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05.6”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Ⅱ:MCS动力结构特征的雷达卫星资料分析
被引量:
25
1
作者
寿亦萱
许健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应用多普勒雷达和卫星资料对2005年6月10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沙兰河上游的暴雨MCS动力结构的演变特征作了进一步研究,以加深对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动力学结构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导致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沙兰河上游暴雨的中尺度对...
应用多普勒雷达和卫星资料对2005年6月10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沙兰河上游的暴雨MCS动力结构的演变特征作了进一步研究,以加深对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动力学结构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导致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沙兰河上游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单体风暴结构特征的孤立对流系统,对流系统中个别对流单体的强烈发展导致了沙兰河上游的雷暴等剧烈天气过程。此外,研究还发现,对流系统在初生—发展—成熟3个阶段中,雷达反演的低空风场上显示出明显的规律性,随着降水加大,降水区附近的流场上反气旋性旋转疏散的特征显著增强。对整个对流系统来说,以对流云团移向方向(东北方)为前方,低空暖湿气流从云团左后方(西南方)入流,而在云团的右前方(偏东方)出流,即系统内的气流具有后方入流前方出流的特点。从对流系统的移动规律来看,云团左侧低空入流高空出流,右侧低空出流高空入流,即在云层平均风方向的左侧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右侧低空辐散高空辐合。这种有利于对流单体从系统的左后方新生,在右前方消亡的配置可能是导致沙兰河上游暴雨的雷暴云具有左移风暴特点的重要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暴雨
MCS
多普勒雷达
雷达反演风场
孤立对流系统
左移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05.6”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Ⅰ:常规资料和卫星资料分析
被引量:
29
2
作者
寿亦萱
许健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70,I0002,共12页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与卫星资料相结合的办法,研究了2005年6月10日午后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发生的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大气层结演变特征、下垫面条件以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简称“05.6”东北暴雨)是...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与卫星资料相结合的办法,研究了2005年6月10日午后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发生的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大气层结演变特征、下垫面条件以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简称“05.6”东北暴雨)是发生在高空槽东移加深过程中的一次对流天气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处于前倾疏散的高空槽槽前,高空辐散,低空辐合,为MCS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前对流层低层有西南—东北走向的湿舌,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高空干冷平流与低空的暖湿平流形成的差动平流,造成此处大气的层结不稳定度增强。此外,从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布情况来看,下垫面不均匀加热引起的热力环流是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触发机制。研究地面中尺度切变线演变与此次暴雨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切变线上对流强弱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在弧形切变线曲率最大处的对流最强,与沙兰河上游暴雨有关的对流云团就出现在这个地区。以上事实表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可能是此次暴雨发生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而造成切变线上对流发展不均匀的原因可能和切变线走向与环境风场的配置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中尺度切变线
下垫面不均匀加热
湿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风海棠造成河南暴雨过程的位涡分析
被引量:
15
3
作者
靖春悦
寿绍文
+3 位作者
贺哲
李平
乔春贵
范学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4,共7页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台风海棠影响河南所造成的三个阶段的区域性暴雨进行位涡分析,揭示了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台风海棠低压环流呈现为高位涡结构。它造成的河南第一个阶段强降水是在台风东北部的东南急流南...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台风海棠影响河南所造成的三个阶段的区域性暴雨进行位涡分析,揭示了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台风海棠低压环流呈现为高位涡结构。它造成的河南第一个阶段强降水是在台风东北部的东南急流南侧产生的;第二和第三个阶段是由于台风到达较高纬度后,与西风带高位涡冷空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远距离暴雨。同时,高空西风急流的南移有利于高位涡的向南输送,对于暴雨的增幅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位涡
冷空气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05.6”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Ⅱ:MCS动力结构特征的雷达卫星资料分析
被引量:
25
1
作者
寿亦萱
许健民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星
气象
中心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5009
4057022)
+2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301)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20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5141)
文摘
应用多普勒雷达和卫星资料对2005年6月10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沙兰河上游的暴雨MCS动力结构的演变特征作了进一步研究,以加深对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动力学结构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导致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沙兰河上游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单体风暴结构特征的孤立对流系统,对流系统中个别对流单体的强烈发展导致了沙兰河上游的雷暴等剧烈天气过程。此外,研究还发现,对流系统在初生—发展—成熟3个阶段中,雷达反演的低空风场上显示出明显的规律性,随着降水加大,降水区附近的流场上反气旋性旋转疏散的特征显著增强。对整个对流系统来说,以对流云团移向方向(东北方)为前方,低空暖湿气流从云团左后方(西南方)入流,而在云团的右前方(偏东方)出流,即系统内的气流具有后方入流前方出流的特点。从对流系统的移动规律来看,云团左侧低空入流高空出流,右侧低空出流高空入流,即在云层平均风方向的左侧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右侧低空辐散高空辐合。这种有利于对流单体从系统的左后方新生,在右前方消亡的配置可能是导致沙兰河上游暴雨的雷暴云具有左移风暴特点的重要动力机制。
关键词
东北暴雨
MCS
多普勒雷达
雷达反演风场
孤立对流系统
左移风暴
Keywords
Northeast rainstorm, MCS, Doppler radar, Radar retrieval wind, Isolated convective system, Leftmoving storm.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05.6”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Ⅰ:常规资料和卫星资料分析
被引量:
29
2
作者
寿亦萱
许健民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星
气象
中心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70,I000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5009
4057022)
+2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301)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20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5141)
文摘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与卫星资料相结合的办法,研究了2005年6月10日午后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发生的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大气层结演变特征、下垫面条件以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简称“05.6”东北暴雨)是发生在高空槽东移加深过程中的一次对流天气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处于前倾疏散的高空槽槽前,高空辐散,低空辐合,为MCS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前对流层低层有西南—东北走向的湿舌,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高空干冷平流与低空的暖湿平流形成的差动平流,造成此处大气的层结不稳定度增强。此外,从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布情况来看,下垫面不均匀加热引起的热力环流是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触发机制。研究地面中尺度切变线演变与此次暴雨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切变线上对流强弱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在弧形切变线曲率最大处的对流最强,与沙兰河上游暴雨有关的对流云团就出现在这个地区。以上事实表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可能是此次暴雨发生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而造成切变线上对流发展不均匀的原因可能和切变线走向与环境风场的配置有较大关系。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中尺度切变线
下垫面不均匀加热
湿舌
Keywords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MCS), Meso-scale shear line, Inhomogeneous heating on the underlying surface, Moisture tongue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风海棠造成河南暴雨过程的位涡分析
被引量:
15
3
作者
靖春悦
寿绍文
贺哲
李平
乔春贵
范学峰
机构
南京
信息
工程
大学
大气科学
系
河南省
气象
台
河南省许昌市
气象
局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5009
40575022
+4 种基金
40205008)
江苏省气象局科技开发项目(200406)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2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30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5141)
文摘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台风海棠影响河南所造成的三个阶段的区域性暴雨进行位涡分析,揭示了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台风海棠低压环流呈现为高位涡结构。它造成的河南第一个阶段强降水是在台风东北部的东南急流南侧产生的;第二和第三个阶段是由于台风到达较高纬度后,与西风带高位涡冷空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远距离暴雨。同时,高空西风急流的南移有利于高位涡的向南输送,对于暴雨的增幅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台风
位涡
冷空气
暴雨
Keywords
typhoon potential vortieity cold air rainstorm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05.6”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Ⅱ:MCS动力结构特征的雷达卫星资料分析
寿亦萱
许健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05.6”东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Ⅰ:常规资料和卫星资料分析
寿亦萱
许健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台风海棠造成河南暴雨过程的位涡分析
靖春悦
寿绍文
贺哲
李平
乔春贵
范学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