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缘体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测量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5
1
作者 谢爱根 郭胜利 +1 位作者 李传起 裴元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4-138,共5页
成功研制了测量绝缘体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测量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栅控电子枪系统、真空系统和电子采集系统组成,测量装置产生的原电子流的能量范围为0.8~60keV。采用单脉冲电子枪法,测量了原电子能量范围为0.8~45keV的多晶MgO的... 成功研制了测量绝缘体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测量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栅控电子枪系统、真空系统和电子采集系统组成,测量装置产生的原电子流的能量范围为0.8~60keV。采用单脉冲电子枪法,测量了原电子能量范围为0.8~45keV的多晶MgO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测量中,收集极(偏置盒)离材料表面设置为约35mm,偏置电压设置为45V。测量得到: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MgO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最大值约为2.83,处于2~26范围内,其对应的原电子能量约为980eV。这表明该装置测量的绝缘体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是可信的,但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MgO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较低,这可能是制备MgO时引入了过多的杂质在MgO二次电子发射体里面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装置 绝缘体 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氧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OCDMA系统素数地址码的设计和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传起 孙小菡 张明德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9-793,共5页
在伽罗华有限域理论的基础上,用素域上的二次素数序列对素数码的码函数进行改进。结合MPC和EPC降低互相关值的方法,讨论异步OCDMA系统用户地址码的结构优化。分析MSPC的相关特性:最大互相关为2,最大自相关旁瓣为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造... 在伽罗华有限域理论的基础上,用素域上的二次素数序列对素数码的码函数进行改进。结合MPC和EPC降低互相关值的方法,讨论异步OCDMA系统用户地址码的结构优化。分析MSPC的相关特性:最大互相关为2,最大自相关旁瓣为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造出ESPC码字,该码字的自相关旁瓣和互相关的最大值均为1。较之由线性码函数确定的素数码,该码字的峰值旁瓣比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系统传输性能,同时给信号探测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地址码 扩展二次素数码 自相关 码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DMA系统ST-OOC码字构造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传起 孙小菡 +2 位作者 张明德 郭胜利 赵德林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本文通过在有限Galois域上建立仿射平面,以及在仿射平面上建立Steiner系统,研究了仿射平面上Steiner系统的存在性;分析了部分点阵与Steiner系统的关联;建立了Steiner系统参数与OOC码字参数的对应关系.据此提出了基于仿射平面上Steiner... 本文通过在有限Galois域上建立仿射平面,以及在仿射平面上建立Steiner系统,研究了仿射平面上Steiner系统的存在性;分析了部分点阵与Steiner系统的关联;建立了Steiner系统参数与OOC码字参数的对应关系.据此提出了基于仿射平面上Steiner系统的OOC码字设计方案;给出了ST-OOC码字(qk,k,1)的具体设计步骤和设计结果;分析了ST-OOC的码字性能和特点和灵活的码长码重对应关系;指明了ST-OOC码字的主要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码分多址 光正交码 有限域 Steiner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开放实验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被引量:12
4
作者 程国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12期12-14,共3页
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加深对物理开放实验重要性的认识,阐述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和水平,创设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崇尚真理、求实创新的教学环境,是科学素质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依照科学精神要素和内涵的6个方面,分析物理开... 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加深对物理开放实验重要性的认识,阐述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和水平,创设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崇尚真理、求实创新的教学环境,是科学素质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依照科学精神要素和内涵的6个方面,分析物理开放实验的方式,提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所研讨的内容,探索科学素质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并取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开放实验 创新 创新能力 科学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对流活动对对流发展条件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欢 周军 +1 位作者 罗树如 陈玉林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利用观测资料对2003年7月4日至5日的江淮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并运用中尺度模式MM5进行了数值试验,较好地再现了中β尺度暴雨系统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导致本次降水活动停止的根本原因不是上升运动条件的变化,而是在中低层水... 利用观测资料对2003年7月4日至5日的江淮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并运用中尺度模式MM5进行了数值试验,较好地再现了中β尺度暴雨系统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导致本次降水活动停止的根本原因不是上升运动条件的变化,而是在中低层水平环流及梅雨锋上次级环流影响下,暴雨区低层湿空气逐渐被干空气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暴雨 强对流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测温法确定圆柱内壁温度的误差分析和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成义 陶纯堪 +1 位作者 李传起 程国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56-657,660,共3页
对采用红外监测反推法,由加热圆柱外壁温度,确定圆柱体内壁温度的误差进行了量化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影响圆柱体内壁温度测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优化加热柱体内壁温度测量的途径。基于上述分析,给出了一种适时调控的温度测量解... 对采用红外监测反推法,由加热圆柱外壁温度,确定圆柱体内壁温度的误差进行了量化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影响圆柱体内壁温度测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优化加热柱体内壁温度测量的途径。基于上述分析,给出了一种适时调控的温度测量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加热圆柱体 误差分析 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码柱面的二维地址码相关性分析和码字容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传起 孙小函 +1 位作者 蔡杰 夏青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在谱域和时域同时编码的二维OCDMA系统是增加系统容量的主要方案。在一维光码盘和光码环的基础上,设计出直观描述二维λ-t地址码的几何装置-二维光码柱面,直观便捷地描述二维码字结构,给出基于光码柱面的二维码码字相关性分析方法。并... 在谱域和时域同时编码的二维OCDMA系统是增加系统容量的主要方案。在一维光码盘和光码环的基础上,设计出直观描述二维λ-t地址码的几何装置-二维光码柱面,直观便捷地描述二维码字结构,给出基于光码柱面的二维码码字相关性分析方法。并根据光码柱面,建立了在光码集本身导出二维码码字容量的分析理论。所得结果与直接引用电通信中的Johnson界得出的结果一致。因此,二维光码柱面给二维的相关性分析和码字容量研究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光码分多址 二维地址码 光码柱面 码字相关性 码字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粒子性对衍射现象进行研究的实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成义 陶纯堪 +1 位作者 高万荣 郭胜利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2,共2页
采用粒子性观点,用概率波对光栅衍射和环孔衍射过程进行了讨论,所得结论与采用光的波动性观点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Fourier变换方法所得结果相同。通过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衍射的本质和光的粒子性的认识。
关键词 光栅衍射 环孔衍射 光子 概率 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kHz电光调Q LD端面泵浦Nd:YVO_4绿光激光器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标 吴路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103,共2页
文章介绍了连续二极管激光器(LD)端面泵浦Nd:YVO4晶体,在200-5000Hz电光调 Q的情况下的激光输出特性。当二极管输入电流在25A(约10W),电光Q开关重复率为1kHz 时,532nm激光的平均输出功率为28mW,脉宽为20ns。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激光技术 LD端面泵浦 电光调Q激光器 高重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 AU轨道SEP粒子通量的计算及与多卫星观测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娅冰 郑宇卿 +3 位作者 顾斌 丁留贯 乐贵明 吕建永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1-335,共5页
1 AU轨道上太阳高能粒子(Solar EnergeticParticles,SEP)通量是空间天气的重要指标.将SEP两步传播方程的格林函数解进行数值化,模拟了2012年9月28日的SEP事件,首次计算了同一事件中GOES卫星与STEREO双星观测到的SEP通量变化过程.对GOES... 1 AU轨道上太阳高能粒子(Solar EnergeticParticles,SEP)通量是空间天气的重要指标.将SEP两步传播方程的格林函数解进行数值化,模拟了2012年9月28日的SEP事件,首次计算了同一事件中GOES卫星与STEREO双星观测到的SEP通量变化过程.对GOES和STEREO-B观测点,计算所得SEP峰值I_(max)和峰值到达时间t_(max)与观测值符合较好;对STEREO-A,由于观测点与太阳活动源区间隔较大及太阳背面未知事件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观测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AU轨道SEP通量 格林函数解 多点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高能原电子对金属射程的常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爱根 郭胜利 裴元吉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4,共3页
介绍计算同一个能区高能原电子对金属平均射程的常数的方法,然后用实验数据分别算出了属于两个能区的高能原电子对金的平均射程的常数,并用实验数据算出了属于同一个能区的高能的原电子对铝的平均射程的常数,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得... 介绍计算同一个能区高能原电子对金属平均射程的常数的方法,然后用实验数据分别算出了属于两个能区的高能原电子对金的平均射程的常数,并用实验数据算出了属于同一个能区的高能的原电子对铝的平均射程的常数,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得出结论:计算高能原电子对金属射程的常数的新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 常数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kHz电光调QLD端面泵浦Nd:YVO_4紫外激光器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标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7-429,共3页
介绍了二极管连续激光器(LD)端面泵浦Nd:YVO4晶体,在200—5000Hz电光调Q的情况下激光输出的特性。当二极管输入电流10W,电光Q开关重复频率为1kHz时,355nm激光的平均输出功率为15mW,脉宽为20ns。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紫外激光器 LD端面泵浦 激光调Q 高重复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泡沫复合材料的基体组织及冲击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玲 《航空制造技术》 2007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研究了多孔泡沫复合材料用含铝的镁合金作为基体组织,并测定了其合金基体的冲击性能。试验表明,Al元素以及由此形成的γ相对镁合金的缓冲性能具有重要的增强作用。
关键词 镁铝泡沫复合材料 基体组织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较高能原电子对金属射程的能量幂次的新方法
14
作者 谢爱根 裴元吉 +1 位作者 孙红兵 王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5-828,共4页
论述了某一个能区入射电子对金属平均射程的能量幂次与入射能量、金属的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关系,并简化推导了表达式.用实验数据分别算出了属于两个能区的较高能的原电子对金或铝的平均射程的能量幂次.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 论述了某一个能区入射电子对金属平均射程的能量幂次与入射能量、金属的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关系,并简化推导了表达式.用实验数据分别算出了属于两个能区的较高能的原电子对金或铝的平均射程的能量幂次.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计算较高能原电子对金属射程的能量幂次的新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幂次 金属 有效真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13)的磁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勇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47,共5页
采用离散变分法从电子结构和磁性的角度对Ag1 3进行研究 .计算发现Ag1 3具有Ih 对称性的几何结构和畸变的Oh 结构 ,它们都是稳定的几何结构 ,而且结合能相差极小 .但是Ih 结构对应 5个 μB的磁矩 ,而畸变的Oh 结构只有一个 μB的磁矩 .
关键词 Ag13 磁性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同态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2
16
作者 马龙天 张成义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4-588,共5页
介绍同态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基于Matlab软件,设计了适用的同态滤波器模型,并给出了其表达式参数,在此基础上,将同态滤波方法应用到彩色图像的光照补偿和对比度增强中。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图像,局部对比度增强效果明显,较好地保持了图像... 介绍同态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基于Matlab软件,设计了适用的同态滤波器模型,并给出了其表达式参数,在此基础上,将同态滤波方法应用到彩色图像的光照补偿和对比度增强中。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图像,局部对比度增强效果明显,较好地保持了图像的原始面貌,取得了预期的理想滤波效果。基于Matlab的同态滤波,能更好地适合人眼的视觉特性,提供了图像分析与判读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态滤波 光照补偿 图像对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een函数法的太阳高能粒子行星际扩散过程模拟
17
作者 朱琳玲 张效信 顾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198,共8页
统计分析了自1976-2017年期间记录到的217次SEP(Solar Energetic Particle)事件的日冕足点经度位置,其分布特征符合日冕横向分布的东西效应,同时基于两相传输模型及其Green函数解,对发生在不同日冕足点的四次SEP事件进行了模拟研究。模... 统计分析了自1976-2017年期间记录到的217次SEP(Solar Energetic Particle)事件的日冕足点经度位置,其分布特征符合日冕横向分布的东西效应,同时基于两相传输模型及其Green函数解,对发生在不同日冕足点的四次SEP事件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与观测结果表现一致,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发生在不同日冕足点的SEP事件。针对模型中多个传输参数开展的敏感性试验发现,SEP事件日冕足点经度位置能够影响观测结果的探测时间和峰值,而太阳风速对发生在不同日冕足点的事件具有不同影响机制;此外,日冕区扩散系数与SEP事件在日冕区的扩散过程相关,主要影响事件的强度峰值;行星际径向扩散系数的改变对于模拟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峰值到达时间上,且由于SEP事件主要是在大尺度的行星际磁场中传播,行星际径向扩散系数对于模拟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而表征粒子源释放时间尺度的逃逸时间对于模拟结果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事件 两相传输模型 GREEN函数 日冕区横向传输 行星际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