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监督行人重识别研究综述
1
作者 田青 王斌 周子枭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0,共19页
从多个不同的摄像机中检索出一个特定的行人是行人重识别(ReID)的主要任务。随着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和智能视频监控需求的增加,行人ReID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现有的行人ReID方法大多利用带有标签的数据集进行有监督训练,但该方式的... 从多个不同的摄像机中检索出一个特定的行人是行人重识别(ReID)的主要任务。随着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和智能视频监控需求的增加,行人ReID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现有的行人ReID方法大多利用带有标签的数据集进行有监督训练,但该方式的数据标注成本高昂,使得有监督行人ReID难以扩展到大型的未标记数据集场景。无监督行人ReID可以有效地改善行人ReID模型的扩展问题,更符合现实场景的应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尽管已有行人ReID的相关综述,但它们主要聚焦于有监督学习领域的方法和应用。为此,对现有无监督行人ReID研究工作进行系统归纳、分析和总结,以便为该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首先,全面回顾无监督场景的行人ReID方法,根据模型训练是否使用源域监督信息,将无监督行人ReID研究划分为无监督域适应方法和完全无监督方法,并对这2类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介绍和归纳总结行人ReID研究相关的经典数据集,并展示和讨论不同行人ReID方法在这些数据集上的性能和优劣。最后,指出当前无监督行人ReID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深度神经网络 智能视频监控 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完全无监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ORB提取匹配算法的SLAM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钧程 柯福阳 王旭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1,共11页
由于传统的ORB特征点提取匹配方法在图像纹理信息不丰富或者光照变化剧烈时极易产生特征点丢失、分布不均等问题,不利于SLAM系统的定位与建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较为鲁棒、精度较高的提取匹配算法。首先基于ORB特征点对其提取算法进... 由于传统的ORB特征点提取匹配方法在图像纹理信息不丰富或者光照变化剧烈时极易产生特征点丢失、分布不均等问题,不利于SLAM系统的定位与建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较为鲁棒、精度较高的提取匹配算法。首先基于ORB特征点对其提取算法进行改进,计算自适应阈值并基于网格模型提取特征点,可提高特征点提取的鲁棒性并使其分布均匀。此外还提出了G-R图像匹配算法,基于网格特征计算邻域支持估计量来区分正误匹配点,再结合引入评价函数的RANSAC算法进一步剔除误匹配点,相比ORB-SLAM2原始匹配算法提高匹配精度9.36%,并减少时间消耗约13.6%。最后将本文提出的特征点提取匹配算法加入到ORB-SLAM2算法框架,经数据集与实际场景验证本文方法能有效提高ORB-SLAM2系统定位精度36.6%以上,使系统更具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ORB特征点 视觉SLAM 四叉树 GMS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际场景SLAM应用的光照适应性研究
3
作者 柯福阳 陆佳嘉 +2 位作者 杭琦琳 宋宝 陈伟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6,共9页
为探究环境感知设备在SLAM算法应用过程中的光照适应性问题,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分别进行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SLAM算法的验证性评估实验.基于四轮差速机器人,搭载16线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结合LOAM(Lidar Odometry And Mapping)和RTAB-MAP(Re... 为探究环境感知设备在SLAM算法应用过程中的光照适应性问题,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分别进行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SLAM算法的验证性评估实验.基于四轮差速机器人,搭载16线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结合LOAM(Lidar Odometry And Mapping)和RTAB-MAP(Real-Time Appearance-Based Mapping)算法,分别在明暗环境中分析验证设备光照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明亮环境下,基于视觉SLAM和激光SLAM系统偏差的中误差分别为0.203和0.644 m;在黑暗环境中两者偏差的中误差分别为0.282和0.683 m;深度相机在明、暗环境中的定位建图效果均优于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的光照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SLAM 视觉SLAM RTAB-MAP算法 LOA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CE和Sentinel-1A的河湟谷地地下水储量与地表沉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祥祥 柯福阳 +5 位作者 石亚亚 吴涛 刘宝康 庞栋栋 张利利 宋宝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2,共7页
本文利用GRACE/GRACE-FO与GLDAS数据反演河湟谷地地区2019—2022年地下水变化情况,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得该区域同时段的地表沉降速率,结合降水数据研究河湟谷地地区地表沉降与地下水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河湟谷地整体地下水流... 本文利用GRACE/GRACE-FO与GLDAS数据反演河湟谷地地区2019—2022年地下水变化情况,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得该区域同时段的地表沉降速率,结合降水数据研究河湟谷地地区地表沉降与地下水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河湟谷地整体地下水流失方向是从西北向东南;②地下水变化对地表形变越严重的区域影响更大;③地表形变(抬升)越大,地下水储量流失越多,黄河上游抬升最大,其地下水储量流失最多;④河湟谷地北部地表形变对地下水储量变化不敏感,南部区域地表形变对地下水储量变化更敏感。本文为当地地质灾害预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及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GLDAS SBAS-InSAR 地下水反演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嵌入特征的鲁棒半监督视频目标分割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亚当 赵翊冰 吴恩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53-2261,共9页
针对半监督视频目标分割(VOS)方法存在推理时内存占用不断增加及仅依赖低级像素特征训练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嵌入特征和辅助损失函数的半监督视频目标分割方法。使用动态嵌入特征建立恒定大小的记忆库;通过时空聚合方法,利用历... 针对半监督视频目标分割(VOS)方法存在推理时内存占用不断增加及仅依赖低级像素特征训练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嵌入特征和辅助损失函数的半监督视频目标分割方法。使用动态嵌入特征建立恒定大小的记忆库;通过时空聚合方法,利用历史信息生成和更新动态嵌入特征;使用内存更新感应器来自适应控制记忆库的更新间隔,适应不同视频的运动模式;使用辅助损失函数,在高级语义特征层面上给网络提供辅助指导,并通过在多重特征层面多方面指导,提高模型精度和训练效率;针对视频前背景中相似目标误匹配的问题,设计一种时空约束模块,以利用视频的时间连续性特性更好地捕获前一帧掩码信息与当前帧之间的关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DAVIS 2017验证集上达到84.5%J&F的精度,在YouTube-VOS 2019验证集达到82.4%J&F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目标分割 时空记忆网络 时空约束 内存更新感应 动态嵌入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微物理过程的广西沿海南风型暖区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智协飞 董甫 +2 位作者 张玲 吉璐莹 朱寿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7-879,共13页
基于WRFV3.6.1,利用其8个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0—2016年华南汛期(4—9月)的6个南风型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数值模拟与多方案集成试验,并采用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MODE)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对于大多数个例,WRF模式都能较好... 基于WRFV3.6.1,利用其8个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0—2016年华南汛期(4—9月)的6个南风型暖区暴雨个例进行数值模拟与多方案集成试验,并采用基于对象的诊断评估方法(MODE)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对于大多数个例,WRF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暖区暴雨的降水带,对暖区降水带模拟最好的参数化方案是WSM6方案,其次是Lin方案;模拟效果较差的参数化方案为CAM5.1与NSSL 2-mon方案。选取模拟结果较好的个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不同参数化方案得到的动力学特征以及云微物理特征相关变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模拟降水的差异。在单方案模拟的基础上,开展多方案集成试验,发现多方案集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模式模拟的不确定性,产生更稳定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暖区暴雨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模型贡献量化的多无源域适应
7
作者 田青 刘祥 +2 位作者 王斌 郁江森 申镓硕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作为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新方向,多无源域适应旨在将多个源域模型中的知识迁移到目标域,以实现对目标域样本的准确预测。本质上,解决多无源域适应的关键在于如何量化多个源模型对目标域的贡献,并利用源模型中的多样性知识来适应目标域。... 作为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新方向,多无源域适应旨在将多个源域模型中的知识迁移到目标域,以实现对目标域样本的准确预测。本质上,解决多无源域适应的关键在于如何量化多个源模型对目标域的贡献,并利用源模型中的多样性知识来适应目标域。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源模型贡献量化(Source Model Contribution Quantizing,SMCQ)的多无源域适应方法。具体而言,提出了源模型可转移性感知,以量化源模型的可转移性贡献,从而为目标域模型有效地分配源模型的自适应权重。其次,引入了信息最大化方法,以缩小跨域的分布差异,并解决模型退化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可信划分全局对齐方法,该方法用于划分高可信和低可信样本,以应对域差异引起的嘈杂环境,并有效降低标签分配错误的风险。此外,还引入了样本局部一致性损失,以减小伪标签噪声对低可信样本聚类错误的影响。最后,在多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源域适应 多模型贡献量化 源模型可转移性感知 信息最大化 样本可信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原型重放和对齐的类增量无源域适应
8
作者 田青 康陆禄 周亮宇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6-213,共8页
传统无源域适应通常假设目标域数据全部可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目标域数据常以流的形式出现,即未标记的目标域中的类会依次增加,这无疑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在每个时间步骤中,目标域的标签空间都是源域的一个子集,盲目对齐反而会导致模... 传统无源域适应通常假设目标域数据全部可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目标域数据常以流的形式出现,即未标记的目标域中的类会依次增加,这无疑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在每个时间步骤中,目标域的标签空间都是源域的一个子集,盲目对齐反而会导致模型性能下降;其次,在学习新类的过程中会破坏先前学习到的知识,导致之前知识的灾难性遗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原型重放和对齐(MPRA)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累积预测概率检测目标域中的共享类来应对标签空间不一致问题,并采用多原型重放来处理灾难性遗忘,提高模型的记忆能力。同时,基于多原型和源模型权重进行跨域的对比学习,从而对齐特征分布,提高模型性能。大量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3个基准数据集上都取得了优越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域适应 类增量学习 多原型 对比学习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机类对比学习的完全无监督行人重识别
9
作者 田青 周子枭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最近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研究使用聚类和记忆字典中的伪标签来训练模型。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行人重识别的数据集是通过不同相机采集的,即相机之间的分布差异较大,较大的相机方差会导致模型精度降低。因此,提出了相机类对比学习,包括类... 最近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研究使用聚类和记忆字典中的伪标签来训练模型。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行人重识别的数据集是通过不同相机采集的,即相机之间的分布差异较大,较大的相机方差会导致模型精度降低。因此,提出了相机类对比学习,包括类对比损失和相机对比损失,其中类对比损失可以实现对内存字典的一致性更新,并减少噪声标签对模型的影响;而相机对比损失通过为每个相机中的每个类构建相机类中心,拉近同属一个类的相机类中心距离,并使不同类的相机类中心距离相距更远,从而减少相机方差。通过相机类对比学习,减少了相机方差和噪声标签对模型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行人重识别的性能。在4个公开数据集上,相机类对比学习都表现出优异的结果,有效地缓解了相机方差对模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类对比损失 相机对比损失 内存字典 相机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InSAR与信息量-层次分析耦合模型的西宁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祥祥 明璐璐 +5 位作者 吴涛 刘宝康 庞栋栋 尹继鑫 宋宝 柯福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56,75,共7页
为准确高效地评估西宁市的滑坡易发区,为西宁市滑坡灾害预警及防治提供参考,本文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2018—2022年5年间西宁市地表形变信息;然后将获取的形变信息划分量级,作为易发性评价模型的一个评价因子,结合高程、坡度、地... 为准确高效地评估西宁市的滑坡易发区,为西宁市滑坡灾害预警及防治提供参考,本文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2018—2022年5年间西宁市地表形变信息;然后将获取的形变信息划分量级,作为易发性评价模型的一个评价因子,结合高程、坡度、地层岩性等7个评价因子,基于信息量-层次分析法耦合模型对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利用已有地质灾害点数据集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得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已有地质灾害点的分布较为吻合,已有记录的地质灾害点聚集的区域绝大多数位于本文所划分区的中高易发区内。根据ROC曲线精度结果,耦合模型AUC值为0.91。可见,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西宁市滑坡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模型 层次分析法 SBAS-InSAR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优化的激光惯导紧耦合SLAM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川川 柯福阳 汤琴琴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2,共8页
现有的激光惯导里程计大多采用滤波的松耦合融合方法,在大场景建图中会存在一定的运动估计漂移,导致定位与建图精度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优化的激光惯导紧耦合里程计与建图方法。在前端依次进行点云畸变补偿、点云聚类分... 现有的激光惯导里程计大多采用滤波的松耦合融合方法,在大场景建图中会存在一定的运动估计漂移,导致定位与建图精度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优化的激光惯导紧耦合里程计与建图方法。在前端依次进行点云畸变补偿、点云聚类分割、地面与特征提取。在后端采用图优化方法融合IMU预积分、激光里程计和回环检测信息完成地图构建。最后利用Kitti数据集和自采集数据对LOAM、LeGO-LOAM和本文方法在里程计精度和回环检测效果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定位与建图精度上相比于LOAM和LeGO-LOAM分别提高了45%和35%以上,有着更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惯导 图优化 紧耦合 定位与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多动态环境因子的滑坡演化规律研究——以西宁市9大滑坡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祥祥 柯福阳 +5 位作者 张志山 姚永顺 宋宝 明璐璐 尹继鑫 张海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6,43,共7页
本文利用2018-2022年103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SBAS-InSAR方法,获得了西宁市坡向沉降信息,研究西宁市滑坡区坡向沉降的趋势特征及其同区域内如植被覆盖、降水等因素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西宁市滑坡区的沉降趋势呈现出坡向分... 本文利用2018-2022年103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SBAS-InSAR方法,获得了西宁市坡向沉降信息,研究西宁市滑坡区坡向沉降的趋势特征及其同区域内如植被覆盖、降水等因素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西宁市滑坡区的沉降趋势呈现出坡向分异的特征,具体表现为阳坡沉降速率大于阴坡沉降速率。根据这一沉降变化特性,本文分析得出更深层次的特征机制:①植被覆盖度越低,滑坡形变速率越高;②降水量可能导致特征点的形变量短期上升,但总体仍呈下降状态;③地物威胁主要来自阳坡,坡度越高区域往往是滑坡区速率最大的地方。为此,未来西宁市滑坡的注意力应该更倾向于西南坡方向,提高本区域滑坡监测与预警的警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滑坡 坡向 沉降规律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作物发育期的陆面模式改进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璟怡 郭建茂 +1 位作者 周文艳 朱敬宜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使陆面模式具有普适性,人们通常在设计时对植被进行简化,使模拟的结果可被接受,但也导致了模拟精度的明显不足。本文将陆面模式BCC_AVIM中设定的一种抽象庄稼“crop”改为小麦、玉米2种具体的作物;引入作物发育期,使作物根据积温随发... 为使陆面模式具有普适性,人们通常在设计时对植被进行简化,使模拟的结果可被接受,但也导致了模拟精度的明显不足。本文将陆面模式BCC_AVIM中设定的一种抽象庄稼“crop”改为小麦、玉米2种具体的作物;引入作物发育期,使作物根据积温随发育期动态生长;将原本统一的crop分配系数,依据实际观测资料改进为依据发育期阶段变化的分配系数,从而实现在研究区内对具体作物的区分模拟。结果表明,在BCC_AVIM中引入具体作物发育期并随发育期动态变化的分配系数后,在东北研究区内对叶面积指数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在华北研究区内,因受其他因素限制,叶面积指数虽仍未能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特点,但在春季快速生长、订正过大的南北差异、总净初级生产力及根、茎、叶的生物量模拟结果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改进效果,且对温度变化产生了符合实际的反馈。未来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分析和改进,从而更好地模拟陆面模式BCC_AVIM中的作物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C_AVIM 发育期 作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4A AGRI数据研究2023-02-06土耳其地震水汽异常变化
14
作者 周羿 王新志 许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94-1299,共6页
首先利用探空数据对风云四号气象卫星A星(FY-4A)先进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AGRI)提供的水汽产品进行精度验证;然后利用AGRI获取2023-02-06土耳其地震震中区域水汽、陆表温度和降水估计的时间序列,并对水汽异常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 首先利用探空数据对风云四号气象卫星A星(FY-4A)先进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AGRI)提供的水汽产品进行精度验证;然后利用AGRI获取2023-02-06土耳其地震震中区域水汽、陆表温度和降水估计的时间序列,并对水汽异常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AGRI水汽和探空水汽的相关系数为0.90,RMSE和平均bias分别为2.51 mm和-0.06 mm;2)临震时,AGRI水汽方差上升至0.029-0.156 mm,波动加剧;震后,AGRI水汽出现一个明显的陡升-陡降过程;3)基于AGRI陆表温度和降水估计,推断出现水汽异常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地震后地面热作用增加使得水汽上升,在峰值时形成降水,导致水汽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 AGRI 探空 水汽 陆表温度 降水估计 土耳其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河流流向的GNSS-R流速反演
15
作者 关昕 柯福阳 +7 位作者 王萍 黄炜 郝建强 周勃 刘淼 包瑾 林宜旻 王笑蕾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38,共7页
针对传统的河流流速测量方法存在价格昂贵、维护困难或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顾及河流流向的GNSS-R流速反演方法:指出河流流向和反射几何构型会对GNSS-R流速反演造成影响,并利用GNSS信号相对反射面运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进行流速测量;然... 针对传统的河流流速测量方法存在价格昂贵、维护困难或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顾及河流流向的GNSS-R流速反演方法:指出河流流向和反射几何构型会对GNSS-R流速反演造成影响,并利用GNSS信号相对反射面运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进行流速测量;然后引入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分析不同几何构型下,散射效应对于多普勒频移的影响,并完善GNSS-R河流流速反演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后向构型时,反演的河流流速值一般大于前向构型;基于后向构型的多普勒频率差对河流流速进行反演的结果与实测流速值变化趋势相近,但由于多普勒频率难以准确捕获的原因,反演中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测量(GNSS-R) 流速测量 散射几何构型 河流流向 多普勒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优化选择-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混合模型的GNSS+5G组合定位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祥祥 宋宝 +4 位作者 石亚亚 庞栋栋 吴成永 张利利 李一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29,共6页
PNT系统的构建是通信和导航领域的关键课题。发展能够兼容集成不同类型PNT手段,提供具备较好的弹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综合PNT体系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5G和北斗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为PNT体系走向更综合、更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据... PNT系统的构建是通信和导航领域的关键课题。发展能够兼容集成不同类型PNT手段,提供具备较好的弹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综合PNT体系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5G和北斗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为PNT体系走向更综合、更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NSS+5G组合数据的自适应优化选择-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AOS-RAKF)算法,以实现城市复杂环境中的高精度定位估计。该算法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即基于AOS的5G基站测量数据优化和基于AOS-RAKF算法的GNSS+5G组合定位。其中,基于AOS的5G基站测量数据优化模块通过自适应优化选择因子实现更好的观测数据重选。GNSS+5G组合定位模块利用优化后的5G数据和GNSS建立耦合结构模型,再利用RAKF方法实现移动车辆的高精度定位。半实物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复杂城市环境下与使用原始测量数据的GNSS、单5G、传统的GNSS+5G组合定位相比,本文AOS-RAKF方法显著提高了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定位 GNSS GNSS+5G组合定位 自适应优化选择算法 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视图融合和全局特征增强的车辆重识别网络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伟 徐凡 +2 位作者 张小瑞 胡亚华 赵宇煌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6,共9页
车辆重识别是智能交通领域重要应用之一,现有的车辆识别方法大多集中于预定义的局部区域特征或全局外观特征。然而,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下,传统的方法难以获取预定义的局部区域,同时很难捕捉有价值的车辆全局特征信息。因此,本文提出一种... 车辆重识别是智能交通领域重要应用之一,现有的车辆识别方法大多集中于预定义的局部区域特征或全局外观特征。然而,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下,传统的方法难以获取预定义的局部区域,同时很难捕捉有价值的车辆全局特征信息。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多视图融合的混合注意力机制和全局特征增强的端到端双分支网络。该网络旨在通过增强车辆的特征表达能力和特征质量来获得更完整、更多样的车辆特征。本文通过视图解析网络对车辆图片4个视角的视图进行分割,并通过视图拼接方法缓解分割不准确导致的信息丢失问题。为了更好地突出拼接视图中的显著性局部区域,本文提出一种由通道注意力机制和自注意力机制组成的混合注意力模块。通过该模块从车辆拼接视图中分别获取关键局部信息和局部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更好地凸显拼接视图中车辆局部的细节信息。除此之外,还提出了一个全局特征增强模块,通过池化和卷积获得全局特征的空间和通道关系。该模块不仅能提取到语义增强的车辆特征,而且还使车辆特征中包含完好的细节信息,解决获取的车辆图像受视角变化、光照条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Veri-776和VehicleID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表明,mAP、CMC@1和CMC@5分别达到了82.41%、98.63%和99.23%,优于现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重识别 视图分割 视图拼接 注意力机制 特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监督注意力和知识共享的车辆重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伟 赵宇煌 +1 位作者 张小瑞 刘轩诚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9-189,共11页
为解决弱监督车辆重识别方法中标签不准确和背景干扰下预定义局部区域难以获得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弱监督注意力和知识共享的车辆重识别网络。在弱监督注意力模块(WAM)中使用弱监督的方法生成车辆部件掩模,通过部件通道对齐步骤使得该... 为解决弱监督车辆重识别方法中标签不准确和背景干扰下预定义局部区域难以获得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弱监督注意力和知识共享的车辆重识别网络。在弱监督注意力模块(WAM)中使用弱监督的方法生成车辆部件掩模,通过部件通道对齐步骤使得该模块在复杂背景下也能自适应地进行特征对齐。针对弱监督方法中标签准确性不高导致WAM模块生成部件掩模不稳定的问题,在局部分支中构建了知识共享模块。该模块利用迁移学习从WAM模块中提取车辆部件特征,并进行多尺度部件特征提取,防止了不稳定的车辆部件掩模生成。通过实验,mAP、CMC@1和CMC@5分别达到了82.12%、98.50%和99.12%,优于现有的方法,验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重识别 弱监督 迁移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车辆重识别的部件耦合Transformer网络
19
作者 孙伟 胡亚华 +3 位作者 代广昭 张小瑞 徐凡 赵宇煌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89-1298,共10页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重识别模型在执行卷积和池化操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全局感受野狭小和局部信息丢失的情况,当光照、视角和分辨率等发生剧烈变化时,导致车辆重识别的鲁棒性和精确性急剧下降.为此,提出了部件耦合Transformer的车...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重识别模型在执行卷积和池化操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全局感受野狭小和局部信息丢失的情况,当光照、视角和分辨率等发生剧烈变化时,导致车辆重识别的鲁棒性和精确性急剧下降.为此,提出了部件耦合Transformer的车辆重识别网络,通过堆叠部件耦合Transformer块来搭建重识别模型,每一个部件耦合Transformer块利用部件自适应嵌入模块提取区分性的局部特征和Transformer层提取鲁棒性的全局特征.首先,部件自适应嵌入模块按照位置和伸缩量动态划分和调整特征图,增强模型对局部部件信息的感知能力;其次,Transformer层中利用自注意力机制增强网络模型对全局特征的表示能力;最后,部件自适应嵌入模块和Transformer层之间的耦合关系促进全局和局部特征协同合作.在VeRi-776和VehicleI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CMC@1/CMC@5分别达到0.970/0.988和0.865/0.985,优于对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重识别 TRANSFORMER 部件自适应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实测水温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争 王秀珍 +3 位作者 吕恒 鹿天逸 万梓文 王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93-4800,共8页
水温是评估湖泊生态系统状态、功能和过程的重要参数,在多时间尺度上影响着湖泊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过程。基于太湖中尺度通量网避风港站点2012—2016年的水温梯度、小气候和辐射四分量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太湖水温在不同时间尺度上... 水温是评估湖泊生态系统状态、功能和过程的重要参数,在多时间尺度上影响着湖泊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过程。基于太湖中尺度通量网避风港站点2012—2016年的水温梯度、小气候和辐射四分量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太湖水温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选取夏季高温和冬季冷空气过境个例分析太湖水温对天气条件变化的响应,并量化了太湖水温与气象因子在多时间尺度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太湖水温呈单峰型日变化,水温达到峰值的时间随深度增加而推迟。太湖热分层发生在日尺度上,以午后16:00最强,春夏两季热分层更明显。太湖水温呈现夏高、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水温层结明显(~4℃)。2012—2016年太湖水温呈上升趋势,以150 cm水温变暖最显著(1.15℃),20 cm水温变暖最微弱(0.82℃)。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晴朗、高温天气有利于太湖水体热分层,而冷空气过境带来的降温和大风天气会破坏水体热分层。在各个时间尺度上,太湖水温与气温和向上长波辐射的正相关关系最显著,相关系数大于0.91。可见,太湖水温的时间变化特征不仅是对大气强迫的响应,还通过向上长波辐射进行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多层水温 热分层 多时间尺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