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命题如何得到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逻辑论证?
1
作者 龚培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1-185,共5页
历史规律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体现在:历史事件必然直接或曲折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主题,而历史主题必然要通过历史事件得到彻底贯彻,但具体由哪个历史事件拥有这份荣誉是偶然的,取决于事件当事人对历史主题的能动性贯彻程度。"只有社... 历史规律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体现在:历史事件必然直接或曲折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主题,而历史主题必然要通过历史事件得到彻底贯彻,但具体由哪个历史事件拥有这份荣誉是偶然的,取决于事件当事人对历史主题的能动性贯彻程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命题的科学性在于:在其他革命旗帜中途倒下之后,党和人民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成功地把时代赋予的历史主题贯彻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历史决定论 客观规律性 主体选择性 历史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理性精神与大学治理的探索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天勇 张娇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16,共3页
公共理性精神主张交流、协商、共识、合作,崇尚公共价值和价值平衡,坚持公共服务。大学治理是大学各相关利益者群体的公共合作治理,公共合作治理需要公共理性精神,公共理性精神是大学治理的多元主体、公共价值等形成的基础,大学治理是... 公共理性精神主张交流、协商、共识、合作,崇尚公共价值和价值平衡,坚持公共服务。大学治理是大学各相关利益者群体的公共合作治理,公共合作治理需要公共理性精神,公共理性精神是大学治理的多元主体、公共价值等形成的基础,大学治理是公共理性精神的外化、具象化。从公共理性精神的视域看,培育大学各治理主体的公共理性精神、严格各治理主体的职能范围边界、达成大学的公共价值共识是当前推进大学治理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理性精神 大学治理 基础 切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协同:走向现代治理的主体建构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天勇 韩璞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30,共4页
现代治理是社会各方参与合作共治的过程,能否建立起适应现代治理的主体体系是决定治理成败的首要因素。治理主体体系与治理格局是辩证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治理主体就会支撑起什么样的治理格局。我国的治理主体和治理格局先后经历了一元主... 现代治理是社会各方参与合作共治的过程,能否建立起适应现代治理的主体体系是决定治理成败的首要因素。治理主体体系与治理格局是辩证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治理主体就会支撑起什么样的治理格局。我国的治理主体和治理格局先后经历了一元主体与政治全能主义、多元主体与"强政府—弱市场—弱社会"治理格局、多元协同主体与"强政府—强市场—强社会"治理格局的演变。建立支撑现代治理的主体体系,要着重推进各治理主体的治理范围、治理权力的科学划界;要分别抓住简政放权、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地位的形成和强化社会管理的突破口;要建立健全多元主体体系的制度机制和法律法规并依法施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治理 治理主体 治理格局 建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文化、系统思维与文化强国建设关系探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国章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5,134,共5页
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是人,而人的根本则是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否,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否决定了文化强国建设的顺利与否,而现代文化发展能力的强弱则直接通过相应思维方式及其行为方式和结果表现出来。在马克思"一定要适合"辩证思维... 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是人,而人的根本则是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否,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否决定了文化强国建设的顺利与否,而现代文化发展能力的强弱则直接通过相应思维方式及其行为方式和结果表现出来。在马克思"一定要适合"辩证思维基础上经过现代系统科学的具体化所形成的辩证系统思维方式,为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科技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国的关系,也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提供了可靠而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思维 科技文化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思维视域下的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国章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7,126,共4页
良性有序的文化生活、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有机统一构成现实的社会生态系统。文化、经济与政治生活之间,即社会与自然与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流动,就能展示社会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也就是人们所期望... 良性有序的文化生活、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有机统一构成现实的社会生态系统。文化、经济与政治生活之间,即社会与自然与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流动,就能展示社会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也就是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生态复位的到来。因此,只有全面系统的现代科技文化(自然科技与社会科技的统一)才可能成为社会生态文明的灵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可靠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科技文化 生态文明 和谐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真、善、美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国章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7,共6页
对现代科学与科学技术的把握和理解及其与真善美的关系,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议论和赞美上,而是应该与人类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深刻反思科学与科学技术的过去与现在,展望科学与科学技术与社会... 对现代科学与科学技术的把握和理解及其与真善美的关系,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议论和赞美上,而是应该与人类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深刻反思科学与科学技术的过去与现在,展望科学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未来,使科学与科学的技术实实在在地展现出其应有的普遍性本质——真、善、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科学的技术 真善美 社会和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事求是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国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102,159,共6页
完整的实事求是过程的实现,就是认知性思维与认知性实践,实践理性思维与改造性实践互为因果的系统化展现过程及其结果。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并探讨完整的实事求是过程,对于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当下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中国,实现... 完整的实事求是过程的实现,就是认知性思维与认知性实践,实践理性思维与改造性实践互为因果的系统化展现过程及其结果。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并探讨完整的实事求是过程,对于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当下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方法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思维 实事求是 差异协同 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相互作用与适合、不适合关系探究
8
作者 刘国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37,共5页
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满足人们希望和平、有序、持续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就必须严格遵循马克思揭示的"一定要适合"的客观规律,以及现代系统科学所揭示的"差异协同"规律,和在辩证系统哲学高度的"... 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满足人们希望和平、有序、持续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就必须严格遵循马克思揭示的"一定要适合"的客观规律,以及现代系统科学所揭示的"差异协同"规律,和在辩证系统哲学高度的"和谐统一"规律。遵循这些客观规律,根本地就是遵循自然生态平衡规律。人类的一切行为都不能违背自然之道和天然之理,违背必受惩罚,也必然伤害人类的文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系统思维 相互作用 “一定要适合” 差异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