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有效整合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梁培根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89,共3页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进行调查,初步了解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发现其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主要采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建设体育信息技术资源,遴选适宜教学内...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进行调查,初步了解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发现其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主要采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建设体育信息技术资源,遴选适宜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等措施,促进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有效整合,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体育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理念源流、关键势能和适配路径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斌 李凌 高亮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体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体育的现代化既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该研究立足于中国... 体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体育的现代化既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该研究立足于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理念源流,深挖推动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势能,进而提出适配于中国式体育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路径,以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研究认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理念源流从体育政治化的兴国理念向体育社会化的大国理念、再向体育人民性的强国理念嬗变;关键势能可分为政策势能、人才势能、场地势能、创新势能、金融势能、文化势能和健康势能;适配路径包括以增强民生福祉为中心的体育发展路径、以完善治理体系为核心的体育保障路径、以绿色生态和谐为要义的体育共生路径以及以产业消费双升级为主的体育供需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 理念源流 关键势能 适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50
3
作者 梁培根 林虹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85,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进行研究。阐述教育、体育现代化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认为:当今人们对校园体育文化内涵认识不足,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是传统校园体育文化不断扬弃的过程。从校园体育的意识文化、制...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进行研究。阐述教育、体育现代化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认为:当今人们对校园体育文化内涵认识不足,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是传统校园体育文化不断扬弃的过程。从校园体育的意识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方面,对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进行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校园体育文化 意识文化 制度文化 物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62
4
作者 陈章源 於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在测试人口学变量调节效应的同时,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验证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修订版)和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 在测试人口学变量调节效应的同时,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验证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修订版)和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和主观幸福感,但其体育锻炼现状却不容乐观;性别在体育锻炼、同伴关系和主观幸福感中差异显著(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体育锻炼、同伴关系与主观幸福感间两两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同伴关系和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并分别解释变异的3.1%和4.4%;同伴关系在体育锻炼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在体育锻炼解释主观幸福感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其效应占总效应值的13.91%。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体育锻炼、同伴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综合影响,以及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性别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 主观幸福感 同伴关系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口学因素的老年人体育活动行为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高亮 王莉华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75,共8页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南京市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行为特征及其人口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内容包括:1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诱因、内容、时间、空间、形式、消费及其人口学因素的影响;2老年人不参与体育活...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南京市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行为特征及其人口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内容包括:1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诱因、内容、时间、空间、形式、消费及其人口学因素的影响;2老年人不参与体育活动、今后体育活动的意向、主要障碍及其人口学因素的影响;3以人口学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参与体育活动为因变量,分析不同人口学因素对老年人是否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体育活动 行为特征 人口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衰老感”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高亮 王莉华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99,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衰老感的人口学特征及体育锻炼对降低老年人衰老感的效果。方法:应用自编的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和《衰老自评量表》对随机抽取南京市城区1 108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测查,评定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衰老感的人口学特征及体育锻炼对降低老年人衰老感的效果。方法:应用自编的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和《衰老自评量表》对随机抽取南京市城区1 108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测查,评定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和个人收入的老年人衰老感状况,并研究体育锻炼情况对老年人衰老感得分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教育、婚姻和经济收入的老年人之间衰老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衰老感得分显著低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其中,周锻炼量对老年人衰老感得分影响显著。结论:老年人的衰老感具有年龄、性别、职业、教育、婚姻和经济等人口学特征,其中年龄和教育特征较为明显,在老年人衰老感人口学特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体育锻炼对降低老年人衰老感得分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周锻炼量越大越有利于降低老年人的衰老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衰老感 人口学 体育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学习中失败恐惧与自我妨碍之间关系:成就目标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孔煜 孙开宏 王坤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106,共7页
目的:检验体育学习中失败恐惧与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及成就目标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64名大学生的失败恐惧、成就目标与自我妨碍进行测量,运用相关、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 目的:检验体育学习中失败恐惧与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及成就目标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64名大学生的失败恐惧、成就目标与自我妨碍进行测量,运用相关、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的失败恐惧对自我妨碍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的掌握目标对自我妨碍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成绩回避目标对自我妨碍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成绩趋近目标对自我妨碍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的成绩回避目标可部分中介失败恐惧与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而成绩趋近目标不能中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结论:体育学习中,学生的失败恐惧会导致其采纳更多的自我妨碍策略;持有掌握目标的学生较少采用自我妨碍策略,而持有成绩回避目标学生会更多采用自我妨碍;学生的失败恐惧会导致其采纳不能表现比他人差的目标(即成绩回避目标),持有成绩回避目标的个体会有意创造障碍作为自己失败的理由,来达到保护自我价值的目的。建议:体育学习中应利用多元指标提供更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持有多重目标观,有助于直接或间接减少学生的自我妨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习 失败恐惧 成就目标 自我妨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视域下民俗体育运动在高校发展的困境及破解之道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斌 朱杰 +1 位作者 朱坚 徐昶楠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130,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民俗体育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脱离了文化母体的民俗体育在高校中仅作为体育项目来开发,这种西方式单一项目化的发展路径使得民俗体育缺少了生命依托,丧失了本身的意义与价值,也陷入传播与发...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民俗体育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脱离了文化母体的民俗体育在高校中仅作为体育项目来开发,这种西方式单一项目化的发展路径使得民俗体育缺少了生命依托,丧失了本身的意义与价值,也陷入传播与发展的困境。建议:根据民俗体育文化特征有选择性地引入民俗体育项目,加强对民俗体育文化的认识,改善高校民俗体育文化生态系统,保证民俗体育运动在高校中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文化生态 民俗体育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职场仿真”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培根 孔煜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36-137,共2页
文章重点阐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发掘体育教学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共同特征,精心设计“职场仿真”教学,有效运用“职场仿真”教学,在发挥体育教学本质功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职业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职场仿真 职业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女子学校体育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社旺 杜长亮 +1 位作者 梁培根 王斌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0-135,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清末民初女子学校体育的兴起背景、推动力量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清末民初女子学校体育的兴起与发展主要受到西方教会、男性社会和知识女性三方面的共同推动;其发展过程主要呈现三方面趋势:从"西方&...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清末民初女子学校体育的兴起背景、推动力量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清末民初女子学校体育的兴起与发展主要受到西方教会、男性社会和知识女性三方面的共同推动;其发展过程主要呈现三方面趋势:从"西方"到"男性"再到"自我"的主体凸显,从"刺激"到"接受"再到"觉醒"的价值积累,从"移风易俗"到"强国强种"再到"追求自我"的意义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近代体育 女子学校体育 清末民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职场仿真”体育教学 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培根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0-91,共2页
文章重点阐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发掘体育教学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共同特征,巧妙设计"职场仿真"教学,通过"职场仿真"教学,在发挥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为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文章重点阐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发掘体育教学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共同特征,巧妙设计"职场仿真"教学,通过"职场仿真"教学,在发挥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为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的内驱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仿真 职业素质 体育教学 就业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分级教学模式构建的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孔煜 周国海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普通高校体育课分级教学是对传统的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将体育运动技能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在同一班级,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实践证明改革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增... 普通高校体育课分级教学是对传统的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将体育运动技能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在同一班级,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实践证明改革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使这一分级教学真正达到对教与学相长的目的,对新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分级教学 选项课 教学效率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社会学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丹婷 李社旺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5-40,共6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研究目的在于认识近代女子体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研究内容从纵向上回顾了它的背景、产生、兴起及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从横向上研究它的思想、文化、...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研究目的在于认识近代女子体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研究内容从纵向上回顾了它的背景、产生、兴起及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从横向上研究它的思想、文化、制度及观念,认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对妇女全面解放、社会价值观念、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现当代社会女性体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女子体育 社会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计划”背景下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冯伟 孔煜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67-71,共5页
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关键,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入选“双高计划”的江苏省高职院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调研发现,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目前存在数量相对不... 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关键,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入选“双高计划”的江苏省高职院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调研发现,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目前存在数量相对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引领机制,建立体育师资的增量提高机制,建立体育师资的存量优化机制,创新体育教师能力培训机制,改革体育教师的管理评价机制,从“管”“增”“代”“培”“评”多角度切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师资队伍 江苏省 建设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内外一体化太极拳教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京朝 陈培友 +2 位作者 梁培根 赵壮壮 孙伟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8-141,共4页
研究目的:评价高职院校太极拳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对学生若干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选取4个教学班,其中2个为实验组,2个为对照组;实验之前,测量学生20m往返跑、50m跑、1000m(800m)跑成绩,之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课内外... 研究目的:评价高职院校太极拳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对学生若干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选取4个教学班,其中2个为实验组,2个为对照组;实验之前,测量学生20m往返跑、50m跑、1000m(800m)跑成绩,之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课内外一体化干预,一学期之后再次测量学生上述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干预实验内容为实验组学生在正常课程之外,参加早操、课外学习小组活动及多种形式的太极拳比赛等课外活动。研究结果:太极拳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显著提高学生测试运动项目跑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课内外一体化 太极拳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以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琴华 钱佳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62-166,共5页
对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体质健康状况、了解其有无不良生活方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程度。经检验证明锻炼、饮食、烟酒等生活方式对人体质健康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所以不... 对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体质健康状况、了解其有无不良生活方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程度。经检验证明锻炼、饮食、烟酒等生活方式对人体质健康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所以不良的生活方式必然成为导致体质下降的隐患。因此建议:坚持学生在校期间的早操锻炼制度;学校适当增加体育课的课时量;明确大学生不得吸烟、饮酒的规定;提高校园网的开放度;学校加大室外体育设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 生活方式 相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太极拳锻炼行为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莉华 张樱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5,共7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选取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城区(南京、苏州、徐州)参与太极拳习练的老年群体为调查对象,对其人口学指标、习练行为、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揭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行为特征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发挥...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选取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城区(南京、苏州、徐州)参与太极拳习练的老年群体为调查对象,对其人口学指标、习练行为、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揭示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的行为特征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发挥太极拳在改善老年人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中的功能与价值。①在习练行为特征上,90.3%的老年人每周习练频次为3次及以上,82.4%的老年人每次习练时长在30min及以上;学习途径和习练方式都以“群体组织”形式为主;习练套路以24式为主;②在健康状况自评上,参与太极拳习练的老年人85.8%对健康状况满意,且练习太极拳对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具有“全面性”特征;③在影响习练太极拳老年人健康评价的因素上,教育程度、收入满意度和每次习练时长、习练方式,以及掌握习练要领的数量等因素显著影响参与太极拳习练的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评价,且与评价结果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老年群体 习练行为 健康自评 健康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COPD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莉华 高亮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10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太极拳对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干预效果,以期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处方。方法:计算机检索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199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集太极拳对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 目的:系统评价太极拳对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干预效果,以期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处方。方法:计算机检索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199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集太极拳对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采用效应量与其对应95%置信区间为效应尺度。结果:16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文献质量为A级的9篇,为B级的7篇。Meta分析结果:太极拳干预后老年患者FEV1(SMD=0.46,95%CI:0.20~0.72)、FEV1%(SMD=0.35,95%CI:0.21~0.48)、FEV1/FVC%(SMD=0.51,95%CI:0.05~0.97)显著提高,呼吸困难指数明显降低(SMD=-0.38,95%CI:-0.62^-0.13),6WMD明显提高,提高了20.35 m。由于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通过单因素Meta回归、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探索研究间的异质性来源,同时还发现文献质量A级、干预周期>6个月、每周锻炼频率为3次、每次锻炼时间为>40 min对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效果最佳。结论:太极拳锻炼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肺功能,使患者呼吸更佳顺畅,运动能力明显提高。建议临床工作者制订COPD康复方案时采用此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锻炼 COPD患者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锻炼对中国部分特殊大学生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亮 王莉华 +1 位作者 肖留根 王晨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378,共5页
探讨八段锦锻炼对中国部分特殊大学生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推广八段锦及使其"进校园、进体育课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运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某2所高校69名选修《体育保健课》的特殊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自测健... 探讨八段锦锻炼对中国部分特殊大学生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推广八段锦及使其"进校园、进体育课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运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某2所高校69名选修《体育保健课》的特殊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自测健康量表(SRHMS V110)》,对被试特殊大学生参与实验前、后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总体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在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总体健康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及总体健康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八段锦锻炼提高了实验组被试特殊大学生的自评健康水平;2)实验组进行八段锦锻炼后被试特殊大学生总体健康水平及其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实验前,且差值检验结果均为P<0.01。而对照组进行八段锦锻炼前、后总体健康水平及其各维度得分差值检验结果均为P>0.05。进一步表明,八段锦锻炼能提高被试特殊大学生的健康水平。研究结论:被试特殊大学生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总体健康水平的自评得分均值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其自评健康状况一般,尤其是心理健康自评中问题尤为突出。进行8周、每周3次、每次40~60 min的中等强度的八段锦锻炼能显著提高被试特殊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建议将八段锦纳入《体育保健课程》或作为特殊大学生健康干预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特殊大学生 自评健康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