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至2010年南京儿童医院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43
1
作者 林谦 金玉 +4 位作者 周进苏 陆芬 李晓乐 李玫 段招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对南京儿童医院(我院)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HRV)、人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AstV)和肠道腺病毒(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 目的对南京儿童医院(我院)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HRV)、人杯状病毒(HuCV)、星状病毒(AstV)和肠道腺病毒(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A组HRV,阳性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毒株分型鉴定;HuCV、AstV和AdV采用RT-PCR或PCR法进行检测。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00份,其中男188例,女112例。年龄1~59月龄,平均(10.5±9.2)月龄。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HRV(37.7%,113/300)、HuCV(23.7%,71/300)、AstV(4.0%,12/300)和AdV(2.7%,8/300)。①HRVG血清型以G3型(38.9%)最常见,其次为G2型(8.8%);P基因型以P[8](33.6%)为主。G血清型和P基因型组合以G3P[8](15.9%)为主。113份HRV阳性标本中,7~12月龄儿童占43.4%(49/113),高发季节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②HuCV感染中诺如病毒检出67份,扎如病毒4份。HuCV感染于2009年8月出现一个小高峰,发病年龄高峰为7~12月龄(38/71),24月龄以下患儿占95.8%(68/71)。③10/12例AstV感染发生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月龄分布为2~16月龄。④8例AdV阳性标本PCR产物经克隆测序,AD2、3、5、7、12和41型各1例,AD31型2例。AdV感染高发于2010年1至6月,发病高峰为7~12月龄(4/8)。⑤60.0%(180/300)至少检出4种病毒中的一种。混合感染23份,其中12份(52.2%)为HRV+HuCV,5份(21.7%)为HRV+AstV,2份为HuCV+AstV,HRV+AdeV、HuCV+AdeV、AdeV+AstV、HRV+AstV+HuCV各1份。结论 H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毒病原,以G3P[8]为主要优势株。HuCV、AstV和AdV也是重要的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儿童 轮状病毒 杯状病毒 星状病毒 腺病毒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青少年脑性瘫痪肌张力与步态交互影响的系统综述
2
作者 李文竹 王翠 +4 位作者 谢旖婧 王维 黄真 史惟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7-284,共8页
背景在《儿童和青少年脑性瘫痪肌张力与其他健康相关因素交互作用的系统综述》(简称《肌张力交互系统综述》)中,肌张力与步态交互影响的判断结果为不确定,这与脑瘫专家根据临床经验判断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原因。目... 背景在《儿童和青少年脑性瘫痪肌张力与其他健康相关因素交互作用的系统综述》(简称《肌张力交互系统综述》)中,肌张力与步态交互影响的判断结果为不确定,这与脑瘫专家根据临床经验判断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原因。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少年脑瘫肌张力与步态关联指标交互影响的研究现况。设计系统综述。方法在《肌张力交互系统综述》抓取肌张力与步态维度的数据;依据文献报告的肌张力指标所涉及的肌群数量进行三分类(一个肌群、多个肌群、不确定),依据步态参数归属对步态指标进行三分类(时空参数、非时空参数、不适用)和六分类(时间参数、空间参数、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肌电参数、不适用);通过交互影响判断的逻辑框架流程判断肌张力指标分类与步态指标分类的交互关系。主要结局指标肌张力指标分类与步态指标分类的交互。结果抓取到的肌张力与步态维度的数据来自于22篇英文文献中的2135例,平均样本量97(9~549)例。1篇未报告脑瘫类型,21篇为单纯痉挛型脑瘫。提及肌张力评估指标10种、630条数据,均为锥体系评估指标;其中涉及一个肌群的文献16篇、共20个单一肌群559条数据,涉及多个肌群的文献10篇、共9个多个肌群56条数据,不确定肌群2篇、15条数据。提及118个步态参数,630条数据,三分类包括时空参数7篇文献、17个参数(14.4%)、91条数据(14.4%),非时空参数18篇文献、100个参数(84.7%)、521条数据(82.7%),不适用2篇文献、1个参数、18条数据;六分类包括时间参数7篇文献、11个参数(9.3%)、58条数据(9.2%),空间参数5篇文献、6个参数(5.1%)、33条数据(5.2%),运动学参数16篇文献、77个参数(65.2%)、344条数据(54.6%),动力学参数1篇文献、13个参数(11.0%)、96条数据(15.2%),肌电参数3篇文献、9个参数(7.6%)、75条数据(11.9%),不适用3篇文献、2个参数(1.7%)、24条数据(3.8%)。通过交互作用判断方法学进行肌张力与步态指标分类的交互性判断。结论在儿童和青少年脑瘫中,肌张力指标肌群三分类与步态指标的交互作用为不确定存在;肌张力指标与步态指标三分类和六分类的交互作用为不确定存在、可能不存在或者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脑性瘫痪 肌张力 步态 分类 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黄霞 赵德育 +2 位作者 姜艳荷 王全 刘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7-911,共5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7月就诊的南京地区1~12岁变应性鼻炎和(或)支气管哮喘患儿4 355例,应用13种吸入性变应原对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7月就诊的南京地区1~12岁变应性鼻炎和(或)支气管哮喘患儿4 355例,应用13种吸入性变应原对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各种变应原阳性率、阳性反应程度及阳性种类数与性别及年龄相关性。结果:在4 355例患儿中,2 618例(60.1%)具有特应性(SPT≥1个变应原阳性),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2.0%和50.9%,其阳性程度亦居首位。随年龄增长,变应原阳性率、阳性程度及阳性种类均增加,性别特应性差异更加明显(男女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幼年期40.9%vs 38.9%,P=0.686;学龄前59.0%vs 55.8%,P=0.100;学龄期76.2%vs 65.9%,P=0.000)。结论:南京地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儿大都具有特应性,其中尘螨是主要吸入性变应原,随年龄增长,特应性程度增加,性别差异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点刺试验 哮喘 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 尘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0年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晓卫 钟天鹰 +2 位作者 岳玉林 陈晓军 苏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63-1465,1537,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抗体检测,并...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抗体检测,并结合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共检测血清标本31843例,总阳性率为41.35%;2008年阳性率最高,达45.08%;≤1岁、1-3岁、3-5岁、>5岁的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32.48%、38.24%、57.57%;男性患儿为36.08%,女性患儿为48.16%;春、夏、秋、冬四季阳性率分别为39.56%、36.51%、42.11%、48.69%。结论:MP可能为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季感染率为高;婴儿感染率较低,而学龄儿童感染率最高;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患儿。本研究的结果初步揭示了南京及周边地区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该地区MP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医院门诊预诊存在价值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平 方宁 +2 位作者 谢玲 苏志暖 吴玉新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儿童医院 预诊 6西格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2010年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6
6
作者 姚劲 王娟 +4 位作者 吴红梅 刘峰 秦厚兵 周瑶 赵德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调查2010年南京市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并与既往调查结果相比较,了解南京市儿童哮喘患病情况的变化,同时探讨哮喘家族史和特应性体质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南京市六合区山潘街道0~14岁儿童12 ... 目的:调查2010年南京市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并与既往调查结果相比较,了解南京市儿童哮喘患病情况的变化,同时探讨哮喘家族史和特应性体质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南京市六合区山潘街道0~14岁儿童12 779例,并从非哮喘儿童中随机抽出440例进行匹配。结果:诊断出哮喘患儿350例,总患病率为2.74%。男女患病率分别为3.46%和2.18%。起病年龄大多在婴幼儿期,好发季节以换季时为多见,发病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及天气变化。结论:与10年前相比,本市儿童哮喘现患率升高17.60%。特应性体质和家族过敏史与哮喘发病有关。儿童哮喘病的治疗仍有待于改善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患病情况 抽样调查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1047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敏 杨苏 谢骏逸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8-509,共2页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荨麻疹的过敏原状况。方法 :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对本院确诊的3类常见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的1047例患儿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并对过敏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荨麻疹的过敏原状况。方法 :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对本院确诊的3类常见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的1047例患儿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并对过敏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3种疾病中过敏性鼻炎特异性IgE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哮喘和荨麻疹。吸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鳕鱼龙虾扇贝为主。结论:屋尘螨粉尘螨及鳕鱼龙虾扇贝是南京地区儿童最常见的过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IGE抗体 哮喘 过敏性鼻炎 荨麻疹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区及周边农村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岚峰 彭明琦 +1 位作者 蔡榕 江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6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城区及周边农村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情况。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某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意外伤害儿童2551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意外伤害儿童的性别、年龄、伤害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疗结果等。结果南京城区及周边农... 目的了解南京城区及周边农村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情况。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某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意外伤害儿童2551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意外伤害儿童的性别、年龄、伤害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疗结果等。结果南京城区及周边农村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按照人数进行排序,前3位依次为:跌倒/跌落、气管异物及烧/灼/烫伤;1~3岁是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发生意外伤害的2551例儿童中,南京周边农村地区儿童1618例(占63.4%),南京城区儿童933例(占36.6%),农村地区意外伤害的儿童数多于城区。结论应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针对性的育儿安全宣传教育,使家长了解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特点及预防应对方法,避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意外伤害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姚劲 丁申 +7 位作者 王翠华 葛传生 张宝珠 吴磊 陈天丽 雷其洪 赵德育 吴美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了解南京市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 ,调查了南京市 2个街道 0~ 14岁儿童10 10 8名。结果 :查出哮喘患儿 2 36人 ,其中儿童哮喘 2 11名 (89.40 % ) ,婴幼儿哮喘 13名 (5 .5 0 % ) ,咳嗽变异性哮喘 6名(... 目的 :了解南京市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 ,调查了南京市 2个街道 0~ 14岁儿童10 10 8名。结果 :查出哮喘患儿 2 36人 ,其中儿童哮喘 2 11名 (89.40 % ) ,婴幼儿哮喘 13名 (5 .5 0 % ) ,咳嗽变异性哮喘 6名(2 .5 4% ) ,曾患婴幼儿哮喘、3岁以后未再发作者 6名 (2 .5 4% ) ,总患病率为 2 .33%。男女患病率分别为 3.0 7%和 1.6 8%。好发季节以换季时为多见 ,发病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及天气变化。有 73.75 %的患者在 3岁以内起病 ,73.33%的患者有个人过敏史 ,一二级亲属有哮喘的分别为 18.33%和 2 1.6 7%。支气管扩张剂应用占 97.92 % ,以口服及吸入为主 ,抗生素应用过多 ,占 91.2 5 %。结论 :与 10年前相比 ,本市儿童哮喘患病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抽样调查 儿童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彭明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95-898,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南京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整理2004~2006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来自南京城区的儿童急性中毒病例,分析病例的一般资料、中毒类型以及急性中毒在不同年... 目的:了解近年来南京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整理2004~2006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来自南京城区的儿童急性中毒病例,分析病例的一般资料、中毒类型以及急性中毒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结果:儿童中毒呈现明显的年龄特征,学龄前儿童占93%,以2岁年龄组居多(32.5%);误服药物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占66.5%,且儿童误服成人药物的比例较高,误服降压药(19.1%)者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引起的中毒;不同季节儿童中毒的发生有一定变化,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各季节中儿童中毒类型也不相同,药物、农药、日用化学品和食物中毒分别在四个季节中占据主导地位。结论:误服药物引起的中毒是南京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药物的管理,规范药品的使用,以减少城区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中毒 误服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和医疗理念下的血液/肿瘤儿童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1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儿童舒缓治疗亚专业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11 位作者 郭艳汝 周翾 翟晓文 李志光 王颖雯 路桂军 成磊 林国嬿 方拥军 张侃 张莉 蔡思雨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5-331,共7页
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是指对因严重疾病而遭受健康相关严重痛苦的所有年龄段患者进行积极的全人照护,旨在提高严重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1]。缓和医疗是在安宁疗护基础上发展的一门独立学科,其理念与安宁疗护保持一... 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是指对因严重疾病而遭受健康相关严重痛苦的所有年龄段患者进行积极的全人照护,旨在提高严重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1]。缓和医疗是在安宁疗护基础上发展的一门独立学科,其理念与安宁疗护保持一致,但更强调对患者的照护模式从严重疾病早期开始,并贯穿疾病始终[2]。现阶段,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儿童疾病谱的改变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2016年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民健康要惠及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3]。缓和医疗是全生命周期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供需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全球范围仅约14%的患者获得了其所需的缓和医疗服务[4],需要从支持政策、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公众认知、教育培训和科研等多方面优化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疼痛管理 公众认知 全民健康 照护者 全生命周期 缓和医疗 照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8
12
作者 田曼 施圣云 +2 位作者 秦铭 刘红霞 赵德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1386例,占51.1%,其余,依次是偏肺病毒(hMPV)513例(18.9%),副流感病毒Ⅲ(PIVⅢ)338例(12.5%),腺病毒(ADV)192例(7.1%);流感病毒A(IFA)128例(4.7%),流感病毒B(IFB)79例(2.9%),副流感病毒Ⅰ(PIVⅠ)41例(1.5%),副流感病毒Ⅱ(PIVⅡ)33例(1.2%)。6个月以下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3.5%。RSV、hMPV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伴喘息)、支气管炎(不伴喘息)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7.4%、63.6%、50.5%、30.1%和43.5%。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hMPV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对脑性瘫痪儿童认知功能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汤健 张跃 +6 位作者 朱敏 傅大林 李红英 赵晓科 杜森杰 张玲 张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观察头针对脑性瘫痪儿童认知功能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行头针治疗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疗程结束后,对2组进行Gesell... 目的观察头针对脑性瘫痪儿童认知功能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行头针治疗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疗程结束后,对2组进行Gesell量表评估和BAEP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儿Gesell量表均有所改善(P<0.01,P<0.05);各波PL、IPL及Ⅴ波反应阈值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2组比较,P<0.05。结论头针治疗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更加有效,并且可以有效的改善异常的BA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头针 认知功能障碍 Gesell量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不同种类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成学琴 鲍华英 +4 位作者 张爱华 吴红梅 张维真 陈颖 韩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初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甲基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和泼尼松作为诱导缓解治疗的药物,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初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甲基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和泼尼松作为诱导缓解治疗的药物,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对激素反应(激素敏感、激素依赖、激素耐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激素敏感患儿,甲泼尼龙组尿蛋白阴转时间(9.5±1.1)d少于泼尼松组的(14.7±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发生高血压、感染次数、血糖异常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口服甲泼尼龙组更易出现多毛(面部,背部为主),兴奋度明显增高,且柯兴综合征较严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甲泼尼龙诱导肾病综合征缓解优于泼尼松,可缩短激素治疗疗程,但同时有较多的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甲基泼尼松龙 泼尼松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56
15
作者 秦铭 田曼 +3 位作者 夏雯 王慧云 史圣云 陈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4月-2007年3月确诊1073例CAP患儿,年龄1个月~14岁,入院当天取下呼吸道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同时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病毒病原,应用荧光定量聚...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4月-2007年3月确诊1073例CAP患儿,年龄1个月~14岁,入院当天取下呼吸道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同时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病毒病原,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测定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基因片断,用MYCO-Ⅱ试剂盒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结果病原检测阳性者819例(76.33%),细菌培养阳性441例(41.10%),其中肺炎链球菌7.36%,流感嗜血杆菌8.94%,副流感嗜血杆菌3.63%,金黄色葡萄球菌3.36%,表皮葡萄球菌2.33%,大肠埃希菌3.73%,卡他莫拉菌2.89%,肺炎克雷伯杆菌3.17%,阴沟杆菌1.96%,其他菌3.73%。病毒检测阳性247例(23.02%),RSV阳性13.79%,副流感病毒1、3型5.87%,腺病毒1.21%,流感病毒A0.84%,流感病毒B0.74%,副流感病毒2型0.56%。痰检肺炎支原体阳性318例(29.64%),肺炎衣原体阳性63例(5.87%),沙眼衣原体阳性39例(3.63%),混合感染260例(24.23%)。未检出病原菌254例(23.67%)。结论南京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以细菌居首位,肺炎支原体次之,病毒病原是2岁以下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5
16
作者 梁慧 韩青 +1 位作者 田曼 赵德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术(纤支镜)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纤支镜术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4例患儿中共进行了286例次纤支镜术。血清MP-IgM抗体阳性患儿121例(59.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术(纤支镜)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纤支镜术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4例患儿中共进行了286例次纤支镜术。血清MP-IgM抗体阳性患儿121例(59.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FQ-MP-DNA阳性,BALF细菌培养阳性菌株25株(12.3%)。纤支镜镜下所见病变部位黏膜充血水肿,支气管开口痰堵54例(26.5%),形成痰栓29例(14.2%),炎性狭窄21例(10.3%),小结节样突起13例(6.4%);20例支气管黏膜组织电镜检查纤毛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纤毛柱状上皮损害。全部病例均进行肺泡灌洗治疗,合并肺不张的109例患儿经1~4次灌洗治疗,1个月后复查106例(97.2%)完全或部分复张。结论对于难治性MPP、合并肺不张者,早期应用纤支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能促进肺复张,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术 肺炎支原体 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下呼吸道肺炎链球菌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立群 胡静 +2 位作者 周凯 谢国锦 王晓卫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6-578,582,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下呼吸道肺炎链球菌(S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6月南京某儿童医院经痰培养确诊为下呼吸道SP感染的患儿临床资料,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 197例SP...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下呼吸道肺炎链球菌(S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6月南京某儿童医院经痰培养确诊为下呼吸道SP感染的患儿临床资料,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 197例SP感染患儿,<3岁者占72.59%,秋冬季发病者占63.96%,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占57.87%,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多见,呼吸系统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多见。SP对阿奇霉素、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4.92%、92.89%、88.83%;对万古霉素、氯霉素、美罗培南、头孢曲松、氧氟沙星敏感率均>90%,其中对万古霉素敏感率高达98.98%。结论下呼吸道SP感染患儿以3岁内婴幼儿所占比例高,秋冬季节发病多见,对阿奇霉素、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高,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链球菌 下呼吸道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药敏试验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呼吸系统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DNA的分析 被引量:43
18
作者 钟天鹰 毛志红 张其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为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早期诊断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检测1010例疑似MP感染患儿血、痰中的DNA ,结果发现1010例患儿中MP -DNA阳性401例 ,占39.70 % ,其中血液标本阳性率23.60 % ,DNA平均拷贝数7.88×102;痰、咽... 为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早期诊断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检测1010例疑似MP感染患儿血、痰中的DNA ,结果发现1010例患儿中MP -DNA阳性401例 ,占39.70 % ,其中血液标本阳性率23.60 % ,DNA平均拷贝数7.88×102;痰、咽拭子标本阳性率41.71 % ,DNA平均拷贝数2.71×103。血液与呼吸道标本之间MP -DNA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5)。提示FQ -PCR可快速、敏感、准确地定量检测标本中MP -DNA ,了解MP在患儿体内感染和复制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呼吸道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电压64层螺旋CT对儿童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健 杨明 +4 位作者 莫绪明 靳激扬 刘斌 黎玲玲 滕皋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用64层螺旋CT观察不同管电压(80kVp及100kVp)对儿童CTA图像质量(IQ)和辐射剂量(E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CTA检查资料,根据扫描管电压分为80kVp组(n=30)及100kVp组(n=22),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采用b... 目的用64层螺旋CT观察不同管电压(80kVp及100kVp)对儿童CTA图像质量(IQ)和辐射剂量(E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CTA检查资料,根据扫描管电压分为80kVp组(n=30)及100kVp组(n=22),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采用bolus tracking技术自动注射对比剂,记录增强后心腔和大血管的密度,测量背景噪声,计算SNR、对比噪声比(CNR)及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采用单盲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 80kVp和100kVp两组心腔大血管平均密度、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Q评分分别为4.17±0.70、4.23±0.53(P=0.834);80kVp组平均ED为(0.458±0.085)mSv,低于100kVp组的(1.074±0.290)mSv(P<0.001)。结论儿童心脏CTA检查中,与100kVp相比,80kVp管电压可明显降低ED而不影响I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沙门菌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模式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庭庭 徐飞 +1 位作者 李玫 郭红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耐药模式。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4年9月住院且粪便细菌培养出沙门菌菌株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沙门菌的血清型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从2 678例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出87株沙门菌,5—9月份共检测出64... 目的了解儿童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耐药模式。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4年9月住院且粪便细菌培养出沙门菌菌株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沙门菌的血清型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从2 678例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出87株沙门菌,5—9月份共检测出64株(73.56%)。87例沙门菌阳性患儿中,男58例、女29例,其中<2岁的68例(78.16%)。临床症状主要为脓血便65例(74.71%),发热72例(82.76%)。合并有轮状病毒感染10例(11.49%)。经沙门菌血清学鉴定,分别为布利丹沙门菌6株,肠炎沙门菌6株,鼠伤寒沙门菌5株,亚利桑那沙门菌3株,奥拉宁堡沙门菌2株,策维埃沙门菌2株,纽兰芝沙门菌、德比沙门菌、阿哥纳沙门菌、布伦登芦普沙门菌、埃可沙门菌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沙门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4.25%、87.36%、87.36%,有26株(29.89%)沙门菌呈多重耐药。结论 <2岁儿童沙门菌易感,男性患儿居多,主要表现为脓血便、发热,有部分合并轮状病毒感染;沙门菌血清型以布利丹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多见,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甚至多重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临床特点 药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