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局部受激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最优探测距离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奕 高波 +7 位作者 付林林 王笑微 朱海军 刘江涛 钟振涛 李拥政 郭林峰 徐小敏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6,共14页
工程使用中的分布式传感光缆的长度、种类和状态,以及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中光源器件的线宽、功率等参数都会影响受激布里渊散射阈值的大小,如何在各种不同的状态对应的受激阈值条件下,最大程度发挥系统检测性能,是紧凑型中低成本布里... 工程使用中的分布式传感光缆的长度、种类和状态,以及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中光源器件的线宽、功率等参数都会影响受激布里渊散射阈值的大小,如何在各种不同的状态对应的受激阈值条件下,最大程度发挥系统检测性能,是紧凑型中低成本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自动识别光纤沿线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光电路解调方案以及信号处理方法,以确定局部受激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最优传感距离。在实验中,对2000 m的光纤进行测量,设置脉冲宽度为20 ns,使用20 kHz的脉冲频率,识别到受激布里渊散射位置为1230.2 m,并通过布里渊频移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对不同脉冲宽度、频率和光纤长度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紧凑型低成本局部受激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中传感光纤的有效受激区域和最佳传感使用距离,增强了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 短时傅里叶变换 自发布里渊散射 受激布里渊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 m口径反射镜宽光谱高反射率反射膜的研究
2
作者 田杰 李新南 +5 位作者 王晋峰 王俊 宗卫杰 谢多 路金豪 黄亚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为提高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望远镜主镜口径不断增大,同时对其膜层要求也更为严格,要求反射波段更宽且反射率更高.基于国内天文望远镜的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的大口径镜面宽光谱高反射膜镀制技术.通过分析3.2 m镀膜... 为提高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望远镜主镜口径不断增大,同时对其膜层要求也更为严格,要求反射波段更宽且反射率更高.基于国内天文望远镜的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的大口径镜面宽光谱高反射膜镀制技术.通过分析3.2 m镀膜设备的几何配置和离子源线性能量分布区域,采用了双离子源分区独立控制的方法,在2.5 m口径非球面镜面范围内获得光学常数一致性较好的膜层.从2.5 m主镜镀膜前的实际面形出发,通过模拟确定了镀膜时的镜面高度,并计算了修正板的形状和尺寸,确保膜层的均匀性优于1.2%.设计膜系后,在模拟基片上不同位置放置测试片进行实际镀制,经过测试,每个测试片都达到了设计目标.根据实验结果,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的技术,应用3.2 m镀膜设备,最终完成2.5 m主镜的宽光谱高反射率反射膜镀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宽光谱高反射膜 望远镜 技术:光谱 技术:离子束辅助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卷云微物理特性的联合反演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单坤玲 刘新波 +2 位作者 卜令兵 郜海阳 黄兴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42-2746,共5页
联合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对卷云观测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卷云特性信息,是卷云观测的一种发展趋势。使用美国大气辐射观测(Atmospheric Radiation Measurement,ARM)计划中卷云观测数据,将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反演的云边界信息相结合,得到... 联合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对卷云观测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卷云特性信息,是卷云观测的一种发展趋势。使用美国大气辐射观测(Atmospheric Radiation Measurement,ARM)计划中卷云观测数据,将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反演的云边界信息相结合,得到更为准确的卷云边界信息。提出卷云微物理特性的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联合反演算法,该联合反演算法能在激光雷达不能穿透或毫米波不能识别卷云的情况下,反演出整个卷云的冰水含量、光学厚度。使用联合反演算法对一次卷云过程进行反演,其中激光不能穿透的区域冰水路径含量反演精度提高24%,毫米波雷达无法识别的区域冰水路径含量反演精度提高48%。在正确反演冰水含量的基础上,利用冰水含量、粒径分布与光学厚度的关系得到卷云过程的光学厚度,克服了由于卷云对激光雷达强衰减导致的光学厚度观测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毫米波云雷达 卷云 联合反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M相位调制的高对比度成像星冕仪系统
4
作者 张子豪 窦江培 +3 位作者 毛雅亚 郭晶 王钢 朱永田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220,共12页
高对比度成像技术在系外行星的探测和特征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高对比成像星冕仪系统,旨在针对单一整体镜面和大口径拼接镜面望远镜在360°全区域内实现高对比度成像。为此设计由... 高对比度成像技术在系外行星的探测和特征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高对比成像星冕仪系统,旨在针对单一整体镜面和大口径拼接镜面望远镜在360°全区域内实现高对比度成像。为此设计由N个等相位值圆环从光瞳中心沿半径方向分布的光瞳相位调制型星冕仪系统,采用随机并行梯度下降优化算法控制每个圆环的相位值,其评价函数将焦面目标工作区域能量最小化。搭建实验系统验证其可行性和预期性能,引入振幅调制型空间光调制器模拟单一整体镜面和大口径拼接镜面望远镜的光瞳,引入相位调制型空间光调制器实现光瞳相位补偿以控制明亮恒星光衍射和散斑噪声,在可见光632.8 nm波段下,针对单一整体镜面和大口径拼接镜面望远镜在距离点扩散函数中心4~12倍波长比口径的角距离范围内360°全区域内成像对比度均可达到10^(−5)以上。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相位调制型星冕仪系统具有对系外行星直接成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外行星直接成像探测 星冕仪 相位调制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大型天文望远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与WT组合的变点检测研究
5
作者 郭建平 赵立龙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3,共5页
准确检测出数据的变点对于统计分析而言具有重要价值。文章构建了一种对观测数据本身没有要求的自适应变点检测方法,通过对原始序列施以聚合经验模态分解,基于方差贡献率分析,确定系统演变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小波变换优良的局域化能力... 准确检测出数据的变点对于统计分析而言具有重要价值。文章构建了一种对观测数据本身没有要求的自适应变点检测方法,通过对原始序列施以聚合经验模态分解,基于方差贡献率分析,确定系统演变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小波变换优良的局域化能力,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变点位置;根据系统变化时刻和系统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时刻在时间上的相依关系,定位原始序列的变点。结果表明,与经典回归分析和直接使用小波变换检测变点相比,所提组合变点检测法能够大幅提升变点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点 聚合经验模态分解 主要影响因子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法受迫振动实验的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张雅男 艾真珍 +2 位作者 刘通 魏子韬 钱黎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4,共6页
以常见的玻璃杯为对象,研究通过声波使其受迫振动。利用光杠杆放大法及图形分析法测量反射光斑的振动频率及宽度,即玻璃杯受迫振动的频率及振幅,从而取得不同玻璃杯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峰值及对应玻璃杯的共振频率,并依据受迫振动... 以常见的玻璃杯为对象,研究通过声波使其受迫振动。利用光杠杆放大法及图形分析法测量反射光斑的振动频率及宽度,即玻璃杯受迫振动的频率及振幅,从而取得不同玻璃杯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峰值及对应玻璃杯的共振频率,并依据受迫振动理论模型计算出玻璃杯的固有频率,结果表明实测玻璃杯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理论模型计算的固有频率二者相符。将不同体积、不同种类的液体加入玻璃杯后会改变玻璃杯的共振频率,测量得到的玻璃杯共振频率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测量加入不同浓度液体玻璃杯的共振频率,将之与浓度进行拟合,根据拟合方程可以计算该溶液的浓度,结果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转换 受迫振动 共振频率 浓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在辐射场中的物理特性和光谱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尹文怡 刘玉柱 +2 位作者 林华 李炳生 秦朝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5,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不同外电场(0~0.025a.u.)下氮化镓分子的基态稳定构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了氮化镓分子的分子结构、偶极矩、总能量、能隙以及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不同外电场(0~0.025a.u.)下氮化镓分子的基态稳定构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了氮化镓分子的分子结构、偶极矩、总能量、能隙以及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强度。结果表明,分子的结构的变化与电场大小呈现强烈的依赖关系。随着正向外加电场的增加,GaN分子键长不断减小,电偶极距不断减小,分子总能量不断增大,分子能隙不断减小,红外光谱吸收峰出现蓝移现象,拉曼光谱出现蓝移现象。随着外电场的加强,分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振子强度出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反复变化,其波峰则出现红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辐射场 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在辐射场中的物理特性和光谱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尹文怡 刘玉柱 +2 位作者 张翔云 李炳生 秦朝朝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不同外电场(0-0.04a.u.)下碳化硅分子的基态稳定构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了碳化硅分子的分子结构、偶极矩、总能量、能隙以及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不同外电场(0-0.04a.u.)下碳化硅分子的基态稳定构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了碳化硅分子的分子结构、偶极矩、总能量、能隙以及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强度.结果表明,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分子结构变化明显,与电场呈现强烈的依赖关系.碳化硅分子键长一直在增大,电偶极矩先减小后增大,分子总能量先增大后减小,能隙E_G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红外光谱吸收峰出现红移现象,拉曼光谱出现蓝移现象.随着外电场的加强,分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振子强度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反复变化,其波峰也出现蓝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 C 辐射场 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式GaAs光电阴极的热增强光电发射能量转换理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贵圆 富容国 +3 位作者 杨明珠 石峰 程宏昌 常本康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79-785,共7页
热增强光电发射是一种新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它可以将光电发射和热电发射结合到一个过程中。本文在细节平衡条件下对光子增强热电子发射进行了理论计算,并给出了反射式GaAs光电阴极的增强热电子发射电流密度和能量转换效率。计算结果表明... 热增强光电发射是一种新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它可以将光电发射和热电发射结合到一个过程中。本文在细节平衡条件下对光子增强热电子发射进行了理论计算,并给出了反射式GaAs光电阴极的增强热电子发射电流密度和能量转换效率。计算结果表明,阴极的电子亲和势增高会降低发射电流密度,提高输出电压,影响能量转换效率。当电子亲和势为负时,平台期能量转换效率约为15%,当电子亲和势为正时,能量转换效率可以超过25%。实验测得反射式GaAlAs/GaAs真空光电二极管的光电发射过程随温度提高而增强,在短波段更为明显。若以低功函数金刚石薄膜为阳极,可计算其能量转换效率约为2.7%,并随温度提高而略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增强光电发射 光子增强热电子发射 反射式GaAs阴极 太阳能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P32的光电检测系统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匡文剑 曹兆楼 +2 位作者 赵静 钱黎明 裴世鑫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9-234,280,共7页
针对现有光电检测系统综合实验设备开放性不足、功能单一、缺乏项目开发实践等问题,提出了基于ESP32的光电检测综合实验系统教学课程设计方案,采取核心开发板与光电检测模块的硬件设计思路,结合VS Code、PlatformIO和Arduino框架,可开... 针对现有光电检测系统综合实验设备开放性不足、功能单一、缺乏项目开发实践等问题,提出了基于ESP32的光电检测综合实验系统教学课程设计方案,采取核心开发板与光电检测模块的硬件设计思路,结合VS Code、PlatformIO和Arduino框架,可开展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3个阶段共35个实验项目。实践表明,该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运行情况良好,具有适用性广泛、扩展性强等特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掌握光电检测系统开发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工程应用与创新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检测 单片机 ESP32系统级芯片 嵌入式系统 项目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龙1211分子在外电场中的物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静 刘玉柱 +3 位作者 程启源 周志媛 陈飞 秦朝朝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7-1024,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分子进行优化,研究了在不同外电场下,哈龙1211分子的键长、体系总能量、偶极矩、能级、能隙、电荷分布和红外光谱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电场方向不同,键长的变化趋势也不同.随着...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分子进行优化,研究了在不同外电场下,哈龙1211分子的键长、体系总能量、偶极矩、能级、能隙、电荷分布和红外光谱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电场方向不同,键长的变化趋势也不同.随着外电场(-0.02 a.u.-0.03 a.u.)的增加,C-Br间的键长随x轴方向电场的增加可能先趋于断裂,而C-Cl间的键长随y轴方向电场的增加可能最先趋于断裂,这对利用外电场解离哈龙1211分子有着重要意义.体系总能量和能隙随着外电场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偶极矩的变化趋势相反.另外,随着电场的增加,红外光谱的最强峰先发生蓝移再发生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龙1211 外电场 密度泛函理论 振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秩块Hankel矩阵正则化的阵元故障MIMO雷达DOA估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金立 瞿彦涛 陈宣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724,共8页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在阵元故障时虚拟阵列输出数据矩阵会出现大量的整行数据丢失,由于阵列接收数据矩阵的不完整而导致对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的估计性能恶化。大多数低秩矩阵填充算...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在阵元故障时虚拟阵列输出数据矩阵会出现大量的整行数据丢失,由于阵列接收数据矩阵的不完整而导致对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的估计性能恶化。大多数低秩矩阵填充算法要求缺失数据随机分布于不完整的矩阵中,无法适用于整行缺失数据的恢复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秩块Hankel矩阵正则化的阵元故障MIMO雷达DOA估计方法。首先,通过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降低虚拟阵列输出矩阵的维度,以减少计算复杂度。然后,对降维数据矩阵建立基于块Hankel矩阵正则化的低秩矩阵填充模型,在该模型中将MIMO雷达降维数据矩阵排列成块Hankel矩阵并施加Schatten-p范数作为正则项。最后,结合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e Direction Multiplier Method,ADMM)求解该模型,获得完整的MIMO雷达降维数据矩阵。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恢复降维数据矩阵中的整行数据缺失,具有较高的DOA估计精度和实时性,在阵元故障率低于50.0%时DOA估计精度优于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 阵元故障 DOA估计 块Hankel矩阵 Schatten-p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局部受激散射提升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映恺 乐晨 +7 位作者 郑永红 朱海军 钟振涛 刘江涛 刘阳 李拥政 郭林峰 徐小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工程领域中逐渐得到大规模应用,为了简化传感解调模式以提高光纤监测方案的工程便捷性和可行性,在降低光纤监测成本的同时提高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受激散射的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在采取光纤...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工程领域中逐渐得到大规模应用,为了简化传感解调模式以提高光纤监测方案的工程便捷性和可行性,在降低光纤监测成本的同时提高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受激散射的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系统。在采取光纤单端探测以满足工程便捷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利用连续泵浦光的自发布里渊散射与系统中的探测脉冲光作用,通过自发布里渊散射系统中产生的局部受激布里渊散射模式,来提升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的传感距离和测温精度。通过此方法,可使原低成本布里渊光纤传感系统在使用宽度为100 ns的常用探测光脉冲基础上,将2.7 km测温光缆的末端测温精度提升至±1.27℃,提升了283%,改善了系统的测温精度和传感距离,且该结构不额外增加运算时间及其他冗余光电器件。与传统相干探测结构相比,该系统为改善低成本建筑工地专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的性能提供了一种途径,尽量满足当前阶段建筑工程领域对超低成本分布式光纤解调仪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 受激布里渊散射 测温精度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残差注意力网络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涂兵 贺燕 +1 位作者 胡江红 陈云云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8-439,共12页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高光谱图像(HSI:Hyperspectral Image)分类方法显著提高了分类性能,然而在获取深层语义特征方面存在瓶颈,且随着网络层数增加,计算成本明显上升。注意力机制允许网络集中注意力于...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高光谱图像(HSI:Hyperspectral Image)分类方法显著提高了分类性能,然而在获取深层语义特征方面存在瓶颈,且随着网络层数增加,计算成本明显上升。注意力机制允许网络集中注意力于特定区域或通道,提高对关键信息的感知,且有助于处理图像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促使网络同时获取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残差注意力网络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算法。首先,设计了光谱-空间特征提取模块,使网络能够更全面地捕捉高光谱图像中的信息;其次,设计注意力增强骨干,通过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网络的交互,更加关注重要的通道和特定区域,提高特征的判别能力并增强对空间信息的感知能力;最后引入注意力对比学习,增强样本类内间的关联度与类间的区分度。在三个公开的高光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代表性高光谱图像分类算法,所提方法的分类性能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高光谱图像 注意力机制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吸附对硅锗异质结纳米线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影响
15
作者 顾芳 陆春玲 +2 位作者 刘清惓 张加宏 朱涵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体系下的广义梯度近似(GGA),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探讨了沿[112]晶向的硅锗异质结纳米线作为气体传感器检测CO,CO_(2)和Cl2的能力,着重计算了其吸附气体分子前后的吸附能、能带结构与光学性质.几何结构优化计算表明:不同...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体系下的广义梯度近似(GGA),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探讨了沿[112]晶向的硅锗异质结纳米线作为气体传感器检测CO,CO_(2)和Cl2的能力,着重计算了其吸附气体分子前后的吸附能、能带结构与光学性质.几何结构优化计算表明:不同硅锗组分的[112]晶向的硅锗纳米线对CO,CO_(2)和Cl_(2)分子的吸附能的绝对值在0.001 eV至1.36 eV之间,其中Si_(24)Ge_(36)H_(32)对CO_(2)气体的吸附能最大,气敏性能最好.能带结构计算表明:吸附CO和CO_(2)分子的[112]晶向硅锗纳米线能带的简并度明显减小,带隙变化较小;而吸附Cl2分子后的价带顶与导带底之间产生了杂质能级使其带隙减小.光学性质计算表明:Si_(24)Ge_(36)H_(32)纳米线吸附CO, CO_(2)和Cl_(2)分子后的光学性质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吸收谱的范围及吸收峰的峰值上,上述研究结果为[112]晶向Si_(24)Ge_(36)H_(32)纳米线可作为气体传感器敏感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锗异质结纳米线 气体吸附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吸附对V掺杂石墨烯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影响
16
作者 王梦娟 顾芳 +3 位作者 李大林 刘清惓 侯智 张加宏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4,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 (DFT )的广义梯度近似 (GGA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气体分子吸附对V掺杂石墨烯的吸附能、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影响.能带结构计算表明:吸附NO_(2) 分子的V掺杂石墨烯的带隙显著增加,从0 eV变为0.368 eV,由金属性...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 (DFT )的广义梯度近似 (GGA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气体分子吸附对V掺杂石墨烯的吸附能、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影响.能带结构计算表明:吸附NO_(2) 分子的V掺杂石墨烯的带隙显著增加,从0 eV变为0.368 eV,由金属性转变为半导体特性,而吸附CO与NH_(3) 分子的V掺杂石墨烯的带隙则变化很小.三种吸附构型 (NO_(2) , CO, NH_(3) )的吸附能分别为-8.499 eV、-2.05 eV和-2.01 eV,说明V掺杂石墨烯对NO_(2) 气体分子吸附最强.进而计算了本征、V掺杂石墨烯及其吸附NO_(2) 分子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V掺杂与吸附NO_(2) 气体,石墨烯介电吸收峰值有所增大,介电峰位向低能量区域移动;本征石墨烯仅吸收紫外光,V掺杂石墨烯吸附NO_(2) 分子可以明显拓宽光吸收的光谱范围;掺杂与吸附使得石墨烯光电导率显著增强,能在红外与可见光区产生光电流.上述结果表明V掺杂石墨烯吸附NO_(2) 后材料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明显变化,能够作为光学气敏传感材料检测NO_(2) 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掺杂石墨烯 第一性原理 气体吸附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石墨烯的多层核壳结构自发辐射性质研究
17
作者 施沈希 王佐宏 +1 位作者 孙梦然 郑改革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0-980,共11页
为了研究含石墨烯的核壳结构的光散射特性,特别是电场分布、能量密度以及辐射/非辐射衰减率等,采用传输矩阵法计算了入射光波长和偶极子发射器位置对Au@SiO2@Graphene自发辐射的影响。当内核尺寸和壳层厚度不变时,随着中间介质层Si O2... 为了研究含石墨烯的核壳结构的光散射特性,特别是电场分布、能量密度以及辐射/非辐射衰减率等,采用传输矩阵法计算了入射光波长和偶极子发射器位置对Au@SiO2@Graphene自发辐射的影响。当内核尺寸和壳层厚度不变时,随着中间介质层Si O2厚度的增加,该核壳结构近场区的Purcell因子增大;核壳结构中Purcell因子随偶极子发射器与球体中心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实现了对自发辐射的调控;通过优化石墨烯核壳的结构参数,实现了在可见光范围内, Purcell因子的最大值出现在约633 nm处;在介质层厚度固定时,增加模型的半径会导致Purcell因子的减小;改变模型尺寸参数,可以有效强化含石墨烯的核壳结构与光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可为太阳能光热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自发辐射 传输矩阵 核壳结构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尔条纹有效区域识别研究
18
作者 曹子木 陈云云 蒋健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7-1203,共7页
在莫尔层析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莫尔条纹有效区域的智能化识别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针对手动确定有效区域过程繁琐且不够准确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智能识别莫尔条纹有效区域的方法。首先,结合Otsu算法和数学形态学对莫尔条纹进行预处理;然后,... 在莫尔层析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莫尔条纹有效区域的智能化识别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针对手动确定有效区域过程繁琐且不够准确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智能识别莫尔条纹有效区域的方法。首先,结合Otsu算法和数学形态学对莫尔条纹进行预处理;然后,获取有无被测流场的直条纹和弯曲条纹的光强图像差值;最后,基于高斯拟合确定有效区域坐标。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普适性,将其应用于不同流场结构、对比度和条纹宽度的莫尔条纹的实际有效区域识别,成功实现了自动、准确的莫尔条纹有效区域提取。该方法显著简化了算法结构,以较低的计算成本实现了莫尔条纹的精准可靠的有效区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尔条纹 有效区域识别 OTSU算法 数学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减小光纤传感系统频谱噪声的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19
作者 黄秋茗 乐晨 +4 位作者 朱海军 钟振涛 刘阳 李拥政 郭林峰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1,117,共7页
针对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STFT-BOTDR)系统噪声频谱泄漏导致的布里渊频移误差问题,提出利用布莱克曼窗函数解决频谱噪声的信号处理方法。首先搭建STFT-BOTDR系统,采集到包含系统变频模块产生低频噪声的布里渊信号,... 针对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STFT-BOTDR)系统噪声频谱泄漏导致的布里渊频移误差问题,提出利用布莱克曼窗函数解决频谱噪声的信号处理方法。首先搭建STFT-BOTDR系统,采集到包含系统变频模块产生低频噪声的布里渊信号,然后分别利用海明窗函数和布莱克曼窗函数解调的布里渊增益谱和布里渊频移分布。实验结果显示:利用布莱克曼窗函数比利用海明窗函数更能有效解决STFT-BOTDR系统中由于低频噪声发生频谱泄漏产生的谐波使布里渊增益谱失真的现象,减少布里渊频移的测量误差。实验表明利用窗函数解决系统频谱噪声的方法,在1.8 km的待测光纤上利用布莱克曼窗函数解调的布里渊频移分布测量精度达到1.4691 MHz,系统性能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加速低成本、中精度STFT-BOTDR系统的工程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傅里叶变换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 频谱泄漏 布莱克曼窗函数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薄膜中产生太赫兹波的微磁学模拟过程
20
作者 周一玮 任一凡 +2 位作者 刘立旺 缪雨萱 王璐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3-999,共7页
太赫兹辐射的独特特性使其成为一种多功能工具,被应用于成像、光谱学、通信、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通过基于Landau Lifshitz Gilbert方程的微磁学模拟研究了微磁学领域中的一维自旋波的色散关系、磁畴壁和热效应下的磁矩统计... 太赫兹辐射的独特特性使其成为一种多功能工具,被应用于成像、光谱学、通信、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通过基于Landau Lifshitz Gilbert方程的微磁学模拟研究了微磁学领域中的一维自旋波的色散关系、磁畴壁和热效应下的磁矩统计分布,在此基础上又结合三温度模型模拟了飞秒激光作用于Fe薄膜后产生太赫兹波的过程。模拟产生的太赫兹波的电场强度的分量E_(y)在0.3 ps时达到了最大值,由辐射电场的频谱可以看出辐射的电场强度的E_(y)分量的频谱连续性较好,没有突变或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微磁学 太赫兹 LLG 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