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3
1
作者 李廉水 杨浩昌 刘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运用基于FAHP-熵权组合赋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1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进行纵向和横向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制造... 运用基于FAHP-熵权组合赋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1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进行纵向和横向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总体呈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的政策建议: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实施产业错位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产业转移政策,促进区域间制造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全面提升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制造业 综合发展能力 FAHP 熵权 灰色关联投影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下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朱莉 金丹丹 陈蕾 《物流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关注面向低碳经济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情况,采用江苏省统计年鉴2002-2012年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主成分的基础上对含能源消耗因素的两业相关性进行评估,并应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对两业能耗情况实施一系列计量检验。研究发现:两业的发展具... 关注面向低碳经济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情况,采用江苏省统计年鉴2002-2012年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主成分的基础上对含能源消耗因素的两业相关性进行评估,并应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对两业能耗情况实施一系列计量检验。研究发现:两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相关性,且两业能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但制造业节能水平对物流业的降耗减排推动力不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关键流程的两业低碳化协调发展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低碳 协调发展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40年:智能化进程与展望 被引量:182
3
作者 李廉水 石喜爱 刘军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30,共10页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深刻调整,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主攻方向,是中国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本文从世界和中国制造业发展进程的视角梳理了制造业智能化的阶段历...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深刻调整,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主攻方向,是中国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本文从世界和中国制造业发展进程的视角梳理了制造业智能化的阶段历程;将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进行对比分析,提炼了制造业智能化的内涵;从制造业企业、产业和宏观(总体)等多个方面刻画了制造业智能化的外延特征;从核心技术、生产方式、标准体系、制造业体系等方面就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判断中国十年后将作为主要领导者引领世界智能制造的发展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智能化 内涵 特征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智能化驱动因素及其区域差异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军 钱宇 +1 位作者 曹雅茹 李廉水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3,共10页
制造业智能化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界定了制造业智能化内涵,构建包括基础投入、生产应用、市场效益三个维度13项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测算2010—2016年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从宏观及... 制造业智能化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界定了制造业智能化内涵,构建包括基础投入、生产应用、市场效益三个维度13项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测算2010—2016年中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从宏观及企业微观等层面实证检验制造业智能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智能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基础投入层和生产应用层所占权重较高,发挥主要作用;制造业智能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梯度分布态势;创新能力、用工成本、政策扶持等是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其中创新能力是驱动东部智能化的主要因素,而成本压力是中西部地区智能化转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智能化 驱动因素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钟念 李廉水 刘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3,共7页
基于行业异质性视角,以中国制造业20个细分产业2008—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拐点为0.4962;但... 基于行业异质性视角,以中国制造业20个细分产业2008—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拐点为0.4962;但具有产业异质性;(2)人力资本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但受环境规制约束时降低了促进作用;(3)无论环境规制约束与否,外资参与程度对制造业不同产业的技术创新影响不同;(4)竞争程度对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抑制作用。与此同时,制造业滞后一期的技术创新会受到上一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而,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时要体现产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产业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德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特征及创新产出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季良玉 李廉水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36,42,共7页
分析中美德三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成长性、结构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比较三国在创新实力以及转化效益等创新产出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成长前景良好,增长速度较快;实施错位竞争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与美德两国有较大差... 分析中美德三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成长性、结构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比较三国在创新实力以及转化效益等创新产出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成长前景良好,增长速度较快;实施错位竞争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与美德两国有较大差异;创新投入总量不断增长,转化效益显著提升。但与美德相比,存在创新投入强度偏低、创新实力较弱等问题。鉴于此,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应当借鉴美德经验,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创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制造业 发展特征 创新产出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智能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刘军 曹雅茹 +1 位作者 鲍怡发 招玉辉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52,共10页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将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机理分析表明,从短期来看,制造业智能化通过改变高低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而加剧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从长期来看,虽然收入差距会...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将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机理分析表明,从短期来看,制造业智能化通过改变高低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而加剧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从长期来看,虽然收入差距会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而继续扩大,但扩大的速度会逐渐减缓。基于2010—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智能化对高低技能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智能化显著扩大了我国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对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收入水平的进一步回归表明,制造业智能化通过提高高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降低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方式加剧了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智能化 收入差距 高技能 低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向型制造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何正全 李亚萍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0,共5页
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其变动对我国外向型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而企业进出口额可以作为汇率与盈利能力之间互相作用的桥梁。本文以2005年8月至2015年4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包含人民币名... 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其变动对我国外向型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而企业进出口额可以作为汇率与盈利能力之间互相作用的桥梁。本文以2005年8月至2015年4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包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企业进出口额以及规模的VAR模型,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长期看来影响逐渐减小。最后,本文根据结论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制造业 盈利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对制造业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浩昌 李廉水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87,共7页
基于2001—2015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协同创新对制造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相关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来看,协同创新对制造业经济绩效具有一定的挤出作用;分区域来看,协同创新对制造业经济... 基于2001—2015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协同创新对制造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相关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来看,协同创新对制造业经济绩效具有一定的挤出作用;分区域来看,协同创新对制造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协同创新能够显著促进地区制造业经济绩效的提升,而中西部地区的协同创新则会对地区制造业经济绩效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上述结果也成立。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东部地区协同创新程度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协同创新程度,从而有利于促进正向协同效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经济绩效 区域差异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与新常态下的展望 被引量:16
10
作者 汤杰新 唐德才 马婷玉 《改革与开放》 2016年第15期15-16,25,共3页
新常态下,传统制造业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梳理现有国内外制造业转型升级文献,首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内涵进行界定;进而讨论国外与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最后针对经济新常态指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 新常态下,传统制造业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梳理现有国内外制造业转型升级文献,首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内涵进行界定;进而讨论国外与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最后针对经济新常态指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杨浩昌 赖孟 李廉水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6,共12页
本研究从理论上阐释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机理,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效应及其异质性,并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中介效应,以及政府支持与市场化水平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 本研究从理论上阐释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机理,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效应及其异质性,并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中介效应,以及政府支持与市场化水平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本地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且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但数字化转型对邻近地区具有明显抑制作用;②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西部、东部和中部地区呈现梯次增长,而东北地区则不显著。同时,当城镇化水平较高时,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③政府支持负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而市场化水平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数字化转型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关系,为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空间杜宾模型 中介效应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姜彩楼 朱琴 马林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6,共6页
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Kumbhakar模型,发现能源投入在1997—2011年中国工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达到29.4%,反映出中国工业增长仍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作为代价。中国工业能源效率进步主要受益于结构效应改善,且各指数呈现"两头低、中间... 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Kumbhakar模型,发现能源投入在1997—2011年中国工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达到29.4%,反映出中国工业增长仍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作为代价。中国工业能源效率进步主要受益于结构效应改善,且各指数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行的大规模国有企业改革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工业结构优化。基于系统矩估计的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轻工业技术前沿面上移主要得益于研发投入,而重工业技术前沿面上移主要得益于资本结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行业能源效率 要素贡献率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五国森林减排政策的比较研究——基于结构变量“REDD+机制”政策评估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盛济川 吴优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5-183,共9页
本文在成功努力补偿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变量"REDD+机制"政策评估方法,使之适用于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的国家。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初始森林面积、农产品出口价格和林木产品出口价格作为结构变量,对1990-2009年巴西、中国... 本文在成功努力补偿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变量"REDD+机制"政策评估方法,使之适用于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的国家。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初始森林面积、农产品出口价格和林木产品出口价格作为结构变量,对1990-2009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尼和墨西哥五个发展中大国的森林减排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森林增长率与初始森林面积、人口密度负相关,而与人均GDP、农产品出口价格和林木产品出口价格正相关。中国和印度的个体固定效应更加显著,而时间固定效应呈现上升趋势,并对这五国前REDD+年代的森林政策效果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REDD+机制 结构变量 政策评估 森林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新区的赶超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彩楼 马林 郑斯彦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3-109,共7页
本文在分析高新区赶超路径的基础上,以52个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样本,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了中国高新区的赶超问题。结果表明:中国高新区赶超具有显著的固定资本驱动特征,但是这一特征正在弱化,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正在上升;加工制造业资... 本文在分析高新区赶超路径的基础上,以52个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样本,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了中国高新区的赶超问题。结果表明:中国高新区赶超具有显著的固定资本驱动特征,但是这一特征正在弱化,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正在上升;加工制造业资本集聚是中国高新区赶超的重要动力,在外资集聚区和传统工业区样本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高新区后期出现的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主要是由资本深化引起的,这意味着既有模式下中国高新区的赶超仍会沿着经济规模扩张轨道进行,难以向创新驱动的内生发展轨道转换。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区 赶超路径 资本驱动 系统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靠技术进步实行制造业碳减排——基于制造业30个分行业碳排放的分解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孙宁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8,共5页
采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了2003—2008年影响制造业30个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导致的能源强度降低是使得制造业所有分行业碳排放减少的最主要因素,充分印证了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是制造业实行... 采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了2003—2008年影响制造业30个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导致的能源强度降低是使得制造业所有分行业碳排放减少的最主要因素,充分印证了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是制造业实行碳减排的根本途径。最后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制造业依靠技术进步实行碳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LMDI方法 碳减排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与预测——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孙薇 侯煜菲 周彩红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4-132,141,共10页
为了研究绿色科技应用是否存在短期滞后性,本文进行文献梳理,建立了包含经济、科技、社会和生态方面指标的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以江苏为案例,采用离差最大化法测算评价值、灰色关联改变点法将时间序列分三阶段:1998—2003年,2004—2009... 为了研究绿色科技应用是否存在短期滞后性,本文进行文献梳理,建立了包含经济、科技、社会和生态方面指标的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以江苏为案例,采用离差最大化法测算评价值、灰色关联改变点法将时间序列分三阶段:1998—2003年,2004—2009年和2010—2016年,以分段评价制造业及细分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发现,政策频繁发布与绿色科技成果初现阶段,江苏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值增长率在短期内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绿色科技政策与成果存在短期滞后效应,从长期看绿色科技依然会提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生态保护力评价值欠佳;传统重点行业应对环境规制的速度较慢,在绿色科技上投入成本后回报速度较慢;通过GM (1,1)模型预测发现江苏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值年增长率持续下降,短时期内不会迎来新的增长拐点,江苏制造业为增强长期竞争力需寻求新的绿色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科技 技术创新 离差最大化 灰色关联 绿色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食用油生物燃料化:基于苏州、宁波、兰州与南京四种回收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丹云 张慧明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2期51-55,共5页
废弃食用油生物燃料化是应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及能源安全的三赢举措之一。文章从回收成本、政府补贴、反哺机制、技术支持与管制等维度对比分析了废弃食用油生物燃料化过程中的回收模式选择,研究表明苏州模式与南京模式总体要优于宁... 废弃食用油生物燃料化是应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及能源安全的三赢举措之一。文章从回收成本、政府补贴、反哺机制、技术支持与管制等维度对比分析了废弃食用油生物燃料化过程中的回收模式选择,研究表明苏州模式与南京模式总体要优于宁波模式、兰州模式,但苏州模式、南京模式在惩罚机制、反哺机制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食用油 生物燃料 回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森林减排政策的选择
18
作者 盛济川 曹杰 周慧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5-120,共6页
通过对2005—2010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五个发展中大国REDD+监测成本与不确定性的仿真研究发现,对REDD+收益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监测误差,而碳信用价格和可变监测成本相对较小。同时,一国过去的毁林率或造林率会对REDD+... 通过对2005—2010年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五个发展中大国REDD+监测成本与不确定性的仿真研究发现,对REDD+收益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监测误差,而碳信用价格和可变监测成本相对较小。同时,一国过去的毁林率或造林率会对REDD+潜在收益产生重要影响,高毁林率或高造林率的国家从REDD+中获益更多,而低毁林率或低造林率的国家所获收益较少,因而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对现有REDD+体系进行改进才能保证其得到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D+ 毁林 气候变化 监测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聚集、科技创新与行业差异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浩昌 李廉水 刘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80,共6页
基于2005—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制造业聚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制造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科技创新;分行业比较表明,制造业聚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多数机械电子... 基于2005—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制造业聚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制造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科技创新;分行业比较表明,制造业聚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多数机械电子制造业和轻纺制造业的产业聚集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而部分资源加工工业的产业聚集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技创新。无论是从静态方面还是从动态方面进行分析,上述结果均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聚集 科技创新 行业差异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雾霾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67
20
作者 程中华 刘军 李廉水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54,共9页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中国雾霾减排至关重要。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雾霾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从整体层面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中国雾霾减排至关重要。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雾霾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从整体层面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雾霾减排效应当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雾霾减排效应较强,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雾霾减排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在技术进步的雾霾减排效应当中,技术效率改善的雾霾减排效应较强,而科技进步对雾霾减排的促进作用相对很弱。同时,这些雾霾减排效应还受到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约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雾霾减排更多地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可以从技术效率改善中获得更强的雾霾减排效应。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的雾霾减排更多地受益于技术效率改善,而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和后期阶段城市可以分别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中获得更强的雾霾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 雾霾减排 动态空间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