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重视 严格管理 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 被引量:21
1
作者 耿明华 孙尔康 +2 位作者 应安明 赵学余 陈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8-282,共5页
针对我国部分高校对实验室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宣传与安全培训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监管不力,致使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现状,在介绍美国、新加坡等国高校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强调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全体教... 针对我国部分高校对实验室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宣传与安全培训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监管不力,致使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现状,在介绍美国、新加坡等国高校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强调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全体教职工,特别是学校各级领导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到位,高度重视;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纳入国家相关安全管理体系,并要强化学校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国家相关法规体系,依法办事,执法严格,奖惩分明;加强专兼职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普及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实验室安全设备、设施建设;规范实验室有害废弃物的处理,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安全管理 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防护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庆玲 肖稳安 +1 位作者 王铁邦 赵学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2-254,共3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电防护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与雷电防护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证明,雷电防护实验室建设为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专业的建立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雷电防护实验室管理,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功能,保证了专业教学的持续稳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电防护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与雷电防护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证明,雷电防护实验室建设为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专业的建立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雷电防护实验室管理,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功能,保证了专业教学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雷电防护实验室开放使用,产出了多项科学研究成果,培养了创新人才,提高了办学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实验室建设 管理使用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类实验室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姗姗 赵学余 +3 位作者 孙尔康 应安明 耿明华 陈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4-217,224,共5页
分析了气象类实验室不断探索、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气象关系全球化的文化特色。提出气象类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思路:整合资源,建设气象类实验室环境文化;规范管理,精心营造实验文化氛围;完善管理规章制度,采取"分层分类、开放运行... 分析了气象类实验室不断探索、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气象关系全球化的文化特色。提出气象类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思路:整合资源,建设气象类实验室环境文化;规范管理,精心营造实验文化氛围;完善管理规章制度,采取"分层分类、开放运行、协同育人"的运行模式,构建高效制度文化;以人为本,逐步形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类实验室精神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实验室 建设 实验室文化 校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实践 被引量:15
4
作者 姚菊香 华兴夏 +1 位作者 吴立保 王骥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验教学内容的做法和经验。该中心大力推进科教融合、资源集成、协同育人,将实验教学划分为基础认知实验、专业求证实验、业务应用实验、创新探究实验等4... 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验教学内容的做法和经验。该中心大力推进科教融合、资源集成、协同育人,将实验教学划分为基础认知实验、专业求证实验、业务应用实验、创新探究实验等4四个层次,将实验内容整合成综合观测、信息分析、预报预测、公共服务等4个模块,形成全方位、多触角、宽领域的创新资源集成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气科学 环境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实验平台功能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铁邦 华兴夏 +1 位作者 姚菊香 黄玮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7-209,共3页
高等学校实验技术队伍非常重要,分析了现在高等学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为了发挥高校实验平台的功能,必须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出了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路。研究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举措,通过转变观念、出台政策、完善制度... 高等学校实验技术队伍非常重要,分析了现在高等学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为了发挥高校实验平台的功能,必须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出了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路。研究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举措,通过转变观念、出台政策、完善制度、优化考核、加强培训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逐步打造一支精英化的实验技术队伍,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技术队伍 建设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探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华兴夏 王铁邦 黄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1-232,254,共3页
分析了现在高等学校大型设备共享少、利用率低原因。提出了提高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具体要从转变观念、重视高校实验设备工作;建立完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考核、维修以及共享等各种制度;完善队伍建设;建设高校大型... 分析了现在高等学校大型设备共享少、利用率低原因。提出了提高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具体要从转变观念、重视高校实验设备工作;建立完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考核、维修以及共享等各种制度;完善队伍建设;建设高校大型设备网络共享平台和设立基金等几方面入手,提高大型设备的共享度和利用率,充分发挥高校大型设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 利用率 大型仪器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降水物理学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7
作者 吕晶晶 朱彬 +3 位作者 何都良 安俊琳 王静 项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9-172,共4页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云物理实践教学中自然云雾过程不可及、不可逆和多因素影响等难点,围绕云雾降水的宏微观过程,以外场仪器观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为基础,借助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递进式开发了涵盖基础操作、设计验证和综合探索3层次...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云物理实践教学中自然云雾过程不可及、不可逆和多因素影响等难点,围绕云雾降水的宏微观过程,以外场仪器观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为基础,借助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递进式开发了涵盖基础操作、设计验证和综合探索3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并采用自主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云降水过程知识点的掌握,切实提升了学生防灾减灾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降水物理实验 虚拟仿真技术 云雾降水过程 人工影响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生态保护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建设与探索 被引量:7
8
作者 吕晶晶 朱彬 +2 位作者 何都良 安俊琳 项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1-144,共4页
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和催化降水下土壤入渗对水循环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针对半干旱区生态保护的传统实验教学难以解决时空受限、多要素影响的不可逆性以及催化降水的高成本的问题。该虚拟仿真实验以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和催化降水下土壤入渗对水循环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针对半干旱区生态保护的传统实验教学难以解决时空受限、多要素影响的不可逆性以及催化降水的高成本的问题。该虚拟仿真实验以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发挥该校大气、生态环境、农学、水文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围绕降水—植被—入渗的不可逆过程,引入人工催化降水模块,对比了自然和人工催化降雨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机制,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大气科学 虚拟仿真实验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的建立与措施 被引量:41
9
作者 万长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7期177-179,共3页
该文从购置、管理、队伍、开放共享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就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的建立与管理措施,从集中管理、有偿使用、对社会开放、管理队伍建设、强化部门管理等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 开放 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矢量天气图自动填图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樊仲欣 姚菊香 姚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2-86,145,共6页
针对当前高校气象类实验教学天气图的手工绘图环节中用图繁琐的问题,开发了矢量天气图自动填图系统代替传统的专业填图机填图。该填图系统基于Python的cartopy和优化后的metpy工具包开发,在读取站点填图数据并进行筛减和订正后,绘制地... 针对当前高校气象类实验教学天气图的手工绘图环节中用图繁琐的问题,开发了矢量天气图自动填图系统代替传统的专业填图机填图。该填图系统基于Python的cartopy和优化后的metpy工具包开发,在读取站点填图数据并进行筛减和订正后,绘制地图及站点填图信息并输出pdf和svg矢量图文件,用自定义的气象符号集辅助完成手工电子天气图绘图。实验表明,该填图系统的站点气象要素显示不重叠,且站点区站号和气象要素也容易辨认。同时,将其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大幅降低了批量印刷成本、保证大幅面输出的清晰度及实现填图机和气象业务用填图系统所不具备的电子天气图作业功能,可推广至各高校的气象专业实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图 天气图 自动填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