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生中空结构在隔热材料中的热管控应用
1
作者 张扬帆 刘家鸣 赵浩雨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1-62,共12页
近年来,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应用需求与新材料结构设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仿生结构研究为创造高性能复合结构材料提供了创新源泉,也为设计开发新型功能器件提供了高效方法。南极企鹅羽毛和北极熊毛发均具有天然的微纳米级大孔结构,其低... 近年来,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应用需求与新材料结构设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仿生结构研究为创造高性能复合结构材料提供了创新源泉,也为设计开发新型功能器件提供了高效方法。南极企鹅羽毛和北极熊毛发均具有天然的微纳米级大孔结构,其低热导率有利于企鹅和北极熊在极寒地区维持体温。基于中空结构优异的隔热特性,研究人员已在多种尺度上仿生设计并宏量制备一系列隔热材料,并对其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促进了该类材料的工程化应用。本文综述了以中空大孔结构的企鹅羽毛和北极熊毛发为灵感设计的仿生隔热材料研究。该类材料具有微米级孔隙结构,其孔径尺寸接近分子自由程。通过建模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仿生中空结构中的热量传递机制。本文重点综述了仿生中空隔热材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该类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探究了其在界面光热蒸发、能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潜在价值。通过对生物结构特性的深入解析及其在应用中的构效关系研究,有望推动设计开发结构稳定、性能卓越的仿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结构 中空隔热材料 分子自由程 界面光热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喹喔啉和吡啶并吡嗪及咔唑和二苯胺衍生物电子给体-受体结构荧光材料的合成和光电性能
2
作者 周永慧 黄如军 +5 位作者 姚东超 张艾巍 孙渝杭 陈柱君 朱柏松 郑佑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1-712,共12页
通过α-二酮与邻苯二胺、吡啶二胺缩合反应,构建了喹喔啉和吡啶并吡嗪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分别以二苯胺、咔唑衍生物为电子给体,合成了4个具有电子给体-电子受体结构的氮杂环荧光材料F1~F4。通过低温荧光/磷光光谱、荧光寿命测试,结合... 通过α-二酮与邻苯二胺、吡啶二胺缩合反应,构建了喹喔啉和吡啶并吡嗪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分别以二苯胺、咔唑衍生物为电子给体,合成了4个具有电子给体-电子受体结构的氮杂环荧光材料F1~F4。通过低温荧光/磷光光谱、荧光寿命测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可知,F1~F4均为荧光小分子。室温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利用电子给体和受体的电子效应不同可以调控材料的发光颜色,其中三苯胺相对于苯基咔唑的供电子能力更强,表现为F1比F2、F3比F4红移现象更加明显;而吡啶并吡嗪具有多氮的缺电子结构,与喹喔啉相比共轭程度增加,导致F3比F1、F4比F2发生的斯托克斯位移数值增大。总之,F1~F4的甲苯溶液最大荧光光谱发射峰位于529、464、568和507 nm,荧光寿命分别为12.21、2.61、9.76和6.03 ns,荧光量子效率最高可达98.2%,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将F1~F4发光材料掺杂在主体材料中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DF1~DF4。所得器件DF1和DF3性能更好,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13.38和11.98 cd·A-1,且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4.8%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子 电子给体和受体 喹喔啉 吡啶并吡嗪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综合实验中融入节能减排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3
作者 缪菊红 姚义俊 裴世鑫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3-236,共4页
文章设计了基于稻壳灰制备硅酸铜吸附剂,并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的综合实验项目,为稻壳灰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该实验涵盖了以稻壳灰为原料制备多孔SiO2、水热法制备硅酸铜、样品的结构与形貌表征、吸附性能测试、数据拟合分析等知... 文章设计了基于稻壳灰制备硅酸铜吸附剂,并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的综合实验项目,为稻壳灰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该实验涵盖了以稻壳灰为原料制备多孔SiO2、水热法制备硅酸铜、样品的结构与形貌表征、吸附性能测试、数据拟合分析等知识点。该实验简单易行、切合实际生活、现象明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素养和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吸附 稻壳灰 二氧化硅 硅酸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倪梦然 张超智 高蕾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0-559,共20页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具有“薄、轻、宽、强”性质的吸波材料显得尤为重要.石墨烯材料有着大比表面积、高电导、密度低和强介电损耗等优点,但也存在阻抗匹配性差、损耗机制单一等缺陷.对石墨烯的形貌和...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具有“薄、轻、宽、强”性质的吸波材料显得尤为重要.石墨烯材料有着大比表面积、高电导、密度低和强介电损耗等优点,但也存在阻抗匹配性差、损耗机制单一等缺陷.对石墨烯的形貌和结构等进行设计,能够有效改善阻抗失配的问题.此外,将石墨烯材料与其他损耗材料复合构造多元协同损耗的复合材料,能够实现对电磁波的高效、宽频吸收.简要讨论了电磁吸波机理,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基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吸波材料 复合材料 阻抗匹配 电磁损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苯甲酸乙酯结构的共轭材料对硝基芳烃爆炸物的荧光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成 胡欣 陶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2-1871,共10页
以苯甲酸乙酯为骨架,在不同位置引入不同数量的三苯乙烯和四苯乙烯,制备了含苯甲酸乙酯结构的系列共轭化合物EB1~EB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四种共轭材料均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将四种共轭材... 以苯甲酸乙酯为骨架,在不同位置引入不同数量的三苯乙烯和四苯乙烯,制备了含苯甲酸乙酯结构的系列共轭化合物EB1~EB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四种共轭材料均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将四种共轭材料作为荧光探针,成功用于硝基爆炸物的水相识别。荧光滴定结果表明,该系列共轭化合物对苦味酸(PA)具有潜在的传感性能,化合物EB1~EB4对溶液中PA的检测限分别为1.35×10^(-6),1.69×10^(-6),1.12×10^(-6),8.88×10^(-7)mol/L;做成试纸检测器的裸眼检测限为1.14 ng/cm^(2)。这类含苯甲酸乙酯结构的共轭材料及其衍生物为新型荧光材料的制造提供了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乙酯 三苯乙烯 四苯乙烯 聚集诱导发光 硝基芳烃爆炸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苹果酸)对方解石-氟的吸附/沉淀反应影响
6
作者 李振炫 冯添禧 +6 位作者 吴超越 张大鹏 王逸 朱珠 桂尉竣 向育斌 David DECROOCQ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12,共14页
低分子量有机酸常对矿物的表面反应(吸附/沉淀)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矿物的溶解、矿化等过程,进而影响环境地球化学进程中元素的迁移稳定性。苹果酸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机酸,是植物通过代谢过程分泌的副产品。通过批量平衡法开... 低分子量有机酸常对矿物的表面反应(吸附/沉淀)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矿物的溶解、矿化等过程,进而影响环境地球化学进程中元素的迁移稳定性。苹果酸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机酸,是植物通过代谢过程分泌的副产品。通过批量平衡法开展了苹果酸对方解石-氟的吸附/沉淀反应的影响研究,旨在深入理解有机酸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初始pH值为7.7条件下,对于低浓度氟(≤5 mg·L^(-1)),随着苹果酸浓度的升高,其对氟去除的抑制作用呈增强趋势;对于中、高浓度氟(25或60 mg·L^(-1)),氟去除主导机制为CaF 2沉淀反应,苹果酸的抑制作用对其影响不大,但其表面吸附反应导致pH值升高和钙浓度下降。②初始pH值为8.3条件下,对于低浓度氟(≤20 mg·L^(-1)),苹果酸对氟去除仍有抑制作用;苹果酸与Ca 2+的络合反应促使pH值和钙浓度上升;对于中浓度氟(60 mg·L^(-1)),氟去除主导机制为CaF 2沉淀反应,20 mg·L^(-1)苹果酸已对其产生抑制作用,随着苹果酸浓度继续升高,pH值先降后升,钙浓度持续上升,彰显了苹果酸络合反应的效应;对于高浓度氟(100 mg·L^(-1)),100 mg·L^(-1)苹果酸能极大抑制CaF 2沉淀反应,对应的pH值未超过无苹果酸时,对应的钙浓度仍低于其空白背景值,暗示了CaF 2沉淀反应的主导性。③初始pH值为8.7条件下,对于低浓度氟(≤5 mg·L^(-1)),苹果酸对氟去除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但其络合反应产生的效应十分显著,导致pH值和钙浓度上升;对于高浓度氟(240 mg·L^(-1)),氟去除主导机制为CaF 2沉淀反应,该反应随着苹果酸浓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对应的钙浓度不断上升彰显苹果酸络合反应的效应,而pH值的下降也表明了CaF 2沉淀反应的主导性。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氟元素在方解石矿物界面上的吸附、迁移和转化过程,为理解氟的迁移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同时对富含有机酸环境中方解石矿物的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氟在其他矿物上的迁移转化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苹果酸 溶液化学 吸附 溶解 络合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的球磨法制备及其导热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仇延钊 吴红艳 +4 位作者 杭烨超 施恩希 于露 杨丹宁 朱辉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3-541,共9页
针对高频化电子器件对散热技术日益增高的迫切需求,该文提出利用物理-机械手段,以天然膨胀石墨为原料,依靠机械碰撞和电荷相互作用,通过改变研磨时间,制备出不同粒径的少层改性球磨石墨烯,并通过水溶液分散技术获得了不同浓度的少层石... 针对高频化电子器件对散热技术日益增高的迫切需求,该文提出利用物理-机械手段,以天然膨胀石墨为原料,依靠机械碰撞和电荷相互作用,通过改变研磨时间,制备出不同粒径的少层改性球磨石墨烯,并通过水溶液分散技术获得了不同浓度的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利用XRD、Raman、TEM和激光粒度仪对所制备的少层石墨烯形貌、结构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少层石墨烯层数约为6~7层,其微晶尺寸较小,且具有规则的层状结构,粒径集中分布在80 nm附近且分布均匀.借助自主搭建的导热测试平台,研究了在浓度和粒径影响下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的导热性能.研究发现,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的热阻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导热系数明显大于基液且随着少层石墨烯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在热管中的平均传热功率随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粒径为83.72 nm,质量分数为0.1%的少层石墨烯纳米流体的热阻比水降低10.96%,导热系数提高27.31%,平均传热功率提高193.1%.因此,这一方法未来将对电子器件、芯片散热技术的优化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层石墨烯 球磨 纳米流体 热管 粒径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可饱和吸收体在固态激光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8
作者 崔志远 常建华 陶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709,共13页
二维材料具有低损耗、超快载流子响应以及宽波段的非线性吸收等特性,并且其层状结构更适合与光电器件结合,在超快光子学和光电器件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创新应用.类石墨烯材料已成功在可见、近红外和中远红外波段产生超短脉冲激光.本文综... 二维材料具有低损耗、超快载流子响应以及宽波段的非线性吸收等特性,并且其层状结构更适合与光电器件结合,在超快光子学和光电器件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创新应用.类石墨烯材料已成功在可见、近红外和中远红外波段产生超短脉冲激光.本文综述了基于二维材料的可饱和吸收体在固态激光器中实现调Q以及锁模操作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基于二维材料的可饱和吸收体制备方法、可饱和吸收体的吸收机理及非线性吸收特性的测量手段,并总结了基于二维可饱和吸收体的固态激光器在工作波长、输出功率、脉冲宽度等方面的性能,最后对二维材料在先进激光器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可饱和吸收体 固态激光器 调Q技术 锁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二腈的生产和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卢严钦鹏 杨子建 +3 位作者 刘鑫 叶雪涵 谭诗怡 李龙燕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0-86,共7页
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主要原料,目前全球市场对其需求量正不断增加;此外,己二腈还可用于储能与动力电池领域。对己二腈的合成工艺现状及其新型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引起研究者对己二腈生产及应用开发的重视,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己二腈 生产技术 应用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石油树脂对流延聚丙烯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寿炜 黑彦飞 +5 位作者 徐董 卫益忠 方晨 张睿 朱可夫·伊弗格尼 于博士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4,164,共5页
本文重点研究氢化石油树脂加入流延聚丙烯薄膜后,薄膜性能的变化和改善。不同含量的氢化石油树脂(C9)被加入聚丙烯薄膜,其质量分数控制在0~20%。研究表明,氢化石油树脂的质量分数达到20%,流延薄膜的水汽透过率下降41.3%。薄膜的纵横向... 本文重点研究氢化石油树脂加入流延聚丙烯薄膜后,薄膜性能的变化和改善。不同含量的氢化石油树脂(C9)被加入聚丙烯薄膜,其质量分数控制在0~20%。研究表明,氢化石油树脂的质量分数达到20%,流延薄膜的水汽透过率下降41.3%。薄膜的纵横向拉伸强度与氢化石油树脂添加量之间影响不大,而纵向拉伸强度逐渐下降。氢化石油树脂加入,会大幅度减小雾度,但对透光率影响较小。随着氢化石油树脂的质量分数增加到20%,热封温度从172℃降低到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石油树脂 流延薄膜 聚丙烯 透水性 拉伸强度 透光率 热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绿光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和光电性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永慧 徐秋蕾 +1 位作者 刘晨璐 徐晶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67-1274,共8页
采用2-(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tfmppy)为主配体,分别以四(4-氟苯基)苯基膦酰亚胺(F-tpip)、四(4-甲氧基苯基)膦酰亚胺(MeO-tpip)和四(1-萘基)膦酰亚胺(tnin)为辅助配体合成了3个铱(Ⅲ)配合物((tfmppy)2Ir(F-tpip)、(tfmppy)2Ir(MeO-tpip)... 采用2-(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tfmppy)为主配体,分别以四(4-氟苯基)苯基膦酰亚胺(F-tpip)、四(4-甲氧基苯基)膦酰亚胺(MeO-tpip)和四(1-萘基)膦酰亚胺(tnin)为辅助配体合成了3个铱(Ⅲ)配合物((tfmppy)2Ir(F-tpip)、(tfmppy)2Ir(MeO-tpip)和(tfmppy)2Ir(tnin))。其结构通过核磁氢谱、质谱、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测定进行了验证。配合物(tfmppy)2Ir(F-tpip)和(tfmppy)2Ir(MeO-tpip)属于三方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tfmppy)2Ir(tnin)属于三斜晶系R3c空间群。3个配合物都是绿光材料,具有类似的发光颜色和发光效率((tfmppy)2Ir(F-tpip):λem=526 nm,Φ=0.52;(tfmppy)2Ir(MeO-tpip):λem=523 nm,Φ=0.44;(tfmppy)2Ir(tnin):λem=522 nm,Φ=0.48)。3个配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都显示出了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质。(tfmppy)2Ir(F-tpip)、(tfmppy)2Ir(MeO-tpip)和(tfmppy)2Ir(tnin)的HOMO能级分别为-5.67、-6.08和-5.69 eV,其LUMO能级分别为-3.29、-3.61和-3.22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Ⅲ)配合物 磷光材料 绿光发射 晶体结构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凹土基碳钢表面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义俊 胡义秋 刘斌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4-397,共4页
以d 50=3.5μm的盱眙凹土粉为原料,经提纯、改性处理后,添加不同量的铝矾土、氧化锆、二氧化硅、碳粉、聚丙烯酸铵、甲基纤维素等,经球磨制成固含量为50%(w)的防氧化涂料,并进行了干燥试验和对碳钢片的氧化试验。结果表明:1)在凹土粉末... 以d 50=3.5μm的盱眙凹土粉为原料,经提纯、改性处理后,添加不同量的铝矾土、氧化锆、二氧化硅、碳粉、聚丙烯酸铵、甲基纤维素等,经球磨制成固含量为50%(w)的防氧化涂料,并进行了干燥试验和对碳钢片的氧化试验。结果表明:1)在凹土粉末中添加少量六偏磷酸钠和吐温20型活性剂,经球磨、超声处理、离心过滤可制得提纯凹土粉,使凹凸棒石含量(w)由提纯前的15%提高到55%。2)在提纯后的凹土粉中加入硬脂酸、二甲苯、异丙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油醇醚型),经搅拌、加热、过滤、烘干,可制得改性凹土粉末,其矿物杂质包裹很少,棒状晶较短,交叠少,分散性好。3)从涂料的干燥性和防氧化性考虑,凹土基涂料的较优配比(w)为:改性凹土粉50%、铝矾土10%、氧化锆5%、二氧化硅15%、无定形碳粉5%、片状碳粉5%、硅酸钠5%、分散剂5%。涂覆该涂料的碳钢片在1 000℃保温2 h氧化后的脱碳层厚度只有0.05 mm,说明该涂料能较好地抑制碳钢的高温脱碳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土 防氧化涂料 提纯 改性 碳钢 高温防护 干燥性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基于氮杂环结构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有机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永慧 黄如军 +4 位作者 严健洋 李亚军 邱欢欢 杨进轩 郑佑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31,共10页
以苯基嘧啶/吡啶基嘧啶为母核,同时引入2个三氟甲基(CF_(3))合成了2-[3,5-二(三氟甲基)苯基]-5-氟基嘧啶(tfmphfppm)和2-[2,6-二(三氟甲基)-4-吡啶基]-5-氟基嘧啶(tfmpyfppm)主配体,并以2-(5-苯基-1,3,4-噁二唑-2-)苯酚(pop)为辅助配体... 以苯基嘧啶/吡啶基嘧啶为母核,同时引入2个三氟甲基(CF_(3))合成了2-[3,5-二(三氟甲基)苯基]-5-氟基嘧啶(tfmphfppm)和2-[2,6-二(三氟甲基)-4-吡啶基]-5-氟基嘧啶(tfmpyfppm)主配体,并以2-(5-苯基-1,3,4-噁二唑-2-)苯酚(pop)为辅助配体合成了2种铱(Ⅲ)配合物Ir(tfmphfppm)_(2)(pop)和Ir(tfmpyfppm)_(2)(pop),其发射光谱峰分别位于484和504 nm,分别属于蓝绿光和绿光发射,发光量子效率分别达到76%和89%.由于氮杂环和2,5-二苯基-1,3,4-噁二唑基团的存在,配合物具有较低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和较高的电子迁移率.以2种铱(Ⅲ)配合物为发光中心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显示了较好的器件性能,其最大亮度(L_(max))、最大电流效率(η_(c,max))、最大功率效率(η_(p,max))和最大外量子效率(EQE_(max))分别为33379 cd/m^(2),76.55 cd/A,31.59 lm/W和26.7%;并且该器件显示了比较小的效率滚降,在亮度为1000 cd/m^(2)时,器件的η_(c)仍然可以达到72.71 cd/A.本文结果表明,氮杂环、2,5-二苯基-1,3,4-噁二唑和三氟甲基基团可以有效提高铱(Ⅲ)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和电子迁移率,从而提高器件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Ⅲ)配合物 氮杂环 2 5-二苯基-1 3 4-噁二唑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解石与柠檬酸/酒石酸模拟实验中的反应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振炫 桂尉竣 +5 位作者 苏畅 向育斌 孙晓雯 吴超越 黄利东 David DECROOCQ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8-1413,共16页
柠檬酸/酒石酸可使方解石产生矿物溶蚀及生物矿化等现象,研究它们之间的反应规律对富含有机酸环境中方解石矿物的稳定性评估及相应的地球化学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开放系统条件下方解石与柠檬酸/酒石酸之间的反应... 柠檬酸/酒石酸可使方解石产生矿物溶蚀及生物矿化等现象,研究它们之间的反应规律对富含有机酸环境中方解石矿物的稳定性评估及相应的地球化学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开放系统条件下方解石与柠檬酸/酒石酸之间的反应规律及对应的溶液化学变化。结果表明:①初始浓度为20 mg·L-1条件下,初始pH值由7.7升至9.7,柠檬酸与酒石酸的反应去除量均显著下降,这是由于方解石表面的静电效应及溶液中HCO_(3)^(-)与CO_(3)^(2-)的竞争效应不断增强,对两种酸的表面吸附反应起抑制作用。②初始pH值为7.7及8.3条件下,初始浓度为20 mg·L-1的两种酸与方解石反应7 h后便达到平衡,pH值和Ca浓度较空白值变化不大,辅证了反应的主导机制为表面吸附。③在0~900 mg·L-1浓度范围内,柠檬酸和酒石酸在初始pH值为8.3条件下,其反应去除量均能用Langmuir吸附模型很好地拟合,辅证了以上的反应去除机制均为表面吸附;初始pH值为7.7条件下,柠檬酸的反应去除量可用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反应的主导机制仍为表面吸附,而酒石酸的反应去除量呈现持续陡增现象,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模型均难以拟合,这是由于酒石酸的反应主导机制是沉淀反应。④初始pH值为8.3,在0~900 mg·L-1浓度范围内,在5℃、20℃、35℃温度条件下,两种酸的反应去除结果均可用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反应的主导机制仍为表面吸附。与酒石酸相比,随着温度的升高,柠檬酸吸附量的增幅更大;同时,3种温度条件下柠檬酸带来的pH值和Ca浓度增幅均比酒石酸带来的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柠檬酸 酒石酸 吸附 溶解 络合 沉淀 溶液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dF_(4):Yb^(3+),Er^(3+)纳米晶的温度传感特性实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缪菊红 裴世鑫 杨欣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3,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aGdF_(4):Yb^(3+),Er^(3+)纳米晶,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特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六方相,颗粒尺寸约50 nm。在980 nm激光激发下,观测到521和542 nm的绿光发射峰及6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aGdF_(4):Yb^(3+),Er^(3+)纳米晶,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特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六方相,颗粒尺寸约50 nm。在980 nm激光激发下,观测到521和542 nm的绿光发射峰及654 nm的红光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r^(3+)离子的^(2)H_(11/2)→^(4)I_(15/2)、^(4)S_(3/2)→^(4)I_(15/2)和^(4)F_(9/2)→^(4)I_(15/2)能级跃迁。利用荧光强度技术在293~573 K范围内研究了两个绿光发射热耦合能级的温度传感特性,其最大绝对灵敏度S_(A)和相对灵敏度S_(R)分别达到了3.8×10^(-3)/K和1.153%/K,在光学测温领域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温度传感 上转换发光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Co-O/堇青石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氯苯 被引量:5
16
作者 司涵 黄琼 +3 位作者 陶涛 杨波 赵云霞 陈敏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14-4322,共9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La-M-Co-O(M=Mn,Cr,Fe,Ni和Cu)/堇青石催化剂,运用BET,XRD,SEM,H2-TPR和XPS技术对催化剂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考察过渡金属掺杂,掺杂量以及焙烧温度等对催化剂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La-M-Co-O(M=Mn,Cr,Fe,Ni和Cu)/堇青石催化剂,运用BET,XRD,SEM,H2-TPR和XPS技术对催化剂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考察过渡金属掺杂,掺杂量以及焙烧温度等对催化剂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焙烧温度升高至650℃时,催化剂表面所负载的活性氧化物颗粒最为分散,其氧化活性最佳,且当反应温度为350℃时,催化剂催化氧化氯苯转化率可达96.4%,究其原因是高温焙烧致使催化剂形成LaCo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其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有利于催化剂催化氧化氯苯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 催化剂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排水管网中温室气体减排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洁 左晓俊 +2 位作者 李路程 李婷 陆建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7-1945,共9页
通过梳理当前国内外城市排水管网温室气体研究现状,本研究分析了管网微生物特性,阐述了排水管网中温室气体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CO_(2)、CH_(4)和N_(2)O的物理、化学控制方法(如高铁酸盐等),最后给出了排水管网温室气体减排潜在策... 通过梳理当前国内外城市排水管网温室气体研究现状,本研究分析了管网微生物特性,阐述了排水管网中温室气体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CO_(2)、CH_(4)和N_(2)O的物理、化学控制方法(如高铁酸盐等),最后给出了排水管网温室气体减排潜在策略.建议今后应加强天然化学品控制(如尿液)和资源化利用的深入研究,为城市排水系统碳减排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网 甲烷 氧化亚氮 产生机理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改性的Cr-Ce-O催化剂氧化氯苯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功达 司涵 +4 位作者 黄琼 陶涛 杨波 赵云霞 陈敏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84-3192,共9页
以氯苯为含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探针物,以稀土基CeO_(2)为基底活性氧化物,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Cr-Ce-O催化剂,考察Cr/Ce物质的量比、过渡金属氧化物掺杂及掺杂量、载体和焙烧温度对Cr-Ce-O催化剂催化氧化氯苯性能的影响;采用XRD、BET、... 以氯苯为含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探针物,以稀土基CeO_(2)为基底活性氧化物,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Cr-Ce-O催化剂,考察Cr/Ce物质的量比、过渡金属氧化物掺杂及掺杂量、载体和焙烧温度对Cr-Ce-O催化剂催化氧化氯苯性能的影响;采用XRD、BET、SEM、H2-TPR、XPS等表征技术分析催化剂的基本特性.研究表明,Cr_(2)O_(3)和CeO2间形成了CrCeOx固溶体,掺杂有ZrO_(2)的Cr_(2)O_(3)-CeO_(2)/Al2O_(3)催化剂其比表面积得到显著提升,且载体对催化剂活性组分形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以焙烧温度为400℃,堇青石为载体的催化剂氧化活性较优.研究发现,ZrO_(2)掺杂量亦对催化剂氧化活性产生显著性影响,当Zr/Cr物质的量比为1:2时,Cr_(2)O_(3)-CeO_(2)-ZrO_(2)/堇青石催化剂表现最佳,催化氧化氯苯转化率可达92.7%(反应温度为350℃),这主要是由于ZrO2掺入促进了CeO_(2)和Ce_(2)O_(3),Cr2O_(3)和ZrO_(2)间的相互作用,氧空位增加促使表面活性氧(Osur)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 催化剂 铬铈氧化物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纳米粒子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戈伟 欧昌金 +1 位作者 司伟丽 董晓臣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前,肿瘤治疗手段呈现智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特征,但所使用的诊疗试剂常因水溶性、靶向性、稳定性以及多药耐药性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为弥补这些不足,纳米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被广泛研究。利用超分子自组装... 目前,肿瘤治疗手段呈现智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特征,但所使用的诊疗试剂常因水溶性、靶向性、稳定性以及多药耐药性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为弥补这些不足,纳米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被广泛研究。利用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的纳米粒子最令人瞩目且具有独特优势,其中尺寸均一、易于合成、功能多样且可调、可功能导向设计的纳米药物,可用于提高肿瘤疗效。基于自组装前驱分子类型,本文从单组分、双组分和多组分等方面介绍自组装纳米粒子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讨论每一类材料的功能应用与设计思路。最后,阐述了自组装纳米粒子面临的相关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纳米粒子 超分子作用 纳米药物 靶向材料 药物组装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bX_(3)(X=Cl,Br,I)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松 缪菊红 张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8-191,196,共5页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近几年已成为光电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围绕CsPbX_(3)(X=Cl,Br,I)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设计了一个综合性本科教学实验。该实验在室温空气氛围中合成无机钙钛矿量子点,采用阴...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近几年已成为光电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围绕CsPbX_(3)(X=Cl,Br,I)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设计了一个综合性本科教学实验。该实验在室温空气氛围中合成无机钙钛矿量子点,采用阴离子交换方式调节量子点的发光颜色,利用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量子点的发光性能、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钙钛矿量子点结晶性能良好、形貌大小分布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在紫外光激发下,CsPbBr_(x)I_(3–x)、CsPbBr_(3)和CsPbBr_(x)Cl_(3–x)量子点的发光颜色在可见光范围内连续可调。该实验将科研热点引入本科实验教学,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重现性好,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综合实践技能、提高自主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实验教学 钙钛矿量子点 溶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