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雪花状冰晶粒子太赫兹波偏振特性的研究
- 1
-
-
作者
孙孟奇
王金虎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3-1168,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90502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BK20170945)
+3 种基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基金项目(No.2016r02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3批面上课题项目(No.2018M631554)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项目(No.2023JSJG330)资助。
-
文摘
为探究太赫兹波下(1.5 THz,2.524 THz,3.437 THz)雪花状冰晶的偏振特性,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计算其线偏振度、圆偏振度和圆偏振光光强占比,并与相同等效半径的六角平板状冰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雪花状冰晶的偏振特性依赖于粒子的等效半径、形状以及电磁波频率。在同一粒子尺寸下,3.437 THz频率下雪花状冰晶粒子的偏振特性影响较大;在同一频段下,雪花状冰晶粒子的尺寸越大,偏振特性随散射角度的变化越显著,并且90°为散射角与偏振特性变化的一个分界点;若用六角平板状冰晶代替雪花状冰晶,在1.5 THz下将会远远低估其圆偏振度,而在3.437 THz下其线偏振度将被高估。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太赫兹波与冰晶粒子相互作用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太赫兹波
雪花状冰晶
离散偶极子近似
偏振特性
-
Keywords
terahertz waves
snowflake-like ice crystals
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TP407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O436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
-
题名基于ArcGIS的海南岛雷电风险区划研究
- 2
-
-
作者
周纬昕
王金虎
王宇豪
杨璟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全应急管理研究院
-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16,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502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70945)
+1 种基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基金项目(2016r028)
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第三层次)共同资助。
-
文摘
基于海南岛2014—2020年闪电定位数据、2019年公里网格GDP及人口数据、2020年30 m网格土地利用类型、高程数据和土壤电导率数据,采用ArcGIS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分析了海南岛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海南岛的雷电高风险区集中在海南岛西北区域以及海口市的北部;中风险区则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次低和低风险地区则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山脉地区和东南边沿海地区;(2)海南岛中部山脉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加上海南岛本身气候特殊,不易形成严重的雷电灾害。
-
关键词
雷电灾害
易损性
风险区划
AHP法
-
Keywords
lightning hazard
vulnerability
risk zoning
AHP techniques
-
分类号
S76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基于承灾体空间化的湖南省高温灾害风险评估
- 3
-
-
作者
王金虎
王钰尧
王宇豪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南京信大安全应急管理研究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4958-14967,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502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70945)
+3 种基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基金(2016r02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3批面上课题(2018M631554)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2023JSJG330)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2022)3-16-375)。
-
文摘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统计年鉴数据、NPP-VIIRS(NPOESS preparatory project-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夜光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等数据,对湖南省的高温灾害进行空间分析,从而更准确地揭示其对人口、社会经济、农业等方面的影响。以湖南省2015—2020年的历史气象、地理信息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减灾能力等要素,构建高温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GDP进行空间分配,并完成线性校正后的结果与统计值的偏差为2.73%;②孕灾环境因素中,在远离河流以及人口稠密的平原区,更易出现高温灾害;③湖南省从南到北的高温危险度呈“高-低-高”的趋势,其中高危险度区集中在湖南省东北部以及岳阳市的北部,次高危险度区集中在湖南北部以及长沙部分地区。
-
关键词
高温灾害
承灾体
空间化
风险评估
湖南省
-
Keywords
heat wave
disaster exposure
spatialization
risk assessment
Hunan Province
-
分类号
S166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X915.5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