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4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冬季大气水溶性有机碳的气–粒分配和光学特性
1
作者 薛永文 曹芳 +5 位作者 俞浩然 洪一航 吴继炎 吴长流 杨池 章炎麟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69,共11页
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含碳气溶胶中重要的吸光性组分,在大气中以气相(WSOC_(g))和颗粒相(WSOC_(p))两种形态存在。WSOC_(g)作为前体物和中间产物向WSOC_(p)的转化是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形成的主要途径,研究WSOC_(g)和WSOC_(p)相互... 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含碳气溶胶中重要的吸光性组分,在大气中以气相(WSOC_(g))和颗粒相(WSOC_(p))两种形态存在。WSOC_(g)作为前体物和中间产物向WSOC_(p)的转化是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形成的主要途径,研究WSOC_(g)和WSOC_(p)相互转化机制及其光学性质对治理大气二次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冬季同步采集南京市1 h分辨率气体样本和PM_(2.5)样本各240组,并分析样本中WSOC_(g)和WSOC_(p)的质量浓度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冬季南京市WSOC_(g)(38.2±2.7μg/m3)显著高于WSOC_(p)(14.1±3.7μg/m3),表明大气中WSOC主要存在于气相中。采样期间WSOC颗粒相分数(F_(p))和其日变化结果显示,F_(p)值受相对湿度、温度和光化学的综合影响。进一步探究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F_(p)的影响条件,发现高相对湿度下F_(p)与气溶胶液态水含量(ALWC)有较好相关性(R^(2)=0.68,P<0.01)。WSOC_(g)和WSOC_(p)在365 nm波段处的光吸收强度(B_(absg)和B_(absp))相当,并且当大气中PM_(2.5)质量浓度增加时,B_(absp)和单位质量吸收效率(MAEp)增加,而B_(absg)和MAEg降低,表明WSOC_(g)中的吸光性组分可能更容易作为SOA的前体物质向WSOC_(p)中分配。WSOC_(p)、WSOC_(g)与黑碳(BC)对B_(abs)的相对贡献分别为0.21±0.27、0.24±0.17和0.55±0.03,WSOC_(p)和WSOC_(g)对B_(abs)的相对贡献都在中午达到峰值,可能与光化学作用产生的吸光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碳(WSOC) 气相 颗粒相 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A气象站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5
2
作者 焦圣明 包云轩 +2 位作者 郭静 袁成松 钱玮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17-219,共3页
为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研制基于RIA的省级地面自动气象站信息服务系统。系统使用Flex Builder开发基于Flash插件的WebGIS的图形界面,通过Java技术实现各气象要素数据的查询、分析、统计等功能,以表格、直方图、色斑图等多种形式... 为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研制基于RIA的省级地面自动气象站信息服务系统。系统使用Flex Builder开发基于Flash插件的WebGIS的图形界面,通过Java技术实现各气象要素数据的查询、分析、统计等功能,以表格、直方图、色斑图等多种形式表现各种结果。系统总体设计思路明确、人机交互性能好、数据表现能力强,且具有跨浏览器和跨平台的特性,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极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互联网应用 自动气象站 FLEX技术 色斑图 WEBGIS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rld Wind的交通气象信息共享系统 被引量:3
3
作者 焦圣明 朱承瑛 +2 位作者 包云轩 朱毓颖 祖繁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69-2975,共7页
为解决传统二维GIS系统在交通气象信息服务中无法满足现实多维气象环境的需求及气象服务产品表现效果不佳等问题,设计并研制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World Wind的交通气象信息共享系统。采用GeoServer搭建了WMS地图服务,使用SketchUP建模... 为解决传统二维GIS系统在交通气象信息服务中无法满足现实多维气象环境的需求及气象服务产品表现效果不佳等问题,设计并研制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World Wind的交通气象信息共享系统。采用GeoServer搭建了WMS地图服务,使用SketchUP建模工具完成重点结构物的模型加工,分析交通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总体架构,构建一种基于二级缓存的数据访问机制,阐述气象要素道路拼图反演算法;在此基础上,对交通气象信息共享产品进行集成和综合应用。信息共享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三维效果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WIND 交通气象 缓存机制 道路反演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湖泊不同时间尺度CH4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莫愁湖为例
4
作者 次珍 谢舒恬 +6 位作者 张一泉 柯凡 尹一帆 谢璇 林晗琪 陈新芳 冯慕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2-793,共12页
城市景观湖泊对温室气体的收支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京市莫愁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温室气体分析仪法实时监测湖泊水—气界面CH_(4)通量,分析湖泊主要温室气体CH_(4)在日尺度和季节尺度上因冒泡和扩散排放方式不同对其通量的影... 城市景观湖泊对温室气体的收支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京市莫愁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温室气体分析仪法实时监测湖泊水—气界面CH_(4)通量,分析湖泊主要温室气体CH_(4)在日尺度和季节尺度上因冒泡和扩散排放方式不同对其通量的影响,探究影响湖泊CH_(4)通量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日尺度上,四季24 h内CH_(4)均呈排放状态,受白天冒泡影响,四季CH_(4)总通量均存在白天高于夜间的日变化特征。(2)在季节尺度上,莫愁湖CH_(4)排放通量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受冒泡通量的影响夏季CH_(4)通量明显高于春、秋、冬三季;B区的CH_(4)总通量(6.04 nmol/(m^(2)·s))显著高于A区(3.82 nmol/(m^(2)·s)),水体的营养化程度和离岸距离是空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A、B两区CH_(4)排放夏季以冒泡排放为主,春、秋、冬以扩散排放为主。(3)在日尺度上,CH_(4)通量受气温、水温、辐射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影响,与水质参数间的关系不显著;在季节尺度上,CH_(4)通量与温度(气温、水温)、水体营养盐水平、叶绿素a浓度及富营养化程度的时间变化相一致,也随着水体透明度、p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减小而呈增加的趋势。本研究为准确估算城市湖泊CH_(4)排放量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湖泊 莫愁湖 甲烷 日尺度 季节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霾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203
5
作者 童尧青 银燕 +1 位作者 钱凌 安俊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4-588,共5页
利用南京气象站和江浦、六合、溧水、江宁、高淳等5个南京郊区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南京地区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6站霾天气均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 利用南京气象站和江浦、六合、溧水、江宁、高淳等5个南京郊区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南京地区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6站霾天气均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季节特征;南京站45年来年霾日数呈明显上升趋势.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霾天气受气象要素的影响,静小风、较高相对湿度有利于霾天气出现.霾天气的增加可能是由总悬浮颗粒物(TSP),尤其是细颗粒物的增加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气候特征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塑料大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29
6
作者 杨再强 朱凯 +3 位作者 赵翔 张婷华 彭晓丹 周志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3-221,共9页
利用中国南方地区15个省市自治区160个气象观测站台1990-2009年的气象资料,综合考虑气温、光照、风速、降水等主要致灾因子,并根据这些数据建立了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的南方塑料大棚气象灾害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计算出南方... 利用中国南方地区15个省市自治区160个气象观测站台1990-2009年的气象资料,综合考虑气温、光照、风速、降水等主要致灾因子,并根据这些数据建立了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的南方塑料大棚气象灾害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计算出南方塑料大棚的气象灾害月份和季节的风险等级,并按季节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春季四川盆地地区气温回升较快,有利于设施作物生长,风险最低,重庆、贵州等地由于由于太阳总辐射低,设施作物易受到寡照灾害,风险等级最高;夏季沿海地区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对设施结构有较大影响,有较高的风险;秋季高灾害风险等级分布较少,以低风险为主;冬季以北纬25°为分界线,北部地区气温低、热量条件缺乏,不适宜塑料大棚发展,南部地区则相反,风险低。我国南方秋季西部地区、冬季南部地区及春夏两季的四川盆地地区的气象灾害风险最小,适合塑料大棚的发展,研究结果为我国南方塑料大棚发展的合理布局和气象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塑料大棚 加速遗传算法 投影寻踪模型 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江北地区菜地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及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文鳞 李仁英 +3 位作者 岳海燕 谢晓金 朱红霞 申双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1-457,共7页
在南京市浦口和大厂的5大主要功能区(工业区、交通干线、居民区、蔬菜生产基地和风景区)内共采集了75个菜地表层土壤样品,以Cd、Cu、Pb和Zn等典型污染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为基础,运用经典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南京市浦口和大厂的5大主要功能区(工业区、交通干线、居民区、蔬菜生产基地和风景区)内共采集了75个菜地表层土壤样品,以Cd、Cu、Pb和Zn等典型污染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为基础,运用经典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菜地有效态Cd、Cu、Pb和Zn的平均含量以交通干线沿线(宁六公路泰山新村-南信大段)最低,工业区(南钢或扬子石化)最高,其他功能区的均介于两者之间。主成分分析将菜地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大致分为农业源和工业、生活源。从功能区菜地土壤污染总得分排序结果可以看出,宁六公路沿线(泰山新村-南信大段)菜地土壤环境质量最高,以下依次是龙王山风景区、盘城蔬菜基地和盘城镇,老工业区的扬子石化和南钢周边菜地土壤环境质量较差。研究区内菜地土壤有效态Cd、Cu、Pb和Zn的空间分布均具有中等强度空间相关性,不同有效态重金属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其空间变异主要发生在北-南方向。有效态Pb的空间分布较离散,有效Cd、Cu和Zn的高值区大致都位于老工业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江北地区 菜地土壤 有效态重金属 主成分分析 地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江北地区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文鳞 李仁英 +3 位作者 岳海燕 申双和 朱红霞 谢晓金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4-581,共8页
在南京市浦口和大厂的五大主要功能区(工业区、交通干线、居民区、蔬菜生产基地和风景区)分别布置采样点,共采集了75个菜地耕层土壤样品,以Cd、Cu、Pb和Zn等典型污染重金属元素的全量数据为基础,运用经典统计分析、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统... 在南京市浦口和大厂的五大主要功能区(工业区、交通干线、居民区、蔬菜生产基地和风景区)分别布置采样点,共采集了75个菜地耕层土壤样品,以Cd、Cu、Pb和Zn等典型污染重金属元素的全量数据为基础,运用经典统计分析、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d、Cu和Zn分别超出其南京地区土壤背景值的5.42、1.84和1.14倍,Pb未超出。不同功能区菜地土壤的重金属全量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工业区菜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对于Cd和Cu,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的样点数达100%,Zn为52%,Pb为2.67%。研究区内菜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4.12,属于中度污染。Cu的空间相关性很弱,Cd、Pb和Zn具有中等的空间结构性;四种重金属的空间相关尺度较为接近。Cd、Cu和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带状递减趋势,且高峰值具有空间分布的趋同性,而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布呈现西北和东南两端高,中间较低的趋势。综合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显示,研究区大部分菜地土壤处于中度重金属污染水平,钢铁生产厂周边的斑块状区域重金属污染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江北地区 菜地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地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分时段修正双源模型估算南京地区冬小麦生育期蒸散量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春伟 曾勰婷 邱让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80-87,共8页
冬小麦是南京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模拟冬小麦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并研究其对气象因素的响应可为冬小麦田间水分管理提供参考。该文基于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际测定值分析了冬小麦ET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单源模型(Penman-Monteith,... 冬小麦是南京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模拟冬小麦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并研究其对气象因素的响应可为冬小麦田间水分管理提供参考。该文基于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际测定值分析了冬小麦ET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单源模型(Penman-Monteith,PM)和双源模型(Shuttleworth-Wallace,SW)模拟不同时期冬小麦ET,并探讨分时段修正SW模型的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ET对气象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生育初期,冬小麦的ET逐步增加,进入越冬期则逐步降低并保持在较低水平。返青期和拔节期ET迅速增加,开花和成熟期又保持稳定。2011-2012和2013-2014年分时段采用SW模型估算整个生育期冬小麦的蒸散量比整个生育期采用单一估算模型能够减小模拟平均绝对误差0.01~0.04 mm/h。小麦乳熟成熟期采用最小气孔阻力150 s/m计算的修正SW模型可以比整个生育期用单一最小气孔阻力的SW模型降低冬小麦蒸发蒸腾量的估算平均绝对误差0.03~0.13 mm/h。冬小麦蒸发蒸腾量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与净辐射、空气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等环境因素决定系数顺序为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空气温度>风速。这表明南京地区冬小麦蒸发蒸腾量主要决定因素为净辐射。该研究能够为冬小麦蒸散量的模拟方法以及田间水分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蒸腾量 模型 作物 南京地区 冬小麦 Penman-Monteith模型 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茶树气象灾害模糊综合评价及区划 被引量:33
10
作者 陈思宁 申双和 +2 位作者 刘敏 冯明 张玮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8-303,共6页
气象灾害是制约茶叶生产并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为综合评价湖北省茶树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以专用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为依托,根据湖北省气象资料,选取出茶树越冬期冻害和7-8月旱热害致灾因子并划分受灾等级... 气象灾害是制约茶叶生产并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为综合评价湖北省茶树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以专用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为依托,根据湖北省气象资料,选取出茶树越冬期冻害和7-8月旱热害致灾因子并划分受灾等级,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了湖北省茶树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茶树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湖北省茶树越冬期冻害等级由南向北逐渐增加;7-8月湖北中部地区为茶树重度旱热害区,位于其东西两侧附近区域为茶树轻度旱热害区,湖北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和湖北西北部的局部区域为茶树中度旱热害区。茶树气象灾害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可为湖北省应对茶树气象灾害,调整茶叶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评估 模糊系统 ANUSPLIN 致灾因子 灾害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期降水指数的气象干旱指标及其应用 被引量:52
11
作者 王春林 陈慧华 +2 位作者 唐力生 段海来 孙春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7-163,共7页
从气象干旱定义出发,考虑干旱累积效应,借鉴前期降水指数(AP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建立基于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SAPI)的逐日气象干旱指标,并利用1961—2010年全国632个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SAPI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逐日SAPI曲线呈... 从气象干旱定义出发,考虑干旱累积效应,借鉴前期降水指数(AP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建立基于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SAPI)的逐日气象干旱指标,并利用1961—2010年全国632个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SAPI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逐日SAPI曲线呈典型"锯齿型"特征,在降水持续偏少时段平稳下降,克服了基于"等权累加"建立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由于前期降水移出计算窗口而导致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能够精细刻画干旱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SAPI敏感性分析表明,加剧一个干旱等级需要的无雨日数在降水越少的季节(地区)越多,减缓一个干旱等级需要的日降水量在降水越少的季节(地区)越少。各等级旱日频率总体上与理论频率一致。降水量较少的季节(地区),轻旱、中旱及总旱频率略高于降水量较多的季节(地区),而重旱、特旱频率时空特征相反。1961—2010年全国平均各等级旱日频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特旱较为明显,但具有复杂的时空特征:9—11月各等级旱日频率显著增加,其余月份以减少为主;各等级旱日频率总体上呈"西减东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 气象干旱指标 旱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STER数据分析南京城市地表温度分布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申双和 赵小艳 +1 位作者 杨沈斌 周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8-464,共7页
城市环境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南京是长江下游人口密集的城市,研究南京市地表温度分布对了解南京城市气候,改善生活环境,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的气象服务具有一定科学意义。该文利用2002年8月21日10:30(北京时)ASTER热红外数据,在ENVI软... 城市环境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南京是长江下游人口密集的城市,研究南京市地表温度分布对了解南京城市气候,改善生活环境,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的气象服务具有一定科学意义。该文利用2002年8月21日10:30(北京时)ASTER热红外数据,在ENVI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劈窗算法反演南京城市地表温度,进一步生成城市地表温度分布等温线图。用同时相ETM+数据进行验证,二者十分吻合,说明ASTER反演结果可靠。结果表明:南京市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城市地表温度分布差异大;不同下垫面的地表温度差异明显,城区地表温度总体高于郊区,植被覆盖密集区地表温度低于植被稀疏地,具有较大水域面积和较密植被的城中各大公园形成多个冷岛,长江水体温度最低;随着城市的扩大,新城区热岛效应更加明显。水体和密集植被能显著改善城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热红外 劈窗反演算法 地表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与气象数据结合预测小麦灌浆期白粉病 被引量:28
13
作者 马慧琴 黄文江 景元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5-172,共8页
利用多源数据对区域尺度上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状况准确及时地预报能为农业服务和农业植保等部门提供重要信息,实现小麦白粉病的有效预防。研究利用一景2014年5月6日的landsat8遥感影像提取出植被指数、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利用多源数据对区域尺度上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状况准确及时地预报能为农业服务和农业植保等部门提供重要信息,实现小麦白粉病的有效预防。研究利用一景2014年5月6日的landsat8遥感影像提取出植被指数、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和影像中各波段反射率特征,同时用2014年3月-5月份的站点逐日地面气象资料计算获得各气象特征,并经过GIS空间插值分析得到相应的空间气象特征。通过Relief算法和泊松相关系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遥感和气象特征的筛选,最终得出改进的简单比值指数(modified simple ratio index,MSR)、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e-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RDVI)、3月21日-4月20日总日照时数和4月11日-5月10日大于0.1 mm降雨日数。采用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的方法分别用筛选出的遥感、气象数据特征及2种数据特征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晋州和赵县3地区小麦灌浆期白粉病的发生预测模型,并对3种不同数据模型进行了验证与评估。试验结果表明,遥感气象数据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4.2%,优于遥感数据模型的80.0%和气象数据模型的74.7%。进而得出,相比于单站点准确和空间不连续的气象数据和类型单一的遥感数据,遥感气象数据更适合于区域尺度范围内的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状况的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气象 预测 相关向量机 气象数据 小麦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STER数据反演南京城市地表温度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小艳 申双和 +2 位作者 杨沈斌 赵小平 周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利用针对ASTER数据的分裂窗算法,反演了南京城市地表温度,并用实际观测资料和同步的MODIS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STER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相差0.9℃,与MODIS数据的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基... 利用针对ASTER数据的分裂窗算法,反演了南京城市地表温度,并用实际观测资料和同步的MODIS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STER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相差0.9℃,与MODIS数据的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基于ASTER数据反演的当日南京地表温度在23~56℃范围内,城市地表温度普遍高于35℃,市内公园地表温度略低,多位于30~35℃,长江水体温度低于30℃,地表温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南京城市夏季白天存在明显"热岛效应",热岛强度的空间差异与南京城市发展、规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分裂窗算法 大气透过率 地表比辐射率 亮度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探讨 被引量:38
15
作者 赵小艳 申双和 孙虎声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采用南京市31 a常规气象资料,从影响人体舒适度基本3要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入手,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南京全年的气候资源进行了评判分析,得到各候的气候舒适度指数综合评判结果,应用这一评判结果对南京地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给... 采用南京市31 a常规气象资料,从影响人体舒适度基本3要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入手,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南京全年的气候资源进行了评判分析,得到各候的气候舒适度指数综合评判结果,应用这一评判结果对南京地区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给出了南京地区旅游的最佳时段和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评价 气候舒适度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PM_(10)持续污染及与常规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67
16
作者 隋珂珂 王自发 +2 位作者 杨军 谢付莹 赵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82,共6页
北京PM10持续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现象.选用2000年6月─2002年12月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和2003年1月─2006年2月9个代表站逐日ρ(PM10)监测资料,利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站的数据分析了2003年以来北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总结了该站近4年的PM10... 北京PM10持续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现象.选用2000年6月─2002年12月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和2003年1月─2006年2月9个代表站逐日ρ(PM10)监测资料,利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站的数据分析了2003年以来北京地区空气污染状况,总结了该站近4年的PM10持续污染变化趋势,并统计其与相对湿度、温度、风速和风向等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北京近几年秋末PM10持续污染有加重趋势,各站点污染具有同步性;②PM10持续污染以春、秋、冬季出现次数多,概率大,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对其影响较大,其中相对湿度与秋、冬两季持续污染概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7,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持续污染 气象要素 污染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村气象服务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罗艳 申双和 +3 位作者 赵小艳 于庚康 黄亮 高苹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5-588,共4页
利用2009年获取的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村气象服务覆盖情况调查数据,分析了江苏省农村气象服务现状及未来需求。调查对象为所在地随机抽样调查人群,调查共回收有效答卷10 492份,其中农民占60%,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表明:(1)98%以上的被调... 利用2009年获取的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村气象服务覆盖情况调查数据,分析了江苏省农村气象服务现状及未来需求。调查对象为所在地随机抽样调查人群,调查共回收有效答卷10 492份,其中农民占60%,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表明:(1)98%以上的被调查者都关注且能方便获取天气预报,其中电视是所有调查地区获取气象服务的主要方式,在南京、连云港、淮安和泰州地区75%以上的调查对象也通过手机短信方式获取气象服务,其他方式不够普及;(2)96.3%的调查者都能得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且主要通过电视和手机短信方式获取;(3)58.1%的被调查者每年都能接受到气象知识宣传教育,除无锡、镇江、泰州3个地区外,其他地区50%以上的村镇都开展过气象知识宣传活动;(4)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情况较单一,遇到重大灾害性天气,村委会干部或气象信息员主要通过每家每户通知、电话、村委会高音喇叭这3个渠道发布气象信息;(5)以安排农业生产和提前做好突发天气防御为目的而关注天气预报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占70%和57.8%左右,88.3%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对气象服务总体感觉满意,且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气象服务能够产生效益。(6)50%以上的被调查者希望气象部门能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并及时进行服务,被调查者希望能扩大气象知识宣传力度,提供更有针对性和精细化的服务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村气象服务 天气预报 气象灾害 气象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区不同下垫面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靳宁 景元书 武永利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450,共6页
为了分析城市绿化改变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于2006年4~5月期间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林地、裸地和草地3种不同下垫面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对比观测,以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作为评价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对... 为了分析城市绿化改变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于2006年4~5月期间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林地、裸地和草地3种不同下垫面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对比观测,以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作为评价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对不同下垫面的人体舒适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4~5月草地的舒适度高于裸地和林地;裸地的舒适度高于林地;同草地和裸地相比,林地气温较低,舒适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 人体舒适度 气温 相对湿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交通气象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琳 李迅 +1 位作者 包云轩 邵艺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灾害性天气严重威胁着交通运输的安全。传统的地面监测难以满足交通运输要求。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弥补地面数据的不足,在交通气象领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灾害性天气会引起遥感影像上的几何或光谱特征产生显著改变,... 灾害性天气严重威胁着交通运输的安全。传统的地面监测难以满足交通运输要求。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弥补地面数据的不足,在交通气象领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灾害性天气会引起遥感影像上的几何或光谱特征产生显著改变,故重点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公路运输网络、灾害性天气监测与预报、次生灾害监测和交通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遥感数据在交通气象灾害领域的应用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初步获得了显著效果,是未来交通气象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随着遥感定量化水平的提高,遥感技术在交通气象灾害的应用将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为实施道路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道路交通 气象灾害 交通流 次生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微波亮温资料反演东北地区土壤湿度及其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国杰 齐道日娜 +2 位作者 王磊 谭 薛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2-804,共13页
土壤湿度在陆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联系陆地水循环和能量循环的纽带和关键环节。遥感技术可以实时地对土壤湿度进行长期、大区域动态监测,已成为监测土壤湿度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B)微波亮温资料,利用基于微... 土壤湿度在陆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联系陆地水循环和能量循环的纽带和关键环节。遥感技术可以实时地对土壤湿度进行长期、大区域动态监测,已成为监测土壤湿度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B)微波亮温资料,利用基于微波能量辐射传输方程的陆面参数反演模型(LPRM)反演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土壤湿度(FY3BLPRM)。把反演获得的FY3BLRPM土壤湿度与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站土壤湿度观测资料、NCEP和ERA-Interim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欧洲空间局多卫星融合ECV(Essential Climate Variable)土壤湿度产品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FY3B官方土壤湿度产品(FY3Boffical)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本文反演的FY3B土壤湿度与农业气象站观测资料有较高的一致性;卫星土壤湿度整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空间变化,与农业气象站观测资料较为一致;在季节变化上,两者高度相关,在大部分地区的相关系数都达到0.7以上。(2)在大兴安岭和东北三省东部等地表相对湿润的地区,FY3BLPRM土壤湿度与NCEP、ERA-Interim和FY3Boffical土壤湿度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再分析资料和FY3Boffical土壤湿度均无法反映该地区土壤干湿状况的季节性变化,甚至与观测资料呈反位相变化特征。FY3BLPRM土壤湿度与欧洲空间局研发的多卫星融合ECV土壤湿度产品在绝大多数地区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基于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微波亮温反演的土壤湿度资料,可用于干旱监测、数值同化与天气预报、水文水资源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土壤湿度 微波遥感 东北地区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