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人Id3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肿瘤细胞内的定位研究
1
作者 李晓军 仲爱芳 +3 位作者 王凯 贾丽 陈芳芳 虞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1-873,共3页
目的:表达及纯化重组人分化抑制因子3(Id3)蛋白,制备兔抗人Id3多克隆抗体。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并纯化重组人Id3融合蛋白,以纯化Id3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兔抗人Id3多克隆抗体,通过亲合层析实验去除抗血清中... 目的:表达及纯化重组人分化抑制因子3(Id3)蛋白,制备兔抗人Id3多克隆抗体。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并纯化重组人Id3融合蛋白,以纯化Id3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兔抗人Id3多克隆抗体,通过亲合层析实验去除抗血清中非特异性成分,免疫双向扩散、间接ELISA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人乳腺上皮癌细胞(MCF7)、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内Id3表达进行定位研究。结果: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表达载体Id3/pET-32a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诱导可大量表达His-Tag Id3融合蛋白;表达产物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Mr)为34 000的Id3融合蛋白;Id3重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的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8(双向扩散)和1∶8 000(ELISA),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抗体具有抗人Id3的良好特异性。IFA结果发现,A549细胞内Id3表达量很低;在MCF7和PC-3M细胞内,Id3呈高水平表达,且主要定位于核浆。结论:重组人Id3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抗人Id3多克隆抗体的研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3(Id3) 抗体 A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珠菌定植引发侵袭性感染早期优势抗原的体液免疫回忆应答 被引量:5
2
作者 商秀娟 陈笑 +3 位作者 李芳秋 胡毓安 史利宁 刘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临床发现侵袭性念珠菌病早期,患者抗念珠菌Eno抗原Ig G抗体水平升高,本文拟用动物实验探讨该现象是否与念珠菌定植导致的体液免疫回忆应答有关。方法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第1组小鼠先行口腔定植念珠菌而后进行腹腔感染(定植... 目的临床发现侵袭性念珠菌病早期,患者抗念珠菌Eno抗原Ig G抗体水平升高,本文拟用动物实验探讨该现象是否与念珠菌定植导致的体液免疫回忆应答有关。方法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第1组小鼠先行口腔定植念珠菌而后进行腹腔感染(定植后感染免疫正常组,n=8),第2组在第1组基础上外加免疫抑制处理(定植后感染免疫抑制组,n=8),第3组给予念珠菌定植,不进行腹腔感染(定植未感染免疫正常组,n=4),第4组不给予念珠菌定植,直接进行腹腔感染(未定植感染免疫正常组,n=4)。检测免疫正常和免疫抑制状态的感染小鼠脾中念珠菌烯醇化酶(Eno)特异的记忆B细胞(Bm)的数量以及血清抗Eno Ig G、Ig M和Ig A水平。结果定植后感染免疫正常组和定植后感染免疫抑制组小鼠Eno抗原特异性Bm数(47.25±13.81、43.14±15.95)明显多于定植未感染免疫正常组和未定植感染免疫正常组(8.00±3.74、8.5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定植后感染免疫正常组和定植后感染免疫抑制组、定植未感染免疫正常组与未定植感染免疫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念珠菌定植后感染的小鼠血清抗Eno Ig G水平较Ig M、Ig A水平显著升高;抗Eno Ig G水平与特异性Bm频数呈正相关(r=0.737,P<0.01)。抗Eno Ig G水平与特异性Bm频数呈正相关(r=0.737,P<0.01)。结论念珠菌定植并在遭受侵袭性感染后特异性记忆细胞短时大量增殖可致Eno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感染 体液免疫 记忆B细胞 ELISP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德玉 李晓军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组织内炎症损害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蛋白质抗原或多肽的瓜氨酸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并且与RA的发病过程及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组织内炎症损害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蛋白质抗原或多肽的瓜氨酸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并且与RA的发病过程及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ACPA)产生有关。在RA患者血液及关节滑膜液、血清和软骨细胞表层可发现大量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存在。IC可激活RA患者体内补体系统并促进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关节骨和软骨组织发生损伤,进而引起不可逆的关节畸变等功能损害。IC中抗原成分的鉴定对于深入了解RA的发病机制非常重要。含有抗瓜氨酸化蛋白的IC的沉积及作用可以诱发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引起持续性慢性炎症。RA患者滑膜液及血清中ACPA及其特异性IC显著高于正常人,提示ACPA特异性IC可能作为一种单独或者联合指标,在RA临床诊断应用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因子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外周血白念珠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毓安 王静瑜 +5 位作者 商秀娟 李伟 周妍 陆静芬 李芳秋 史利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侵袭性念珠菌病临床致死率较高,文中旨在研究白念珠菌免疫优势抗原1,6-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ba)的细胞免疫应答类型,以评估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中是否具有保护性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建立检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念珠菌Fba... 目的侵袭性念珠菌病临床致死率较高,文中旨在研究白念珠菌免疫优势抗原1,6-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ba)的细胞免疫应答类型,以评估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中是否具有保护性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建立检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念珠菌Fba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与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用白念珠菌重组抗原Fba为刺激物,检测26名健康人外周血PBMC中分泌IFN-γ、IL-4和IL-17A的阳性斑点形成细胞(SFC)频数。结果 Fba刺激后,26名健康人分泌IFN-γ、IL-4和IL-17A的频数分别为23.00(9.75,42.50)个、0(0,0.25)个和1.5(0.75,8.25)个,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IL-4和IL-17A的应答率分别为100%(26/26)、15.38%(4/26)和76.92%(20/26),IFN-γ和IL-17A的应答率显著高于IL-4应答率(P<0.01)。其中Fba刺激后产生强IFN-γ应答(SFC≥20)者占57.69%(15/26),而产生IL-17A强应答者1人,无人产生强IL-4应答。健康受试者PBMC应答同时产生Th1和Th17型应答者占65.38%(17/26);其中19.23%(5/26)的受试对象仅产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无受试对象单独产生Th2型细胞免疫应答。结论白念珠菌特异性抗原Fba诱导的T细胞免疫以Th1型和Th17型为主,提示该抗原将产生保护性细胞免疫应答,具有成为理想疫苗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二磷酸醛缩酶 酶联免疫斑点法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7 白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a)相连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汪俊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785-788,共4页
关键词 Lp(a) LP-PLA2 氧化磷脂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检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2
6
作者 汪俊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5,共6页
血脂检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的危险评估、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控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多检测血脂"量"的改变,然而用其量的变化评估疾病的发病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尚存在较多局限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测技术的提高,脂蛋白&q... 血脂检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的危险评估、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控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多检测血脂"量"的改变,然而用其量的变化评估疾病的发病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尚存在较多局限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测技术的提高,脂蛋白"质"的变化,如其组成、结构、特性及功能等的改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本实验室建立了脂蛋白(a)、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氧化修饰脂蛋白和相关基因的系列检测方法,探讨其临床价值,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提供更灵敏、特异的预防、早期诊断、病情监控和预后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脂蛋白(a) 心脑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免疫复合物的质谱鉴定与差异蛋白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管晓龙 王海永 +5 位作者 周莹 徐羽中 李昂 宋淑圣 李晓军 虞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501,共7页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典型的Ⅲ型超敏反应,可在滑膜组织中发现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及补体的沉积,但具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究RA血清免疫复合物中抗原谱的表达情况。方法血清样本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典型的Ⅲ型超敏反应,可在滑膜组织中发现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及补体的沉积,但具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究RA血清免疫复合物中抗原谱的表达情况。方法血清样本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门诊和住院RA患者共55例为RA组。RA组分为2个亚组,其中抗CCP抗体(+)RA亚组41例,抗CCP抗体(-)RA亚组14例。同时选取SLE患者41例血清样本为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41例血清样本为健康对照组。用PEG沉淀法从4组混合血清中提取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免疫共沉淀、胶内酶解后进行质谱分析。用Vennny2.1.0进行各组之间总蛋白差异比对,结果以RA组蛋白FOT值大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FOT值的2倍即判定为上调蛋白,小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FOT值0.5倍判定为下调蛋白。利用STRING软件对差异蛋白进行进一步功能分析。结果在RA患者血清免疫复合物中共鉴定出277种蛋白,其中抗CCP抗体(+)RA亚组有162种蛋白,抗CCP抗体(-)RA亚组有248种蛋白。相对疾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仅在RA组出现共有129种蛋白,其中,抗CCP抗体(+)RA亚组有38种蛋白,抗CCP抗体(-)RA亚组有109种蛋白,2亚组共有18种蛋白。RA组与对照组共有蛋白中,抗CCP抗体(+)RA亚组有2种蛋白上调,抗CCP抗体(-)RA亚组有11种蛋白上调。下调蛋白中,抗CCP抗体(+)RA亚组有17种蛋白表达下调,抗CCP抗体(-)RA亚组共计21种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抗CCP抗体(-)RA亚组相对抗CCP抗体(+)RA亚组鉴定出更多的差异蛋白,差异蛋白的鉴定为探究RA发病机制寻找新的生物学标记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质谱 免疫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PCR快速检测KPC和NDM耐药基因 被引量:4
8
作者 顾芸芸 孙宁 +3 位作者 姚新月 史利宁 陈芳芳 李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检测耐药基因的核酸技术,已成为有效监测和控制耐药菌扩散的强有力工具之一。建立一种快速检测KPC和NDM两种耐药基因的方法,以指导临床用药和监控院内细菌耐药性流行情况。方法根据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和新德里金属β-内酰... 目的检测耐药基因的核酸技术,已成为有效监测和控制耐药菌扩散的强有力工具之一。建立一种快速检测KPC和NDM两种耐药基因的方法,以指导临床用药和监控院内细菌耐药性流行情况。方法根据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和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的基因保守区,设计PCR反应的引物,优化扩增体系,建立同时检测耐药基因KPC和NDM的方法,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株的检测。结果 KPC和NDM基因的序列比对结果与原序列相比一致性为100%。KPC-2阳性标准品和标准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 BAA-1705均出现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151 bp); NDM-2阳性标准品与NDM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出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261 bp),均无非特异性扩增。经对PCR产物进行测序验证,产物序列与耐药基因KPC-2和NDM-1序列一致性为100%。双重PCR检测耐药基因KPC和NDM的最低可检测浓度分别为7×102和5×102copies/反应。13株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12株检测到耐药基因,检出率为92.3%,其中KPC阳性10株(83.3%),NDM阳性2株(16.7%),其余10株碳青霉烯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未检测到KPC和NDM; 1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6株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菌株中2株检测到耐药基因,均为KPC,检出率为33.3%,其余7株均未检测到KPC和NDM。结论双重PCR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用于KPC和NDM两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对于指导临床用药与监控院内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PCR 肺炎克雷伯碳青霉烯酶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内瓜氨酸化蛋白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管晓龙 周莹 +1 位作者 李晓军 虞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瓜氨酸化是指精氨酸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由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介导引起的一种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瓜氨酸化修饰的上调参与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组织细胞中瓜氨酸化位点的鉴定依然迫切需要多种具有更... 瓜氨酸化是指精氨酸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由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介导引起的一种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瓜氨酸化修饰的上调参与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组织细胞中瓜氨酸化位点的鉴定依然迫切需要多种具有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定量和高通量的检测方法,随着化学衍生技术和质谱技术的发展,新的快速精准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依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文章主要通过介绍显色剂分析、免疫识别、质谱分析等多种瓜氨酸化多肽的检测方法,以期为复杂生物样本中瓜氨酸位点的鉴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 质谱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