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政务流程中的知识管理 被引量:7
1
作者 唐美丽 马廷淮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66,共3页
分析了知识管理概念和电子政务中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解决了知识的表达、知识的检索等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从知识的储存、知识推理和知识检索三个方面讨论了知识检索的实现技术,分析了知识管理如何与政务流程的结合应用。
关键词 电子政务 知识管理 政务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反思与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国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0-54,共5页
从社会发展现实的表象来看待自然科学及其技术的作用与结果,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和习惯。具体就表现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理论的提出。然而,这种简单与片面的认识不仅掩蔽了造成"双刃剑"问题的深层根源,... 从社会发展现实的表象来看待自然科学及其技术的作用与结果,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和习惯。具体就表现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理论的提出。然而,这种简单与片面的认识不仅掩蔽了造成"双刃剑"问题的深层根源,也阻碍了人们对自然科学及其技术活动与作用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因此,有必要对"双刃剑"问题进行深入的解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 自然界 社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渐进式体制转型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永高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30-32,共3页
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激进式体制转型与渐进式体制转型的分野。我国选择了渐进式体制转型的路径,这种选择既不能离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也不能离开一定的非正式制度的制约。我国的体制转型之所以选择与苏联... 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激进式体制转型与渐进式体制转型的分野。我国选择了渐进式体制转型的路径,这种选择既不能离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也不能离开一定的非正式制度的制约。我国的体制转型之所以选择与苏联、东欧不同的模式,就在于存在着不同的非正式制度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体制转型 非正式制度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真善美中的假恶丑
4
作者 刘国章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78,共5页
价值这一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通过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中的认识活动环节与改造活动环节来分别展现的。认识活动环节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属于客观决定主观的东西,改造活动环节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则属于主观决定客观的东西。真善美与假恶丑... 价值这一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通过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中的认识活动环节与改造活动环节来分别展现的。认识活动环节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属于客观决定主观的东西,改造活动环节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则属于主观决定客观的东西。真善美与假恶丑只有在真理性认识和与其相匹配的改造性实践观念,以及相应的价值实践及其结果中的界限才是确定和明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真善美 假恶丑 内在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属于认识范畴还是属于价值实现范畴——认识与改造活动过程中的评价问题探讨
5
作者 刘国章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57-62,共6页
评价与价值,不能因为都内含着“价”就笼而统之。现当代已经高度社会化了的人的实际活动过程充分表明,评价属于认识活动范畴,价值或价值观念则属于改造活动范畴,并通过改造性实践观念的现实化呈现出来。认识是改造的前提,而认识中所内... 评价与价值,不能因为都内含着“价”就笼而统之。现当代已经高度社会化了的人的实际活动过程充分表明,评价属于认识活动范畴,价值或价值观念则属于改造活动范畴,并通过改造性实践观念的现实化呈现出来。认识是改造的前提,而认识中所内涵的评价则是建构改造性实践观念的指示器,也是与价值观念内在统一的切合点。人的认识既是对自然的认识,也是对社会的认识,因此,评价就以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形式展现出来,并成为确立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活动 改造性实践 范畴 认识活动 根据 内在统一 现实化 活动过程 价值观念 评价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价值主观性问题的现实性探讨
6
作者 刘国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41-144,158,共5页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和效用关系,并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1](171)。传统哲学思维这一关于价值的命题显然脱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严重混淆了对事物价值的认识和实际支配人们改造性实践的价值观念,是现有价值理论的一个重大缺陷,所...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和效用关系,并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1](171)。传统哲学思维这一关于价值的命题显然脱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严重混淆了对事物价值的认识和实际支配人们改造性实践的价值观念,是现有价值理论的一个重大缺陷,所以,有必要对价值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现实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认识 价值主观性 现实性 价值理论 价值判断 价值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