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十四届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传统工艺论坛综述
1
作者 邹天骄 李瀛昱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9-500,共2页
第十四届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19年9月20至2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共同发起,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学技术史研... 第十四届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19年9月20至2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共同发起,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学技术史研究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美丽南方·老木棉匠园承办。8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汇聚南宁,共同交流。会议围绕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传统工艺理论与实践、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科学技术史其他问题四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少数民族科技史 传统工艺 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视野下的技术、文明和文化遗产——“第五届中国技术史论坛”会议综述
2
作者 吴又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5-620,共6页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专业委员会、生...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专业委员会、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联合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传统工艺 纸质文物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工艺技术史料的类型、分布与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5-161,188,共8页
古代笔记小说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最为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但这部分笔记小说对各大类工艺技术的记录不均,其中文房用品制作、工具器械制作和农畜矿产品加工三大类记载较为丰富全面;工艺技术史料的条目式分布在笔记小说中最为常见,但也... 古代笔记小说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最为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但这部分笔记小说对各大类工艺技术的记录不均,其中文房用品制作、工具器械制作和农畜矿产品加工三大类记载较为丰富全面;工艺技术史料的条目式分布在笔记小说中最为常见,但也经常出现“专卷”记录,这为了解某类工艺技术的历史演变提供了极大便利。笔记小说不仅为传统工艺技术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记载,有些甚至是独家记载或最早记载,而且为当前传统工艺研究某些重要结论的得出提供了主要依据或者类似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技术 笔记小说 文化传承 振兴传统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薮内清与中国:日本科学史家的另一面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69,共9页
文章主要论述了薮内清学术生涯中数个与中国有关的事例,即薮内清两次赴华实地考察游历的经过以及其学术工作的基本保障、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扩大与中国的微妙联系。分析了薮内清在战后逐渐重新成型的新"中国观",试图将薮内清与... 文章主要论述了薮内清学术生涯中数个与中国有关的事例,即薮内清两次赴华实地考察游历的经过以及其学术工作的基本保障、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扩大与中国的微妙联系。分析了薮内清在战后逐渐重新成型的新"中国观",试图将薮内清与中国间鲜为人知的另一侧面作一展示。通过对薮内清与中国的互动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薮内清的对华观点受到时局变化的较大影响;中国国力的增长对薮内清的学术研究有很大帮助;二者在战后走上了良性互动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薮内清 中国 科学技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史与科技考古新成果——记第五届中国技术史论坛
5
作者 梅皓天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14,共1页
2017年10月27日~29日,第五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北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台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上海博物馆、西藏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院、... 2017年10月27日~29日,第五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北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台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上海博物馆、西藏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印刷博物馆(按单位首字母拼音排列)等高等院校、文博单位及科研院所的19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考古 中国丝绸博物馆 技术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方修琦 萧凌波 +3 位作者 苏筠 郑景云 魏柱灯 尹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9-736,共8页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人类适应问题,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在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特别是过去2000年时段)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本文将...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人类适应问题,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在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特别是过去2000年时段)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本文将其归纳为3个方面:理论上,构建了基于粮食安全的气候影响传递过程分析框架;方法上,实现了服务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基于语义差异的历史社会经济序列定量重建;科学认识上,总结出"冷抑暖扬"而又福祸相依的宏观韵律。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气候变化 社会影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干旱对茶树生长和品质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杨菲 李蓓蓓 何辰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3,41,共5页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温度和水分条件都极为敏感,高温、干旱灾害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关于高温和干旱对茶树生长和品质影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重点剖析了茶树受高温干旱胁迫时的生理响应,包括高...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温度和水分条件都极为敏感,高温、干旱灾害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关于高温和干旱对茶树生长和品质影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重点剖析了茶树受高温干旱胁迫时的生理响应,包括高温胁迫对茶树光合系统、细胞代谢、氨基酸含量、激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机理,干旱胁迫对茶树的渗透调节、激素代谢、光合作用、活性氧清除机制、茶树产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规律。未来应加强高温干旱对茶树蛋白质结构、同工酶功能、糖代谢、基因表达的生化机理,及根系活力、养分吸收、气孔发育、同化物代谢与分配等生理反应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茶树高温干旱的气象灾害指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灾害预警技术,有利于增强茶树灾害预警及生产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高温 干旱 品质 致灾机理 生理响应 生化机理 灾害预警 生产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裱常用修复用纸的性能分析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诺 郑冬青 +1 位作者 何伟俊 闵海霞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84,共6页
为科学地选择合适的修复用纸,对6种苏裱常用书画修复用纸的理化性能和耐久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纸张厚度、强度性能、白度以及pH值所占的权重,4^#红星净皮绵连综合性能优于其他纸样,老化后纸张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平均下降1... 为科学地选择合适的修复用纸,对6种苏裱常用书画修复用纸的理化性能和耐久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纸张厚度、强度性能、白度以及pH值所占的权重,4^#红星净皮绵连综合性能优于其他纸样,老化后纸张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平均下降16.6%和16.3%,白度平均下降0.4%,pH值平均上升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装裱 修复用纸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金属工艺振兴措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岑 袁程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4,共9页
本文以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20多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为基础,对传统金属工艺振兴措施进行研究。在全面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现状,从工艺传承与适应现代生活、艺术创造和文化挖掘、政府和民间的保护、行业组织建设... 本文以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20多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为基础,对传统金属工艺振兴措施进行研究。在全面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现状,从工艺传承与适应现代生活、艺术创造和文化挖掘、政府和民间的保护、行业组织建设与旅游业的推动、技艺的保护与品牌塑造等方面切入,提出中国金属工艺振兴措施的具体建议,认为传统文化是传统工艺的重要内涵,中国传统工艺的振兴,应着眼于文化建设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工艺 文化遗产 振兴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葵的植物学特点·应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超 张国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38-41,共4页
蜀葵最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已经有栽培记载,用于绿化、观赏和食用。蜀葵植株高大、枝繁叶茂,花朵向阳、花期长、花瓣大且花型和花色多,绿化和观赏价值高。蜀葵须根发达,喜光而略耐阴,喜水分充足、耐涝而又耐旱、耐盐碱。在当代,蜀葵栽培应... 蜀葵最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已经有栽培记载,用于绿化、观赏和食用。蜀葵植株高大、枝繁叶茂,花朵向阳、花期长、花瓣大且花型和花色多,绿化和观赏价值高。蜀葵须根发达,喜光而略耐阴,喜水分充足、耐涝而又耐旱、耐盐碱。在当代,蜀葵栽培应用广泛,庭院、园林、公园和湿地等处栽培具有绿化、美化和观赏价值;盐碱地种植改良土壤,沙漠地区种植防风固沙,路边、堤坝、山岭种植分别具有固基、固堤、护坡作用。蜀葵适应性强,栽培和管理成本低。根据蜀葵生长气象和土壤条件,适当疏剪和施肥,提高绿化和观赏效果。随着生态建设和栽培技术、公共气象服务智慧化,蜀葵栽培面积和在绿化美化、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药用、食用等方面应用将不断增加。论述了蜀葵植物学特点、应用价值和栽培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植物学特点 应用价值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古代气象占记录研究——以云象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凯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8-351,共14页
通过对日本古代云象记录的整理与研究,得到记录127项,其记录时间跨度长达1182年。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其类型、发展、写作模式以及政治属性进行分析,可知以云象为代表的汉土传统气象占术被大和朝廷长期作为巩固统治、强调正统的有力工... 通过对日本古代云象记录的整理与研究,得到记录127项,其记录时间跨度长达1182年。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其类型、发展、写作模式以及政治属性进行分析,可知以云象为代表的汉土传统气象占术被大和朝廷长期作为巩固统治、强调正统的有力工具。伴随摄关政治与幕府时代的到来,贵族政治与唐风文化衰落,使得云象记录在平安时代与幕府时代各自出现祥瑞与噩兆记录的两个密集周期。云象作为天象的组成部分进入日本官方司天机构的观测序列,但存在模棱两可与解读随意等缺陷。政治话语权以及史册选材控制权的强弱,深刻影响了后人所见云象记录的形态。当其他更受推崇的占术崛起后,注定了公家这一汉风意味浓厚的传统气象占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气象占 云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总督府观测所的古代测候研究探赜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凯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1-425,共15页
在考察朝鲜总督府观测所的建立、发展及其主要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所主要创始人和田雄治以及《朝鲜古代观测记录调查报告》的另一位作者关口鲤吉的生平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探讨了《朝鲜古代观测记录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中三个... 在考察朝鲜总督府观测所的建立、发展及其主要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所主要创始人和田雄治以及《朝鲜古代观测记录调查报告》的另一位作者关口鲤吉的生平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探讨了《朝鲜古代观测记录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中三个重要研究方向的得失优劣。和田雄治与关口鲤吉分别在气象和天文领域,利用李氏朝鲜的古代记录研究了半岛气候变化和彗星运动规律。和田还编绘、分析了汉城140年间雨量和雨日变化图表,并通过对测雨器的实物研究解决了《风云记》等在数据来源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关口力图复制和田的研究范式,利用朝鲜的"星变测候单子"验证近代彗星研究。由于这些记录以及气象和天文各自领域的一些特点,限制了二人研究方法的普适性。同时,关口的研究不及和田的可靠、深入。和田雄治与关口鲤吉之后,科技史研究在总督府观测所停滞不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总督府观测所 《朝鲜古代观测记录调查报告》 和田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佛图塔藏宋元时代佛经纸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岑 冯蕾 杨伟林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39,共4页
为探讨云南地区古代文献的造纸工艺,对大理佛图塔藏宋元时代佛教经卷进行实地考察和取样。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纤维形态分析,发现佛教经卷都采用桑皮纸,抄造时加有填料,浆料打浆度较低,成纸后经过染潢等处理,有的纸张浆内施胶加填进行了施... 为探讨云南地区古代文献的造纸工艺,对大理佛图塔藏宋元时代佛教经卷进行实地考察和取样。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纤维形态分析,发现佛教经卷都采用桑皮纸,抄造时加有填料,浆料打浆度较低,成纸后经过染潢等处理,有的纸张浆内施胶加填进行了施蜡加工,其工艺类似于唐代的硬黄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代 大理佛图塔 佛经 纸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坩埚炼铁产品与工艺过程研究
14
作者 刘培峰 潜伟 李延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8-460,共13页
为解开山西传统坩埚铁的品质之谜,文章结合科学实验和前人成果综合分析了坩埚铁的组织、成分,并从冶铁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反应过程及产品形成原因。山西传统坩埚铁含碳量不稳定:一步法坩埚铁的碳含量在1.3%~2.46%,部分属于钢,部分属于铁... 为解开山西传统坩埚铁的品质之谜,文章结合科学实验和前人成果综合分析了坩埚铁的组织、成分,并从冶铁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反应过程及产品形成原因。山西传统坩埚铁含碳量不稳定:一步法坩埚铁的碳含量在1.3%~2.46%,部分属于钢,部分属于铁;两步法中第二步可以使产品的碳含量增加。除此之外,与竖炉生铁相比较,坩埚铁杂质较多,硫含量较高。成分的不稳定是由坩埚冶炼的反应过程可控性差这一特点决定的:由于是外部加热,坩埚内的还原温度较低;相对封闭的坩埚内,以H_2和CO为主要还原性气体,反应过程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以煤为还原剂,故硫含量相对较高。从产品成分特征和反应原理看,坩埚炼铁属于古代的非高炉炼铁技术,与现代该类技术具有相同的应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坩埚炼铁 实验分析 反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冶铁遗址群景观考古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潘 刘海峰 +2 位作者 潜伟 李延祥 陈建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2,共7页
以北京延庆县大庄科乡冶铁遗址群为例,对空间结构及其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通过GIS工具进行分析。根据对冶炼活动有显著关系的影响因子,建立遗址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模拟小区域范围内的遗址预测。研究发现,该区冶铁遗址群对地理位... 以北京延庆县大庄科乡冶铁遗址群为例,对空间结构及其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通过GIS工具进行分析。根据对冶炼活动有显著关系的影响因子,建立遗址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模拟小区域范围内的遗址预测。研究发现,该区冶铁遗址群对地理位置中的坡度和高程因素展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遗址的坡度(7°以下)和高程(650m以下)数值均相对较小;遗址与水系间联系明显,冶铁遗址主要集中在河流交汇处,方便冶炼过程及相关活动水源的供应;而随着冶炉容积(即冶铁产量)的增加,小范围内的冶铁遗址选择,并未以铁矿资源距离就近为最佳选取原则,表明了人类生产活动中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考古 冶铁遗址 GIS 大庄科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圩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吕娜 李蓓蓓 魏学琼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13,共7页
圩田是滨湖低洼地区综合治田治水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对区域的农业发展、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圩田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国外如荷兰等地也有大面积的圩田开发。目前,针对如何使圩田能够在当代社会继续发... 圩田是滨湖低洼地区综合治田治水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对区域的农业发展、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圩田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国外如荷兰等地也有大面积的圩田开发。目前,针对如何使圩田能够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要对圩田开展深入研究。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圩田的研究成果,从圩田历史与现状、圩区规划、圩田防洪、圩田生态系统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对研究资料、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进行了研究总结。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了研究过程中的几个转变,为此提出了当前研究关注的新方向,即结合古代智慧推动圩区规划,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防洪减灾、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圩田转型等。研究结果表明:圩田已从历史学和水利学发展成了多学科关注的研究对象,多学科方法的应用将会促进圩田受到更好的保护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研究成果可以为圩田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田研究进展 圩田发展 圩区规划 圩区防洪 圩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全国气象科技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乔洪波 陈正洪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3-504,共2页
第四届全国气象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1月8至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气象科技史委员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大气... 第四届全国气象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1月8至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气象科技史委员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共同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科技史 世界气象组织 气象局 气象事业 研讨会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云龙坡头出土铜斧的科学分析
18
作者 徐润 李晓岑 解浩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研究滇西特别是古哀牢地区的古代铜器制作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对滇西云龙县坡头村出土的11件铜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龙铜斧材质以Cu-Sn二元合金为主,另有Cu-SnAs三元合金。普遍存在硫化物夹杂... 为研究滇西特别是古哀牢地区的古代铜器制作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对滇西云龙县坡头村出土的11件铜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龙铜斧材质以Cu-Sn二元合金为主,另有Cu-SnAs三元合金。普遍存在硫化物夹杂,铸造与锻造两种制作技术并存,以锻造为主。11件样品中均进行过冷加工。本研究对认识古哀牢地区铜器制作技术与该地区青铜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坡头 古哀牢 铜斧 合金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江浙地区蟹文化认知与捕捉技术考析
19
作者 张国琛 宋超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6,共7页
唐宋时期是江浙地区蟹文化认知和捕蟹技术发展高峰期。人们在了解蟹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蟹群活动规律,掌握了蟹的洄游性、趋光性和畏雾性,丰富了蟹文化认知,从而捕蟹技术不断进步,蟹舍、蟹簖、蟹罾、拖网等捕蟹工具... 唐宋时期是江浙地区蟹文化认知和捕蟹技术发展高峰期。人们在了解蟹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蟹群活动规律,掌握了蟹的洄游性、趋光性和畏雾性,丰富了蟹文化认知,从而捕蟹技术不断进步,蟹舍、蟹簖、蟹罾、拖网等捕蟹工具及“火照法”“垂钓法”等捕蟹技法广泛应用;食蟹之风盛行,出现了腌、糟、醉等多种食用方法,以及蟹诗、蟹画等文化作品,丰富了唐宋江浙地区物质和文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江浙地区 蟹文化认知 捕蟹技术 食蟹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枇杷历史文化考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双玉 惠富平 《古今农业》 2022年第1期85-90,59,共7页
枇杷与乐器琵琶同音,是江南地区特色常绿果树之一。古人认为枇杷具备四时之生气,将其果实比作黄金丸。枇杷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唐宋以来,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枇杷栽培已比较普遍,且品质优良,曾作为朝廷的贡品。枇杷大约在唐代传播... 枇杷与乐器琵琶同音,是江南地区特色常绿果树之一。古人认为枇杷具备四时之生气,将其果实比作黄金丸。枇杷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唐宋以来,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枇杷栽培已比较普遍,且品质优良,曾作为朝廷的贡品。枇杷大约在唐代传播到了日本,后得以普遍栽植;近代以来,枇杷陆续传播到欧美国家,逐步得以推广。枇杷品种多样,古人主要按照其果肉色泽来进行分类,并通过嫁接方法来繁育良种。枇杷果实软甜多汁,营养丰富,为清热解暑佳品,枇杷叶则可以入药。枇杷树四季常青,初夏时节果实成熟,浓荫映金丸,文人学士常触景生情,以其入诗入画。中国古代枇杷历史文化,对于当今枇杷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栽培与利用 果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