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8~2004年全球越赤道气流气候变化 被引量:23
1
作者 施能 封国林 +1 位作者 顾骏强 谷德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6-332,共7页
利用1948年1月~2004年12月逐月NCEP/NCAR的全球1000 hPa、850 hPa、700 hPa、600 hPa、500 hPa、400 hPa、300 hPa、200 hPa、150 hPa、100 hPa的10层经向格点风,计算了全球越赤道气流和年变化,分析了全球850 hPa越赤道气流通道的时、... 利用1948年1月~2004年12月逐月NCEP/NCAR的全球1000 hPa、850 hPa、700 hPa、600 hPa、500 hPa、400 hPa、300 hPa、200 hPa、150 hPa、100 hPa的10层经向格点风,计算了全球越赤道气流和年变化,分析了全球850 hPa越赤道气流通道的时、空变化特征。指出在研究的时间段内,全球850 hPa越赤道气流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近57年,6~8月的45~50°E、5~9月的105~115°E、5~9月和5~11月的130~140°E、2~4月的20~25°E的越赤道气流有明显的加强,6~8月的50~35°W的越赤道气流减弱。夏季索马里的越赤道气流,平均每10年增强0.25 m/s,而130~140°E,5~9月的越赤道气流,平均每10年增强0.32 m/s。奇异谱分析表明,850 hPa越赤道气流的年代际变化和趋势变化的方差贡献达到35%~45%。年际变化的方差贡献不超过30%,还指出夏季太平洋的越赤道气流的强度变化与南方涛动有明显关系,弱南方涛动时,有强的越赤道气流。而索马里急流强度与北大西洋涛动有弱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赤道气流 气候变化 趋势 奇异谱分析 南方涛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应的亚澳季风 被引量:16
2
作者 滕代高 刘宣飞 +1 位作者 张增信 吴胜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2,共7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48-2002年澳大利亚高压(简称澳高,下同)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亚澳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澳高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当澳高偏强时,亚澳季风环流系统其他各成员(100~160°E高、低层越赤道气流,近赤...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48-2002年澳大利亚高压(简称澳高,下同)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亚澳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澳高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当澳高偏强时,亚澳季风环流系统其他各成员(100~160°E高、低层越赤道气流,近赤道ITCZ,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梅雨锋,南亚高压,近赤道东风急流,季风经圈环流,Hadley环流等)也随之得到加强,从而导致整个亚澳季风环流系统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高压 年际变化 越赤道气流 亚澳季风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夏季降水变化及其与北太平洋SSTA的联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贞寿 孙照渤 王学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6,共8页
采用REOF分析和小波变换方法对1900—1999年中国东部39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南、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东北西南部地区是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3个最主要的区域,都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分析了这3... 采用REOF分析和小波变换方法对1900—1999年中国东部39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南、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东北西南部地区是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3个最主要的区域,都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分析了这3个区域夏季降水的年际、年代变化与北太平洋冬季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 年际 年代际 北太平洋 SS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可降水量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玉娟 谢金南 罗哲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用1951年1月—2000年12月NCEP/NCAR再分析比湿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天水市上空对流层整层可降水量的演变特点,并与全球同纬度带的情况作了对比。结果指出:近50a来,西北地区东部对流层可降水量处于明显的下降阶段,其下降幅度在全球同... 用1951年1月—2000年12月NCEP/NCAR再分析比湿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天水市上空对流层整层可降水量的演变特点,并与全球同纬度带的情况作了对比。结果指出:近50a来,西北地区东部对流层可降水量处于明显的下降阶段,其下降幅度在全球同纬度带中最大,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水重大干旱事件发生的一个背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 可降水量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0a福建汛期旱涝变化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邓自旺 高建芸 +2 位作者 周晓兰 张容焱 宋德众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7,共9页
用FFT、连续和正交小波变换分析了近500a福建汛期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福建旱涝等级有2~3a和10a左右的显著周期,但其他显著周期有空间和时间差异;2)近500a福建可以分为3个大的相对干湿期,即干-湿-干阶段,目前处在干旱阶段.从百... 用FFT、连续和正交小波变换分析了近500a福建汛期旱涝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福建旱涝等级有2~3a和10a左右的显著周期,但其他显著周期有空间和时间差异;2)近500a福建可以分为3个大的相对干湿期,即干-湿-干阶段,目前处在干旱阶段.从百年变化尺度看,闽北可分为6个干湿阶段,目前已开始向湿润期转换,而闽东和闽南则可分为5个干湿阶段,目前尚处在干旱期.从年代际尺度上看,近百年闽北、闽东和闽南都可以分为4个主要的干湿阶段,闽北目前处在湿润期,闽东和闽南也已进入了湿润期;3)闽北从16世纪末开始到20世纪前期旱涝等级有弱的增加(变干)趋势,而20世纪则有减小(变湿)趋势,闽东20世纪以前有弱的减小(变湿)趋势,20世纪前期明显增大(变干),闽南则无明显趋势.福建3个区域旱涝等级的年际变化的方差贡献皆达到80%以上,而年代际变化的方差贡献占不到15 %,百年尺度变化占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500a 汛期旱涝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01
6
作者 吴志伟 江志红 何金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1-401,共11页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51~2000年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无论是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还是华北雨季,旱(涝)事件频率相当,华南和江淮洪涝强度大于干旱强度,...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51~2000年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无论是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还是华北雨季,旱(涝)事件频率相当,华南和江淮洪涝强度大于干旱强度,华北干旱与洪涝强度相当,华南前汛期降水和华北雨季总体呈趋旱的趋势,而江淮梅雨呈趋涝的趋势;华南前汛期降水年际变化最为显著,江淮梅雨次之,华北雨季最弱,年代际变化的情况正好相反;从同期500 hPa高度场来看,华南前汛期降水多少与其北侧有无低值系统向南发展关系密切,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均与副高相关显著,不同在于前者还和鄂霍茨克阻塞高压呈显著正相关,而后者受其西北侧中高纬地区的环流影响较大;从前期海温来看,华北雨季与大西洋西部和北太平洋海温关系比华南前汛期降水和江淮梅雨更为密切,江淮梅雨与中国近海海温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而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孟加拉湾附近海温相关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江淮梅雨 华北雨季 旱涝 特征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62
7
作者 任余龙 寿绍文 李耀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4-352,共9页
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衡理论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我国西北区东部2005年7月1~2日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00hPa上副热带高压西侧强西南气流北上,在西北区东部与东移南压的西北冷空气形成... 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衡理论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我国西北区东部2005年7月1~2日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00hPa上副热带高压西侧强西南气流北上,在西北区东部与东移南压的西北冷空气形成强辐合,是造成西北区东部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在700hPa等压面上湿位涡与辐合区域相对应的是,在西北区东部存在一个湿位涡正压项MPV1的正值区和湿位涡斜压项MPV2的负值区域,它们准确地指示了辐合区的范围及变化,暴雨出现在辐合区中或MPV1和MPV2的等值线密集区边缘上;对流层高低层正值MPV1可以指示对流稳定的冷空气的变化,而对流稳定度小的暖湿气流表现为小的正值(高层)或负值(低层),等值线密集带指示了降水的后界。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诊断暴雨发生期间各个暴雨中心的等熵面结构,表明用湿位涡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次暴雨发生的局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湿位涡 中尺度数值模拟 等熵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江淮暴雨过程中干空气侵入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阎凤霞 寿绍文 +1 位作者 张艳玲 沈新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 2003年 7月 4日 20时至 5日 20时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并采用模式输出的具有较高分辨率和动力协调性的网格资料,就干空气侵入及其对暴雨过程的作用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此次...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 2003年 7月 4日 20时至 5日 20时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并采用模式输出的具有较高分辨率和动力协调性的网格资料,就干空气侵入及其对暴雨过程的作用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中有明显的干空气侵入,且干空气侵入对暴雨过程产生重要作用:干空气侵入将对流层高层高位涡带入低层,促进了对流层低层气旋及对流运动的发展,继而引起降水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暴雨 干空气侵入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SU资料变分同化及在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利红 沈桐立 王洪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04-1012,共9页
在中尺度数值模拟中,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天气预报创新基地开发的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AMSU-A/B微波遥感资料进行了同化试验,研究了这种资料在我国夏季暴雨数值预报中的作用。以2003年7月4日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例,分析了同化... 在中尺度数值模拟中,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天气预报创新基地开发的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AMSU-A/B微波遥感资料进行了同化试验,研究了这种资料在我国夏季暴雨数值预报中的作用。以2003年7月4日的一次暴雨过程为例,分析了同化结果及模拟结果,结果表明:(1)单独同化AMSU-A资料主要改进了初始温度场,而单独同化AMSU-B资料主要改进了初始湿度场;(2)无论是同化AMSU-A资料还是同化AMSU-B资料,对暴雨预报都有一定的改进作用,但是同化AMSU-B资料的改进作用更明显;(3)同时同化AMSU-A/B资料比只使用其中一种资料的模拟效果好,可以更好地改进模拟的暴雨落区及强度,使结果与实况更加接近。使用AMSU资料,对我国夏季暴雨数值预报有改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U资料 变分同化 WRF模式 暴雨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北区6~7月降水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的SVD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科艺 王谦谦 +1 位作者 毛文书 马慧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9-544,共6页
REOF结果表明,江淮地区6~7月降水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江淮北区6~7月降水和海温的SVD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淮北区6~7月降水异常的海温关键区(关键区)是北太平洋海域,关键时段是当年的1~2月;当年1~2月北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异... REOF结果表明,江淮地区6~7月降水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江淮北区6~7月降水和海温的SVD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淮北区6~7月降水异常的海温关键区(关键区)是北太平洋海域,关键时段是当年的1~2月;当年1~2月北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异常偏高(偏低),同年6~7月中国的江淮、华南、东北地区降水偏多(少),华北、西北、西南呈降水偏少(多),其中江淮北区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通过0.05的Monte-Carlo显著性水平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REOF 海温异常 SVD分析 Monte-Carlo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变动与大气热源的关系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黎娟 温敏 +2 位作者 罗玲 何金海 林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8-496,共9页
采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SCSMEX等资料,根据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研究了1998年6月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变动与大气热源的关系。结果表明,副热带地区的非绝热加热对副高位置变化有很重要的作用。与气候平均状况相比,1998年6月副高北... 采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SCSMEX等资料,根据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研究了1998年6月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变动与大气热源的关系。结果表明,副热带地区的非绝热加热对副高位置变化有很重要的作用。与气候平均状况相比,1998年6月副高北侧的非绝热加热垂直变化较常年偏强,而南侧较常年偏弱。这种异常的非均匀加热状况导致我国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呈现异常气旋性涡度制造,而中南半岛大部和南海地区为异常反气旋性涡度制造,使得1998年6月副高位置异常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位置变动 大气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动力和热力蒸发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荣艳淑 余锦华 屠其璞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4-617,共4页
选用1957-200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华北地区5个分区动力和热力蒸发量的季节、年际变化规律,动力和热力蒸发量之间的差异,动力和热力蒸发量对总蒸发量的贡献以及近20年全球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动力和热力蒸发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选用1957-200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华北地区5个分区动力和热力蒸发量的季节、年际变化规律,动力和热力蒸发量之间的差异,动力和热力蒸发量对总蒸发量的贡献以及近20年全球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动力和热力蒸发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各个区域动力和热力蒸发量的年、季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动力蒸发量的季节变化呈双峰特征,而热力蒸发量则呈单峰变化。动力蒸发量和热力蒸发量的年和季节序列线性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种差异明显变大。年平均热力作用对总蒸发量的贡献大于动力作用,不同季节这种规律有所不同,温暖季节热力作用对总蒸发量贡献较大,寒冷季节动力作用大于热力作用(华北4区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蒸发量 热力蒸发量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大洋对纬向和经向风应力的联合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华 王彰贵 +2 位作者 刘式适 邓自旺 闵锦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85-991,共7页
考虑了经向风应力和纬向风应力联合作用下热带大洋的响应问题.结果表明,只有一阶的经向风应力或具有辐合辐散的经向风应力才对最后的速度场和位势场造成影响.零阶的扰动温跃层和纬圈流受风应力的直接驱动和Kelvin波、Rossby短波的影响,... 考虑了经向风应力和纬向风应力联合作用下热带大洋的响应问题.结果表明,只有一阶的经向风应力或具有辐合辐散的经向风应力才对最后的速度场和位势场造成影响.零阶的扰动温跃层和纬圈流受风应力的直接驱动和Kelvin波、Rossby短波的影响,而Rossby短波由经向风应力直接造成;二阶模则受风应力的直接驱动和Rossby短波的作用,同时经向风应力也产生了附加的Rossby短波.另外,在西边界处存在很强的暖水补充到赤道的现象,经向风应力有使暖水向赤道输送的作用,而西风应力使西边界处的暖水向东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向风应力 Weber函数 暖水补充 Rossby短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化与天气体系演变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咏青 罗哲贤 郭建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5,共8页
用EOF、PDF和场相似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近 20a来西北地区东部夏季代表月份干旱化与天气体系演变的关系。指出夏季代表月份东亚大气环流存在两类天气体系(WeatherRegimes),即A类和B类。A类与西北地区东部干旱环流型相对应;B类与西... 用EOF、PDF和场相似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近 20a来西北地区东部夏季代表月份干旱化与天气体系演变的关系。指出夏季代表月份东亚大气环流存在两类天气体系(WeatherRegimes),即A类和B类。A类与西北地区东部干旱环流型相对应;B类与西北地区东部偏涝环流型相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近 20a来,西北地区东部夏季代表月份与天气体系A型(干旱型)正相似日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与天气体系B型(偏涝型)正相似日数趋于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干旱化 天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网格技术在MM5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红莉 沈桐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50,共7页
结合一次暴雨过程,将自适应网格技术应用于中尺度模式MM5中进行数值试验,同时对比自适应网格方案和固定网格方案的优劣,对模拟结果作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此次降水过程,自适应网格模拟的效果取决于一些参数的选择。
关键词 自适应网格 MM5 暴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及其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马慧 陈桢华 +1 位作者 毛文书 王谦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6,共8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中国160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和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异常及其环流特征。文中取"九五"重中之重项目执行组指出的华南地区的16站来代表华南地区,侧重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中国160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和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异常及其环流特征。文中取"九五"重中之重项目执行组指出的华南地区的16站来代表华南地区,侧重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华南前汛期多、少雨年同期的环流特征。研究发现:华南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呈现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在6月和8月。华南前汛期近50年的总的降水趋势变化不明显。1950年代前期和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为相对多雨期,而1950年代中期—1960年代中期以及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为相对少雨期,1990年代为正常波动期。华南前汛期降水存在3a、5a、7a、14a的周期。在分析华南前汛期多、少雨年大气环流场的特征时发现:华南前汛期多雨年时南亚高压和副高都偏弱,华南地区低层的水汽通量辐合加强,而且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气流上升运动加强,容易形成降水;而少雨年的情况恰恰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异常 统计 华南前汛期 降水 多雨年 少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降水与我国近海海温的SVD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马慧 陈桢华 +2 位作者 姜丽萍 王谦谦 林泽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1-245,共5页
利用国家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和英国气象局的全球逐月海温格点资料,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异常特征,并用SVD方法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与近海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华南南部前汛期降水的总的趋势变化不明显。华南南... 利用国家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和英国气象局的全球逐月海温格点资料,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异常特征,并用SVD方法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与近海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华南南部前汛期降水的总的趋势变化不明显。华南南部前汛期降水异常存在3a、5a、7a和14a的周期;用SVD方法分析发现:存在一个关键区(130~158°E,5~18°N),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关键影响时段是前一年5—8月.华南前汛期降水与该关键区海温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即前一年5-8月关键区海温异常偏高(低),次年华南前汛期降水偏少(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降水异常 海温异常 SV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江淮暴雨中中尺度低涡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廖胜石 寿绍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3-759,共7页
利用MM5模式对2003年7月4—5日一次江淮梅雨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暴雨与江淮地区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尺度低涡与中尺度雨团相伴移动,低涡强度与雨强的演变近于一致;低涡中心的强上升运动及低... 利用MM5模式对2003年7月4—5日一次江淮梅雨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暴雨与江淮地区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尺度低涡与中尺度雨团相伴移动,低涡强度与雨强的演变近于一致;低涡中心的强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低涡低层有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应用螺旋度理论分析指出,较大的螺旋度是对流层中低层低涡发生和发展的一种有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低涡 螺旋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与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北部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慧 陈桢华 +1 位作者 徐宁军 王谦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07-1513,共7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2008年中国160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选出华南地区10个代表站,分析了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异常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58年的温度变化总趋势是增加的,1950—1990年代初为相对低温期,199...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2008年中国160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选出华南地区10个代表站,分析了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异常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58年的温度变化总趋势是增加的,1950—1990年代初为相对低温期,1990年代中期开始温度明显升高。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异常存在2,4和5年的年际周期和12年和19年的年代际周期。在研究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异常的基础上,还分析了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与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北部海温的关系,发现前一年10~11月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北部海域存在一个与次年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有较好正相关的关键区(85°~97°E,5°~16°N)(简称关键区),当前一年10~11月关键区海温异常偏高(偏低),次年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偏高(偏低),关键区海温异常和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异常都具有准2年、准5年和准12年的振荡周期,冷、暖水年次年的华南南部前汛期环流形势存在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南部前汛期 气温异常 海温异常 SV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