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跃本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4,共7页
革命文物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办好“大思政课”的重要构成。将革命文物及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是促进思政课“两个课堂”有效衔接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两个大局”下思政课新挑战的现实需求。革命文物以“各种各样”的资源样态、... 革命文物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办好“大思政课”的重要构成。将革命文物及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是促进思政课“两个课堂”有效衔接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两个大局”下思政课新挑战的现实需求。革命文物以“各种各样”的资源样态、“见人见事”的典型案例、“共情共理”的价值认同,不断地为“大思政课”的教学空间、教学效果、教学使命赋能。构建融入体系、丰富融入内容、优化融入方法和创新融入载体,是推进革命文物及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物 大思政课 必要性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政工人的职业素养:问题与影响因素——基于访谈资料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晓莹 刘林平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通过对南京、北京等地部分家政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工人的访谈与观察,本文讨论了家政工人的职业素养问题。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家政工人普遍职业素养不高,职业意识、工作和生活存在种种问题。家政工人职业素养不高,主要因为从一般意义上缺乏... 通过对南京、北京等地部分家政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工人的访谈与观察,本文讨论了家政工人的职业素养问题。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家政工人普遍职业素养不高,职业意识、工作和生活存在种种问题。家政工人职业素养不高,主要因为从一般意义上缺乏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塑造现代工人职业精神的宗教伦理,中国农村家庭和学校相关教育的缺失,而用户的要求难以弥补企业的中介制管理方式对工人的规训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政工人 职业素养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四重维度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增芬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1-46,共6页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正在从自发的、地方性探索转变成自觉的、全国性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解决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唯物史观为研究视域,从时代维度出发,应实现由思政课程"独奏"转...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正在从自发的、地方性探索转变成自觉的、全国性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解决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唯物史观为研究视域,从时代维度出发,应实现由思政课程"独奏"转向课程思政"合奏";从主体维度出发,应努力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教育的需要";从价值维度出发,应重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回归课程育人的内在诉求;从实践维度出发,应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学体系。这不仅有助于高校教师全面认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战略性、前瞻性意义,也有助于系统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实现视角下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邓欣湉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99,共9页
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直接表现为企业产品、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而企业文化则是其实现的重要载体。以价值实现为研究视角,将企业文化划分为精神维度、制度维度、行为维度和物质维度4个方面,并对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 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直接表现为企业产品、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而企业文化则是其实现的重要载体。以价值实现为研究视角,将企业文化划分为精神维度、制度维度、行为维度和物质维度4个方面,并对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企业文化为建设中心,提升企业学习能力,以企业的学习能力带动企业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战略深度融合、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机制深度融合、构建学习体系和建立激励机制来提升竞争力,以期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 企业价值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价值取向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俊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7,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能够统筹协调高职教育工作,形塑多维、多层、多界与多域的复合型治理体系。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高职教育治理模式由“单维”“分裂”向“多元”“融合”转变,可推动高职院校、政府...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能够统筹协调高职教育工作,形塑多维、多层、多界与多域的复合型治理体系。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高职教育治理模式由“单维”“分裂”向“多元”“融合”转变,可推动高职院校、政府与企业等办学主体实现多元共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有助于完善现代治理标准、优化高职教育治理结构、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诉求,结合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的多维解码与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应明确高职教育治理定位,强化战略研判力;完善高职教育治理体系,增强制度执行力;优化高职教育治理手段,提升资源整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职教育 多元共治 产教融合型企业 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