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景理论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目标群体“政策冷漠”的生成与干预——以N大学F学院为例
1
作者 熊烨 曾明 陆义勇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2,共10页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就业指导和政策供给,然而,依然存在一定比例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不就业”,呈现管理方“热”而目标群体“冷”的怪象。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体现的是政策目标群体的政...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就业指导和政策供给,然而,依然存在一定比例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不就业”,呈现管理方“热”而目标群体“冷”的怪象。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体现的是政策目标群体的政策冷漠问题。引入前景理论构建高校就业政策目标群体态度生成的分析框架,以N大学F学院为例,阐释企业就业、升学、考公考编三类代表性目标群体政策冷漠的生成机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决策并非完全理性,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对政策评估偏差,产生冷漠态度。对此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景理论 框架效应 毕业生就业 就业政策 政策冷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特色发展政策动员、情境式行动及效能评价——N市S镇“万亩良田整治工程”过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强 白云腾 许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政策动员对于提升地方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追踪N市S镇“万亩良田整治工程”推进特色发展政策落地、空间重构到模式示范的过程,依据“过程-情境”叙事范式,建构“调适-稳定”的分析框架,阐释地方政府政策动员的过程机制和演变逻... 政策动员对于提升地方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追踪N市S镇“万亩良田整治工程”推进特色发展政策落地、空间重构到模式示范的过程,依据“过程-情境”叙事范式,建构“调适-稳定”的分析框架,阐释地方政府政策动员的过程机制和演变逻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实施政策动员需依据行政、市场和社会三重逻辑,推进议题协商,构建实践共同体,完成地方情境化的政策调适和议题改造,达成政策框架内多重组织行动系统的稳定态势。政策动员需以制度创新和整合社会资源为载体,迎合“有效”与“合法”双重逻辑,运用调适策略构建稳定的政策共生机制,推动区域性集体行动的达成,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此外,本文进一步揭示了政策动员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框架下的现实策略和典型模式,完善了地方治理政策实践建构的过程性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动员 土地综合整治 过程情境 系统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场景整合:地方政府数字平台综合治理机制探讨--以T市J区为案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志强 许峰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需全面推进数字平台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全方位提升数字平台治理能级。基于浙江省T市J区的数字综合治理经验,结合整体性治理和场景融合理论,聚焦平台赋能和场景整合的逻辑关系,建构了...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需全面推进数字平台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全方位提升数字平台治理能级。基于浙江省T市J区的数字综合治理经验,结合整体性治理和场景融合理论,聚焦平台赋能和场景整合的逻辑关系,建构了地方政府数字平台治理跨场景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合作价值提升的整体逻辑,提出跨平台优化多维数字结构场景、跨时空融合多元数字功能场景及跨地域建构多层数字行动场景的基层治理整合模式。阐述了从分散应对到整体响应的场景要素融合、数字驱动到平台链接的场景功能集成和弥散管理到精细治理的场景价值贯通三大路径,为地方政府数字化改革和基层智慧治理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数字化改革 平台治理 跨场景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农门”的大学生与城镇化——1990-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直接影响系数初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赵群 王婧妍 冒荣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2,共6页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的影响还会增强。文章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的问题,提出可以因上大学而从农村转移至城镇的人口数占每年城镇人口外...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的影响还会增强。文章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的问题,提出可以因上大学而从农村转移至城镇的人口数占每年城镇人口外生增量的比例为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的直接影响系数,并探讨了计算这一系数的具体方法,同时通过所可能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出近30年来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的直接影响系数和贡献值,计算结果表明,这一系数已从5%左右上升到20%以上,并呈继续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城镇化 人口 农村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农门”的大学生与城镇化(下)--2021-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直接影响系数变化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群 王婧妍 冒荣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1,共8页
研究者在上一篇文章中计算了近30年来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的直接影响系数,在此基础上文章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对其中有关结果作了必要修改,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农村人口转移率的高等教育对城镇化影响系数的预测模型,... 研究者在上一篇文章中计算了近30年来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的直接影响系数,在此基础上文章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对其中有关结果作了必要修改,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农村人口转移率的高等教育对城镇化影响系数的预测模型,解析了今后决定高等教育对城镇化影响系数值的相关变量;同时,通过现有数据,估算了今后农村人口转移率的变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普通高校招收本专科生增长率;而后预测了2021-2035年的城镇化率、普通高校本专科入学率和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的直接影响系数。结果表明,在每年5.75‰的人口自然增长率、0.068个百分点递增的农村人口社会转移率和3%的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增长率下,中国城镇化率2025年时即超过70%,2035年时将超过80%;普通高校本专科入学率2030年时即达到80%;2021-2035年间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的直接影响系数则保持在1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城镇化 预测 农村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应急治理“情境—策略”视角的组织行动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志强 杨彩萌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4,共10页
在应急事件治理过程中,基层亟须在压实社区责任的同时激活社区的主体能动性,策略性应对不同阶段社区应急面临的情境,推动应急“事件演进轴”和“治理跟进轴”的适契性。“情境-策略”分析视角明确社区应急非常态扩散的被动应急、线性演... 在应急事件治理过程中,基层亟须在压实社区责任的同时激活社区的主体能动性,策略性应对不同阶段社区应急面临的情境,推动应急“事件演进轴”和“治理跟进轴”的适契性。“情境-策略”分析视角明确社区应急非常态扩散的被动应急、线性演化的能动应急及稳态运行的常态应急的过程节点及阶段特征。社区需要依据主体自组织水平和应急能力差异性,采取过程性调适机制,有效匹配社区内外部情境和行动策略的契合关系,推进社区应急情境转换的场景调适机制,建构社区应急阶段跃迁的策略实施机制,培育社区应急复合界面的整合链接机制,提升社区应急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应急 过程性节点 情境化策略 关系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人才流入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谷媛媛 Jhorland Ayala-García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5,共11页
新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技术进步。文章采用1999—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国际人才流入对中国全要素生... 新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技术进步。文章采用1999—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国际人才流入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人才流入能够显著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即国际人才流入规模每增加1%,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将增加0.000055,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将增加0.000047,对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则没有显著影响,且影响主要来自学历留学生;研究结果还显示,自筹经费留学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明显大于获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进一步通过门槛回归模型发现,由于不同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国际人才流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结合研究结论,给出了奖学金政策的个性化发展、人才合作项目的多元化发展以及高校国际声誉与教育水平同步提升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才流入 全要素生产率 国际知识溢出 门槛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改革试点中的制度合作生产——基于南京市江宁区集成改革试点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熊烨 边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5,共9页
集成改革试点是践行中央“增加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精神的重大工程,承担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使命。不同于“上下互动”的政策试点,集成改革试点表现为多层级、多部门的制度合作生产过程。利用情境化拓展后的制... 集成改革试点是践行中央“增加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精神的重大工程,承担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使命。不同于“上下互动”的政策试点,集成改革试点表现为多层级、多部门的制度合作生产过程。利用情境化拓展后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对南京市江宁区的集成改革试点展开分析,初步获得以下研究结论:上级政府的赋权和合法性授予是集成改革的基础性条件;集成改革试点表现为区域行动舞台下改革主体与行动情境的互动过程,受到政治信号、任务属性、治理困局、部门关系状况与制度规则等外部变量的影响;考核问责不对称为集成改革中的核心行动者提供了博弈空间,滋生出牵头部门高投入、参与部门低投入的行为组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在“试点”的特殊情境下,通过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任务发包分解机制、任务执行机制与任务考核机制,推动了横向部门的合作互动与合作秩序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改革 试点 合作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策转移“过程-产出”框架建构研究--基于河长制政策转移的扎根理论分析
9
作者 熊烨 赵群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7-108,共12页
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及其外溢效应发挥构成新时代中国治理效能的增长点。政策转移过程蕴含着影响政策转移绩效产出的因子。文章通过对江苏省Y市河长制转移案例的扎根理论分析,建构我国地方政策转移的“过程-产出”框架,在初步勾勒出我国地... 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及其外溢效应发挥构成新时代中国治理效能的增长点。政策转移过程蕴含着影响政策转移绩效产出的因子。文章通过对江苏省Y市河长制转移案例的扎根理论分析,建构我国地方政策转移的“过程-产出”框架,在初步勾勒出我国地方政策转移的过程产出链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方政策转移过程与绩效产出内在关系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政策转移 过程-产出 河长制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人力资源分布的区域均衡
10
作者 王婧妍 赵群 冒荣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化,城镇化的聚集效应也伴随着人力资源分布上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扩大的马太效应,这可从全国人口普查中有关区域人口大学文化程度人数比例的差异上得到印证。正在推进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化,城镇化的聚集效应也伴随着人力资源分布上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扩大的马太效应,这可从全国人口普查中有关区域人口大学文化程度人数比例的差异上得到印证。正在推进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在发挥聚集效应的同时消减那种马太效应,促进人力资源分布的区域均衡;因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应注重更好地为县域培养和输送人才。为此,需要县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县域基层工作。由于中国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规模已临近增长的极限,县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地只能基于存量的结构调整,这种调整的张力在教育内部来自未尽的部分高校拓展学校建筑空间和校园用地的惯性以及中职学校升格的惯性。而要建立能让高校毕业生更多更好在县域工作的长效机制,就需要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新的社会生态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 区域均衡 社会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共同体模式:社区公益创投组织分类治理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志强 原珂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108,共13页
公益创投作为一种新型的公益伙伴关系和慈善投资模式,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有明显提升作用。但实际运行中,公益创投仍面临着社会组织项目审批和考核分类模糊、管理“一刀切”模式以及强势社会组织获得项目优先分配权等问题。为有效解决... 公益创投作为一种新型的公益伙伴关系和慈善投资模式,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有明显提升作用。但实际运行中,公益创投仍面临着社会组织项目审批和考核分类模糊、管理“一刀切”模式以及强势社会组织获得项目优先分配权等问题。为有效解决公益创投组织差异化治理,落实社区公益创投组织的分类治理、效果评价及政策推进,借用类型学视角,以南京D街道为个案,将公益创投组织划分为情怀型、务实型、功利型、投机型和羸弱型五类,并与治理共同体理论结合,分别阐释了公益创投组织功能共同体与社区治理的契合性关系。最后从公益创投组织类别化治理和差异性政策建构的角度提出了保持情怀型社会组织的“稳定健康”式发展、推动务实型社会组织的“巩固壮大”式发展、维持功利型社会组织的“保留限制”式发展,实施投机型社会组织的“控制规约”式发展及扶助羸弱型社会组织“双向强化”式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创投 社区组织 类型分析 社区共同体 政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的帕累托优化与区域均衡发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婧妍 赵群 冒荣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16,40,共8页
文章参照基尼系数方法,提出了基于人口数的高校分布均等度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分布均等度的概念,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进行了有关计算。结果表明,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全国普通高校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基于人口数的省际分... 文章参照基尼系数方法,提出了基于人口数的高校分布均等度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分布均等度的概念,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进行了有关计算。结果表明,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全国普通高校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基于人口数的省际分布均等度都有所提高。突出问题在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巨大与省域内基于人口数的市际高校分布均等度和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分布均等度偏低,后者也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过于集中在大城市而忽略了中小城市。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上所强调的竞争型途径和集聚性效应。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应重视补偿型途径和辐射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均衡发展 帕累托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数字鸿沟根源剖判与数字包容社会构建方略 被引量:54
13
作者 徐倩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101,112,共9页
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革命高歌猛进,随之而来的数字鸿沟、数字排斥及数字贫困使得老龄群体的社会生存举步维艰,加之“数字弱势性”不会随科技更新与代际更迭自行消失,反而会随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数字资源的分布更加不均衡,对于老龄群... 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革命高歌猛进,随之而来的数字鸿沟、数字排斥及数字贫困使得老龄群体的社会生存举步维艰,加之“数字弱势性”不会随科技更新与代际更迭自行消失,反而会随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数字资源的分布更加不均衡,对于老龄群体会造成更加普遍的歧视。为推进老龄友好型数字包容社会建设,以伦理-现实二维框架为分析视角,着重探讨数字鸿沟存在与产生的社会根源及演进机制,探讨老年友好型数字包容社会的建构方略,得出基于强化数字权能、细化社会支持、优化公共服务3个维度从根本上改善老龄群体数字弱势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代际冲突 老龄友好 数字包容 数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域流域治理中的“衍生型组织”--河长制改革的组织学诠释 被引量:11
14
作者 熊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4,共12页
中国河长制改革催生了一种不同于科层组织与任务型组织的组织形态——“衍生型组织”。通过对江苏省河长制改革的追踪研究,全面剖析其生成逻辑与运行特点。衍生型组织是对跨域流域治理“碎片化”危机的组织回应,围绕着核心任务整合“条... 中国河长制改革催生了一种不同于科层组织与任务型组织的组织形态——“衍生型组织”。通过对江苏省河长制改革的追踪研究,全面剖析其生成逻辑与运行特点。衍生型组织是对跨域流域治理“碎片化”危机的组织回应,围绕着核心任务整合“条”“块”力量,搭建起应对复杂水问题的结构性框架,为破解科层组织的协同困境以及任务型组织的延续性困境提供了新的可能。脱胎于科层组织的衍生型组织并非独立运行的组织系统,与我国科层组织是一种“衍生-反向嵌入”的关系,此外,吸纳了任务型组织灵活权变的优点,适应了跨域流域治理的动态调适需求,为任务建构、力量整合、职责重构提供了新的组织渠道。作为一种补充性组织类型,衍生型组织在治理对象、持续性、独立性、权力结构、注意力分配、绩效基石上存在其特点,为新时代公共组织变革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层组织 河长制 任务型组织 衍生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创新转移中的条块互动与政策建构——基于江苏省河长制转移的过程追踪 被引量:6
15
作者 熊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98,共10页
政策转移中的建构状况影响着政策创新外溢效应的发挥,构成新时代国家治理效能的影响变量。文章以河长制这一典型条块互嵌型政策为例,基于江苏省河长制政策转移的过程追踪,研究了“条”“块”核心行动者网络的动态演变及其对政策转移过... 政策转移中的建构状况影响着政策创新外溢效应的发挥,构成新时代国家治理效能的影响变量。文章以河长制这一典型条块互嵌型政策为例,基于江苏省河长制政策转移的过程追踪,研究了“条”“块”核心行动者网络的动态演变及其对政策转移过程的建构作用。河长制政策转移嵌入于“块”“核心条”“参与条”构成的核心行动者网络中,随着发源地危机情境向移入地常规情境的转换,呈现出“地方党政领导权力介入的强中心网络-条块多中心网络-牵头部门主导的弱中心网络”的动态演进,与之相对应的是河长制在生成、传播、应用三个环节所经历的三重建构:(1)水危机情境触发了地方党政领导权力的介入,推动了条块责任共同体的生成,塑造危机情境下的河长制条块职责体系;(2)在属地创新政绩和部门履职绩效的双重激励下,条块共同推动了河长制去危机情境化,河长制被塑造为可以转移到常规治理情境的“最佳实践”品牌;(3)在移入地的应用阶段,受常态化考核悖论、领导注意力转移等因素影响,河长制常态化运作职能让渡到牵头部门——水利部门,随着河湖治理常规性任务的嵌入和地方技术型治理知识的注入,河长制实现了常规情境下的政策再生产。政策创新转移中的政策建构空间是政策知识情境化的前置性条件,但也为非理性因素的渗透提供了可能。为此,需要强化政策创新转移中多重互动机制,完善政策创新转移中的情境适应性调试机制,构建政策创新品牌的评价体系,以最大限度发挥政策转移在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驱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转移 条块互动 政策建构 河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