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关颖婧 邹林斌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其培养目标决定着对教师的要求。我国工程教育师资目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则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双师型 卓越工程师 工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模型的双多普勒雷达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周海光 郭富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使用双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对2003年6月26—27日合肥和马鞍山多普勒雷达探测到的江淮梅雨锋大暴雨资料进行了三维风场反演,对其中β和中γ尺度三维动力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及其上的中γ尺度对流云... 使用双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对2003年6月26—27日合肥和马鞍山多普勒雷达探测到的江淮梅雨锋大暴雨资料进行了三维风场反演,对其中β和中γ尺度三维动力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及其上的中γ尺度对流云团是此次暴雨的主要降水系统。中低层的中β尺度辐合线对此次暴雨的触发、发展、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辐合带的逐渐减弱,强降水也逐渐减弱。中尺度对流系统低层的正涡度大值区与辐合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且对应地面的强降水区。文中还给出了此次暴雨的三维动力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三维结构 双多普勒天气雷达 风场反演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南夏季干旱指数的ECC预测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贺晓霞 吴洪宝 陈小兰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7,共8页
根据中国东南夏季气温和降水显著负相关的特点,构造合适的干旱指数。选取美国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海表温度场、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亚欧大陆表面温度场作为预测因子,取由国家气象中心整理的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出的... 根据中国东南夏季气温和降水显著负相关的特点,构造合适的干旱指数。选取美国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海表温度场、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亚欧大陆表面温度场作为预测因子,取由国家气象中心整理的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出的东南部干旱指数作为预测对象,采用集合典型相关分析方法(ensemble canonical correlation,ECC)预测东南夏季干旱指数。预测与实况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均表明,该方法优于单因子场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correlation analysis,CCA)预测方法,其中采用超级集合平均法又比等权集合平均法具有更高的预测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夏季 典型相关分析(CCA) 集合典型相关(E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防护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庆玲 肖稳安 +1 位作者 王铁邦 赵学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2-254,共3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电防护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与雷电防护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证明,雷电防护实验室建设为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专业的建立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雷电防护实验室管理,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功能,保证了专业教学的持续稳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电防护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与雷电防护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证明,雷电防护实验室建设为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专业的建立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雷电防护实验室管理,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功能,保证了专业教学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雷电防护实验室开放使用,产出了多项科学研究成果,培养了创新人才,提高了办学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实验室建设 管理使用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替代增长”理念指导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庆玲 田正云 +3 位作者 孙尔康 应安明 耿明华 陈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9-141,共3页
总结了国家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用"替代增长"理念分析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用示范中心"内涵式发展"来替代"外延式发展"。提出了实验教学示范中... 总结了国家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用"替代增长"理念分析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用示范中心"内涵式发展"来替代"外延式发展"。提出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提出了合作共建方式,打造共享、共建、共赢平台,保障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可持续发展 替代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跨学科科技团队的构建机制及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林晓玲 赵飞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3,共4页
阐释高校跨学科科技团队的内涵及其价值,探讨在跨学科时代背景下,高校跨学科科技团队的构建机制及发展的路径选择,以便实现传统科研组织管理模式下的新突破,进而提高高校的跨学科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校跨学科研究 科技团队 构建机制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3”大暴雨动力机理的双多普勒雷达反演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海光 郭富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8-476,共9页
使用地基双多普勒雷达MUSCAT三维风场反演技术,利用宜昌和荆州双多普勒雷达同步体积扫描资料,对2002年7月22—23日湖北省境内的一次混合型大暴雨进行了三维风场的反演。分析表明,中低层的中尺度气旋和气旋性切变线是触发和维持此次大暴... 使用地基双多普勒雷达MUSCAT三维风场反演技术,利用宜昌和荆州双多普勒雷达同步体积扫描资料,对2002年7月22—23日湖北省境内的一次混合型大暴雨进行了三维风场的反演。分析表明,中低层的中尺度气旋和气旋性切变线是触发和维持此次大暴雨的重要动力因素;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配置也有利于强降水系统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三维风场 双多普勒天气雷达 风场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许嘉玲 陈美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253,256,共3页
利用柳州地面气象观测站1963~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灰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20世纪6... 利用柳州地面气象观测站1963~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柳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灰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期是灰霾日数少而缓慢上升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是急剧上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7年灰霾日数为变化平稳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阶段。灰霾日数年际变化多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而月、季的分布多受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控制。并对如何降低灰霾天气的发生频率,以及如何做好灰霾天气预测预警工作作了相关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气候特征 对策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建构策略机制分析
9
作者 李庆玲 朱庆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174-176,共3页
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造就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农民职业教育不仅关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成效,而且直接左右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从教学过程来看,专项培训、模块化教学方式改变、示范教学、专业型教师培养以及发挥农民的"... 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造就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农民职业教育不仅关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成效,而且直接左右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从教学过程来看,专项培训、模块化教学方式改变、示范教学、专业型教师培养以及发挥农民的"自主评价"等方面对于规范教学体系的运作,保证新型农民培养的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民 职业教育 策略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1月23日SEP事件的“twin-CME”爆发现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丽花 丁留贯 +1 位作者 陈小兰 曹鑫鑫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21,共10页
"twin-CME"模型是Li等人提出的一种比单个CME更高效的产生SEP事件的模型。本文主要以"twin-CME"模型为出发点,综合运用SOHO/LASCO、STEREO-A/SECCHI、STEREO-B/SECCHI的日冕观测及CME的GCS模拟,Learmonth、BIRS和Wi... "twin-CME"模型是Li等人提出的一种比单个CME更高效的产生SEP事件的模型。本文主要以"twin-CME"模型为出发点,综合运用SOHO/LASCO、STEREO-A/SECCHI、STEREO-B/SECCHI的日冕观测及CME的GCS模拟,Learmonth、BIRS和Wind/WAVES射电观测,以及SDO/AIA源区观测和SDO/HMI磁图资料,分析2012年1月23日爆发的极端SEP事件的源区爆发特征。结果表明:此SEP事件对应的源区观测到"twin-CME"爆发,即从同一源区先后相继爆发了2个CME,这2个CME在空间的传播方向基本一致,并在传播到一定高度时发生相互作用合并成一个更强的CME,此爆发过程CME和源区磁场特征与"twin-CME"模型的假设基本相似。"twin-CME"爆发及双CME合并可能是引起此极端SEP事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高能粒子 日冕物质抛射 双CME 空间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遥相关型位相变化对我国寒潮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丹 耿焕同 谢佩妍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8-897,共10页
利用1965—2015年冬半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借助FMM算法对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四类主要移动路径;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欧亚遥相关型(EU)活跃位相与我国寒潮发生频次的关系及对路径选择... 利用1965—2015年冬半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借助FMM算法对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四类主要移动路径;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欧亚遥相关型(EU)活跃位相与我国寒潮发生频次的关系及对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EU处于正位相活跃年时,寒潮活动增多,经向环流增强,冷空气干冷,第二类北路型寒潮频次和强寒潮事件相对增多;EU处于负位相活跃年时,纬向环流增强,冷空气湿润,第三类西北型寒潮频次相对增多,与第四类西路型寒潮的强寒潮事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路径 FMM算法 欧亚遥相关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6月湖南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欧阳小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188-194,共7页
湖南是暴雨较为频发的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较多,对2015年6月湖南省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明确该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特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前期降水强,后期减弱南压,主要是受高空南支槽和中低层切变影响,地面有弱冷空气侵入地面倒... 湖南是暴雨较为频发的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较多,对2015年6月湖南省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明确该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特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前期降水强,后期减弱南压,主要是受高空南支槽和中低层切变影响,地面有弱冷空气侵入地面倒槽之中,冷暖空气交汇,是一次较为典型的低涡冷槽型暴雨天气过程。高空急流与中低层急流通过强烈的垂直运动互相促进,急流的加强不断输送水汽,在湖南地区建立了持续的水汽通道,暴雨区域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有利于形成明显的深厚湿对流环境场,促进暴雨的形成和持续发展;在600-1 000 h Pa,假相当位温都随高度升高而减小,表明该地上空为对流不稳定区域,K指数及不稳定能量都较大,低层辐合抬升,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多个连续的对流云团不断东移,有利于暴雨的维持和发展,从而造成了该次大范围的暴雨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 切变线 对流云团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4年菏泽市冬小麦增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景豪 张翠英 张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2期179-185,共7页
利用2013-2014年菏泽市冬小麦农业气象资料,分析了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较好,冬小麦达到增产效果。冬小麦播前农田墒情较好,为丰产奠定了基础;播种期气象条件适宜... 利用2013-2014年菏泽市冬小麦农业气象资料,分析了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较好,冬小麦达到增产效果。冬小麦播前农田墒情较好,为丰产奠定了基础;播种期气象条件适宜,冬小麦适期播种;播后光、温适宜,农田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冬前生长及分蘖,冬小麦苗齐、苗全,大多带蘖壮苗越冬。越冬期积雪覆盖,冬小麦安全越冬,积雪增加农田墒情,有利于冬小麦返青生长。春季气象条件使冬小麦长势整体良好,苗情转化升级快,一、二类麦田达90%以上。在冬小麦生长后期持续低温,有利于冬小麦灌浆,千粒重增加,使冬小麦增产。5月降水使农田墒情较好,降低干热风对产量影响。同时利用MODIS卫星遥感植被指数对比分析,2014年菏泽市春季气象条件有利于冬小麦返青生长,苗情较好,生长情况良好,为冬小麦丰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总体评价了气象因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指导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增产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