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化及障碍因子分析
1
作者 焦士兴 魏凌菡 +4 位作者 王安周 尹义星 赵荣钦 李中轩 孟怡雯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147,共7页
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了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运用ArcGIS 10.8软件分析了重心演变趋势,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了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安阳生态效益指数... 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了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运用ArcGIS 10.8软件分析了重心演变趋势,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了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安阳生态效益指数增幅最大、商丘降幅最大,商丘经济效益指数增幅最大、平顶山增幅最小,濮阳社会效益指数增幅最大、鹤壁降幅最大;2)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指数重心分布于郑州和许昌,呈现向东北迁移趋势,其中生态效益指数、经济效益指数和社会效益指数重心分别呈现向东南、东和东北迁移趋势;3)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主要障碍因子区域差异明显,其中污水处理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亿元农业总产值用水量、城市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自来水普及率分别是鹤壁、漯河、周口3个地级市,洛阳、平顶山2个地级市,安阳、新乡、焦作、濮阳、济源5个地级市,许昌、三门峡2个地级市,南阳、商丘、驻马店3个地级市第一大障碍因子;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万元GDP用水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分别是开封、信阳、郑州的第一大障碍因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时空演化 综合指数法 障碍度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新安江模型蓄水容量的物理意义——从土壤物理水文到生态系统水文
2
作者 高红凯 刘金涛 +2 位作者 张珂 邵伟 夏军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新安江模型广泛应用于流域降雨径流模拟和水文预报,蓄水容量的概念是该模型产流计算的核心,定义为流域蓄水容量或土壤张力水蓄水容量,往往由降雨-径流数据率定得到,但在缺资料区和变化环境下的应用严重受限。随着全球海量水文数据集的... 新安江模型广泛应用于流域降雨径流模拟和水文预报,蓄水容量的概念是该模型产流计算的核心,定义为流域蓄水容量或土壤张力水蓄水容量,往往由降雨-径流数据率定得到,但在缺资料区和变化环境下的应用严重受限。随着全球海量水文数据集的公开获取以及多尺度水文机理的深入认识,尤其是生态水文的最新进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多源独立数据验证,再论新安江模型蓄水容量的物理意义。研究认为:在新安江模型适用的有植被覆盖的湿润流域,蓄水容量应定义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根区蓄水容量;在应用中,可根据生态系统通量观测、遥感反演的蒸发、大气陆面再分析资料等精确推求;采用新方法得到的根区蓄水容量,显著提升了缺资料区的径流模拟效果,且根区蓄水容量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而动态响应。从土壤物理水文到生态系统水文研究视角的转变,有助于从机理上厘清流域基本的产流过程,推动流域水文模拟理论的发展,提高缺资料区和变化环境下的水文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流域水文模拟 生态水文 土壤物理水文 张力水蓄水容量 根区蓄水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动力降尺度方法在广东近海风资源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
3
作者 杜梦蛟 王臻臻 +6 位作者 张磊 文仁强 李华 夏静雯 辛欣 易侃 贾天下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利用WRF模式对ERA5再分析数据进行动力降尺度,获得近海高分辨率的WRF数据,并利用3座测风塔观测数据对WRF高分辨率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的风速与观测更为接近,ERA5易低估各层风速;WRF和ERA5对广东近海... 利用WRF模式对ERA5再分析数据进行动力降尺度,获得近海高分辨率的WRF数据,并利用3座测风塔观测数据对WRF高分辨率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的风速与观测更为接近,ERA5易低估各层风速;WRF和ERA5对广东近海主导风向的再现能力基本一致,且均能反映主导风向;WRF和ERA5风速的时间序列与观测的相关性都很高,均通过99%显著性检验;相较于ERA5,WRF拟合得到的威布尔参数与观测更为接近。因此相较于ERA5,WRF模拟数据更适用于对广东风能资源的评估。利用WRF模拟得到的广东近海风资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广东近海风能密度大(>200 W/m^(2)),有效风速的出现频率高(>0.88),且具有单一或两个主导风向,以上特征有利于广东近海的风能资源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适用性评估 海上风电 WRF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资源效率综合测度及时空分异 被引量:13
4
作者 焦士兴 王安周 +4 位作者 张崇崇 赵荣钦 尹义星 刘亚奇 马晓蕾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5,共8页
基于DEA模型评价河南省水资源绿色效率、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运用ArcGIS软件分析水资源效率的时空特征,依托GeoDa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不同类型水资源效率变化趋势不同,其中水资源经济效率呈现下降趋势,水资源环境效率... 基于DEA模型评价河南省水资源绿色效率、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运用ArcGIS软件分析水资源效率的时空特征,依托GeoDa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不同类型水资源效率变化趋势不同,其中水资源经济效率呈现下降趋势,水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河南省18市水资源效率差距变化趋势不同,其中水资源经济效率差距呈缩小趋势,水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效率差距呈增大趋势,且水资源经济效率明显高于水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效率;河南省水资源经济效率高和中高等级城市、低和中低等级城市各占50%,而水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效率高和中高等级城市、低和中低等级城市则分别占55.6%和44.4%;河南省水资源效率相似的地区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其中水资源经济效率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呈增强趋势,水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效率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则呈减弱趋势;河南省水资源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和绿色效率低-低集聚地区均为安阳市,经济效率高-高集聚地区为平顶山、许昌、漯河和周口等4市,环境效率高-高集聚地区为平顶山和许昌市,绿色效率高-高集聚地区则为洛阳和许昌市,低-高与高-低集聚地区数都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效率 经济效率 环境效率 绿色效率 时空分异 SBM-DEA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与水资源利用响应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焦士兴 崔思静 +4 位作者 王安周 赵荣钦 尹义星 张建伟 李中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9-246,共8页
为探究城镇化和水资源相互作用机制,构建河南省城镇化与水资源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综合指数和响应度模型,定量研究了河南省2005-2016年城镇化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特征及响应关系等。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 为探究城镇化和水资源相互作用机制,构建河南省城镇化与水资源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综合指数和响应度模型,定量研究了河南省2005-2016年城镇化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特征及响应关系等。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前经济城镇化居优势地位,但2012年后呈现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特点;河南省水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管理水平快速提高,且水资源负荷呈缓慢减少趋势,水资源自然禀赋和利用程度呈现波动减少趋势。河南省水资源系统各分量对城镇化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呈现自然禀赋(负相关)>利用程度(负相关)>管理质量(正相关)>利用效率(正相关)>用水负荷(不相关)的特点,在2006年、2008年、2009年、2013年、2015年城镇化发展受到水资源的限制,其余年份则是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城镇化发展起到了相互的推动作用。因此,河南省应优化水资源管控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挖掘水资源利用潜力,打破水环境约束城镇化局面,促进城镇化与水资源协调、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关系 水资源利用 城镇化 熵权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资源资产与负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焦士兴 武琳茜 +4 位作者 王安周 尹义星 马晓蕾 刘亚奇 赵荣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1,88,共6页
开展水资源资产与负债研究,对于促进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考虑水质、水量和用水效率等因素基础上,运用定量评价模型,研究了河南省2006—2016年水资源资产和负债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全国先进用水产值... 开展水资源资产与负债研究,对于促进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考虑水质、水量和用水效率等因素基础上,运用定量评价模型,研究了河南省2006—2016年水资源资产和负债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全国先进用水产值均大于平均用水产值,建筑业与服务业最高,其次为工业、虚拟生态业,农业最低;全国单方水产值、单方水资源资产和用水总产值不断增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②河南省农业用水效率系数最大,其次为工业、虚拟生态业,建筑业与服务业年均值最小;综合用水效率系数呈现同样的趋势。③河南省综合水质系数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资产综合系数略有波动但差值较小,负债综合系数呈波动减小趋势。④河南省水资源总资产及人均资产呈波动变化趋势,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水资源总负债及人均负债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水资源净资产及人均净资产均呈波动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负债 用水效率 水质系数 水资源资产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被引量:5
7
作者 焦士兴 王安周 +3 位作者 李玉靖 赵荣钦 尹义星 王雅思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116,共8页
运用重心模型与ArcGIS10.2软件,探讨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时空变化趋势,采用岭回归模型对其驱动因素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重心轨迹整体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且呈阶段性变化特征;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 运用重心模型与ArcGIS10.2软件,探讨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时空变化趋势,采用岭回归模型对其驱动因素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重心轨迹整体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且呈阶段性变化特征;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豫中、豫西较高,豫东、豫南、豫北较低;济源等8市“农转非”程度均有所提升,三门峡等7市保持稳定,南阳等3市则有所下降;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时间效应存在差异,依据驱动因素的正负效应以及变化情况可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对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具有驱动、约束、调节和不明显的作用;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存在差异,不同区域驱动因素作用的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农转非” 时空演变 重心模型 岭回归模型 驱动效应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阳市水资源失衡风险经济损失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焦士兴 陈林芳 +4 位作者 王安周 李中轩 赵荣钦 尹义星 李青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61,共5页
为定量评价水资源失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安阳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探讨了水资源失衡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并利用Tobit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失衡风险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安阳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呈波动上升趋... 为定量评价水资源失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安阳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探讨了水资源失衡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并利用Tobit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失衡风险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安阳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多年均值排序为安阳县>汤阴县>滑县>内黄县>安阳市区>林州市;②汤阴县、滑县和内黄县的年均经济损失较小,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安阳市区、安阳县和林州市的年均经济损失较大,水资源消耗量大且利用率较低;③安阳市城镇化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成较弱负相关关系,而经济发展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很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能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但短期内效果不明显;政府干预对安阳市区、林州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有限,但对安阳市其他区域则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法 TOBIT模型 经济损失 驱动因素 安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ADS和流域相似理论的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以元江-红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洁 陈裕迪 +4 位作者 梁峰铭 葛慧 刘淼 陈家栋 王丽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4-544,共11页
无水文资料地区,水文模型的参数难以确定。基于此,提出一套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的方法体系,首先利用开源再分析数据驱动水文模型,然后基于流域相似性理论进行模型参数移植,完成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以元江-红河多国跨界流域为例,将流域... 无水文资料地区,水文模型的参数难以确定。基于此,提出一套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的方法体系,首先利用开源再分析数据驱动水文模型,然后基于流域相似性理论进行模型参数移植,完成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以元江-红河多国跨界流域为例,将流域划分成123个子流域,基于根据高程、坡度、形状系数、森林覆盖率、降水与蒸散发等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流域相似度计算对123个子流域进行相似性分析;再基于水文资料和相似性结果,将7个有流量资料的子流域划分出4组相似流域;对有资料流域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模拟结果良好,经过参数移植后,无资料流域的模拟结果均得到了提高。基于流域相似性的参数区域化和开源再分析数据的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方法,可以为无资料地区的水文模拟与水资源管理带来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资料 CMADS SWAT模型 流域相似性 参数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递的时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睿 尹义星 +1 位作者 王小军 马燮铫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6,88,共9页
认识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动态传播过程,对制定水文干旱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文干旱传播的物理过程复杂和时空传播方面的认识不足,采用周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结合游程理论和贝叶斯网络分析干旱... 认识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动态传播过程,对制定水文干旱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文干旱传播的物理过程复杂和时空传播方面的认识不足,采用周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标准化径流指数,结合游程理论和贝叶斯网络分析干旱指数的特征和时间变化,探索不同等级干旱事件特征,揭示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的时间规律。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一般在11~15周以内,且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的相关性在夏秋季高于春冬季。(2)气象干旱之后发生水文干旱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某一等级的气象干旱发生条件下,最大可能会紧接着发生与气象干旱同等级的水文干旱事件,其次是轻于该气象干旱一个等级的水文干旱事件。(3)气象干旱发展至越高等级的水文干旱,其时间间隔越长;很难发生轻等级气象干旱演变成严重水文干旱;春冬两季干旱传播时间间隔长于夏秋两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干旱传播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模型与遥感信息的植被变化水文响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玲娜 陈喜 +3 位作者 王文 张志才 董建志 田欣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8,共11页
针对地表覆被改变带来的流域水文响应存在不确定性这一问题,为了探索我国南方山区植被变化下的水文过程时空演变规律,依据东江流域的土地覆被类型,结合野外调查试验与遥感数据提取典型植被特征信息,利用考虑水文、地形、土壤、植被等多... 针对地表覆被改变带来的流域水文响应存在不确定性这一问题,为了探索我国南方山区植被变化下的水文过程时空演变规律,依据东江流域的土地覆被类型,结合野外调查试验与遥感数据提取典型植被特征信息,利用考虑水文、地形、土壤、植被等多要素综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对流域内各种典型覆被情景下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进而分析植被变化引起的径流、蒸发、土壤水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大面积人工种植桉树林,将会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地表径流深比现状针叶林增大17.5%,蒸散发量减小18.1%,洪峰流量也有所增加,流域洪水灾害发生概率加大;当流域现有针叶林生态系统退化为草地时,多年平均径流量增加24.4%,蒸散量减少25.3%,不利于自然流域的水源含蓄;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三类森林植被更替对流域的水文过程影响相比其他植被类型要小。研究成果为分析流域变化环境下的水文过程时空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提供参考,对我国南方山区水资源管理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水文响应 DHSVM模型 遥感 覆被情景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阈值法识别的东江流域水文干旱形成与演化过程差异
12
作者 吴杰峰 王国庆 +1 位作者 陈晓宏 陈兴伟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基于东江流域上、下游控制断面龙川站和博罗站1956—2010年逐月流量及流域内枫树坝、新丰江和白盆珠水库逐月入库和出库流量数据,采用水库调控流量还原法,结合动态阈值法和固定阈值法识别水文干旱,系统分析了两类阈值法识别的水文干旱... 基于东江流域上、下游控制断面龙川站和博罗站1956—2010年逐月流量及流域内枫树坝、新丰江和白盆珠水库逐月入库和出库流量数据,采用水库调控流量还原法,结合动态阈值法和固定阈值法识别水文干旱,系统分析了两类阈值法识别的水文干旱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差异及其对大型水库调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两类阈值法针对的干旱本底概念不同,识别的水文干旱年内分布和干旱开始、峰值和终止月份差异显著;动态阈值法识别的水文干旱在年内各月均匀分布,固定阈值法识别的水文干旱集中分布在枯水季(10月至次年3月),干旱峰值多出现在11月至次年2月,干旱终止月份以汛前期3、4月为主,干旱开始、峰值和终止月份与研究区水文丰枯转换月份较吻合;两类阈值法均能较好地表征水文干旱的发展和恢复过程及其对大型水库调控的响应特征,即水库调控在缩短干旱历时、降低干旱烈度、延后水文干旱开始和峰值月份以及提前干旱终止月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干旱 演化过程 阈值法 大型水库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水文站流量演变及其旱涝特征分析
13
作者 闫桂霞 何健 +1 位作者 姚天祺 黄凤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在变化环境和上游水库调蓄影响下,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流量的演变规律和旱涝特征,对江苏省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利用至关重要。为定量评估长江中下游近50年来流量演变规律和旱涝变化特征,基于大通水文站1971~2020年逐月流量实测数据,采用Mann... 在变化环境和上游水库调蓄影响下,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流量的演变规律和旱涝特征,对江苏省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利用至关重要。为定量评估长江中下游近50年来流量演变规律和旱涝变化特征,基于大通水文站1971~2020年逐月流量实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大通站流量变化趋势、突变性、周期性和年内分布规律,并计算标准化流量指数分析其旱涝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大通水文站年均流量具有非显著增加趋势,年际变化较为稳定,但在2003年存在显著突变,突变后显著增加;年均流量序列主要存在12年的周期,且主要集中在1995年之前,具有3次丰枯交替震荡;大通站流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7、8月流量最大,但汛期各月流量序列变化不显著,而枯季各月如12月至次年3月流量具有显著增加趋势;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反映干湿变化较为一致,2003年后干旱发生几率较高,年干旱发生频率为44.4%,而洪涝发生几率由37.5%减少到16.7%,发生率明显降低。从季节上看,2003年秋季和夏季干旱发生率偏高,而春季和冬季发生率明显降低。对各季标准化降水指数进行MK趋势检验可知,除在秋季减少外,其他各季增加,尤其是冬季增加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站 流量 小波分析 MANN-KENDALL检验 标准化流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变化下长江下游围垦集约养殖鱼塘消落带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机制:以南京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寿鑫 刘艺轩 +2 位作者 高艺菲 周旭东 于志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8-1938,共11页
为了研究水位变化对淡水养殖鱼塘消落带沉积物温室气体(GHGs)排放的影响,结合前期野外观测数据,选取南京市温室气体高排放的养殖鱼塘消落带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微宇宙培养实验,设置高水位、低水位、先高后低和先低后高4个不同水... 为了研究水位变化对淡水养殖鱼塘消落带沉积物温室气体(GHGs)排放的影响,结合前期野外观测数据,选取南京市温室气体高排放的养殖鱼塘消落带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微宇宙培养实验,设置高水位、低水位、先高后低和先低后高4个不同水位的处理组,并结合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光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s)等方法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静态高水位组的CH_(4)累积排放量是静态低水位组的3.46倍,静态低水位组的CO_(2)累积排放量是静态高水位组的1.21倍,静态低水位组的N_(2)O表现为持续吸收。动态组中,水位上升和下降均促进了CO_(2)、CH_(4)和N_(2)O的排放,其中水位上升组的CO_(2)和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是静态低水位组的1.15倍和2.53倍,水位下降组CO_(2)、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是静态高水位组的1.25、1.08倍和2.84倍。研究表明:水位变化差异和变化影响下的消落带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对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起到了关键作用。CO_(2)排放与可溶性有机碳浓度相关性最高。CH_(4)排放与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与溶解性有机质定性光谱指数[腐殖化指数(HIX)和SUVA254(254 nm波长处的紫外吸光度与总有机碳的比例)]有显著相关关系。N_(2)O的排放主要受水位变化引起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养殖鱼塘 水位变化 温室气体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海河模型参数物理意义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巧玲 李旻喆 +2 位作者 李致家 黄鹏年 郑爱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明确新安江-海河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提高其模拟精度,以海河黄壁庄水库以上区间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新安江-海河模型,基于流域下垫面特征及地下水开采情况、水利设施等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了新安江-海河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明晰... 为明确新安江-海河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提高其模拟精度,以海河黄壁庄水库以上区间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新安江-海河模型,基于流域下垫面特征及地下水开采情况、水利设施等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了新安江-海河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明晰了参数在产汇流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基于下渗公式和水量平衡法的流域渗漏量计算公式,并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地表拦蓄水库库容可认为是水利设施等人类活动对于地面径流的储存量;地下拦蓄水库库容受地下水超采等因素影响,可认为是场次洪水降雨结束后的流域平均缺水量;渗漏系数是洪水过程在坡地汇流阶段,渗漏量与流域产流量的比值。基于确定的参数进行洪水模拟,并与原新安江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微水流域的洪水径流深合格率提高了42.9%,洪峰流量合格率提高了28.6%;平山流域的洪水径流深合格率提高了33.4%,洪峰流量合格率提高了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海河模型 地表拦蓄水库 地下拦蓄水库 渗漏系数 水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流域梅雨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洁 杨秀芹 +4 位作者 滑申冰 刘晓琳 姚德贵 李哲 朱德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9,共15页
【目的】梅雨是东亚特有的天气现象,梅雨期间的降水情况影响着夏季旱涝灾害的形成及发展,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需要对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地区旱涝灾害预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淮流域239个站... 【目的】梅雨是东亚特有的天气现象,梅雨期间的降水情况影响着夏季旱涝灾害的形成及发展,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需要对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地区旱涝灾害预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淮流域239个站点1961—2020年日降水资料、全球海表温度、Nino3.4指数和水汽通量资料,分析近60 a江淮流域梅雨期无雨日和特大暴雨频次,通过正交经验函数分析法(EOF)分析江淮流域梅雨期的降水特征及其与海温和水汽通量的关系。【结果】1961—2020年江淮流域梅雨期多年平均无雨日数由南向北递增分布,并且在江淮区(Ⅲ区)呈显著的增加趋势;期间累计发生特大暴雨47次,且梅雨期间各日期日降水量达特大暴雨等级的站点个数有显著的上升趋势。通过EOF分析得出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空间分布类型主要有两种,第一模态呈现全流域降水变化趋势一致性,且呈显著的增加趋势,第二模态流域降水呈南北反相分布特征。【结论】江淮流域梅雨期局部地区无雨日数及达特大暴雨等级降水量的站点个数的增多需引起关注;Nino3.4指数出现较高(低)值的次年,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偏多(少)。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变化与热带印度洋、热带中东太平洋、热带大西洋海区在前期冬季、春季和同期的海表温度异常有显著正相关,即当这些海区海温为正异常时,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往往偏多;反之,则偏少。影响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6月南海和西太平洋水汽输送汇合形成强烈的水汽通量带,到了7月,水汽通量带因南海和孟加拉湾水汽输送的汇合而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梅雨 EOF分析 海温 水汽输送 降水 气候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流流域实际蒸散发变化趋势及多源蒸散产品评估
17
作者 魏玲娜 孙小淞 +4 位作者 董建志 高满 潘继旺 单顾天 刘松岩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6,共14页
实际蒸散发的变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准确估算实际蒸散发并掌握其变化趋势,不仅是陆地水循环研究长期面临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针对中国八大外流流域,利用72个水文站点观测数据,借助4种主流... 实际蒸散发的变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准确估算实际蒸散发并掌握其变化趋势,不仅是陆地水循环研究长期面临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针对中国八大外流流域,利用72个水文站点观测数据,借助4种主流降水数据集,基于GRACE卫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数据和水量平衡法计算流域实际蒸散发,评估了包括GLDAS_NOAH、GLDAS_CLSM、GLDAS_VIC、ERA5、MERRA2、GLEAM、PML_V2和FLUXCOM在内的8种主流的蒸散发估算产品在中国八大外流流域内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八大流域2003—2020年的年均实际蒸散发量在415.1~1 001.4 mm之间,平均值为626.6 mm,由西北至东南递增,不确定性较小,平均值为46.7 mm;蒸散发产品表现地区差异显著,北方流域优于南方;八大流域整体最佳的陆面模式产品为GLDAS_NOAH、再分析产品为ERA5、遥感微气象产品为GLEAM,推荐的产品松花江为MERRA2、辽河和淮河为GLDAS_CLSM、海河为GLDAS_NOAH、黄河为ERA5、长江及东南诸河和珠江为GLEAM;2003—2020年的年均实际蒸散发量以5.8 mm/a速度增加,松辽、海河北部、东南诸河、珠江西部和长江上游上升趋势显著,陆面模式的选择对产品的蒸散发变化趋势结果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变化趋势 遥感蒸散发估算产品 GRACE 中国外流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利新质生产力时空动态演化与障碍因子分析
18
作者 焦士兴 魏凌菡 +4 位作者 王安周 赵荣钦 李中轩 尹义星 孟怡雯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137,144,共11页
为促进黄河流域水利事业的高效稳定发展,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黄河流域九省(区)2013—2022年水利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数,基于MATLAB、ArcGIS10.8和基尼系数分析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了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 为促进黄河流域水利事业的高效稳定发展,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黄河流域九省(区)2013—2022年水利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数,基于MATLAB、ArcGIS10.8和基尼系数分析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了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利新质生产力均呈波动增长态势,河南增幅最大,山西增幅最小;其中新劳动者综合评价指数河南增幅最大、青海增幅最小;新劳动对象综合评价指数青海增幅最大,山西增幅最小;新劳动资料综合评价指数宁夏增幅最大,甘肃增幅最小。2)黄河流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差异呈波动减小趋势;水利新质生产力呈东北—西南聚集格局,重心整体呈现向南迁移趋势(2021—2022年向东北迁移);上游、中下游区域内基尼系数和上游—中下游区域间基尼系数分别呈倒N形、M形和倒N形波动减小趋势,区域内分异贡献率>超变密度贡献率>区域间分异贡献率。3)黄河流域水利新质生产力主要障碍因子区域差异显著,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的第一大障碍因子分别为水利部门从业人数、教育支出占比、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万元GDP用水量、固体废物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年末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企业每百人使用计算机数、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促进黄河流域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新质生产力 时空演化 障碍因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中国植被恢复力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晶晶 朱烨 +1 位作者 刘懿 张欣雨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3,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干旱热浪事件频发,植被抵御极端事件并从中恢复的能力遭遇严重挑战。该研究利用在轨道碳观测卫星-2(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 2,OCO-2)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 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干旱热浪事件频发,植被抵御极端事件并从中恢复的能力遭遇严重挑战。该研究利用在轨道碳观测卫星-2(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 2,OCO-2)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 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数据基础上优化生成的Global 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 based Solar 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GOSIF)数据,分析了2000—2022年中国植被恢复力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植被恢复力整体呈现南方好、北方差的空间格局;2)结合一阶滞后自相关系数(lag-one autocorrelation,AC1)和方差的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全国植被恢复力总体呈减弱趋势,与2000—2010年相比,2011—2022年恢复力呈减弱趋势的网格增加了24.28%,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中上游流域及珠江流域;3)就全国平均而言,植被恢复力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西南地区、东南沿海及珠江流域的植被恢复力转折出现时间较早,川渝贵鄂的山区、黄河流域、内蒙古中东部及新疆北部植被恢复力的变化与全国同步,内蒙古与黑龙江北部交界处植被恢复力出现转折时间较晚。该研究成果可为中国植被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力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时空特征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雨洪过程定量关系构建与相似性判别
20
作者 高俊杰 谢康 +3 位作者 王国庆 白世明 杨娜 刘翠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3,共12页
基于降雨与洪水特征指标,依据1996—2023年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窟野河转龙湾站的径流数据和降水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K均值聚类方法对雨洪过程进行相似性判别,采用不同回归方法构建雨洪定量关系,量化分析了3种类型洪水与降雨特征指标的相... 基于降雨与洪水特征指标,依据1996—2023年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窟野河转龙湾站的径流数据和降水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K均值聚类方法对雨洪过程进行相似性判别,采用不同回归方法构建雨洪定量关系,量化分析了3种类型洪水与降雨特征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短历时单峰型洪水以多元线性回归效果最优,长历时高孤峰型洪水和小流量多峰型洪水采用逐步回归拟合结果较好。本文结论进一步揭示了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的雨洪特性,可为雨洪资源高效利用、旱涝灾害等极端事件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性判别 雨洪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