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年来在大气物理学领域的若干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银燕 李子华 +13 位作者 刁一伟 朱彬 牛生杰 马革兰 陆春松 张其林 郭凤霞 李煜斌 陈景华 刘晓莉 蒋惠 师正 侯学伟 康汉卿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着重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60年来在云雾理化特性及微结构、冰雹形成微物理机制、电线积冰机理、人工影响天气理论与实践、大气气溶胶的理化特性及其对云降水的影响、大气边界层物理以及雷电过程等大气物理学领域的几个主要方面所开展... 着重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60年来在云雾理化特性及微结构、冰雹形成微物理机制、电线积冰机理、人工影响天气理论与实践、大气气溶胶的理化特性及其对云降水的影响、大气边界层物理以及雷电过程等大气物理学领域的几个主要方面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做简要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物理 积层混合云 冰雹 冰核 气溶胶-云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万千探本索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学科”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培昌 顾松山 +4 位作者 王振会 魏鸣 官莉 郜海阳 寇蕾蕾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5-177,共13页
大气探测学科是大气科学学科重要的核心学科分支之一。我校大气探测学科从1973年创建至今,经47年的风雨征程,几代人的努力与执着,历经重组和调整,始终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将专业建设与国家需求紧密接合,不断探索和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 大气探测学科是大气科学学科重要的核心学科分支之一。我校大气探测学科从1973年创建至今,经47年的风雨征程,几代人的努力与执着,历经重组和调整,始终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将专业建设与国家需求紧密接合,不断探索和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和提升科研水平,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为学校和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概略介绍了大气探测学科内涵和我校大气探测学科概况,从初始建立、改革发展、发展提升等三个阶段描述学科沿革拓展、师资队伍壮大、实习实验设备、课程教材建设、基础理论技术研究、气象系统开发、学科建设成果及未来发展规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 大气科学 大气遥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冰云个例微物理参数的地基毫米波云雷达观测反演分析
3
作者 陈文姝 黄兴友 +2 位作者 卜令兵 程勇 丁霞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冰云微物理参数在气候变化和降水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选取南京2022年4月2和25日两次冰云个例的Ka波段地基云雷达的观测数据,利用经验公式和多普勒谱数据进行了云参数的反演和分析,研究南京地区冰云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Z-... 冰云微物理参数在气候变化和降水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选取南京2022年4月2和25日两次冰云个例的Ka波段地基云雷达的观测数据,利用经验公式和多普勒谱数据进行了云参数的反演和分析,研究南京地区冰云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Z-IWC和Z-IWC-T经验关系,反演的冰水含量(IWC)存在一些差异,但Z-IWC-T的反演结果更合理。(2)冰云中冰晶的数浓度为10~4—10~7个/m~3,有效直径范围40—100μm,冰水含量在10~(-4)—10~(-1) g/m~3,都比降雨云的对应参数小。此外,还结合谱偏度和谱峰度数据,分析了冰晶云在下落过程中转化为水滴的变化情况、融化和碰并过程对降水的微物理参数以及雷达回波数据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多普勒谱 冰云 微物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律背反”情境中的贫困生资助对策——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困生群体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窦道阳 张京波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第6期40-43,共4页
在现行的特困生资助体系中,往往会出现康德所谓"二律背反"的两难情境,即关注群体"趋同性"和注重个体连续性是"二律背反"的客观表现。其重要启示在于不但要在经济上给予困难学生及时的资助,更应创新方式方... 在现行的特困生资助体系中,往往会出现康德所谓"二律背反"的两难情境,即关注群体"趋同性"和注重个体连续性是"二律背反"的客观表现。其重要启示在于不但要在经济上给予困难学生及时的资助,更应创新方式方法,在心理、情感、需求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关注。具体到应对举措和路径选择上,贫困生资助工作应重点做好"三个环节"的施行与衔接工作。前期认定环节完善机制构建:一是创新贫困生认定程序,着力改变传统班委参与讨论模式;二是提升参与评定者的道德认知;三是注重贫困生的诚信教育。中期资助环节转变资助方式:一是设立更多带有"荣誉感"的资助项目;二是多渠道开拓勤工助学岗位;三是争取社会力量助学;四是建立应急助困资金库。资助后续环节指导、监督与人文关怀并重:一是对学生获助资金的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二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律背反 问题由来 理论依据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夏季低层大气风温湿特征研究
5
作者 华洋 王泓 +3 位作者 李煜斌 孙启振 王睿 高志球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22,共12页
利用南极中山站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及2019年12月夏季低层大气的观测数据,研究了该站点气象要素的廓线特征、日变化规律,及逆温层和急流等。风的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时间该站点主要受到来自东至东北方向风的影响。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快... 利用南极中山站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及2019年12月夏季低层大气的观测数据,研究了该站点气象要素的廓线特征、日变化规律,及逆温层和急流等。风的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时间该站点主要受到来自东至东北方向风的影响。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快速增大,上午与下午的风速分别在约1.2 km处与0.8 km处达到峰值,而下午风速相对减小,可能与下降风的发展和热对流导致的湍流交换增强有关。低空急流大多集中在8~12 m·s-1的风速范围以及800~1600 m的高度层,并存在多层急流现象。温度观测揭示了位温廓线在地表附近形成超绝热层,而在此层以上至3000 m高度,位温逐渐递增,呈现出稳定的大气层结。逆温层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显著的日变化特性,上午时段逆温层更厚且更接近地面,而下午则变薄但强度增加,揭示了太阳辐射和湍流强度的日变化对逆温层形成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与多层急流相吻合的多层逆温现象,显示了逆温与急流引起的风切变之间的联系。湿度分析表明,比湿随高度递减,且在250 m以下递减率较大。下午比湿在地面至250 m范围内低于上午。对湿度分层现象的研究发现,比湿梯度变化的极大值高度与逆温层和低空急流的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中山站 低层大气 气象要素 低空急流 逆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青会期间南京大气PM_(2.5)中重金属来源及风险 被引量:51
6
作者 张晓茹 孔少飞 +4 位作者 银燕 李力 袁亮 李琦 陈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探究亚青会期间南京奥体中心附近大气PM2.5中重金属来源及潜在的健康风险,于2013年8月3~28日对PM2.5中重金属元素V、Cr、Mn、Fe、Co、Ni、Cu、Zn、As、Cd、Sn、Sb和Pb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受亚青会污染源调控和气象要素影响,亚... 为探究亚青会期间南京奥体中心附近大气PM2.5中重金属来源及潜在的健康风险,于2013年8月3~28日对PM2.5中重金属元素V、Cr、Mn、Fe、Co、Ni、Cu、Zn、As、Cd、Sn、Sb和Pb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受亚青会污染源调控和气象要素影响,亚青会前、中、后不同时期重金属浓度存在差异,亚青会期间各重金属的浓度均值低于亚青会前期.富集因子分析显示Cu、Zn、Cd、Sn、Sb和Pb为重度富集元素,污染程度为Cd〉Cu〉Zn〉Pb〉Sb〉Sn.聚类分析表明工业排放、燃煤、道路尘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这些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亚青会期间,PM2.5中各重金属通过呼吸途径对运动员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5种致癌重金属的风险指数均低于致癌风险阈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重金属 富集因子 聚类分析 健康风险评价 亚青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冬季雾的物理化学特征 被引量:34
7
作者 李子华 刘端阳 +1 位作者 杨军 濮梅娟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6-718,共13页
为研究南京冬季浓雾的宏微观物理结构和物理化学过程,揭示空气污染物与雾水化学结构的关系,2006—2007年冬季,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院内进行了雾的综合观测试验。观测项目包括雾的宏微观结构、雾水化学、大气气溶胶粒子谱及化学成分、辐... 为研究南京冬季浓雾的宏微观物理结构和物理化学过程,揭示空气污染物与雾水化学结构的关系,2006—2007年冬季,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院内进行了雾的综合观测试验。观测项目包括雾的宏微观结构、雾水化学、大气气溶胶粒子谱及化学成分、辐射和热量平衡各分量、湍流以及常规气象和环境监测。在雾的生消过程中,各项目的观测是连续进行的。两年共观测到27次雾过程,并采集到37个雾水样本。按其形成,将南京冬季雾分为辐射雾、平流辐射雾和蒸发雾三类。该文详细分析了各类雾的宏微观结构,研究了强浓雾(能见度小于50m)发展的物理过程。结果指出,南京冬季雾多属暖雾,雾顶高度以平流辐射雾最高,平均顶高851m,辐射雾次之,平均顶高486m,蒸发雾偏低,平均顶高428m;各微物理参数均以平流辐射雾最大,辐射雾次之,蒸发雾最小,平流辐射雾含水量最大时可达1g/m3。通过对微物理参量连续变化分析发现,平流辐射雾和辐射雾进入强盛阶段时,都具有明显的爆发性增强特征。雾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南京雾水离子浓度比较高,酸雾约占43%,属于硫酸型,均与空气污染物SO2、NO2和颗粒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浓雾 宏微观结构 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春节前后大气PM2.5中重金属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67
8
作者 王伟 孔少飞 +4 位作者 刘海彪 严沁 银燕 张晓茹 李旭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86-2195,共10页
选择南京某居民区采样点,于2014年春节前后,采集大气PM_(2.5)样品,分析其中的V、Cr、Mn、Co、Ni、Cu、Zn、As、Cd、Ba、Sb和Pb等12种金属元素,结合富集因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来源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危害进... 选择南京某居民区采样点,于2014年春节前后,采集大气PM_(2.5)样品,分析其中的V、Cr、Mn、Co、Ni、Cu、Zn、As、Cd、Ba、Sb和Pb等12种金属元素,结合富集因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来源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危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春节期间大气PM2.5的平均浓度相比春节前上升11.4%,春节后相比春节期间下降31.1%.V、Cr、Mn、Ni、Cu、Zn、As、Cd、Sb和Pb的平均浓度相比春节前下降了5.5%(V)~56.7%(Zn).PM_(2.5)及其载带元素浓度的变化反应了节日前后工厂、机动车排放及烟花燃放等污染源的变化.春节期间Ba平均浓度相比节前增加了16.2倍,而在节后下降了94%,表明节日期间的烟花燃放是Ba的一个重要来源.富集因子和地累积指数分析显示,Cd、Sb、Pb、Cu、Zn、As、Ni和Ba属于重度富集元素,其富集因子范围为21~2259.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金属冶炼和燃煤、烟花燃放和机动车尾气、工业过程是采样期间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57.5%、12.4%和9.9%.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致癌性元素(Cr、Co、Ni、As和Cd)的风险指数分别为2.0×10^(-6),8.9×10^(-9),1.3×10^(-8),1.9×10^(-7)和7.7×10^(-9).除Cr外,其它值均低于致癌风险阈值范围(10^(-6)~10^(-4)),处于可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与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赵辉 郑有飞 +1 位作者 吴晓云 吴佳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4-831,共8页
为了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通过南京空气质量发布系统实时监测的数据,对青奥会举办前(2014年8月3日—16日)、举办期间(2014年8月17日—28日)以及举办之后(2014年8月29日—9月9日)南京市主要大气污... 为了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通过南京空气质量发布系统实时监测的数据,对青奥会举办前(2014年8月3日—16日)、举办期间(2014年8月17日—28日)以及举办之后(2014年8月29日—9月9日)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奥会前的14 d南京市PM2.5、PM10、SO2、NO2、O3浓度均值为51.6、72.2、13.5、33.1、41.7μg·m-3,青奥会期间各浓度均值为37.9、49.1、12.4、36.5、38.8μg·m-3,大气污染物浓度下降显著;而在青奥会之后,随着减排措施的取消,南京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反弹上升的趋势,各浓度均值依次为56.1、79.6、15.3、38.5、58.6μg·m-3.不同时段,PM2.5、PM10、SO2和O3浓度变化特征相似,均为青奥会之后>青奥会之前>青奥会期间,而NO2为青奥会之后>青奥会期间>青奥会之前.PM2.5、PM10、SO2、NO2日变化呈现双峰型,O3呈现单峰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PM2.5 PM10 青奥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北郊冬季大气粗细颗粒物中PAHs来源解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孟庆紫 樊曙先 +3 位作者 何佳宝 孙玉 张健 张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7-424,共8页
为研究南京冬季大气颗粒物中PAHs来源情况,利用FA-3型气溶胶采样器从2007年11月20日到12月30日在南京郊区分昼夜采集气溶胶样品,并用GC-MS对16种优控PAHs浓度进行定量分析,采用PCA法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南京冬季细颗粒物中PAHs... 为研究南京冬季大气颗粒物中PAHs来源情况,利用FA-3型气溶胶采样器从2007年11月20日到12月30日在南京郊区分昼夜采集气溶胶样品,并用GC-MS对16种优控PAHs浓度进行定量分析,采用PCA法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南京冬季细颗粒物中PAHs浓度明显高于粗颗粒物中PAHs浓度,单种类PAH浓度表现出昼夜差异,日间低分子量PAHs含量高于夜间,而夜间高分子量PAHs浓度则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对PAHs源解析结果表明,南京北郊大气颗粒物中PAHs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燃煤源、焦化源、天然气燃烧和烹调源等,粗细颗粒物中PAHs排放源差异明显,细颗粒物部分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差异,同时,外来源和不确定源占有较大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PAHS 风速风向 主成分分析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秋晨 朱彬 龚佃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1-316,共6页
于2010~2011年在南京市城郊两个采样点收集了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IC)法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除了夏季,其他3个季节南京城郊气溶胶污染都较严重.南京城郊气溶胶谱分布特征基本在0.65~2.1gm... 于2010~2011年在南京市城郊两个采样点收集了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IC)法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除了夏季,其他3个季节南京城郊气溶胶污染都较严重.南京城郊气溶胶谱分布特征基本在0.65~2.1gm和5.8~9岫粒径段出现峰值.PM25与能见度的相关性很大.城郊离子总质量浓度均是春冬季高于夏秋季,四季阴离子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阳离子,且这一特征在细粒子上表现明显.水溶性离子在气溶胶中所占比例是夏秋冬季城区高于郊区.南京城郊N03/5042年均值表明采样期间燃煤仍然是主要污染源,且该比值夏季最低,冬季最高.NI-h+、K+、N03和S042主要富集在细粒子上;Na+、C1和NO2在粗粒子和细粒子上都有富集;Ca2+、Mg2+和F主要在粗粒子上富集.因子分析(FA)的方法表明南京城区气溶胶主要有3个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水溶性无机离子 季节变化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区郊区大气PM_(10)、PM_(2.1)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皓 樊曙先 +2 位作者 张悦 康博识 孙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8,共9页
2009年11月~2010年7月,同步采集了南京市区郊区大气PM_(10)、PM_(2.1)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中16种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区、郊区大气PM_(10)中Σ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32.84~245.35ng/m^3、21.43~225.72ng/... 2009年11月~2010年7月,同步采集了南京市区郊区大气PM_(10)、PM_(2.1)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中16种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区、郊区大气PM_(10)中Σ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32.84~245.35ng/m^3、21.43~225.72ng/m^3.PM_(2.1)中分别为19.11~111.57ng/m^3、19.69~125.21ng/m^3,市区和郊区PAHs分布差异不大,均呈现冬季>夏季的季节特征.PM_(10)、PM_(2.1)中PAHs均以4、5、6环为主,占总质量浓度的78.7%~83.1%(PM_(10))、80.5%~87.1%(PM_(2.1)),冬季4环PAHs的比例明显增加.市区和郊区PAHs浓度昼夜变化趋势不同,即市区白天大于夜间,而郊区夜间大于白天.在所测定的气象条件中,温度、相对湿度和PM_(10)浓度对PAHs影响显著,温度、相对湿度对PAHs的贡献为负,而PM_(10)对PAHs贡献为正,暖季(夏秋)PAHs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大于冷季(冬春),O_3对5、6环PAHs表现出显著的负贡献.利用后向轨迹分析发现南京受到本地排放和周边地区污染源的影响,来自南京东南和西南方向的短距离输送气团对PAHs浓度上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PM10 PM2.1 季节变化 昼夜变化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上空大气边界层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姜杰 郑有飞 +1 位作者 刘建军 范进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7,80,共7页
为了研究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变化特征,利用2010年11月到2011年10月期间米散射激光雷达对南京上空大气散射特性的连续观测资料,通过小波协方差法得到了该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分析了其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性以及夹卷层的日变化特性... 为了研究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变化特征,利用2010年11月到2011年10月期间米散射激光雷达对南京上空大气散射特性的连续观测资料,通过小波协方差法得到了该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分析了其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性以及夹卷层的日变化特性,并讨论了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南京上空边界层具有典型的日变化特征以及季节变化特征,夜晚低(小于0.5 km),白天高(大于1 km);最大混合层高度春季高(1.77 km),冬季低(1.34 km);边界层的日变化以及最大混合层高度与地表温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地表的相对湿度存在负相关;云层可以有效的降低最大混合层高度并且使最大混合层高度出现的时间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大气边界层 夹卷层厚度 小波协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四季大气粗细粒子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曙先 何佳宝 +3 位作者 孟庆紫 孙玉 张健 张悦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研究了南京2009—2010年大气粗、细粒子中PAHs(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在四季不同的组成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南京细粒子中PAHs的浓度范围是19.11~131.31 ng/m^3,而粗粒子是17.77~134.85 ng/m^3。局地排放与区域... 研究了南京2009—2010年大气粗、细粒子中PAHs(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在四季不同的组成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南京细粒子中PAHs的浓度范围是19.11~131.31 ng/m^3,而粗粒子是17.77~134.85 ng/m^3。局地排放与区域传输的综合作用,使得南京不同采样点的PAHs浓度相关度较高,具有相同的污染源及污染过程。除了秋季PAHs主要分布于粗粒径段,南京大气中PAHs以细粒子为主。春、冬季分别受到了来自ENE-S和NNW-NE方向污染气团的远距离输送影响,夏季局地排放的污染物受到了西南清洁气团的稀释作用,秋季不同于其他季节,仅以局地贡献为主。源解析结果显示,不同季节PAHs来源存在差异,最主要的排放源是机动车源,其次是燃煤/焦化,秋季受较多的生物质燃烧贡献。秋季特殊的排放源贡献,以及局地贡献为主的污染形式,可能是其浓度分布不同于其他季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细粒子 多环芳烃 分布 区域传输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北郊地区昼夜大气PM_(2.5)中硫同位素的组成及来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海潇 沈潇雨 +4 位作者 郭照冰 郭庆军 陈善莉 柏杨 王瑾瑾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0-446,共7页
为研究南京地区昼夜大气PM_(2.5)中的硫同位素组成情况,采用Delta V Advantage同位素质谱仪技术对2016年3—4月南京北郊地区大气PM_(2.5)中昼夜δ^(34)S (硫同位素值)进行分析,结合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追溯昼夜大气PM_(2.5)及SO_4^(2-)... 为研究南京地区昼夜大气PM_(2.5)中的硫同位素组成情况,采用Delta V Advantage同位素质谱仪技术对2016年3—4月南京北郊地区大气PM_(2.5)中昼夜δ^(34)S (硫同位素值)进行分析,结合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追溯昼夜大气PM_(2.5)及SO_4^(2-)的来源.结果表明:南京北郊地区PM_(2.5)和SO_4^(2-)的整体变化趋势一致,具有同源性.南京北郊地区白天大气PM_(2.5)的δ^(34)S范围为4. 23‰~7. 16‰,平均值为5. 45‰±0. 91‰;晚上δ^(34)S的范围为4. 20‰~6. 73‰,平均值为5. 22‰±0. 83‰.相较于晚上,白天δ^(34)S略高主要与NO_x对SO_2的异相氧化反应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有关.重霾天δ^(34)S范围为4. 20‰~7. 16‰,平均值为5. 39‰±0. 87‰;清洁天δ^(34)S范围为3. 14‰~5. 14‰,平均值为4. 03‰±0. 57‰.重霾天的硫源与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及NOx对SO2的异相氧化反应有关;而清洁天主要受到机动车尾气排放及SO_2与O_3均相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显示,南京北郊地区ρ(PM_(2.5))昼大于夜,而ρ(SO_4^(2-))夜大于昼,重霾天大气PM_(2.5)的δ^(34)S高于清洁天,这主要与NO_x、SO_2、O_3的相互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硫同位素 昼夜 SO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边界层物理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咏薇 朱彬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就《大气边界层物理学》课程本身的特色,本科与硕士教学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及方法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并对科学研究及气象业务发展对该课程的需求进行了总结,从而指明了该门课程当前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与方向。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物理学 本科教学 硕士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冬季南京三次暴雪过程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遥 牛生杰 +4 位作者 吕晶晶 王静 王天舒 黄钦 王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5-1108,共14页
为深入研究南京降雪微物理特征及变化,利用第二代激光雨滴谱仪PARSIVEL2、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及MICAPS数据,对2018年冬季南京的四次罕见强降雪过程中雪花的微物理参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雪花谱基本呈多峰分布,个例1降雪强度增大时... 为深入研究南京降雪微物理特征及变化,利用第二代激光雨滴谱仪PARSIVEL2、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及MICAPS数据,对2018年冬季南京的四次罕见强降雪过程中雪花的微物理参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雪花谱基本呈多峰分布,个例1降雪强度增大时有小雪花向大雪花的转化,而其余三次过程则有雪花数浓度的显著增大。温度的差异使个例1大雪花形成机制与其余个例不同,最终导致了降雪稳定阶段,雪强增大的机制不同。(2)使用Gamma分布和M-P分布分别对四次降雪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拟合,Gamma分布在各阶段的拟合优度均高于M-P分布拟合,降雪终止阶段拟合优度低于起始阶段及降雪全过程的拟合。四次降雪过程降雪粒子谱的Gamma分布分别为N=107D-0.21exp(-0.54D)、N=136D-0.54exp(-0.60D)、N=256D0.38exp(-1.01D)、N=9.39×104D4exp(-7.81D),其中,N为降雪粒子数浓度、D为雪花直径。(3)个例1在3 mm左右速度谱存在两个峰值,分别贴近结霜曲线和未结霜曲线,说明该次降雪大雪花的形成存在结霜增长和结霜碰并两种机制。(4)综合个例1、2、3,给出南京地区稳定的层状云强降雪的Z-I关系为Z=1708I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过程 雪花谱 微物理参数 雪花速度谱 Z-I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雾过程对大气气溶胶谱分布及化学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思蕊 樊曙先 +4 位作者 王元 胡春阳 张鸿伟 朱丹丹 葛攀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961-4973,共13页
为探究南京地区雾过程对气溶胶粒子化学组成和尺度分布的影响,在2017年冬季的雾观测中平行收集了3级分档雾水和分粒径气溶胶样品,并对雾微物理量与气溶胶谱分布、3级分档雾水与雾前、雾中、雾后分粒径气溶胶化学组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 为探究南京地区雾过程对气溶胶粒子化学组成和尺度分布的影响,在2017年冬季的雾观测中平行收集了3级分档雾水和分粒径气溶胶样品,并对雾微物理量与气溶胶谱分布、3级分档雾水与雾前、雾中、雾后分粒径气溶胶化学组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冬季南京第1次雾过程的雾滴液态水含量随粒径分布为不对称“V”型,最低值位于7μm处,第2次雾过程的雾滴液态水含量随粒径分布为3峰型,峰值分别位于5,15,21.5μm处.在雾形成、发展阶段,粒径<0.33μm的气溶胶质量浓度降低,粒径0.38μm气溶胶质量浓度升高,雾成熟阶段,气溶胶粒子质量浓度在全粒径段均达到最低,粒径0.38μm的气溶胶质量浓度大幅降低,与雾前相比,雾后气溶胶质量浓度峰值向大粒径方向移动.雾前,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组分富集在粒径<0.43μm的小粒子中,随着雾过程进行,成核作用和吸湿增长使得水溶性离子向较大粒径段富集.雾中新生成的气溶胶随着雾滴的蒸发被释放,导致雾后NO^(-)_(3)、SO_(4)^(2-)和NH^(+)_(4)浓度升高.较小粒径的气溶胶中和率更高,雾形成初期的新生雾滴酸性较强,随着雾过程的进行逐渐中和,雾水pH值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微物理结构 化学组分 雾和气溶胶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MAX-DOAS和TROPOMI卫星遥感的南京地区大气NO_(2)污染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於清源 银燕 张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22-2733,共12页
基于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于南京北郊的观测资料,反演了二氧化氮(NO_(2))垂直柱浓度与垂直廓线,分析了对流层NO_(2)的污染特征,并与最新的TROPOMI NO_(2)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MAX-DOAS观测结果表明,南京北... 基于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于南京北郊的观测资料,反演了二氧化氮(NO_(2))垂直柱浓度与垂直廓线,分析了对流层NO_(2)的污染特征,并与最新的TROPOMI NO_(2)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MAX-DOAS观测结果表明,南京北郊的NO_(2)受温度和太阳辐射影响,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正午低早晚高的变化特征,且主要源于东南方向的污染输送.对比发现,TROPOMI数据与MAX-DOAS在春、秋、冬三季相关系数高于0.7,但在夏季由于多云及低浓度NO_(2),相关系数仅为0.544.此外,TROPOMI观测到了南京城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主要污染热点,与MAX-DOAS高污染方向一致.同时,MAX-DOAS与TROPOMI均观测到了2020年春节后16~30d由于COVID-19封控,NO_(2)浓度相比2019年和2021年同期减少了50%以上,说明观测点的NO_(2)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 TROPOMI 二氧化氮 垂直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1年中国典型地区大气降水化学与沉降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昳璇 关净文 +3 位作者 浮天 蒋伯琪 陈倩 于兴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17-4825,共9页
基于2000~2021年中国东北、华北、华东、东南、西北、西南6个区域10个城市的大气降水组分资料,针对各地区降水量、pH值、降水电导率、水溶性离子浓度及其氮硫湿沉降特征开展了长期变化特征研究,分析了典型地区降水组分的离子中和特性.... 基于2000~2021年中国东北、华北、华东、东南、西北、西南6个区域10个城市的大气降水组分资料,针对各地区降水量、pH值、降水电导率、水溶性离子浓度及其氮硫湿沉降特征开展了长期变化特征研究,分析了典型地区降水组分的离子中和特性.结果表明:2000~2021年中国各研究站点pH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重庆和上海地区的年均pH值至今未达到5.6.济南、西安和重庆站电导率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西北地区陆源性特征较为明显,Ca^(2+)浓度较高(可达1035.2μeq/L);NO_(3)^(-)浓度在重庆地区有上升趋势,这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有关;而NH_(4)^(+)在各个地区均有下降;东南地区受海盐影响,Na^(+)和Cl^(-)的浓度相对较高.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硫、氮湿沉降量明显高于东南地区,NH_(4)^(+)-N/NO_(3)^(-)-N各地区均呈下降趋势,但该比值年平均值均大于1,说明大气降水中氮沉降以还原态氮为主.东南地区的降水酸度相对较高,然而酸性离子(SO_(4)^(2-)和NO_(3)^(-))浓度却较低,说明降水酸度还会受到碱性离子(Ca^(2+)和NH_(4)^(+))的影响.在厦门和西安NO_(3)^(-)、NSS-SO_(4)^(2-)和NH_(4)^(+)浓度年变化很小,而pH值、中和潜力和酸化潜力的比值(NP/AP)有明显上升趋势;但西安NP/AP值明显较高,反映西安土壤尘埃中的中和能力比东南地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化学 时空分布 中和能力 硫沉降 氮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