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文科教学改革之我见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素娟 吴月芹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87,共3页
大学文科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完善人格、培养心智、端正品行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 ,从目前各高校大学文科的教学情况来看 ,却有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针对目前大学文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 大学文科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完善人格、培养心智、端正品行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 ,从目前各高校大学文科的教学情况来看 ,却有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针对目前大学文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改革和改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科 教学 改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东 吴效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1-196,共6页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提出的美育思想具有超前性,现在看来,它的现代性意义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预示了现代性本身的分化倾向,并在范式或原型的意义上提供了一种批判模式,即以审美来拯救现代性进程带来的人性分裂问题,开拓出审美现代性...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提出的美育思想具有超前性,现在看来,它的现代性意义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预示了现代性本身的分化倾向,并在范式或原型的意义上提供了一种批判模式,即以审美来拯救现代性进程带来的人性分裂问题,开拓出审美现代性精神对启蒙现代性力量的批判视界;另一方面它对我国当代教育有着重大的现代意义:美育代说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美育代说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望叙事:世纪之交以来叙事伦理的转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光芒 马航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6-162,共7页
现代叙事在本质上具备伦理的意义。关注伦理核心要素的欲望叙事无疑更集中而深切地反映着自由伦理的演进历程。伴随着商业世俗主义思潮的合法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欲望叙事所呈现的现代主体性自由伦理现在其后、尤其90年代以来的欲... 现代叙事在本质上具备伦理的意义。关注伦理核心要素的欲望叙事无疑更集中而深切地反映着自由伦理的演进历程。伴随着商业世俗主义思潮的合法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欲望叙事所呈现的现代主体性自由伦理现在其后、尤其90年代以来的欲望叙事中发生新变,衍化为以“消费者”为主体核心、以“消费欲望”为表现核心的新的消费伦理观。欲望叙事伦理的转型,表征着时代精神的转型。具体表现为:本能与灵魂分离的人性异化;从“创造者”到“消费者”的主体异化;从自律到自恋的“自我”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叙事 叙事伦理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的文化地理界定及六朝诗性精神阐释 被引量:5
4
作者 朱逸宁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89,共5页
江南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这种特质是超越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对江南进行文化地理界定显得十分必要。江南诗性文化的凝聚有赖于它的轴心期,刘士林先生将轴心期的概念引入到江南文化研究中,有助于我们... 江南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这种特质是超越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对江南进行文化地理界定显得十分必要。江南诗性文化的凝聚有赖于它的轴心期,刘士林先生将轴心期的概念引入到江南文化研究中,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看到江南的诗性精神是如何延续下来的。这个特殊的阶段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六朝时期,而《世说新语》便是江南轴心期的代表性历史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理界定 江南诗性文化 轴心期 六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童研究的学术史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航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4,共7页
三十年苏童研究的学术史考察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其一是苏童研究的学术起点与焦点脉络。苏童研究起点高,观点精到,意象化、逃亡与返乡、虚构、叙事视角等关键词准确把握了苏童创作的基本特点,成为苏童研究的学术焦点。不少评论家一直关... 三十年苏童研究的学术史考察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其一是苏童研究的学术起点与焦点脉络。苏童研究起点高,观点精到,意象化、逃亡与返乡、虚构、叙事视角等关键词准确把握了苏童创作的基本特点,成为苏童研究的学术焦点。不少评论家一直关注苏童的创作并进行了追踪研究。某些针对其单篇创作或作家整体创作姿态的批评虽稍显武断、片面,但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和中肯建议,体现出评论家的艺术良知和责任感。其二是苏童研究的主要美学资源和思想方法。人本主义思潮、新历史主义思潮、叙事学等为评论家阐释苏童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方法。其三是苏童研究的最新趋势和潜在问题。关注苏童小说叙事语法或诗学的经典叙事学阐释方兴未艾,而更倾向于揭示作者、读者、文本及社会文化语境内在关联的后经典叙事学研究也在悄然兴起。这有助于突破当下日益显现的人云亦云、少有新见的研究瓶颈。苏童研究也存在着名篇研究扎堆,散文和大量短篇小说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情况,而叙事学的转向将有利于改变这种现状。此外,接受美学、比较美学层面的苏童研究还不够深化,期待着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研究 学术史 美学资源 叙事学 先锋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小说形态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效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89,共4页
小说形态就是文字对现实的表述形态,它与小说的叙述者、叙述动机、叙述对象和叙述方法密切关联。不同的叙述者、叙述动机、叙述对象、叙述方法的分别组合,就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四种不同的小说形态,即社会解释型小说、生存观照型小说、... 小说形态就是文字对现实的表述形态,它与小说的叙述者、叙述动机、叙述对象和叙述方法密切关联。不同的叙述者、叙述动机、叙述对象、叙述方法的分别组合,就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四种不同的小说形态,即社会解释型小说、生存观照型小说、生活还原型小说、官能表演型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形态 社会解释 生存观照 生活还原 官能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都市文化的源流及发生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逸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江南文化 都市文化 源流 城市发展 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维崧词学话语圈与其词学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秋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清词评点是清初词坛非常突出的现象,陈维崧即有大量词评,并且其词集均有友朋的评点。陈维崧与评者、被评者之间形成具有相似词学旨趣的词学话语圈,陈维崧的词学思想在其中表达与被接受。陈维崧的词评体现了他尊体,主张师法《史记》、杜... 清词评点是清初词坛非常突出的现象,陈维崧即有大量词评,并且其词集均有友朋的评点。陈维崧与评者、被评者之间形成具有相似词学旨趣的词学话语圈,陈维崧的词学思想在其中表达与被接受。陈维崧的词评体现了他尊体,主张师法《史记》、杜诗章法,推崇慷慨激昂、恢奇跳荡与凄清幽冷的多样风格,主张声情谐美等词学理论。而友朋对陈维崧词的评点所达成的共识,反映了陈维崧独特的词学追求:尊尚悲壮豪宕风格,容苏辛周柳于一体,以韩柳古文为词。这些亦从侧面补充了陈维崧的词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维崧 评点 词学话语圈 词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关系"与艺术的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效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是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量和质的状态关系,这种不平衡是普遍的、广泛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变更的状态关系,这种不平衡是必...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是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量和质的状态关系,这种不平衡是普遍的、广泛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变更的状态关系,这种不平衡是必然的、绝对的。不平衡的根源在于艺术生产自由自觉的特性,在于艺术生产共同性主题与独特性创作相统一的特性和艺术生产作为最直观的人类心理思维史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产 不平衡关系 艺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过程:构思与非构思的共存互补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效刚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构思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必然性是由写作这种精神劳动的构建性、创造性特征所决定的;非构思是一种生成性写作,是作者在特定触煤刺激下显意识的重构或潜意识的突现;写作过程中构思与非构思共存互补。
关键词 构思 共存互补 写作过程 生成性 创造性 构建 重要环节 决定 作者 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完淳生平考略
11
作者 张岚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关于夏完淳的名、字、又号问题,他被捕的原因、时间、地点等问题都存在一定的分歧。文章分别对以上问题作以考证,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关键词 夏完淳 生平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