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语言信息增强和对比学习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佳 宋泓 +2 位作者 陈大鹏 王斌 张增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72-3381,共10页
因具有突出的表征和融合能力,深度学习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多模态情感分析领域。已有的研究大多利用文字、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多模态信息对人物的情绪进行分析,并主要使用复杂的融合方法。然而,现有模型在长时间序列中未充... 因具有突出的表征和融合能力,深度学习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多模态情感分析领域。已有的研究大多利用文字、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多模态信息对人物的情绪进行分析,并主要使用复杂的融合方法。然而,现有模型在长时间序列中未充分考虑情感的动态变化,导致情感分析性能不佳。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非语言信息增强和对比学习的多模态情感分析网络模型。首先,使用长程文本信息去促使模型学习音频和视频在长时间序列中的动态变化,然后,通过门控机制消除模态间的冗余信息和语义歧义。最后,使用对比学习加强模态间的交互,提升模型的泛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集CMU-MOSI上,该模型将皮尔逊相关系数(Corr)和F1值分别提高了3.7%和2.1%;而在数据集CMU-MOSEI上,该模型将“Corr”和“F1值”分别提高了1.4%和1.1%。因此,该文提出的模型可以有效利用模态间的交互信息,并去除信息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情感分析 多模态融合 信息增强 多层感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特征交互适应的3D双手网格重建方法
2
作者 刘佳 张家辉 陈大鹏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1302,共12页
从单张RGB图像中实现双手的3D交互式网格重建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由于双手之间的相互遮挡以及局部外观相似性较高,导致部分特征提取不够准确,从而丢失了双手之间的交互信息并使重建的手部网格与输入图像出现不对齐等问题。为了解... 从单张RGB图像中实现双手的3D交互式网格重建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由于双手之间的相互遮挡以及局部外观相似性较高,导致部分特征提取不够准确,从而丢失了双手之间的交互信息并使重建的手部网格与输入图像出现不对齐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包含两个部分的特征交互适应模块,第一部分特征交互在保留左右手分离特征的同时生成两种新的特征表示,并通过交互注意力模块捕获双手的交互特征;第二部分特征适应则是将此交互特征利用交互注意力模块适应到每只手,为左右手特征注入全局上下文信息。其次,引入三层图卷积细化网络结构用于精确回归双手网格顶点,并通过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特征对齐模块增强顶点特征和图像特征的对齐,从而增强重建的手部网格和输入图像的对齐。同时提出一种新的多层感知机结构,通过下采样和上采样操作学习多尺度特征信息。最后,设计相对偏移损失函数约束双手的空间关系。在InterHand2.6M数据集上的定量和定性实验表明,与现有的优秀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显著提升了模型性能,其中平均每关节位置误差(Mean Per Joint Position Error,MPJPE)和平均每顶点位置误差(Mean Per Vertex Position Error,MPVPE)分别降低至7.19 mm和7.33 mm。此外,在RGB2Hands和EgoHands数据集上进行泛化性实验,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环境背景下的手部网格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手重建 注意力机制 特征交互适应 特征对齐 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聚焦极双栅电子枪的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霞 俞道龙 +2 位作者 王贺飞 万知之 徐季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5,共9页
文章主要设计了一种使用六棱锥内嵌圆柱体阴极结构的场发射冷阴极电子枪,通过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粒子工作室软件对该电子枪的阳极电流和焦点尺寸进行仿真模拟,进而不断优化该电子枪的结构,最终设计出一款有效焦点尺寸约为20... 文章主要设计了一种使用六棱锥内嵌圆柱体阴极结构的场发射冷阴极电子枪,通过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粒子工作室软件对该电子枪的阳极电流和焦点尺寸进行仿真模拟,进而不断优化该电子枪的结构,最终设计出一款有效焦点尺寸约为20μm,阳极电流为3.8 mA,电子通过率达到了84.5%的双聚焦极双栅电子枪。此外,通过仿真结果发现,在双聚焦极结构电子枪中,电子枪获得最小焦点尺寸的V_(f1)/V_(f2)会随着V_(f2)增加而减小,同时,阳极电流会随着V_(f1)/V_(f2)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这一增幅会随着V_(f2)增加而显著扩大,这些发现为进一步优化电子枪的性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聚焦极 双栅极 冷阴极 碳纳米管 场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串行多任务的无人集群任务分配协同调度方法
4
作者 姚昌华 顾明屹 +2 位作者 王磊 程田圆 祁博宇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4-873,共10页
无人集群具备良好的资源调配空间以及功能弹性,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执行任务。无人集群执行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异构性、关联性、需求和资源的适配性,以及集群协同的动态响应能力等因素。针对现有研究仅考虑当前需求进行任务分配导致... 无人集群具备良好的资源调配空间以及功能弹性,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执行任务。无人集群执行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异构性、关联性、需求和资源的适配性,以及集群协同的动态响应能力等因素。针对现有研究仅考虑当前需求进行任务分配导致的系统性能振荡的问题,通过构建串行协同优化无人集群任务动态分配模型,提出基于动态规划的集群协同重叠联盟形成算法,并进行剪枝约束控制计算量,降低分配方案大幅变动所带来的调度开销,提高系统累计效用和任务完成率。在多任务、多无人机和多无人车的多种场景中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使得无人集群形成的任务分配联盟结构的累计效用提升了14%以上,任务完成成功率提升了1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集群 串行多任务 任务分配 重叠联盟博弈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实验地球流体力学旋转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陆晓婕 韩国庆 +1 位作者 林一帆 董昌明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10,I0002,共13页
地球流体力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流体宏观运动规律的学科,在气候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旋转水池通过比例缩放和地形模拟,能够再现旋转条件下层化流体的多尺度物理过程,并捕捉海洋和大气环境的基本特征,在模拟自然流体运动中发挥了重... 地球流体力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流体宏观运动规律的学科,在气候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旋转水池通过比例缩放和地形模拟,能够再现旋转条件下层化流体的多尺度物理过程,并捕捉海洋和大气环境的基本特征,在模拟自然流体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地球流体力学研究中心已建成的大型旋转水池的设计原理和系统组成,该水池是全球第二个内径超过10 m的旋转水池(内径14 m,外径18 m),由大型水池主体、多密度水体交换系统、观测系统和多元分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其中观测系统采用了自动升降装置和最新的光学测高技术,这是以往大型旋转平台所未具备的。此外,还展示了在其他旋转平台上开展的讨论涡旋演化和涡-涡相互作用的中尺度涡旋实验以及探索河口羽流分类及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离心不稳定性导致涡旋出现缓慢衰减期,涡-涡相互作用导致涡旋出现快速衰减期,这两个因素是造成反气旋涡消亡的主要原因;涡旋在合并过程中向外扩散涡度,并在外界累积涡丝,形成反对称涡度,从而影响合并效率,反对称涡度引发的对流过程是涡旋合并的机制之一;陆架坡度对河口羽流的最大深度影响较小,但对羽流的宽度影响显著。该大型旋转平台旨在服务全球科研人员,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推动地球流体力学研究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地球流体力学 大型旋转水池 自然流体运动 中尺度涡旋 河口羽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海洋学发展前景
6
作者 董昌明 王子韵 +6 位作者 谢华荣 徐广珺 韩国庆 周书逸 谢文鸿 沈向宇 韩磊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7,共26页
随着海洋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方法在海洋学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能。该文首先回顾了海洋大数据科学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海洋现象识别、海洋要素与现象预报、海洋动力参数估算、海洋预报误差订正... 随着海洋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方法在海洋学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能。该文首先回顾了海洋大数据科学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海洋现象识别、海洋要素与现象预报、海洋动力参数估算、海洋预报误差订正和海洋动力方程求解中的研究现状。具体地,阐述了海洋涡旋、海洋内波和海冰等海洋现象的智能识别研究,海面温度、厄尔尼诺-南方涛动、风暴潮、海浪和海流的智能预测研究,数值模式中海洋湍流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智能估算研究以及海浪、海流等海洋现象预报误差的智能订正研究。此外,还讨论了物理机制融合和傅里叶神经算子在海洋运动方程智能求解中的研究进展。该文立足于当前人工智能海洋学的发展现状,旨在全面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学领域的优势和潜力,并聚焦于海洋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大模型两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海洋学的发展方向,为海洋学者提供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人工智能 特征识别 参数估算 预报误差订正 海洋动力方程求解 海洋数字孪生 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时空注意力的视触融合目标识别方法
7
作者 刘佳 栗文龙 +2 位作者 陈大鹏 张松 黄孝荣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25年第18期175-186,共12页
针对目前智能机器人领域中,利用多帧连续视觉和触觉信息时,对时空信息和模态间的异构信息处理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时空注意力的视触融合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Swin Transformer模块从视觉和触觉图像中分别提取特征,减轻模态间... 针对目前智能机器人领域中,利用多帧连续视觉和触觉信息时,对时空信息和模态间的异构信息处理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时空注意力的视触融合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Swin Transformer模块从视觉和触觉图像中分别提取特征,减轻模态间的异构性;使用基于注意力瓶颈机制的时空Transformer模块,实现视觉和触觉特征信息的时空交互和跨模态交互;通过多头自注意力融合模块,实现视触觉特征中信息的自适应聚合,提高了算法对目标识别的准确性;通过全连接层获得目标识别的结果。该模型在The Touch and Go公共数据集上的精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98.38%和96.83%,比效果最好的对比模型提高了0.90和0.63个百分点。此外,消融实验也验证了提出的各个模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目标识别 视触融合 Transformer 自注意力 时空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