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教会大学考辨 被引量:3
1
作者 岳爱武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1,共5页
传统观点普遍认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教会大学为圣约翰大学,时间是1908年前;其次为震旦大学,时间为1912年前;再次为东吴大学,时间为1915年或1916年。经过对史料的深度挖掘后发现,事实上,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研究生教育的教会大... 传统观点普遍认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教会大学为圣约翰大学,时间是1908年前;其次为震旦大学,时间为1912年前;再次为东吴大学,时间为1915年或1916年。经过对史料的深度挖掘后发现,事实上,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研究生教育的教会大学实为震旦大学,始于1914年;其次为东吴大学,始于1915年或1916年;再次方为圣约翰大学,始于191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大学 研究生教育 圣约翰大学 震旦大学 东吴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起始时间考证
2
作者 岳爱武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75,共5页
中国早期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尝试并非始于自己创办的大学里,而是出现在教会大学中,为"舶来品"。传统观点认为,最早进行这种尝试的是圣约翰大学,时间是1908年前;其次为震旦大学,时间是1912年前;再次为东吴大学,时间是1915年或191... 中国早期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尝试并非始于自己创办的大学里,而是出现在教会大学中,为"舶来品"。传统观点认为,最早进行这种尝试的是圣约翰大学,时间是1908年前;其次为震旦大学,时间是1912年前;再次为东吴大学,时间是1915年或1916年。但对史料的深度挖掘考证后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教会大学并非圣约翰大学,亦不是1908年前,而应为震旦大学,时间始于1914年;其次为东吴大学,始于1915或1916年;再次方为圣约翰大学,始于191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教会大学 研究生教育 起始时间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容考证及其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岳爱武 葛苏放 邱新法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5,共5页
20世纪初叶,在"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等外力逼迫下,清政府拉开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探索的序幕。1902年《壬寅学制》及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出现了具有独立形态的教育层次——研究... 20世纪初叶,在"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等外力逼迫下,清政府拉开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探索的序幕。1902年《壬寅学制》及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出现了具有独立形态的教育层次——研究生教育,虽然它还处于草创阶段,只具备形式上的特征,但却开创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篇章,为以后中国发展研究生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学位制度 研究生教育 内容考证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与组织演变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岳爱武 邱新法 《高校教育管理》 2011年第3期67-72,44,共6页
1978年研究生招生的初步恢复及1981年学位制度的正式建立,标志着我国中央集中管理为主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随着地方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领导权和统筹权的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单位培养和管理能力的日渐提高,原先的中央集中计划... 1978年研究生招生的初步恢复及1981年学位制度的正式建立,标志着我国中央集中管理为主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随着地方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领导权和统筹权的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单位培养和管理能力的日渐提高,原先的中央集中计划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场以权力下放、组织分层、管理重心下移为基本趋向的体制演变逐步展开。这种演变以渐进改革为主线并以激进改革为辅线,以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转为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体,以中央集权单一化逐步转变为以地方分权分散化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研究生教育制度 演变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其评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岳爱武 邱新法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7,共6页
我国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初叶,是近代"新教育"制度的产物,是在近代西方高等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过程中形成,在借鉴西方研究生教育模式和逐步本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及1904年颁... 我国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初叶,是近代"新教育"制度的产物,是在近代西方高等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过程中形成,在借鉴西方研究生教育模式和逐步本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及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出现了建立在大学本科教育基础上、具有独立形态的教育层次——研究生教育,由此拉开了我国学制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序幕,开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研究生教育 历史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岳爱武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105,共5页
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制度按形式特征普遍分为两种:无入学考试和有入学考试。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酝酿及初创时期,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及直接模仿日本和德国的学制,实行的是无入学考试的招生方式,其后又借鉴了美国的学制模式,研究生招生才逐步... 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制度按形式特征普遍分为两种:无入学考试和有入学考试。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酝酿及初创时期,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及直接模仿日本和德国的学制,实行的是无入学考试的招生方式,其后又借鉴了美国的学制模式,研究生招生才逐步过渡为以统一考试为录取标准。这种转变不是中国社会内部和中国高等教育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而是在"冲击——回应"模式下,模仿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学制进而采用西方的一套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其历史演变被深深地打上了时局复杂多变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研究生 招生考试制度 历史演变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裂走向融合:研究生教育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趋向 被引量:1
7
作者 葛苏放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46-148,共3页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以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承为主,执著于传授知识的多少与深浅,同时由于人们夸大科学的功利价值,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忽视人文教育,导致科学体与人文的分裂。事实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的关系是良性互动、相濡以沫、共同...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以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承为主,执著于传授知识的多少与深浅,同时由于人们夸大科学的功利价值,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忽视人文教育,导致科学体与人文的分裂。事实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的关系是良性互动、相濡以沫、共同发展的。因此,要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必须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 分裂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于纹理的面向对象分类模糊方法提取水田信息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海君 乐成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3,共4页
针对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图像处理时出现大量冗余多边形及其分类结果出现斑点等不足,提出基于纹理特征的分割方法。先对原始图像进行纹理增强、主成分分析、低通滤波和图像分割等预处理,得到原始图像的纹理特征二值图;将二值图作为独... 针对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图像处理时出现大量冗余多边形及其分类结果出现斑点等不足,提出基于纹理特征的分割方法。先对原始图像进行纹理增强、主成分分析、低通滤波和图像分割等预处理,得到原始图像的纹理特征二值图;将二值图作为独立波段与其他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得到纹理增强图,再对其进行多尺度分割和模糊分类。以南京市浦口区2002年9月SPOT图像为例,分别利用上述两种方法提取图像中的水田信息,基于纹理特征的分割方法克服了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不足,并且由于在进行模糊分类时分割出的对象大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确定模糊区间的难度,较好地提取出水田信息,提高了图像的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纹理特征 遥感图像 模糊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专业教育发展的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岳爱武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1,105,共6页
早期的教会大学把西方传统的以培养贵族绅士为目标的"自由教育"移植过来,实施所谓的"完整教育",即从内容到形式,均以宗教为核心,而诸如声光化电、政史艺地等世俗课程则鲜有教授。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起,为适应中国... 早期的教会大学把西方传统的以培养贵族绅士为目标的"自由教育"移植过来,实施所谓的"完整教育",即从内容到形式,均以宗教为核心,而诸如声光化电、政史艺地等世俗课程则鲜有教授。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起,为适应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教会大学自觉抑或非自觉地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将自身融入到中国近现代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外国教育资源的中国转化,并由此对我国专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教会大学 高等职业教育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酷热日的天气气候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春雨 李长青 +1 位作者 孙凤华 刘晓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29,共5页
利用统计方法对辽宁1951-2003年的酷热天气进行了分析,发现辽宁的酷热天气主要出现在辽西地区;酷热天气在5-7月均可出现,主要集中在7月;无明显的年际变化。中纬度东—西高压带是造成辽宁酷热天气的主要天气形势;其次是西风带暖高压,在85... 利用统计方法对辽宁1951-2003年的酷热天气进行了分析,发现辽宁的酷热天气主要出现在辽西地区;酷热天气在5-7月均可出现,主要集中在7月;无明显的年际变化。中纬度东—西高压带是造成辽宁酷热天气的主要天气形势;其次是西风带暖高压,在850hPa温度场上,辽宁西部在24℃暖中心之内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酷热日 统计特征 天气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支持向量机的台风灾害房屋倒塌间数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新厂 娄伟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339-6341,共3页
建立了浙江省台风灾害房屋倒塌间数评估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表示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与承灾体的评估因子进行数据处理,提取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输入,从而建立评估模型;模型历史拟合结果与实际一致。在2008和2009年登陆浙江省... 建立了浙江省台风灾害房屋倒塌间数评估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表示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与承灾体的评估因子进行数据处理,提取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输入,从而建立评估模型;模型历史拟合结果与实际一致。在2008和2009年登陆浙江省的2个台风的实际评估中,评估结果与实际值相符,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实际台风灾害房屋倒塌间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房屋倒塌间数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构建
12
作者 岳爱武 黄兴友 《理论月刊》 2007年第11期173-175,共3页
中共中央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集体教育活动在高校学生党员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高校在如何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路径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如先进性教育方面不深入,制度建设不健全,监... 中共中央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集体教育活动在高校学生党员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高校在如何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路径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如先进性教育方面不深入,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为此,必须努力探索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路径建设,即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体系,并切实把握好三者的内在联系,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党员 先进性 长效机制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