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急管理视角下特大库区滑坡科学观测与早期预警
1
作者 叶霄 朱鸿鹄 +3 位作者 田坤 李厚芝 张巍 程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31,共11页
为增强极端气候下库区滑坡灾害风险的应对能力,利用多源监测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一种滑坡多维科学观测和水文气象早期预警的框架。通过分析2个特大型库区滑坡的多年观测数据,包括Sentinel-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表位移和光纤(... 为增强极端气候下库区滑坡灾害风险的应对能力,利用多源监测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一种滑坡多维科学观测和水文气象早期预警的框架。通过分析2个特大型库区滑坡的多年观测数据,包括Sentinel-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表位移和光纤(FO)应变,识别滑坡变形的时空格局和主控因素。结合提升决策树(BDT)算法,提出基于滑带土体实时应变(RTS)的水文气象早期预警方法,并系统性地探讨极端气候背景下库区滑坡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的策略框架。结果表明:不同变形诱发机制的滑坡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形特征,滑坡活动及其演化与局部抗滑处置措施密切相关;滑坡变形具有分区独立的特点,且与极端气象水文条件高度相关;基于RTS的早期预警模型能提供明确的多因子协同预警阈值,强调应急响应导向的滑坡监测预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库区滑坡 科学观测 早期预警 极端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顾湘 周灵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7,共6页
气象灾害治理往往涉及多部门主体应急联动,当前治理环境复杂多变,如何提升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成为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基于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提升的质性研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我国2008-2022年间的21个案例进行组... 气象灾害治理往往涉及多部门主体应急联动,当前治理环境复杂多变,如何提升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成为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基于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提升的质性研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我国2008-2022年间的21个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不构成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提升的必要条件;(2)高水平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提升路径可以归纳为“法制—资源双重驱动型”“法制—主体全面驱动型”和“法制—资源全面驱动型”3种类型;(3)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信息共享和主体协调构成的条件配置可以与事件影响和主体协调构成的条件配置通过等效替代的方式提升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应急联动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组态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MobileNetV1目标检测加速器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严飞 郑绪文 +2 位作者 孟川 李楚 刘银萍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卷积神经网络是目标检测中的常用算法,但由于卷积神经网络参数量和计算量巨大导致检测速度慢、功耗高,且难以部署到硬件平台,故文中提出一种采用CPU与FPGA融合结构实现MobileNetV1目标检测加速的应用方法。首先,通过设置宽度超参数和分... 卷积神经网络是目标检测中的常用算法,但由于卷积神经网络参数量和计算量巨大导致检测速度慢、功耗高,且难以部署到硬件平台,故文中提出一种采用CPU与FPGA融合结构实现MobileNetV1目标检测加速的应用方法。首先,通过设置宽度超参数和分辨率超参数以及网络参数定点化来减少网络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其次,对卷积层和批量归一化层进行融合,减少网络复杂性,提升网络计算速度;然后,设计一种八通道核间并行卷积计算引擎,每个通道利用行缓存乘法和加法树结构实现卷积运算;最后,利用FPGA并行计算和流水线结构,通过对此八通道卷积计算引擎合理的复用完成三种不同类型的卷积计算,减少硬件资源使用量、降低功耗。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对MobileNetV1目标检测进行硬件加速,帧率可达56.7 f/s,功耗仅为0.603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 FPGA MobileNetV1 并行计算 硬件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洪涝风险的组合赋重方法研究与应用:以淮安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金虎 张东晖 王钰尧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104,共14页
【目的】城市洪涝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客观、准确的对该灾害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对提高城市韧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以淮安市为研究对象,从IPCC采纳的城市洪涝风险评估框架“危险性(Hazard)-暴露性(Expo... 【目的】城市洪涝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客观、准确的对该灾害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对提高城市韧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以淮安市为研究对象,从IPCC采纳的城市洪涝风险评估框架“危险性(Hazard)-暴露性(Exposure)-脆弱性(Vulnerability)”即“H-E-V”的框架出发,建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的指标体系,基于随机森林算法计算洪涝因子对洪涝灾害的相对重要性,并以此作为客观权重,融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洪涝因子的主观权重。最后利用Kendall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最优组合权重。使用优化后的新型指标赋权对淮安市的洪涝灾害风险进行精细化评估。【结果】结果表明:(1)利用Kendall法进行验证,协调系数W=0.1456,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客、主观权重存在一定的一致性。(2)暴露性和脆弱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危险性,尤其在主要河流水系和高人口密度区域,两者贡献更加突出。(3)淮安市中高风险区与洪泽湖、高邮湖、淮河及三河等主要河流水系分布关系密切,受人口密度、地均GDP等因素的影响,清江浦区、涟水县西北、东部地区和淮安区的东南部也位于中高风险区。【结论】利用网络爬取近年的极端灾害点进行验证,88%的极端灾害点位于较高及高等级规划的组合风险等级图中。研究成果对未来城市应对洪涝灾害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灾害 随机森林法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估 淮安市 韧性城市 极端天气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4K视频板间传输显示系统
5
作者 严飞 蒋晔 +2 位作者 张丽娟 王鹏 刘银萍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5-1153,共9页
随着4K超高清视频技术在医疗、安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常被协同用于处理大型的超高清视频图像任务。针对使用高速收发器8b/10b编码方式的数据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4K视频板间传输显示系统。该系... 随着4K超高清视频技术在医疗、安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常被协同用于处理大型的超高清视频图像任务。针对使用高速收发器8b/10b编码方式的数据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4K视频板间传输显示系统。该系统设计以FPGA为核心,结合STM32微控制器与GSV2011编解码芯片实现对数据传输方式的控制,并对GTX的硬件接口进行了优化。多通道GTX收发器使用64b/66b编码方式,根据4K视频流时序设计编码发送、解码接收逻辑实现传输功能。此外,设计多通道数据同步、DDR多帧缓存等逻辑,有效解决因信道偏斜导致的多通道数据传输偏差与读写时钟速率不匹配导致的显示帧撕裂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实现4K@60 Hz视频的板间传输实时显示,硬件资源消耗较低,且相较8b/10b编码的有效带宽减少3.12 Gb/s,为多个FPGA协同处理超高清视频场景提供灵活高效、成本更低的传输方案,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4K视频 GTX收发器 64b/66b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核化过程对雷暴云放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师正 陈浩琛 +4 位作者 樊艳峰 曲凯悦 崔雪东 陈家豪 王玉莹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15-1225,共11页
近年来,气溶胶与雷暴云电学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可溶气溶胶液滴的同质核化和冰核异质核化是冰晶粒子形成的两种来源,而雷暴云中冰晶粒子大小和浓度对电荷的产生及其分层状况有一定影响,是导致闪电发生的重... 近年来,气溶胶与雷暴云电学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可溶气溶胶液滴的同质核化和冰核异质核化是冰晶粒子形成的两种来源,而雷暴云中冰晶粒子大小和浓度对电荷的产生及其分层状况有一定影响,是导致闪电发生的重要因素。文中利用三维雷暴云模式,选取一次山地弱雷暴个例,研究了三种冰晶核化方案对雷暴云放电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质核化在云顶低温区形成大量冰晶粒子,雷暴云中放电持续时间长,电荷结构以偶极性为主,闪电频次较低,产生的闪电以云闪为主,其触发点高度高。异质核化在高温区形成冰晶,导致雷暴云中出现更早的起电过程,高温区冰晶易满足电荷反转条件,显著增加了负非感应起电率,雷暴云电荷结构易形成三极型。此背景下,闪电发生时间提前且触发点相对较低,即异质核化促进了闪电的发生。同质核化和异质核化同时发生时,雷暴起电过程强,闪电频次高。此外,两种核化过程造成闪电首次发生时间提前,闪电的触发点高度分布范围大,三极型电荷结构促进了更多负地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化过程 同质核化 异质核化 闪电频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山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7
作者 柴明辰 徐国杰 +5 位作者 甄钟秀 银燕 郑博华 陈魁 李斌 李圆圆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1-404,共14页
为了了解中天山PM_(2.5)的污染特征,于2019年7—9月在中天山乌拉斯台地区采集了PM_(2.5)样品,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来源... 为了了解中天山PM_(2.5)的污染特征,于2019年7—9月在中天山乌拉斯台地区采集了PM_(2.5)样品,分别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PM_(2.5)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含量,并对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来源和健康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天山夏秋季PM_(2.5)中重金属和PAHs浓度总体偏低;重金属总平均浓度为238.50 ng·m^(-3),各元素平均浓度水平为Fe>Cu>Zn>Pb>Mn>Cr>As>V>Rb>Ni>Co>Se>Cd>Tl,除Fe(139.90 ng·m^(-3))和Cu(78.72 ng·m^(-3))外其余元素平均浓度均在10 ng·m^(-3)以下;PAHs总平均浓度为1.37 ng·m^(-3),3环、4环和5~7环的浓度占比分别为3.59%、32.34%和64.07%。(2)观测期间PM_(2.5)主要受到来自西部的长距离输送和来自北部与西部的短距离输送影响,还可能受山谷风和边界层变化的影响。(3)正矩阵因子分析(PMF)得到污染源为天然气燃烧与石油源(28.56%)、机动车排放和燃煤(28.46%)、生物质燃烧和工业污染(16.14%)、有色金属冶炼(14.32%)和扬尘(12.52%)。(4)经呼吸道途径直接吸入PM_(2.5)中重金属和PAHs对成人和儿童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非致癌健康风险较低;存在致癌风险的单体是Cr、Co、As、Se元素,其余物质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重金属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中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升气流对雷暴云中电荷结构复杂程度影响的模拟
8
作者 吴泽怡 郭凤霞 +4 位作者 鲁鲜 刘舟 邓洁 陈可 王清源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72,共20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上升气流对雷暴云内复杂电荷结构特征的影响,利用加入起放电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对DC3试验中2012年6月6日一次出现反极性电荷结构的强雷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起电区对应强回波区,主要发生在上升气流区中心云水混合... 为了进一步认识上升气流对雷暴云内复杂电荷结构特征的影响,利用加入起放电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对DC3试验中2012年6月6日一次出现反极性电荷结构的强雷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起电区对应强回波区,主要发生在上升气流区中心云水混合比大于0.2 g kg^(-1)的冰水混合区,非感应起电机制主导着雷暴云内的起电过程。上升气流区外围区域存在可观的电荷,主要是由气流将起电区域的荷电粒子向后水平输送形成的。同类粒子带电极性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少,但由于各类粒子的含量和荷电量不同,导致净电荷密度分布呈现较复杂的结构。达到一定强度的上升气流可以破坏电荷区的连续性,导致对流区出现高密度的、正负极性交错分布的、范围更小的电荷区。层云区由于没有上升气流,荷电粒子主要源自上升气流区的水平输送,所以其电荷区分布较连续且范围较大,但电荷密度相对弱。处于不同生命期的单体由于上升气流强度和倾斜程度不同,单体间的水成物粒子分布特征会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反转温度和起电率出现较大不同,因此单体合并时上升气流区之间的电荷区更破碎,电荷结构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电荷结构 水成物粒子 起电 上升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地闪电时空分布与大气环境要素关系的分析
9
作者 赵阳 阎金磊 +2 位作者 脱宇峰 孔祥贞 毕李霞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24,共12页
利用2013~2017年全球闪电定位系统(WWLLN)的闪电资料,并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对中国大陆不同区域的闪电进行研究,从时空分布和数量关系上分析了闪电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降水(P)、对流抑制能(CIN)、相... 利用2013~2017年全球闪电定位系统(WWLLN)的闪电资料,并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对中国大陆不同区域的闪电进行研究,从时空分布和数量关系上分析了闪电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降水(P)、对流抑制能(CIN)、相对湿度(RH)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闪电和CAPE、P、CAPE×P在时间、空间上都有着很好的相关性;适当小的CIN和足够大的CAPE最有利于产生闪电;越高的CAPE会带来越多的闪电;越小的抑制能量越容易发生对流并进一步产生闪电,但是CIN不能太小,过小的CIN会导致闪电变少;低CIN值不是闪电发生的充分条件,相对湿度也需要很高;闪电活动集中在RH处于60%~90%的环境下,若RH继续增大,闪电活动会减小;即使在高CIN环境下,只要有一定的水汽和CAPE条件,也会有大量闪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对流有效位能 降水 对流抑制能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智能治理场景中党的数字领导力的建构逻辑与优化路径
10
作者 谢琦 张胜玉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82,共14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层智能治理成为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立足基层智能治理场景推动党的数字领导力建设成为当前学术界、实务界需要回答的时...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层智能治理成为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立足基层智能治理场景推动党的数字领导力建设成为当前学术界、实务界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目前,各地相关部门在推动基层智能治理实践时越来越重视党的数字领导力建设。与实务界的先行探索相比,学术界对于基层智能治理场景中党的数字领导力这一命题的研究相对滞后。如何系统地阐释和剖析基层智能治理场景中党的数字领导力的建构逻辑、现实问题,据此提出可行性的优化路径,是一项亟待开展的研究课题。“结构—过程—功能”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可以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具有可行性、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基层智能治理场景中党的数字领导力的建构逻辑,从结构层面来看,表现为构建“一核多元”的基层智能治理共同体;从过程层面来看,表现为通过党建赋善与赋能推动多元协同治理;从功能层面来看,表现为以党的全面领导实现高效能治理。辩证地看,虽然党的数字领导力在基层智能治理场景中的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从结构层面上看,存在一定程度的“悬浮化”运作;从过程层面上看,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均衡协同;从功能层面上看,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不匹配。针对上述问题,探索结构上的嵌入整合式治理、推动过程上的均衡协同式治理、完善功能上的供需匹配式治理,是基层智能治理场景中进一步提升党的数字领导力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基层智能治理 基层智能治理共同体 党的数字领导力 数字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闪电连续干涉仪定位的风机雷击过程
11
作者 唐圣钧 张阳 +2 位作者 邹猛进 谭涌波 邱茹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2-552,共11页
雷击是造成风机损毁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风机自然雷击全过程的精细观测仍相对不足。基于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闪电连续干涉仪和实时闪电低频电场探测阵列,于2024年开展基地附近风机雷击放电通道观测和风机群周围的三维全闪... 雷击是造成风机损毁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风机自然雷击全过程的精细观测仍相对不足。基于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闪电连续干涉仪和实时闪电低频电场探测阵列,于2024年开展基地附近风机雷击放电通道观测和风机群周围的三维全闪定位,获得7次风机群雷暴过程三维全闪数据和2例多回击风机雷击干涉仪通道定位结果,并基于上述观测研究风机群的雷击规律和风机雷击的放电过程。结果表明:山地风机群对周围地闪回击具有明显吸引作用,影响范围约为1.8 km;两次风机雷击个例均发生回击击中不同风机的现象,这与干涉仪观测的先导路径多分支特征有关,不同回击沿不同分支路径击中不同位置的风机,由于风机群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较强回击易发生在风机群外侧;靠近风机的下行先导可在多个风机产生上行先导,上行先导的长度为161~356 m,速率为1.8×10^(5)~2.2×10^(6) m·s^(-1),平均速率为1.03×10^(6) m·s^(-1),其中连接先导平均速率为1.7×10^(6) m·s^(-1);击中风机闪电的回击波形出现反射峰现象,反射峰与首峰的平均间隔为4.66μs,反射信号的存在可导致业务雷电定位系统对风机雷击电流的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闪电 闪电连续干涉仪 多回击 放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暴环境下多尖端电晕放电特征的数值模拟
12
作者 徐德望 谭涌波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9,共11页
为研究雷暴环境下多尖端电晕放电特征,利用二维时变电晕放电模型,模拟多尖端电晕放电过程,开展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空间中存在多尖端时,尖端能否释放电晕电荷与环境电场大小及自身相对位置有关,其中环境电场大小为主要因素,环境电场增... 为研究雷暴环境下多尖端电晕放电特征,利用二维时变电晕放电模型,模拟多尖端电晕放电过程,开展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空间中存在多尖端时,尖端能否释放电晕电荷与环境电场大小及自身相对位置有关,其中环境电场大小为主要因素,环境电场增强,能够释放电晕电荷的尖端数量增加。当环境电场相同时,尖端能否优先释放电晕电荷由自身相对位置决定,随着尖端间距增大,尖端间的相互作用减弱,释放电晕电荷的尖端同样增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尖端释放的电晕电荷总量随尖端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尖端数量增加至一定数值,电晕电荷总量基本保持不变。一旦尖端释放电晕电荷,电晕电荷对尖端产生抑制作用,尖端抑制电场由电晕电荷总量及其空间分布形态确定;当尖端电晕放电达到动态平衡时,尖端抑制电场可由环境电场及尖端畸变系数计算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尖端电晕放电 电晕电荷总量 抑制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持电中性闪电放电参数化模型研究云闪通道中沉积电荷的变化特征
13
作者 唐渤 谭涌波 +1 位作者 郑天雪 张袁瞰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1,共13页
闪电通道的电荷特征是雷电物理研究的重点,而现有的观测手段难以直接获取通道中电荷的详细演变特征,为了深入研究闪电通道电荷的变化特征并与观测形成互补,开展模拟工作必不可少。利用自持电中性闪电放电参数化模型,在三极电荷背景下模... 闪电通道的电荷特征是雷电物理研究的重点,而现有的观测手段难以直接获取通道中电荷的详细演变特征,为了深入研究闪电通道电荷的变化特征并与观测形成互补,开展模拟工作必不可少。利用自持电中性闪电放电参数化模型,在三极电荷背景下模拟多次云闪并从中选取一次典型个例,分析该云闪通道内电荷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如下:正、负先导通道形成时,通道内会沉积一定量的初始电荷;后继分支延伸时,之前的通道会沉积来自后继分支的异极性电荷,通道内初始电荷会不断被中和,部分通道的电荷极性会发生变化;通道熄灭或后继分支停止延伸时,通道内电荷不再变化;再击穿过程发生时,截止通道内的异极性电荷会显著减少,再次激活的通道内的异极性电荷会显著增多。研究表明:先导通道内的电荷变化与通道自身的状态以及后继分支的延伸状况有关;通道电荷变化幅度与通道初始电荷量以及后继分支的活跃程度呈正相关,而通道的初始电荷量与通道首次击穿电场呈正相关。此外,在正、负先导极性不对称的影响下,云闪起始点倾向于沉积更多正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物理学 闪电参数化 通道电荷 云闪起始点 再击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应急治理“情境—策略”视角的组织行动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志强 杨彩萌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4,共10页
在应急事件治理过程中,基层亟须在压实社区责任的同时激活社区的主体能动性,策略性应对不同阶段社区应急面临的情境,推动应急“事件演进轴”和“治理跟进轴”的适契性。“情境-策略”分析视角明确社区应急非常态扩散的被动应急、线性演... 在应急事件治理过程中,基层亟须在压实社区责任的同时激活社区的主体能动性,策略性应对不同阶段社区应急面临的情境,推动应急“事件演进轴”和“治理跟进轴”的适契性。“情境-策略”分析视角明确社区应急非常态扩散的被动应急、线性演化的能动应急及稳态运行的常态应急的过程节点及阶段特征。社区需要依据主体自组织水平和应急能力差异性,采取过程性调适机制,有效匹配社区内外部情境和行动策略的契合关系,推进社区应急情境转换的场景调适机制,建构社区应急阶段跃迁的策略实施机制,培育社区应急复合界面的整合链接机制,提升社区应急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应急 过程性节点 情境化策略 关系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花状冰晶粒子太赫兹波偏振特性的研究
15
作者 孙孟奇 王金虎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3-1168,共6页
为探究太赫兹波下(1.5 THz,2.524 THz,3.437 THz)雪花状冰晶的偏振特性,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计算其线偏振度、圆偏振度和圆偏振光光强占比,并与相同等效半径的六角平板状冰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雪花状冰晶的偏振特性依赖于粒子的等效... 为探究太赫兹波下(1.5 THz,2.524 THz,3.437 THz)雪花状冰晶的偏振特性,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计算其线偏振度、圆偏振度和圆偏振光光强占比,并与相同等效半径的六角平板状冰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雪花状冰晶的偏振特性依赖于粒子的等效半径、形状以及电磁波频率。在同一粒子尺寸下,3.437 THz频率下雪花状冰晶粒子的偏振特性影响较大;在同一频段下,雪花状冰晶粒子的尺寸越大,偏振特性随散射角度的变化越显著,并且90°为散射角与偏振特性变化的一个分界点;若用六角平板状冰晶代替雪花状冰晶,在1.5 THz下将会远远低估其圆偏振度,而在3.437 THz下其线偏振度将被高估。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太赫兹波与冰晶粒子相互作用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雪花状冰晶 离散偶极子近似 偏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N_(2)配比及O_(2)体积分数对煤低温氧化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吴春雷 史波波 +1 位作者 薛勇 郭庆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2,共8页
为优化采空区混合惰气防灭火技术,研究CO_(2)/N_(2)配比和O_(2)体积分数对煤低温氧化特性的影响;以甘肃东峡矿长焰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程序升温试验系统,结合气相色谱分析,开展不同CO_(2)/N_(2)配比(0∶10~10∶0)和O_(2)体积分数(6%、10%... 为优化采空区混合惰气防灭火技术,研究CO_(2)/N_(2)配比和O_(2)体积分数对煤低温氧化特性的影响;以甘肃东峡矿长焰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程序升温试验系统,结合气相色谱分析,开展不同CO_(2)/N_(2)配比(0∶10~10∶0)和O_(2)体积分数(6%、10%、14%、18%)条件下的低温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O_(2)体积分数下,随着CO_(2)/N_(2)配比增加,长焰煤的耗氧速率和CO产生率的下降速率逐渐减缓,下降幅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长焰煤的表观活化能在缓慢氧化阶段随CO_(2)/N_(2)配比增加逐渐增大,在加速和快速氧化阶段先增后减,CO_(2)/N_(2)配比为4∶6时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N_(2)配比 O_(2)体积分数 低温氧化 耗氧速率 CO产生率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承灾体空间化的湖南省高温灾害风险评估
17
作者 王金虎 王钰尧 王宇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4958-14967,共10页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统计年鉴数据、NPP-VIIRS(NPOESS preparatory project-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夜光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等数据,对湖南省的高温灾害进行空间分析,从而更准确地揭示其对人口、社会经济、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统计年鉴数据、NPP-VIIRS(NPOESS preparatory project-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夜光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等数据,对湖南省的高温灾害进行空间分析,从而更准确地揭示其对人口、社会经济、农业等方面的影响。以湖南省2015—2020年的历史气象、地理信息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减灾能力等要素,构建高温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GDP进行空间分配,并完成线性校正后的结果与统计值的偏差为2.73%;②孕灾环境因素中,在远离河流以及人口稠密的平原区,更易出现高温灾害;③湖南省从南到北的高温危险度呈“高-低-高”的趋势,其中高危险度区集中在湖南省东北部以及岳阳市的北部,次高危险度区集中在湖南北部以及长沙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灾害 承灾体 空间化 风险评估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模拟的受载裂隙岩体地震学声发射响应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文东 崔宴伟 +5 位作者 王笑然 陈力 许可 任戈辉 王昊 司磊磊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62,共9页
为深入分析裂隙岩体受载时声发射震源响应机制,结合地震学中的矩张量理论,提出了从颗粒相对运动角度计算声发射特征的细观离散元模拟新方法。以含预制雁行裂纹岩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颗粒流(PFC)数值模拟软件再现了其裂纹扩展过程及力学−... 为深入分析裂隙岩体受载时声发射震源响应机制,结合地震学中的矩张量理论,提出了从颗粒相对运动角度计算声发射特征的细观离散元模拟新方法。以含预制雁行裂纹岩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颗粒流(PFC)数值模拟软件再现了其裂纹扩展过程及力学−变形特征,基于新开发的声发射响应模拟方法计算得到了声发射事件空间演化、震级分布及矩张量取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单轴压缩条件下,预制雁行裂纹岩石应力在峰值后突降,裂纹迅速扩展形成宏观主破裂,声发射事件激增,峰后脆性破坏特征明显。由PFC软件获取的张拉、剪切裂纹个数在时间上呈相似增长趋势,但张拉裂纹数量远多于剪切裂纹。基于地震学计算得到的声发射矩震级主要集中在[−6.9,−5.9],其分布的GR统计关系斜率b为1.81。声发射矩张量空间取向与试样破裂张剪类型相吻合,表现在:在翼裂纹区域内声发射矩张量以横向为主,张拉破坏多于剪切破裂;而在主裂纹区域矩张量形态杂乱,张拉和剪切破坏占比接近。基于声发射矩张量T-k图和矩张量R值理论判定了不同加载阶段微裂纹张剪属性,其与PFC获取的张、剪裂纹占比变化趋势基本吻合,而两者对比结果表明选用−20<R<20作为张剪裂纹分区区间比Feignier等建议的[−30,30]更为合理。研究成果为精确分析岩体破裂震源特征及张剪属性判识等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离散元模拟 裂纹扩展 声发射矩张量 震级分布 张剪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建筑物雷电光谱校正对通道温度反演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雪娟 化乐彦 +7 位作者 王炳浩 许伟群 吕伟涛 陈绿文 武斌 齐奇 马颖 杨静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3-501,共9页
雷电光谱强度因受到大气衰减特性、光栅响应特性以及相机光电响应特性等影响,导致光谱定量分析中通道温度的反演存在误差。以1次高建筑物雷电回击光谱为例,考虑相机和光栅的仪器响应对其进行校正,对比校正前后的光谱结构和谱线强度,并... 雷电光谱强度因受到大气衰减特性、光栅响应特性以及相机光电响应特性等影响,导致光谱定量分析中通道温度的反演存在误差。以1次高建筑物雷电回击光谱为例,考虑相机和光栅的仪器响应对其进行校正,对比校正前后的光谱结构和谱线强度,并基于多谱线法利用1次电离的氮离子(NII)和中性氧原子(OI)谱线反演通道温度,分析光谱校正对通道温度反演的影响。结果显示:光谱校正后离子和中性原子谱线强度均明显增强,尤其可见光区域的连续谱强度明显增强,导致其谱线结构变化显著,而近红外区域的谱线结构变化不显著。利用校正后可见光区域的NII谱线和近红外区域的OI谱线反演通道温度时,线性拟合的决定系数均增大,反演准确度均得到提升。NII和OI谱线反演的通道温度平均值相比校正前分别降低4660 K和上升1540 K,且由OI谱线反演的通道温度低于由NII谱线反演的温度,说明它们分别对应雷电放电通道径向的不同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建筑物雷电 光谱校正 多谱线法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撒碘化银人工消雹对冰雹云微物理过程和起放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鲁鲜 郭凤霞 +4 位作者 吴泽怡 刘舟 邓洁 陈可 王清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16,共18页
为了全面了解人工消雹对云中冰相粒子的浓度和时空变化以及冰雹云微物理过程和起放电的影响,本文利用包含了AgI催化方案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以AgI播撒量为唯一变化量进行了多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催化过后,整体上,-40~0℃... 为了全面了解人工消雹对云中冰相粒子的浓度和时空变化以及冰雹云微物理过程和起放电的影响,本文利用包含了AgI催化方案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以AgI播撒量为唯一变化量进行了多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催化过后,整体上,-40~0℃范围内的冰晶、雪花和霰粒子数浓度和比含水量增多。播撒AgI使霰的平均尺度减小,向雹的转化比例大为降低,因此冰雹的比含水量和浓度都减小。随着AgI播撒剂量的增加,冰晶、雪花和霰粒子的数浓度和比含量整体变化趋势不变,增大与减小区域相对应,但变化更明显;消雹效果会更好,但降雨量呈先增加后减小。播撒AgI会使冰雹云前期正的非感应起电率区出现时间提前,中心增强,上界高度抬升,后期负的非感应起电率区中心增强。所以,播撒后前期主要使底部次正电荷区增强,后期主要使上方主正电荷区和中部负电荷区增强。随着催化剂量增多,这些变化越明显。播撒AgI对地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使云闪和总闪少量增多,首次放电和云闪的峰值时间提前,放电持续性更强,闪电频发时段的闪电频率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人工消雹 电荷结构 放电类型 雷暴云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