能量减影作为DR高千伏胸部X线摄影的一种补充,适度加以应用,同时部分疾病可采用胸部低剂量CT扫描,以从整体上降低被检者的随机吸收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组织均衡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骏 甘泉 陈新沛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对大面积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组织均衡软拷贝进行对照研究。方法100位患者用数字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系统获得后前位X线胸片,50位获得侧位X线胸片。通过后前位胸部X线照片中的结构肺尖、心后和纵隔后肺血管、降主动脉、第六胸椎上缘等... 目的对大面积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组织均衡软拷贝进行对照研究。方法100位患者用数字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系统获得后前位X线胸片,50位获得侧位X线胸片。通过后前位胸部X线照片中的结构肺尖、心后和纵隔后肺血管、降主动脉、第六胸椎上缘等,侧位X线照片心后肺血管、肺门、心影内的肺血管、心影上的横隔,以及第三胸椎上缘等,进行影像学评价。对组织均衡后所获影像间的显著性差异作测试。结果对于第六胸椎上缘结构的显示,以及心后三角处肺纹理的显示上组织均衡图像更好(P<0.05)。结论组织均衡这种宽的动态范围在穿透差的区域中可改善对比性能(如纵隔),且能够使不同吸收特性的组织同时适当重显(如骨、肺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 被引量:6
3
作者 肖俊强 卢光明 +2 位作者 李苏建 黄尧生 邓小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典型和不典型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术前MRI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室管膜播散以及胼胝体累及情况。结果26例中7例为单发,19例为多发;...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典型和不典型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术前MRI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室管膜播散以及胼胝体累及情况。结果26例中7例为单发,19例为多发;其中基底节区、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区16例,半球凸面白质区7例,二者中同时伴室管膜下结节者13例;仅发生于脑室内者3例。累及胼胝体时,均可见典型"蝶翼征"。常规平扫实性部分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值降低明显。增强扫描24例实性部分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边缘环状中度强化。脑室内病灶或室管膜下播散结节,均未见坏死区,增强均呈明显均匀强化。瘤周水肿因部位而异,基底节区、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区病灶水肿多呈轻度到中度,大部分以轻度为主;大脑半球凸面病灶水肿多较明显,呈中度到重度。结论绝大多数PCNSL表现较典型,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A抑制LTEP细胞迁移及对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昕 田迎 +1 位作者 严晓莺 陈卫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59-2061,共3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人肺腺癌细胞株LTEP迁移及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以T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丹酚酸A(0、20、40μg/mL)对LTEP细胞迁移抑制率;以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丹酚酸A对LTEP细胞中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与...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人肺腺癌细胞株LTEP迁移及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以T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丹酚酸A(0、20、40μg/mL)对LTEP细胞迁移抑制率;以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丹酚酸A对LTEP细胞中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显示丹酚酸A对LTEP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实验提示丹酚酸A对LTEP细胞中p-ERK表达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丹酚酸A对LTEP细胞迁移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丹酚酸A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