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八大公山表土孢粉组合及其植被指示意义
1
作者 李欣怡 向建军 +5 位作者 李永飞 李蓓蓓 夏仕榕 谷雨 廖博儒 廖艳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70-4488,共19页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中亚热带北部中山山地,现存有比较完整的亮叶水青冈和多脉青冈原始次生林,基于该区42个样点的表土孢粉数据,探讨不同植物群落的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母体植被的指示意义。结果发现:(1)孢粉组合中木本植...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中亚热带北部中山山地,现存有比较完整的亮叶水青冈和多脉青冈原始次生林,基于该区42个样点的表土孢粉数据,探讨不同植物群落的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母体植被的指示意义。结果发现:(1)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木本植物花粉(Arboreal Pollen)与非木本植物花粉(Nonarboreal Pollen)比值(AP/NAP)约7.6,孢粉浓度137122粒/g;(2)白辛树、黄柏及5种珍稀植物群落的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母体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沼泽、灌丛/灌木林和野生板栗林花粉组合能部分反映母体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亮叶水青冈林和青冈林花粉组合能较好反映母体植物群落的主要组成特征;(3)聚类分析及降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结果显示,孢粉百分含量能较好地区分沼泽、水马桑灌丛、鹅耳枥灌木林和阔叶林,水马桑灌丛、鹅耳枥灌木林和杜鹃灌木林之间可以区分,但杜鹃灌木林、亮叶水青冈林和青冈林分布较为集中,较难区分;(4)主要花粉类型中松属、桤木属、桦木属、落叶栎类等呈超代表性,青冈-常绿栎类花粉代表性适中,水青冈属、禾本科花粉呈低代表性;(5)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外来超代表性花粉对群落优势种花粉含量有较强干扰作用,亮叶水青冈花粉在纯林含量可达40%,共优势群落中其他优势种花粉代表性也能较大地影响其花粉含量;(6)青冈属和常绿栎类花粉形态结构非常相似,鉴定区分困难,孢粉鉴定时宜将两者归并为青冈-常绿栎类花粉进行分析。本研究可为亚热带山地群落演替与环境重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与理论支持,为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公山 表土孢粉 孢粉组合 植物群落 降趋势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外交特点与应对全球挑战论题旨趣研究
2
作者 李梁小娟 宋超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168,共8页
二战以来,科学与外交结合逐步加强。科学外交是应对全球挑战问题重要途径。其特点:作为一种国际社会交往形式,实践性、主体多样性、目的性及需求动力增强;作为政治外交工具,随着科学进步、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与政治的结合愈益紧密;内... 二战以来,科学与外交结合逐步加强。科学外交是应对全球挑战问题重要途径。其特点:作为一种国际社会交往形式,实践性、主体多样性、目的性及需求动力增强;作为政治外交工具,随着科学进步、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与政治的结合愈益紧密;内在互动机制主要在于科学与外交催化协同,符合超循环规律;作为一种发展新趋势,数字技术推进科学外交智慧化,逐步具有虚实融合、安全高效、去中心化等元宇宙特性。科学外交应对全球挑战,主要论题包括解决核扩散、气候变化与极地治理、灾害防治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当前学界、政界重视科学外交显在形式,对潜在形式和实践局限性缺乏重视。运用科学学、政治外交、科技与社会等理论方法,系统探讨科学外交特点和应对全球挑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外交特点 应对全球性挑战 论题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1-2010年巢湖流域气候和生产力要素数据集
3
作者 李蓓蓓 韩雪 +1 位作者 魏柱灯 吴星麒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383-394,共12页
巢湖是我国五大湖泊之一,人类活动历史长久,并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湖泊水体造成了重要影响。尤其近百年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巢湖流域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加剧了流域植被退化,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环境问题。本研究利用实测... 巢湖是我国五大湖泊之一,人类活动历史长久,并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湖泊水体造成了重要影响。尤其近百年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巢湖流域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加剧了流域植被退化,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环境问题。本研究利用实测和模拟的多源数据,建立了高分辨率、长时段的生态系统气候和植被生长数据集,通过采用薄板光顺样条空间插值方法,以STASH软件为基础开发生物气候软件建立了气候数据,包括1861-2010年的高分辨率气温、降水、日照百分比、最冷月均温、最暖月均温、大于0℃积温和大于5℃积温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结合NPP算法模块计算得到了相同时期的植被数据,包括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和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分析。本数据集为区域潜在植被重建及其植被变迁定量研究提供了模型数据,也为准确地评估气候变化对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以作为工业革命以来中国区域典型流域生态系统数据集建设的参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巢湖流域 植被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巢湖沉积物常量元素特征及其揭示的流域风化强度演变
4
作者 李晨晨 吴立 +2 位作者 毛龙江 马春梅 管后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774,共17页
全新世是人类文明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把握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规律将有助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应对突发气候事件。通过对安徽巢湖SZK1507孔岩芯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特征进行分析,结合AMS^(14)C测年重建了巢湖流域10.8 cal.k... 全新世是人类文明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把握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规律将有助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应对突发气候事件。通过对安徽巢湖SZK1507孔岩芯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特征进行分析,结合AMS^(14)C测年重建了巢湖流域10.8 cal.ka B.P.以来的风化强度演变过程,揭示了流域气候环境变化和可能存在的气候突变事件,并初步探讨了化学风化强度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环境代用指标化学蚀变指数(CIA)、残积系数(Ki)的谷值与风化淋溶系数(Ba)、退碱系数(w)的峰值均出现在砂层和粉砂层,表明砂层和粉砂层的化学风化程度较弱于其他层位。(2)阶段Ⅰ(10.8~9.9 cal.ka B.P.)和阶段Ⅲ(9.3~5.7 cal.ka B.P.)化学风化作用强烈,阶段Ⅱ(9.9~9.3 cal.ka B.P.)化学风化作用弱,阶段Ⅳ(5.7~2.3 cal.ka B.P.)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阶段Ⅴ(2.3 cal.ka B.P.以来)化学风化作用变化频繁,整体呈减弱特征;此外,化学风化强度与气候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揭示了全新世以来巢湖流域经历了偏湿→偏干→湿润→湿润转干→变干为主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3)风化强度变化记录很好地表征出9.3、8.2、4.2和2.8 ka B.P.气候突变事件。通过对巢湖湖相沉积物11000 cal.a B.P.以来的化学蚀变指数、30°N夏季太阳辐射量、神农架三宝洞δ18O记录、神农架大九湖δ^(13)C记录等进行综合对比发现,构造抬升运动提供了稳定的陆源碎屑物质,流域气候环境条件是化学风化强度的控制因素,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植被演替也影响着风化作用强弱,而粒度主要影响着沉积物化学元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风化强度 环境演变 气候事件 影响因素 常量元素 AMS^(14)C测年 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合竹植筋节点抗拔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宇飞 梁家年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胶合竹家具,如落地衣架和落地灯,存在着主杆节点的强度不足和美观度不佳等问题。植筋连接技术被广泛认为可以显著提升竹木构件节点的抗拔性能,而且由于其内置的特性,不会影响外形美观。尽管胶合竹植筋连接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方形梁柱节点... 胶合竹家具,如落地衣架和落地灯,存在着主杆节点的强度不足和美观度不佳等问题。植筋连接技术被广泛认为可以显著提升竹木构件节点的抗拔性能,而且由于其内置的特性,不会影响外形美观。尽管胶合竹植筋连接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方形梁柱节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本研究旨在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产品领域的胶合竹家具圆杆节点。在改变胶合竹植筋节点的形状后,需要通过试验分析来确定各项合理化设计参数,以提升节点的抗拔性能。选取胶合竹植筋圆杆为研究对象,以植筋边距、胶层厚度、植筋长径比等因素为研究变量。采用拉-拉模式进行抗拔性能试验,记录试件破坏模式和节点极限荷载。在试验过程中,出现胶合竹劈裂破坏、植筋拔出破坏和植筋屈服破坏3种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为防止胶合竹劈裂破坏,胶合竹与植筋直径之比应不小于8;节点极限荷载受胶层厚度影响显著,但胶层厚度不宜过大,当植筋直径为4 mm时,胶层厚度可设置为1.0~1.5 mm;节点极限荷载随着植筋长径比增加而提高,对于直径为4和8 mm的植筋杆,屈服破坏的临界植筋长径比均可取为15。基于试验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胶合竹植筋节点极限荷载预测方程,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竹 植筋 家具圆杆 抗拔性能 节点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江苏稻田养鱼述略
6
作者 李凡 朱世桂 惠富平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9期75-78,共4页
稻田养鱼,是在稻田水面养鱼的一种淡水养殖方式,利用稻田内水稻、鱼类、昆虫、杂草等多种生物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形成稻与鱼和谐共生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中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之一。江苏稻田养鱼起源于何时尚难考证,学者多根据吴... 稻田养鱼,是在稻田水面养鱼的一种淡水养殖方式,利用稻田内水稻、鱼类、昆虫、杂草等多种生物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形成稻与鱼和谐共生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中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之一。江苏稻田养鱼起源于何时尚难考证,学者多根据吴越之地“饭稻羹鱼”的传统,推断古越人被迫逃往山区后,在河海鱼食来源断绝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人工生态系统 饭稻羹鱼 淡水养殖 中国传统农业 和谐共生 古越人 物质能量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树木修剪技术考论
7
作者 钱圣云 惠富平 《农业考古》 2025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我国古代传统树木修剪技术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科学内涵与文化寓意。古人主要采取“因树制宜”的基本原则对树木的根、茎干、叶、花、果实等不同的部位采取针对性措施,既保证了树木繁殖、生长、结实等过程的顺利进行,还能起到提高树木... 我国古代传统树木修剪技术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科学内涵与文化寓意。古人主要采取“因树制宜”的基本原则对树木的根、茎干、叶、花、果实等不同的部位采取针对性措施,既保证了树木繁殖、生长、结实等过程的顺利进行,还能起到提高树木成活率、强枝固根、增加产量和更新复壮的作用。这些精湛的修剪技术源于林木、果树生产实践,散见于《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等综合性农书、花果谱录及个人笔记中,有的还被赋予一定的人文内涵,在发展演变进程中逐步汇聚为一个独特的林木及园艺技术体系。挖掘和整理传统树木修剪技术及其内容特色,可为现代林业和园艺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修剪技术 园艺技术 因树制宜 古农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