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北郊冬季PM_(2.5)中重金属的形态、来源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5
1
作者 赵腾 孙明洋 盖鑫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7-1266,共10页
为探究南京北郊冬季PM_(2.5)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与健康风险,于2021年1—2月采集PM_(2.5)样品,用BCR连续提取法对11种元素(Al、V、Cr、Mn、Co、Cu、As、Cd、Sr、Ba和Pb)进行连续提取,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光谱仪(ICP-OES)测定分析P... 为探究南京北郊冬季PM_(2.5)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与健康风险,于2021年1—2月采集PM_(2.5)样品,用BCR连续提取法对11种元素(Al、V、Cr、Mn、Co、Cu、As、Cd、Sr、Ba和Pb)进行连续提取,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光谱仪(ICP-OES)测定分析PM_(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和分布特征,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解析其来源,采用基于生物可利用浓度修正的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其健康风险,并结合PMF模型、浓度权重轨迹模型(CWT)和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对特定污染源和区域传输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采样期间PM_(2.5)日均质量浓度为(99.0±18.3)μg·m^(-3),采样期间有92.3%的天数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均浓度限值,11种元素的日均总质量浓度为(1999.0±307.2)ng·m^(-3),其中As、Cd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0±3.5)和(22.0±14.0)ng·m^(-3),均高于GB 3095—2012标准限值。(2)大部分重金属(V、Cr、Mn、As、Sr、Cd、Ba)主要存在于生物可利用性极高的弱酸溶解态(F1),Co、Cu和Pb主要存在于可还原态(F2),Al主要存在于生物可利用性较低的残渣态(F4)。(3)利用PMF模型解析出3类排放源,分别是扬尘源(31.4%)、燃煤源(17.7%)、交通和工业混合源(50.9%)。(4)采样期间重金属的综合非致癌风险指数小于1,非致癌风险可忽略,Cr、Co、As、Cd有潜在致癌风险。结合PMF、CWT和HYSPLIT发现,交通和工业混和源及河南省信阳市和安徽省东部的区域传输对南京北郊健康风险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不仅要加强对本地工业源排放的管控,也要密切关注区域传输对本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重金属 生物可利用性 来源解析 特定源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饮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及对臭氧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文泰 胡崑 +2 位作者 薛艳 卢兴东 王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647-655,共9页
餐饮排放是城市地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要的无组织来源,由于其排放特征复杂,是大气环境研究和管理的薄弱环节.本研究采用了现场和实验模拟两种采样方式,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采样柱和不锈钢罐分别采集羰基化合物和全空气样品,然... 餐饮排放是城市地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要的无组织来源,由于其排放特征复杂,是大气环境研究和管理的薄弱环节.本研究采用了现场和实验模拟两种采样方式,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采样柱和不锈钢罐分别采集羰基化合物和全空气样品,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FID)对116种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餐饮源VOCs的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含氧有机物(OVOCs)和烷烃是VOCs浓度的主要贡献者,但不同餐饮源的源谱特征差异较大.另外,通过比较发现食用油的种类、油的使用次数、加热方式、烹饪方式和调味料等因素会对餐饮源VOCs排放特征造成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菜系所排放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关键组分主要是甲醛、乙醛、丁烯醛、乙烯和丙烯等.本研究成果能够补充我国餐饮源VOCs控制所需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源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排放特征 源成分谱 臭氧生成潜势(O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