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操 邢丽珠 +2 位作者 张方敏 赵晓涵 田莉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76-282,共7页
基于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评估2000—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面积分别增加9137.30、7958... 基于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评估2000—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面积分别增加9137.30、7958.41、795.56 hm 2,其他类型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未利用土地变幅最大,达27.16%。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水域和林地面积的增加起到了主导作用,林地、草地、水域的服务价值之和占比达85%~89%,其中林地和水域服务价值增幅高达203.69%、119.33%。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沙坡头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来源,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6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常山胡柚冻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操 张方敏 +4 位作者 孙瑜 李兰馨 刘桨 李威鹏 黄冲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08-111,共4页
对常山胡柚(Citrus paradisi cv.Changshanhuyou)冻害进行风险评估,为常山县胡柚种植提高产量及冻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自然灾害风险指数及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常山县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 对常山胡柚(Citrus paradisi cv.Changshanhuyou)冻害进行风险评估,为常山县胡柚种植提高产量及冻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自然灾害风险指数及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常山县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的影响,确定常山县胡柚冻害的风险分布情况。常山县胡柚冻害地区分布不均匀,从西南到东北冻害风险有递增趋势。西南部是遭受冻害的低风险区,更适宜胡柚的种植,而东北部及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是遭受冻害的高风险区,不适宜胡柚的种植。冻害区划可以为今后胡柚的种植及防灾减灾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柚(Citrus paradisi cv.Changshanhuyou) 冻害 等级划分 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中国降水等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许肖璐 张方敏 +3 位作者 邓汗青 何彬方 田红 方砚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探究全国各等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增强对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发生规律的认知,进而为提升全国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基于1961—2020年全国68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全国不同等级降水(小雨... [目的]探究全国各等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增强对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发生规律的认知,进而为提升全国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基于1961—2020年全国68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地面降水资料,分析了全国不同等级降水(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日数、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1)1961—2020年全国小雨日数呈减少趋势,中雨以上等级日数呈增长趋势,除暴雨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外,小雨、中雨和大雨强度均无明显变化。秋季小雨日数减幅最大,大雨、暴雨日数在夏季增加最快、秋季最缓,暴雨强度在各季节波动幅度均较大。(2)不同等级降水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性,小雨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诸河流域,中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以及各等级降水强度均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内陆河流域降水日数、强度均为最小。(3)春、秋、冬三季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小雨占主导地位,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诸河流域、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4)小雨日数的减少在春季和冬季较为明显,东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对小雨日数减少起到了很大贡献,中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在各季节大致以上升趋势为主,大雨强度在春季增强、秋季减弱,各流域暴雨强度在春季呈增强趋势。[结论]全国各等级降水在时空分布以及季节尺度上有明显差异,九大流域对全国不同等级降水的贡献作用不尽相同,未来应加强各流域主要环流系统及水循环等对不同等级降水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大流域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河南省冬小麦面积提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小飞 张方敏 +2 位作者 任祖光 张世豪 高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5-224,共10页
为了精准获取河南省冬小麦空间分布及面积数据,基于2003—2021年250 m MODIS-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集,通过设置不同的阈值条件获得高质量的样本数据,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自动从NDVI时序数据中提... 为了精准获取河南省冬小麦空间分布及面积数据,基于2003—2021年250 m MODIS-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集,通过设置不同的阈值条件获得高质量的样本数据,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自动从NDVI时序数据中提取冬小麦特征,分别训练出非线性模型,在250 m尺度对河南省冬小麦分布和面积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基于DNN算法的河南省冬小麦面积识别模型精确率为97.26%,总体一致性为97.97%;基于RF、SVM算法的精确率分别为91.51%和89.31%,总体一致性均在90%以下。和RF、SVM算法相比,DNN算法在精度上有明显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反映河南省冬小麦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面积分布。该研究说明,运用中等分辨率长时间序列影像结合DNN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准确识别大区域的农作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深度神经网络 NDVI 遥感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chards扩展方程提取水稻灌浆结实光温特性参数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沈斌 江晓东 +4 位作者 王应平 申双和 石春林 王萌萌 陈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76-1786,共11页
以籼型两系杂交稻陵两优268和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为期2年(2012—2013)的大田分期播种试验,每年分7期播种,旨在研究水稻灌浆期光温要素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并提取与此有关的光温特性参数。因此,以Richards方程拟合观测数据得到的平... 以籼型两系杂交稻陵两优268和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为期2年(2012—2013)的大田分期播种试验,每年分7期播种,旨在研究水稻灌浆期光温要素对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并提取与此有关的光温特性参数。因此,以Richards方程拟合观测数据得到的平均灌浆速率为纽带,通过引入光温订正方程,建立Richards扩展方程。结合全局优化算法SCE-UA(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 Algorithm),优化方程参数,估算2个品种灌浆结实的光温特征参数和响应曲线。结果显示,光照主要通过影响籽粒最终重量而间接作用于平均灌浆速率,温度则通过影响灌浆进程的快慢作用于平均灌浆速率。陵两优268灌浆结实期的光照阈值(R0)、最低(Tmin)、最高(Tmax)和最适温度(Top)分别为18.94 MJ m–2 d–1、6.81℃、33.29℃和30.28℃;两优培九上述参数分别为21.71 MJ m–2 d–1、6.10℃、33.74℃和24.16℃。形成的光照和温度响应曲线,能够较好地反映两品种平均灌浆速率对光温条件的响应差异,其中陵两优268平均灌浆速率表现为"温度敏感型",而两优培九表现为"光照敏感型"。本文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定量分析和比较了光温要素对有效灌浆期内平均灌浆速率的影响,其方法和结论为建立相应的农业气象指标,评估气候资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结实期 光温环境 数学模型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要素对水稻群体茎蘖增长动态影响的分析及模拟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萌萌 杨沈斌 +5 位作者 江晓东 王应平 陈德 黄维 于庚康 石春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研究水稻茎蘖增长阶段光温要素对茎蘖动态的影响,并验证现有茎蘖动态模拟模型中的光温影响方程,以籼型两系杂交稻陵两优268和两优培九为试验品种,进行了为期2年每年7个播期的大田试验。首先,采用Richards方程对茎蘖观测数据进行拟合,... 为研究水稻茎蘖增长阶段光温要素对茎蘖动态的影响,并验证现有茎蘖动态模拟模型中的光温影响方程,以籼型两系杂交稻陵两优268和两优培九为试验品种,进行了为期2年每年7个播期的大田试验。首先,采用Richards方程对茎蘖观测数据进行拟合,获取茎蘖增长动态的特征参数。然后,分析特征参数与茎蘖增长期内平均光温要素和气候要素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以光温组合因子为自变量,分别构建2个品种茎蘖增长速率和分蘖率的光温组合影响方程,将获取的方程替换水稻群体茎蘖动态模拟模型中的光温影响方程。最后,验证和比较替换前后模型的模拟结果及与实测茎蘖动态的误差。结果显示,受光温要素的共同作用,平均茎蘖增长速率和最大茎蘖密度均与光温要素显著正相关,表明光温要素不仅影响茎蘖增长速率,也影响实际最大群体茎蘖密度,这在构建的光温组合影响方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反映。较现有模型,替换后模型在茎蘖增长动态上的模拟误差总体减小,模拟的茎蘖增长速率和最大茎蘖密度与实际吻合较好,但在部分验证数据上仍存在较大误差。然而,本文提出的验证和改进光温影响方程的方法,对了解光温影响机制和完善群体茎蘖动态模拟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型 作物模型 生长方程 气候变化 分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皖鄂地区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7
7
作者 黄维 杨沈斌 +3 位作者 陈德 王萌萌 高苹 于庚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38,共7页
结合苏皖鄂3省2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一季稻田间试验资料和气象数据,构建适用于研究区一季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该模型从4个水稻生育期阶段出发,采用统计方法分别确立各阶段光、温作用权重系数和温度适宜度模块中的温度参数,... 结合苏皖鄂3省2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一季稻田间试验资料和气象数据,构建适用于研究区一季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该模型从4个水稻生育期阶段出发,采用统计方法分别确立各阶段光、温作用权重系数和温度适宜度模块中的温度参数,还采用SCE-UA优化算法标定水稻的温度特征系数,最后对气候适宜度模型进行检验,并绘制研究区的水稻光、温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研究区稻田水分控制主要通过人工灌溉,因此,构建的气候适宜度模型仅考虑了光、温2个要素的作用;确立了一套适用于研究区一季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参数,计算的气候适宜度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各地的产量水平,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65,且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从获取的气候适宜度空间分布看,鄂中、皖西和苏南地区是一季稻种植的最适宜区域。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优化一季稻种植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皖鄂 气候适宜度 权重系数 参数 SCE-UA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MODIS数据的夏玉米物候期监测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颖 陈怀亮 +2 位作者 李耀辉 王秀萍 张方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9,共9页
采用MODIS数据重构夏玉米归一化植被指数生长曲线,提取并建立特征点位对应日期与作物进入不同物候期的实际日期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研究表明:使用改进的SG(Savitzky-Golay)迭代滤波对最大值合成后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做平滑处理并进行Lo... 采用MODIS数据重构夏玉米归一化植被指数生长曲线,提取并建立特征点位对应日期与作物进入不同物候期的实际日期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研究表明:使用改进的SG(Savitzky-Golay)迭代滤波对最大值合成后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做平滑处理并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可得到时间分辨率为1 d的作物生长过程曲线,经与2013-2014年物候期实测数据匹配,选择利用动态阈值1提取七叶期,均方根误差为5.4 d;利用曲率最小值提取拔节期,均方根误差为6.4d;利用动态阈值2提取抽雄期,均方根误差为6.0 d。经2015年物候期实测数据验证,3个关键物候期的遥感监测误差均在6 d以内。利用该方法可提高基于遥感数据开展大面积作物物候期监测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作物生长曲线 SG滤波 Logistic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筋力冬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江晓东 石姣姣 +2 位作者 李映雪 周志龙 徐家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3-1509,共7页
为了利用冠反射光谱特征监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生理特征差异,利用不同筋力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可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遥感识别与监测。试验以低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高筋小麦品种徐麦31为材料,结合不同生育时期两品种叶面积指数(LAI)、... 为了利用冠反射光谱特征监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生理特征差异,利用不同筋力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可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遥感识别与监测。试验以低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高筋小麦品种徐麦31为材料,结合不同生育时期两品种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含量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光谱参数,分析不同筋力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从拔节期到蜡熟期,扬麦13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均高于徐麦31,在孕穗期两品种的差异最显著;LAI、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均在开花时达最大值,扬麦13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徐麦31,而LAI和叶片氮含量则低于徐麦31。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LAI;红边位置(λr)、红边幅值(Dr)与叶绿素含量,氮素反射指数(NRI)、抗大气植被指数(VARIgreen)与叶片氮含量极显著相关,表明RVI、NDVI可以反演LAI;λr、Dr可以反演叶绿素;NRI、VARIgreen可以反演叶片氮含量的变化。以上光谱参数能反映小麦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不同时期可运用小麦冠层反射光谱进行不同筋力小麦品种识别,孕穗期为最佳识别时期。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遥感识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冠层反射光谱 LAI 叶绿素含量 叶片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辐射强度与观测角度对冬小麦冠层反射高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建茂 王迁 +2 位作者 童应详 费敦悦 刘俊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7-163,共7页
掌握冠层反射光谱二向性反射特征,对提高遥感应用精度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地面自动遥感平台对冬小麦冠层进行了连续观测,获取了大量的多角度高光谱遥感数据,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并进行了NDVI与EVI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掌握冠层反射光谱二向性反射特征,对提高遥感应用精度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地面自动遥感平台对冬小麦冠层进行了连续观测,获取了大量的多角度高光谱遥感数据,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并进行了NDVI与EVI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冠层反射光谱对天气有响应,随着太阳辐射增加冠层反射光谱增高,晴天变化更明显;观测角度的改变导致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可用"热点效应"加"镜面反射"解释;与上述条件相适应,NDVI与EVI也表现出与冠层反射光谱相似变化;受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变化影响,NDVI与EVI之间的变化趋势较一致,两者相关系数R2>0.72,且P<0.01,呈极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遥感观测角度的选择设计和植被指数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光谱分析 反射 冠层 小麦 NDVI E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增温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高光谱估算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颖 娄运生 +2 位作者 石一凡 郑泽华 左慧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099-5108,共10页
昼夜不对称增温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有关夜间增温对稻田甲烷(CH_4)排放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被动式夜间增温下水稻田CH_4排放及高光谱的特征,并用高光谱数据对稻田甲烷排放进行定量模拟。田间试验设... 昼夜不对称增温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有关夜间增温对稻田甲烷(CH_4)排放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被动式夜间增温下水稻田CH_4排放及高光谱的特征,并用高光谱数据对稻田甲烷排放进行定量模拟。田间试验设夜间增温(NW)和对照处理(CK),夜间增温即在整个水稻生育期的夜间(19:00—6:00)用铝箔反射膜覆盖水稻冠层。结果表明,夜间增温显著促进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浆期CH_4排放。水稻冠层近红外光谱反射率表现为,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时,NW>CK;而在抽穗-灌浆期和成熟期时,CK>NW。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光谱及光谱特征值均与CH_4排放通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最大可达0.8(P<0.01),其中以"蓝边面积"(SD_b)构成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模拟精度和检验精度综合最佳,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0和0.72。研究结果对稻田CH_4排放通量遥感监测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增温 甲烷 排放通量 高光谱估算 水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垦植稻对崇明东滩湿地产甲烷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鑫磊 宋怡轩 +3 位作者 张洁 汪方圆 张耀鸿 贾仲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1-417,共7页
滨海湿地是CH4排放的重要自然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强烈。本研究选择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自然湿地(光滩湿地和芦苇湿地)为对照,以空间代替时间变化,比较研究不同围垦年限(27、51、86年)的稻田耕作土壤产甲烷速率演替规律及其微生物数... 滨海湿地是CH4排放的重要自然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强烈。本研究选择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自然湿地(光滩湿地和芦苇湿地)为对照,以空间代替时间变化,比较研究不同围垦年限(27、51、86年)的稻田耕作土壤产甲烷速率演替规律及其微生物数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围垦稻田的产甲烷速率平均值为13.8ngCH4 g-1 d-1,是自然滩涂湿地的3.3倍,且随着围垦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围垦稻田中产甲烷菌的mcrA基因拷贝数为1.101×108~1.443×108copies g-1,也随围垦年限增长而增加,比光滩湿地中的基因拷贝数高出一个数量级。光滩湿地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芦苇湿地和围垦稻田,围垦稻田中相对丰度值随围垦年限增长而显著增加。其中,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随内陆方向和围垦年限增长而数量级水平增加,而甲基营养型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在光滩中最高,随内陆方向和围垦年限增长而数量级水平减小。各采样点中的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相对丰度同处于一个数量级,其在3个围垦稻田中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产甲烷速率与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丰度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甲基营养型产甲烷菌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围垦种稻的熟土作用促进了滨海湿地甲烷产生过程,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数量的大幅增加是产甲烷速率升高的主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垦 稻田 产甲烷速率 H2/CO2营养型产甲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一季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分布规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建茂 李淑婷 +3 位作者 谢晓燕 吴越 王锦杰 申双和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275-280,共6页
利用安徽省一季稻主产区1960—2014年24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和1980—2007年一季稻发育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5年滑动平均、Morlet小波分析及Arc GIS技术,分析安徽省一季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1960—2014年... 利用安徽省一季稻主产区1960—2014年24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和1980—2007年一季稻发育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5年滑动平均、Morlet小波分析及Arc GIS技术,分析安徽省一季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1960—2014年安徽省一季稻主产区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年际变化表现为1993年后高温热害次数呈增加趋势,并且进入21世纪以来,轻度高温热害次数呈下降趋势,中度及重度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增加;(2)进入21世纪后高温热害发生更为频繁,高温热害天数增加,高温热害强度增强较为明显;(3)13年时间尺度为安徽省一季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变化的第一主周期,在该尺度下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将继续偏多;(4)安徽省一季稻主产区抽穗开花期各站年均高温热害发生次数、累积高温日数及累积危害积温总体而言表现为由南向北减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沿江地区是高温热害的多发区,因此安徽省一季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防治重点区域在沿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稻 抽穗开花期 高温热害 危害积温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层光谱红边参数和植被指数的冬小麦水分胁迫监测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建茂 王星宇 +3 位作者 李淑婷 谢晓燕 刘荣花 于庚康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88-88,89-94,共2页
基于冬小麦不同水分胁迫试验,采用便携式光谱仪测定冬小麦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受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分析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光谱特性,并对植被指数、红边参数与冠层叶片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 基于冬小麦不同水分胁迫试验,采用便携式光谱仪测定冬小麦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受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分析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光谱特性,并对植被指数、红边参数与冠层叶片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各生育期叶片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的最佳监测模型,实现对冠层叶片含水率以及土壤含水率的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在整个生育期,冬小麦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范围呈现绿峰红谷,尤其在旺盛生长时期,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深,绿峰红谷逐渐变得不明显,红谷抬升幅度增大;相反,在近红外波段范围内水分胁迫主要使得反射率表现为明显下降;冬小麦红边参数随生长进程呈蓝移现象,灌浆期受胁迫程度越重的红边参数越低;植被指数(EVI、NDVI、SAVI、WI)在开花期之后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至灌浆期有大幅度减小,且随受胁迫程度加深植被指数下降幅度增大;植被指数和红边位置、红边面积在灌浆期与叶片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有显著相关,其中植被水分指数W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红边位置λred相关性较佳,其建立的叶片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估算模型效果较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4,平均相对误差(MRE)≤0.207。综合分析认为,冠层反射光谱特征和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冠层叶片含水率和土壤含水率相关性良好,可利用高光谱遥感参数对冬小麦的水分状况进行快速、准确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冠层光谱特征 植被指数 红边参数 叶片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估测降雨水平分辨率对径流模拟的影响——以西苕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玉芳 陈耀登 彭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7-352,共6页
天气雷达估测降雨是径流模拟和洪水预报的重要信息之一。由于雷达网格降雨存在误差,且误差随着网格水平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对于径流模拟,高分辨率的雷达降雨数据并不意味着径流模拟的精度更高。采用FSS(Fractions Skill Score)方法和... 天气雷达估测降雨是径流模拟和洪水预报的重要信息之一。由于雷达网格降雨存在误差,且误差随着网格水平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对于径流模拟,高分辨率的雷达降雨数据并不意味着径流模拟的精度更高。采用FSS(Fractions Skill Score)方法和HEC-HMS模型(Hydrologic Engineering Center's Hydrologic Modeling System)分析江苏省西苕溪流域雷达估测降雨水平分辨率对径流模拟的影响。在2010年和2011年夏季两场降雨实例中,雷达估测降雨在不同降雨阈值情况下,FSS达到目标精度值对应的最小有效水平尺度为2~8 km,分别以2、4、6、8 km水平分辨率的雷达估测降雨和雨量站测雨作为HEC-HMS模型输入进行径流模拟,结果表明:基于不同水平分辨率的雷达估测降雨的径流模拟结果与实测径流资料基本吻合,雷达估测降雨2、4、6、8 km水平分辨率的变化对径流模拟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雷达估测降雨 FSS方法 径流 水平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指数的水稻结实率估算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德 杨沈斌 +1 位作者 黄维 王萌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89-194,共6页
水稻结实率是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的重要组成,其受气象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建立水稻结实率估算模型对区域水稻产量监测具有重要作用。在2012、2013年水稻光谱观测试验的基础上,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了能够在水稻抽穗至成熟阶段反映低... 水稻结实率是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的重要组成,其受气象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建立水稻结实率估算模型对区域水稻产量监测具有重要作用。在2012、2013年水稻光谱观测试验的基础上,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了能够在水稻抽穗至成熟阶段反映低温冷害影响的遥感指数(cold vegetation index,CVI),并分析了CVI值与水稻产量要素、温度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抽穗至成熟阶段的CVI和平均气温为自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水稻结实率估算模型。为验证该模型,选择苏皖2省一季稻为研究对象,并以MOD09A1产品为遥感数据源,对水稻结实率估算模型进行了点和面上的模拟和评价。结果显示,抽穗开花至成熟阶段CVI和在此期间的温度条件与水稻结实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是影响结实率的2个重要因素。站点估算的结实率相对误差小于11%,平均相对误差为4%,估算值空间分布与观测值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水稻结实率的空间分布情况和不同气候年景下结实率的变化。综上所述,提出的CVI和建立的结实率估算模型适用于区域水稻低温冷害监测和灾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区域产量监测 灾害评估 产量 遥感指数 水稻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不同播期玉米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江晓东 梁红丽 +4 位作者 李伟燕 耿硕鹏 杨琦堡 吴可人 杨晓亚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78-81,共4页
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不同播期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2015年在江苏南京进行2个播期(S1:05月16日;S2:06月06日)试验,测定玉米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穗位叶的光响应曲线,分析3个时期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光饱和点(light sat... 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不同播期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2015年在江苏南京进行2个播期(S1:05月16日;S2:06月06日)试验,测定玉米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穗位叶的光响应曲线,分析3个时期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简称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表观量子效率(the 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简称AQE)整体上表现为S1<S2,说明S2播期处理玉米的光合能力高于S1。S2播期的开花期—灌浆期日平均净辐射(R_n)和平均气温(T)高于S1,这种气象条件有利于S2播期处理玉米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T_r)的增加,提高净光合速率(P_n),最终提高玉米产量。长江下游地区的梅雨和随后的高温天气影响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适时晚播可使玉米在开花期避开多雨的天气,在灌浆期避开高温,增大光合作用速率,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玉米 播期 光合特性 光响应曲线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稻田中全程氨氧化微生物的分异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洁 宋怡轩 +1 位作者 张鑫磊 张耀鸿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4-590,共7页
选用微碱性氮贫瘠的上海市崇明岛稻田和微酸性氮丰富的南京市稻田剖面(0~50 cm),比较研究稻田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类群丰度的差异及其环境驱动机制,评价其与氨氧化潜力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崇明稻田的净硝化速率为12.82~22.30 mg/(kg... 选用微碱性氮贫瘠的上海市崇明岛稻田和微酸性氮丰富的南京市稻田剖面(0~50 cm),比较研究稻田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类群丰度的差异及其环境驱动机制,评价其与氨氧化潜力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崇明稻田的净硝化速率为12.82~22.30 mg/(kg·d),明显高于南京稻田[4.26~7.46 mg/(kg·d)]。崇明稻田土壤剖面的Comammox amoA基因总拷贝数(Clade A与Clade B之和)均值为1 g 8.8×106拷贝,是南京稻田的2.4倍,且Clade A与Clade B的比值范围为2.5~12.7,证实了Comammox存在于2种不同类型的稻田土壤中。崇明稻田和南京稻田剖面的氨氧化细菌(AOB)的amoA基因拷贝数均值分别为1 g 3.75×108拷贝和1.23×108拷贝,氨氧化古菌(AOA)的amoA基因拷贝数均值分别为1 g 2.05×107拷贝和0.35×107拷贝,这2种菌群基因拷贝数均在10.1~20.0 cm土层达到最高。回归分析发现,2个稻田中氨氧化细菌(AOB)对氨氧化潜力的贡献率达到90%~94%,而Comammox仅为3%左右,表明氨氧化细菌(AOB)在氨氧化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全程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站气温推算稻田温度及其对水稻高温热害的评判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建茂 王阳阳 +2 位作者 李淑婷 高云峰 白玛仁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171,共10页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水稻的旺盛生长时期正值夏季,常遭遇高温天气而受害,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为了及时掌握稻田高温热害的发生状况,以利于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和减轻损失,本文提出了用台站气温推算稻田温度进而评...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水稻的旺盛生长时期正值夏季,常遭遇高温天气而受害,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为了及时掌握稻田高温热害的发生状况,以利于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和减轻损失,本文提出了用台站气温推算稻田温度进而评判高温热害的思路和方法。利用寿县气象站2016年7月~10月台站气象数据和同步水稻田间温度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昼夜时段台站与稻田冠层及稻田中部温度的模拟关系式,选出最优推算方法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拟效果总体较好。在当年的高温时段对推算方法进行了试用,研究发现推算温度均比台站温度更接近稻田实测温度,依据推算温度判断的水稻高温热害情况也比利用台站温度的判断更符合稻田实际受害的情况,表明本方法在水稻高温热害的判断的应用上很有必要,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站 稻田 温度推算 回归分析 昼夜 高温热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化物与丙酸对土壤中六氯苯厌氧降解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翠英 王宇 马煜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73-1080,共8页
采用红壤性水稻土进行厌氧培养试验,设定灭菌对照、对照、丙酸、针铁矿、丙酸+针铁矿5个处理,分析铁氧化物、丙酸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中六氯苯还原脱氯过程的影响及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培养40d后,5个处理的土壤中六氯苯可提取态残留量... 采用红壤性水稻土进行厌氧培养试验,设定灭菌对照、对照、丙酸、针铁矿、丙酸+针铁矿5个处理,分析铁氧化物、丙酸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中六氯苯还原脱氯过程的影响及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培养40d后,5个处理的土壤中六氯苯可提取态残留量分别减少了26.9%、48.5%、63.4%、56.9%和72.9%;六氯苯还原脱氯主要生成五氯苯;添加丙酸在整个培养过程均显著促进六氯苯还原脱氯降解;添加针铁矿在培养前期促进六氯苯还原脱氯的效果明显;同时添加丙酸和针铁矿对促进六氯苯还原脱氯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苯 还原脱氯 针铁矿 丙酸 红壤性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