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晴空回波研究
被引量:
24
1
作者
魏鸣
秦学
+1 位作者
王啸华
蒋维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6-744,共9页
以2005年6月23日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演变为例,分析了回波反射率与径向速度从夜间至上午的演变规律,利用实际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了折射指数、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水汽压和气压与回波强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了边界层晴空回...
以2005年6月23日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演变为例,分析了回波反射率与径向速度从夜间至上午的演变规律,利用实际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了折射指数、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水汽压和气压与回波强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了边界层晴空回波与湍流混合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夜间大气的温、压、湿梯度使湍流出现,但湍流未充分混合使梯度维持,并导致折射指数的梯度增加,出现晴空回波;白天升温后湍流的增强使近地层大气充分混合,温、压、湿梯度减弱导致折射指数梯度减小,回波减弱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晴空回波
边界层
折射指数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ETM+遥感影像反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刘朝顺
高炜
+1 位作者
高志强
杜秉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3-510,共8页
采用Landsat7 ETM+为基本数据源,运用3种算法(大气辐射传输方程RTE、Qin等单窗算法和Jimёnez-Muoz&Sobrino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定量反演了黄河三角洲部分地区的地表温度(landsurface temperature,LST),并进行了不同算法反演结果的...
采用Landsat7 ETM+为基本数据源,运用3种算法(大气辐射传输方程RTE、Qin等单窗算法和Jimёnez-Muoz&Sobrino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定量反演了黄河三角洲部分地区的地表温度(landsurface temperature,LST),并进行了不同算法反演结果的差值比较:以RTE反演结果为标准,在大气水汽含量较低时,Qin等单窗算法和JM&S普适性单通道算法精度较高,与RTE的反演结果相差均在1K以内;在大气水汽含量较高时,Qin等单窗算法在采用地面气象资料估算水汽含量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精度,比RTE反演结果平均偏小0.95K;而根据估算的大气水汽含量进行反演的JM&S普适性单通道算法的反演偏差比Qin等单窗算法要大,达到1.94K,但JM&S普适性单通道算法根据实测的大气水汽含量得到的反演结果要略优于Qin等单窗算法,比RTE结果偏大0.67K。同时计算了经过6S模式校正后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然后利用GIS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LST、INDV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研究区内,就所有土地利用类型而言,平均LST和INDV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这种相关关系也存在,但相关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LST)
LANDSAT7
ETM+
土地利用类型
IN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雷达定量测量降水中的异方差性及加权判别函数处理
被引量:
8
3
作者
濮文耀
魏鸣
+3 位作者
李红斌
何玉科
于世秀
黄振5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1-421,共11页
利用Z-I关系法,通过2006年两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回波和雨量资料分析A,b值的变化规律。针对Z-I关系的非线性和不稳定性,发现Z-I统计关系拟合中存在着异方差性,提出了对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和最优判别函数法进行加权处理的方法,并与其他...
利用Z-I关系法,通过2006年两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回波和雨量资料分析A,b值的变化规律。针对Z-I关系的非线性和不稳定性,发现Z-I统计关系拟合中存在着异方差性,提出了对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和最优判别函数法进行加权处理的方法,并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加权判别函数法,可以在符合Z-I关系实际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抑制异方差性在计算过程中的不稳定,同时保持回波反演降水与实测降水之间的偏差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定量测量降水
Z-I关系
异方差性
最小二乘法
加权判别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与天气系统发生和发展有关的非均匀饱和湿位涡理论分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王兴荣
魏鸣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9-466,共8页
在动力气象理论方面,无论大尺度、中尺度还是小尺度大气运动,对于同一尺度之内大气运动演变机制,有着相当完美的讨论。然而,对于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之间转换演变机制讨论,即使因为它与天气系统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而显得非常重要,却很少...
在动力气象理论方面,无论大尺度、中尺度还是小尺度大气运动,对于同一尺度之内大气运动演变机制,有着相当完美的讨论。然而,对于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之间转换演变机制讨论,即使因为它与天气系统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而显得非常重要,却很少涉及。为了讨论这个重要的转换演变机制,在导出无粘滞非均匀饱和湿位涡(NUSMPV)方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这方程进行数理分析证明:在非均匀饱和湿绝热大气运动中,干区和饱和区之间的不饱和区的NUSMPV是不守恒的,并进一步证明:只在次饱和区(0.78<q/qs<1),NUSMPV不守恒才是明显的,而在其它不饱和区,NUSMPV是接近守恒的。接着,根据守恒的相对性原理,通过NUSMPV无因次形式的讨论,把大气运动分成三类,即NUSMPV守恒,准守恒和不守恒运动。然后用数理分析方法讨论了各类运动的出现条件,时空之间关系,物理机制和一些特征。最后分析了不同尺度之间天气系统的转换机制,指出:当与狭义NUSMPV(P0)有关的涡管项(A)和非绝热加热项(B)之间的动力不平衡(A+B)/P0减少,以至NUSMPV守恒条件满足时,大气运动将主要通过非常快的频散适应过程继续失去不平衡能量,从较小尺度向较大尺度转换;而当(A+B)/P0增加,以至NUSMPV不守恒条件满足时,大气运动将主要通过非常快的外源激发过程,而从较大尺度向较小尺度转换。无论上述两种转换过程是那一种,一旦产生都将持续进行,直至大气运动重新回到NUSMPV准守恒运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饱和湿位涡
不同尺度之间天气系统
转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鸭池河流域雹云移动演变机理及回波分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黄浩隽
魏鸣
万雪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50,共9页
使用Cinrad/CD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在流域交汇处的东风湖地区湖面大风的产生原因和降雹的RHI(range-height indicator,距离高度显示器)特征。对鸭池河流域范围内两个雹云回波移动演变个例的分析表明,具有多个小尺度对流中心的雷暴自不...
使用Cinrad/CD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在流域交汇处的东风湖地区湖面大风的产生原因和降雹的RHI(range-height indicator,距离高度显示器)特征。对鸭池河流域范围内两个雹云回波移动演变个例的分析表明,具有多个小尺度对流中心的雷暴自不同河段跨河后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具有利己路径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云
地形
机理
雷达回波
小尺度对流中心
利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球的章动和转速与副热带高压和高温干旱
被引量:
2
6
作者
魏鸣
欧阳首承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8期40-46,共7页
鉴于近10多年来运用地球转速的变化做长期灾害天气预测取得的较好效果,试图运用地球的章动、地球转速和大气变化的关系,探索重大灾害天气的深层次原因。仅就2006年发生在四川、重庆的高温干旱问题,讨论了副热带高压与东风层的关系,进而...
鉴于近10多年来运用地球转速的变化做长期灾害天气预测取得的较好效果,试图运用地球的章动、地球转速和大气变化的关系,探索重大灾害天气的深层次原因。仅就2006年发生在四川、重庆的高温干旱问题,讨论了副热带高压与东风层的关系,进而对地球的章动、转速的变化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球大气的重要灾害天气的发生,不只限于大气本身的原因,而确有可用于天气预测的星体运行的变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动
地球转速
副热带高压
逆滚流下沉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多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
3
7
作者
姜俊玲
魏鸣
王日东
《海洋预报》
2007年第2期60-66,共7页
利用烟台CINRAD/SA雷达产品资料,分析2004年9月1日山东半岛中南部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及其内部风场结构,结果表明:有组织的多单体风暴是引发这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流单体自-20℃层高度发展并逐渐向低层扩展,新生对流单体生...
利用烟台CINRAD/SA雷达产品资料,分析2004年9月1日山东半岛中南部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及其内部风场结构,结果表明:有组织的多单体风暴是引发这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流单体自-20℃层高度发展并逐渐向低层扩展,新生对流单体生成于单体移动方向的右侧。VIL产品(4km×4km)对冰雹的落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流层上层的冷空气和-20℃层上下的垂直风切变对对流的发展有触发和促进作用。对流层中层的高螺旋度值区,延长了风暴生命史,指示了主要对流活动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单体风暴
-20℃层
0℃
VIL产品
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晴空回波研究
被引量:
24
1
作者
魏鸣
秦学
王啸华
蒋维楣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美合作遥感实验室
南京
大学
大气科学系
江苏省气象台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6-74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333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674074)
+1 种基金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1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QD62)
文摘
以2005年6月23日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的晴空回波演变为例,分析了回波反射率与径向速度从夜间至上午的演变规律,利用实际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了折射指数、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水汽压和气压与回波强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了边界层晴空回波与湍流混合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夜间大气的温、压、湿梯度使湍流出现,但湍流未充分混合使梯度维持,并导致折射指数的梯度增加,出现晴空回波;白天升温后湍流的增强使近地层大气充分混合,温、压、湿梯度减弱导致折射指数梯度减小,回波减弱消失。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晴空回波
边界层
折射指数
湍流
Keywords
Doppler radar
clear air echo
atmosphere boundary layer
refractive index
turbulence
分类号
P4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ETM+遥感影像反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刘朝顺
高炜
高志强
杜秉玉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美合作遥感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3-510,共8页
基金
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2006CB403404)
USDA/CSREES(Agreement 2006-34263-11248)
文摘
采用Landsat7 ETM+为基本数据源,运用3种算法(大气辐射传输方程RTE、Qin等单窗算法和Jimёnez-Muoz&Sobrino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定量反演了黄河三角洲部分地区的地表温度(landsurface temperature,LST),并进行了不同算法反演结果的差值比较:以RTE反演结果为标准,在大气水汽含量较低时,Qin等单窗算法和JM&S普适性单通道算法精度较高,与RTE的反演结果相差均在1K以内;在大气水汽含量较高时,Qin等单窗算法在采用地面气象资料估算水汽含量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精度,比RTE反演结果平均偏小0.95K;而根据估算的大气水汽含量进行反演的JM&S普适性单通道算法的反演偏差比Qin等单窗算法要大,达到1.94K,但JM&S普适性单通道算法根据实测的大气水汽含量得到的反演结果要略优于Qin等单窗算法,比RTE结果偏大0.67K。同时计算了经过6S模式校正后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然后利用GIS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LST、INDV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研究区内,就所有土地利用类型而言,平均LST和INDV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这种相关关系也存在,但相关程度不同。
关键词
地表温度(LST)
LANDSAT7
ETM+
土地利用类型
INDV
Keywords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Landsat7 ETM +
land use types
INDV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雷达定量测量降水中的异方差性及加权判别函数处理
被引量:
8
3
作者
濮文耀
魏鸣
李红斌
何玉科
于世秀
黄振5
机构
南京
大学
大气科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美合作遥感实验室
大连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1-42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674074
40475017
+4 种基金
406650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QD62)
武汉暴雨开放基金重点项目(IHR2007K02)
南京气象雷达基金项目(BJG200801)
气象行业专项(GYHY(QX)2007-6-2)
文摘
利用Z-I关系法,通过2006年两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回波和雨量资料分析A,b值的变化规律。针对Z-I关系的非线性和不稳定性,发现Z-I统计关系拟合中存在着异方差性,提出了对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和最优判别函数法进行加权处理的方法,并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加权判别函数法,可以在符合Z-I关系实际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抑制异方差性在计算过程中的不稳定,同时保持回波反演降水与实测降水之间的偏差最小化。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定量测量降水
Z-I关系
异方差性
最小二乘法
加权判别函数
Keywords
Doppler radar
precipitation
Z-I relation
heteroskedasticity
least square method
weighted criterion function
分类号
P412.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与天气系统发生和发展有关的非均匀饱和湿位涡理论分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王兴荣
魏鸣
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美合作遥感实验室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9-466,共8页
文摘
在动力气象理论方面,无论大尺度、中尺度还是小尺度大气运动,对于同一尺度之内大气运动演变机制,有着相当完美的讨论。然而,对于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之间转换演变机制讨论,即使因为它与天气系统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而显得非常重要,却很少涉及。为了讨论这个重要的转换演变机制,在导出无粘滞非均匀饱和湿位涡(NUSMPV)方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这方程进行数理分析证明:在非均匀饱和湿绝热大气运动中,干区和饱和区之间的不饱和区的NUSMPV是不守恒的,并进一步证明:只在次饱和区(0.78<q/qs<1),NUSMPV不守恒才是明显的,而在其它不饱和区,NUSMPV是接近守恒的。接着,根据守恒的相对性原理,通过NUSMPV无因次形式的讨论,把大气运动分成三类,即NUSMPV守恒,准守恒和不守恒运动。然后用数理分析方法讨论了各类运动的出现条件,时空之间关系,物理机制和一些特征。最后分析了不同尺度之间天气系统的转换机制,指出:当与狭义NUSMPV(P0)有关的涡管项(A)和非绝热加热项(B)之间的动力不平衡(A+B)/P0减少,以至NUSMPV守恒条件满足时,大气运动将主要通过非常快的频散适应过程继续失去不平衡能量,从较小尺度向较大尺度转换;而当(A+B)/P0增加,以至NUSMPV不守恒条件满足时,大气运动将主要通过非常快的外源激发过程,而从较大尺度向较小尺度转换。无论上述两种转换过程是那一种,一旦产生都将持续进行,直至大气运动重新回到NUSMPV准守恒运动状态。
关键词
非均匀饱和湿位涡
不同尺度之间天气系统
转换机制
Keywords
non-uniform saturate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the synoptic systems of different scal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P4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鸭池河流域雹云移动演变机理及回波分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黄浩隽
魏鸣
万雪丽
机构
南京
大学
大气科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美合作遥感实验室
贵州省气象局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5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674074)
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黔科合农社字(2001)1144)
+1 种基金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KLME050220)
贵州省气象科技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黔气科合KF(2006)11)
文摘
使用Cinrad/CD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在流域交汇处的东风湖地区湖面大风的产生原因和降雹的RHI(range-height indicator,距离高度显示器)特征。对鸭池河流域范围内两个雹云回波移动演变个例的分析表明,具有多个小尺度对流中心的雷暴自不同河段跨河后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具有利己路径的特性。
关键词
雹云
地形
机理
雷达回波
小尺度对流中心
利已路径
Keywords
hall storm
topography
mechanism
radar echo
advantageous route
分类号
P458.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球的章动和转速与副热带高压和高温干旱
被引量:
2
6
作者
魏鸣
欧阳首承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美合作遥感实验室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
实验室
成都
信息
工程
学院
出处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8期40-4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4074)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KLME05011)
文摘
鉴于近10多年来运用地球转速的变化做长期灾害天气预测取得的较好效果,试图运用地球的章动、地球转速和大气变化的关系,探索重大灾害天气的深层次原因。仅就2006年发生在四川、重庆的高温干旱问题,讨论了副热带高压与东风层的关系,进而对地球的章动、转速的变化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球大气的重要灾害天气的发生,不只限于大气本身的原因,而确有可用于天气预测的星体运行的变化信息。
关键词
章动
地球转速
副热带高压
逆滚流下沉
干旱
Keywords
nutation
earth rotation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inverse rolling sinking
drought
分类号
G201 [文化科学—传播学]
P4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多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
3
7
作者
姜俊玲
魏鸣
王日东
机构
南京
大学
大气科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美合作遥感实验室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
实验室
山东省烟台市气象局
出处
《海洋预报》
2007年第2期60-66,共7页
文摘
利用烟台CINRAD/SA雷达产品资料,分析2004年9月1日山东半岛中南部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及其内部风场结构,结果表明:有组织的多单体风暴是引发这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对流单体自-20℃层高度发展并逐渐向低层扩展,新生对流单体生成于单体移动方向的右侧。VIL产品(4km×4km)对冰雹的落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流层上层的冷空气和-20℃层上下的垂直风切变对对流的发展有触发和促进作用。对流层中层的高螺旋度值区,延长了风暴生命史,指示了主要对流活动的高度。
关键词
多单体风暴
-20℃层
0℃
VIL产品
螺旋度
Keywords
multicell storm
-20℃ layer
0℃
VIL
helecity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晴空回波研究
魏鸣
秦学
王啸华
蒋维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ETM+遥感影像反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温度的研究
刘朝顺
高炜
高志强
杜秉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雷达定量测量降水中的异方差性及加权判别函数处理
濮文耀
魏鸣
李红斌
何玉科
于世秀
黄振5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与天气系统发生和发展有关的非均匀饱和湿位涡理论分析
王兴荣
魏鸣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贵州鸭池河流域雹云移动演变机理及回波分析
黄浩隽
魏鸣
万雪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地球的章动和转速与副热带高压和高温干旱
魏鸣
欧阳首承
《中国工程科学》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一次多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姜俊玲
魏鸣
王日东
《海洋预报》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