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边缘人母题”及其社会功能研究——以《卢布林的魔术师》《魔桶》《勿失良辰》为例 |
张军
张现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2
|
基于多维学习环境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 |
许先文
姚纯贞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3
|
文学作品中的“小世界”——菲茨杰拉德小说人物关系网络的实证分析 |
刘海燕
尹晓虎
|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4
|
英语电影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与接受 |
米建荣
张晶
杜玉生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5
|
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
陈学诚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8
|
|
6
|
传播学视域中的文学翻译研究 |
郑友奇
黄彧盈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7
|
城郊婴幼儿亲子阅读环境实证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为例 |
孙慧莉
张军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8
|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梅雨意象 |
渠红岩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9
|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历史母题”及其社会功能研究 |
张军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6
|
|
10
|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春雨意象 |
渠红岩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11
|
媒体英语课程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
杨春红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2
|
南京鸭肴文化的历史演进与现代释义 |
施威
赖闽苏
王思明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3
|
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
唐镭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4
|
“气象文学”刍议 |
初清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5
|
当文学遭遇气候——论气候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
夏玉玲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6
|
基于英语原声电影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与模式探讨 |
胡茶娟
张迎春
|
《电影评介》
|
2011 |
4
|
|
17
|
从文学语言到电影语言:空间叙事策略的运用——以小说《昨日当我们盛年》电影改编为例 |
赵岚
王晓英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8
|
动态顺应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
陶恒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9
|
宋代文学与桃花民俗 |
渠红岩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0
|
辣妈与辣妹的代沟--论英文影片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素材的有效增补 |
夏曼丹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